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美大学必修课-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败往往比成功更能够给人教益。成功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欣喜之余,还能心平气和地总结原因,而失败却会给你带来心灵上更大的震撼和刻骨铭心的记忆,使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犯过的错误。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以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才真正遇到了困难与挫折。听说过太多在校园里春风得意的人离校后一蹶不振的故事,于是我经常想,如果能够在学校里面经受过一些困难和失败,应该不是件坏事。然而当失败真的袭来时,我仍然花了不少时间去调整。
大三的上学期,按照传统,法学院的学生会主席都是由刚刚升上大三的学生通过竞选出任。当时的竞选是由全系本科四个年级的班级产生的代表,不记名投票,得票数多者当选。
我知道这比起昌平园里我经历过的那场竞选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了:这里有四个年级同学的不同利益,有即将“退役”的上届学生会的势力,还要靠自己平时对学生会系统工作的了解和投入,许许多多的因素都可能会左右竞选的结果。
大二的暑假,我在对香港大学学生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突然觉得北大传统学生会那种“组织讲座+组织晚会+组织比赛”的存在方式应该彻底加以改变,学生们现在需要的已不是单纯的组织文体活动,而是更深层次的与就业、学生权利和自身素质发展紧密相关的综合服务。因此,当暑假结束我回到北大时,突然决定去参加竞选,我认定,只要我竞选成功,就能实现我所期望的那种转型。
那个时候我的竞选对手已经准备了一个暑假了,他们都有着在上届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并且和这次竞选的组织者(大部分也是上届学生会的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竞选也是千方百计去赢得关系和信任的过程,于是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联系。
在我开始宣布竞选之前,我已经明白自己在准备工作上处于劣势了。然而我仍然相信我有优势,我有他们所没有的新的主意和观念,能够用我的竞选纲领和改革计划打动选民。
于是我终于在一片惊讶和不理解的目光中开始了胜算很小的竞选过程:组织竞选班子、准备竞选海报、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选民”接触、向他们讲述我对学生会的新想法,这个过程紧张又有趣,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然而在临近竞选之前,一些学生突然站出来揭露有些班级代表并不是通过班级内部选举、讨论产生的,而是通过某些“中介”或者“游说集团”利用竞选程序缺乏透明度来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的,甚至有的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被“安排”成了班级代表。随后,一位参与竞选的候选人,也是上届学生会的副主席,因为不满上届学生会主席有操纵选举的嫌疑,退出竞选以示抗议。
我当然也清楚了其中的一些“内幕”,但经过考虑,决定继续参加竞选,如果我退出的话,整场竞选就成了只有一个候选人的竞选,而如果我留下来,竞争获胜的可能还有百分之五十。不能否认我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这也成为了我后来失败后总结的教训之一:请果断退出所有存在着不诚实因素的竞争,永远不要对不诚实的因素也许会对自己有利抱侥幸心理。
然而事态的发展越来越超出我的控制和想像,当我走进最后演讲和投票的教室的时候,看着台下那些班级代表的表情,我几乎已经肯定,这场选举我输了……
失败之后,我不想太多地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我想:准备不足,过分乐观,对竞选规则的不了解,对局势变化分析的失误……许许多多的失误与错误,都值得我去好好回味,通过这次失败,我觉得我在心理和智慧上的成熟都进步了不少。
感谢失败……没有尝试过失败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
(二)跳出大学框子看世界
2001年2月14日至28日,在国际学生组织“学生论坛2000(StudentForum2000)”的邀请下,我前往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学生论坛2000——长期培训计划(LongTermTrainingCourse——LTTCProject)”。在布拉格的短短15天里,我与来自亚、非、欧和拉丁美洲的19个国家的一共20名年轻人,在一个由6名国际职业训练者组成的训练小组的组织下,进行了整整10天的封闭讨论、学习与训练。在训练结束后,我又花了三天的时间在布拉格——这座米兰·昆德拉和德沃夏克的故乡,卡夫卡与莫扎特的最爱,“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中徜徉,迷失于她那些永远也数不清的书店、咖啡屋、教堂和博物馆里。
就让我们暂时跳出大学这个框子,去看看在大学校园外面发生的,但却和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
A)GlobalizationandIntegration(全球化与整合)
这是我们在10天的讨论中被提到次数最多的两个话题,而实际上整个LTTCProject的背景,整个“学生论坛2000”产生的环境,甚至说整个欧洲社会结构中,强大的NGO(TheThirdSector)的兴起,都是“全球化”与“整合”这两个时代主题的深刻反映。
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在脑海里,“全球化”直接联系着的概念恐怕是一些诸如“WTO”、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互联网、全球一致或趋近的法律规则等等。它们离我们说近,似乎还谈不上;说远,似乎也不对。在中国,更多的讨论还都着眼于未来会如何如何,所以我们现在要怎样怎样。
然而在讨论中,我有些惊讶地发现,“全球化”这个概念,对来自欧洲、拉丁美洲,甚至是非洲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概念,正在改变着他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年的计划以及这一生的发展方向。他们很认真地在讨论、思考与总结,全球化会让他们身边的社会结构发生什么变化,会让政治规则发生什么变化,会让教育的中心发生什么样的转移,会让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认同产生什么影响,会对每一个青年人的个人发展与生涯设计提供什么新的变化……
