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书五经合集-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解】
  所谓大人的事齐备了实际上是指大人的修养就够了。这里的 “大人”指一般意义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
  “士尚志”,士人的修养就在于使自己的志行高尚。而高尚的 标准就是“居仁由义”。这一段其实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还是孔、 孟所一贯呼吁的“仁义”二字,还是强调士人作为一个特殊阶层 的修身精神。
  不过,“士尚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对士人的要求,给人的感 觉,好像士人的“专业”就是“尚志”而施行仁义,失去了这一 点,士人也就不成其为士人了一样。由此影响到后世的读书人一 直把“尚志”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把“仁”、“义”作为最基本 的道德品质。而“尚志”一词,也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成 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词语,甚至为很多人的名字所采用。。
  
  道德两难怎么办?
  【原文】
  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②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 身沂然③,乐而忘天下。”
  【注释】
  ①桃应:孟子的学生。②敝屣(XT):破鞋子。(3)訢(xin):同 “欣”。
  【译文】
  桃应问道:“舜做天子,皋陶做法官,假如舜的父亲瞽瞍杀了 人,那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逮起来就是了。”
  桃应问:“难道舜不阻止吗?”
  