作为对全球化积极的回应,“整合”成为了一种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的努力的描述。欧洲——不容置疑,就是区域整合的典范,欧洲社会在文化、价值观念、身份认同上的成功整合,已经形成了欧洲持续整合的强大动力。
同样,以发展中国家为多数的拉丁美洲,也意识到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不整合,不积极应对,全球化将会给他们的社会带来强势文化的侵袭、资本主义道德观的盛行、青年人认同感的丧失与人才的外流,从而可能会使拉美沦为纯粹的劳工输出国与市场消费地,而不是一个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自豪与幸福的地方。于是,拉丁美洲的年轻人不断地在这个问题上觉醒,他们利用拉丁美洲广泛使用的西班牙语为纽带,进行着自己的整合。
我突然想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最务实的民族就是中国人,在我们近期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专注于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赢得了整个世界的重视。但是也许我们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想一想我们的方向和世界的趋势,试图去发现一些“未来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当世界上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的整合时,甚至不同的种族、宗教都试着在保持多样化与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互相整合时,整个中华民族、整个亚洲却仍然远离着整合之路。如果说21世纪真的能成为亚洲的世纪,我想,中华民族的整合,华人力量的整合,必须成为亚洲在世界崛起的基石之一。否则,亚洲的世纪,有可能仅仅是亚洲市场的世纪。

B)Non…formalEducation(非正式教育)
在10天训练的前半段,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参与者接受了交流技巧、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和谈判技巧(CommunicationSkills,Leadership,Teamwork,NegotiationSkills)的训练,这些训练,所采用的方法都是“非正式教育”的方法。
非正式教育,源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倡的“LearningbyDoing”的精神,经过系统的研究与归纳,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个人教育和跨文化教育的领域中,非正式教育的方法被公认为是最有效、最重要的。
简单对比非正式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方法,我们会发现: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教授学生已经由前人总结好的理论与经验,使学生通过重复或练习掌握与记忆,再在实践中运用。而事实上,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分析,人们成功学习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实践—回顾—总结—新的实践”进行学习的。特别对于一些与个人经验、体会和感受密不可分的知识与技能,传统教育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非正式教育正发展出了许多专门的方法与技巧,通过设计某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角色扮演,通过参与者亲身的实践、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个人的心理感受,参与者自己总结出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举个例子说明,当我们在训练“交流技巧”的时候,没有人像我原来预期的那样,在黑板上写提纲分析:什么是交流,它有几个特点,交流的步骤等等等等。我们只是被分为两组,每组里有7个参与者,每人拿到了一个信封,其中有一个信封里装着一个由7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图案拼成的正方形,其余6个人的信封里装着9个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图案,其中都有能够拼成正方形的7个三角形,而另外的2个三角形则各不相同。这7个人分开坐在屋子的不同角落,彼此之间无法看到其他人所拼的图案。游戏的规则是,拿到正方形图案的人作为“消息源”,通过语言的描述,指导其他6个人拼出同样的正方形,如果6个人全部拼对,则游戏结束。在第一个阶段中,只有“消息源”可以说话,其他6个人不能说话;第二阶段中,每个参与者可以单独向“消息源”对话;第三个阶段,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还有两个“观察者”,记录每个人的表现与游戏的进度。
当游戏开始被介绍时,我们觉得非常的容易,然而在第一阶段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按照“消息源”的指示拼出正方形。尽管“消息源”试图说得非常详细,什么“大的红三角在最下面,上面是一个绿的小三角……”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用语言来精确描述一件事情是这么的难,更何况对于“消息源”所使用的视角,我们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在第二阶段,每个人都争着按自己的理解向“消息源”提问,有效的交流仍然无法形成,仍然没有人可以正确的拼出来。到了第三阶段,我们终于开始想办法了,先在参与者之间讨论达成描述这个正方形统一的方法,然后要求“消息源”按我们提供的方法重新给与信息,这一次,终于有好几个人拼出来了,然而有一个参与者由于个人的原因,一直没有办法拼出来,也没有积极的与别人沟通,同时,已经拼好的参与者也没有主动的与她沟通。最终,6个人没有都正确的拼出来,我们成了游戏的失败者。
游戏结束后,更重要的事情是总结,大家坐在一起,回想刚才整个过程,每个人谈自己的表现与体会,也对别人进行评判,总结出各种交流的技巧,并将结论写在黑板上,最终我们写了满满的几张纸。没有人教我们,我们最后自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并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感觉到真正学到了如何交流,并且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这恰恰就是非正式教育的魅力。
非正式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过程而非教育的结果,强调受教育者的自身感受而非受教育后的改变,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的个体,通过参与者自身的反省和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达到在同一个过程里解决不同个体的特别问题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非正式教育在对于个人感悟性知识的启发上,在对个人完善的性格与心理的塑造上,的确有着正式教育所无法达到的功能。
也许我们校园生活中的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起着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参与社团、组织学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一种拟化的非正式教育模型,参与者在行动之中通过互动来获得知识。

C)NGO&;ProjectManagement(非政府组织与项目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府从更多的公共权力领域退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日渐清晰和成熟,使得在欧洲乃至西方世界,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都成为了社会结构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被称为与PublicSector(公共部门)、BusinessSector(商务部门)并驾齐驱的TheThirdSector。在西欧,NGO所拥有的财富资源已经占到了GDP的3%到5%,他们的活动领域从文化交流、环境保护、促进弱势团体的福利、关注青年人发展,到游说政府立法、促进企业采取新的技术措施等等。
这样一个强大的NGO文化氛围,使得有很多年轻人将在NGO里工作视为首选的职业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为NGO工作往往可以从事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欧洲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往往会像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一样,找到几个知己,去成立一个NGO,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NGO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改变社会、促进社会进化的目的。在我们训练的后半段,欧盟与欧洲青年中心训练与计划部门的负责人与其他专家们一起,为我们密集而系统地讲述了如何策划与实施一个好的方案。
但我所记忆犹新的是,当我遇到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NGO——WorldWildLifeFundforNature(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前任筹款总裁RichardHamilton时,我告诉他中国现在还没有多少NGO,他对我说:“五年前我第一次去印度时,那里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NGO;五年后,你猜现在印度有多少注册的NGO?——近一万家。中国,迟早也会有NGO兴起的一天,也许就是在明天。”

D)Perspective+Identity+Thinking+Practice=Future(视角+身份+思考+实践=成功)
这个公式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布拉格之行后,当我第一次试着整理自己被填塞了太多新的信息的脑子时,我首先写出的就是这个公式。我希望对这个公式简单的阐释,能够成为这篇冗长文章的一个好的总结。
Perspective:在西方的教育观念中,一个人的视角永远是决定他思维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永远是在分析问题与做出决策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Perspective从来都不是一个明显的需要训练与特别留意的思维工具。
当我在布拉格的一家书店里,偶然抬头看见一幅世界地图时,我突然弄明白了一个一直我就不太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东方?甚至是“远东”?我们明明不是在美国的西方吗?在那幅地图上,我清楚地看到:地图的中央是欧洲与欧洲下面的非洲,隔着大西洋在地图左边的是北美洲与南美洲,在地图的右边,广阔的欧亚大陆一直延伸下去,穿过荒凉的西伯利亚、蒙古沙漠与青藏高原,中国,北京,远远地处在地图的边缘。
这就是一种Perspective上的差距,我们已经太习惯于看着中国在世界中心的地图,而当我们突然发现欧洲人的Perspective把中国放到了世界的边缘时,我们真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实,无论是以欧洲为中心,还是以中国为中心,都不是正确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具备GlobalPerspective,特别是当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未来,将与来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的竞争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Identity:中国人的Identity就是中国人。当我在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交流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多么为自己的这个身份自豪。中国人的Identity代表着古老的文化,代表着飞速的发展,代表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代表着在国外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来自不同文化和种族的西方的年轻人,他们同样也为自己的特殊的Identity感到自豪,尽管他们可能是住在德国的波兰人,住在意大利的爱尔兰人,但是他们从来都不试着去刻意的模糊或是改变自己文化身份,在他们看来,放弃自己原有的Identity,本身是一件极不值得尊重的事情。
ThinkingandPractice:在我们的教育里,学习现成的知识在很长的一个时间里被放在比思考更重要的位置上,但实际上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创造知识却太难了。在我们训练的时候,就是不断地被要求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的思考。而且有了新的想法,就应该去实践,去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中国的青年是中国的未来,世界的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当人类社会和历史在不断的总结中逐渐意识到青年对于未来的决定性作用时,这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大的责任。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都有一些大学生在他们自己搭建的舞台上表演,而作为中国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参与、去贡献、去塑造中国的形象。请你留心各种信息,有很多好机会在等着你找上门去。
(三)一个人住一段时间
大三是四年中功课最紧张的一年,大三第一个学期就有很多同学考试前在自习室里通宵达旦地复习。无论你是要准备出国,还是要准备考研、保研,大三都是必须认认真真刻苦准备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我决定做一件大学里应该做的事情——搬出学校去,一个人住一段时间。
决定搬出去住,并不是因为在宿舍住得不开心。恰恰相反,我一直以我大学的宿舍为骄傲和自豪,宿舍里一共六个男孩,六种性格,但是却都互相欣赏、互相佩服,相处得十分融洽。我们宿舍的气氛之好,以至于每天熄了灯之后总有许多别的屋的同学钻到我们屋来参加卧谈会。
宿舍气氛这么好也有它的弊端,中国的大学大都有11点后熄灯断电的制度,而11点对于很多美国大学的学生而言才是刚刚开始读书学习的时间。而熄灯后的时间,有的人习惯于点着应急灯在床上学习,对于我们屋这种总是“卧谈”气氛浓厚的宿舍,想在屋里挑灯夜读,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晚上的时间,我开始考虑搬出去住一段时间。
事实证明,搬出去住的确和在宿舍住有许多不同的感觉,我的生活的节奏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原先住在校园里,和宿舍的同学在生活节奏、活动内容上都不停地产生着互动,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就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出去住后,突然多了大段大段没人打扰的时间,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学习计划。同时,一个人住,在精神上更加独立,有不受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尽管有时候有些寂寞,但是,我觉得当一个人出国读书或者是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一个人居住也许是一段不可避免的经历,提早尝试一下,对比一下大学宿舍这种半独立的生活状态,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由于住在校园外面会涉及到安全、经济、交通、信息沟通等一系列的问题,我只建议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学生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尝试一下。而我自己,在外面过完了学业紧张的那个学期后,也无比怀念宿舍里海阔天空神聊的精彩的夜晚时光,同时也在宿舍哥们警告我再不回来就把我的床铺改造成“植物角”的威胁下,搬回了学校。
(四)跨文化沟通
这一年的暑假中,北大又派送了10名学生代表参加由韩国汉城大学组织的东亚四国“国际营”(InternationalCamp)活动,我和其他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的国立最高学府的大学生一起,在韩国参加了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因为语言障碍的消失、通讯手段的先进、大量信息的共享,以及主流强势文化的盛行而越来越小。恰恰相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构成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不同的文化在相遇时,能否互相尊重、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成为了跨文化合作成败的关键。诚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言,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全球化世纪中人类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年轻人是下个世纪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全球化最具有创造力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最愿意和最容易去接受新的文化的人群。因此,大学生之间的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们这次的“国际营”活动,就是韩国政府赞助,韩国最好的国立大学汉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出面组织的,宗旨是要加强东亚四国的青年人的文化交流和互相理解。

A)自古强者出忧患
韩国是一个忧患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很强的民族。越深入接触韩国民族和社会,我最初对韩国发展的不以为然就越减少一分。直至最后,我被韩国这个民族的许多精神所折服,以邻为镜,我在韩国这短短的一个月内,遇到了许多令我深受感动和启发的小事情。
在我们“国际营”的第一堂课上,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1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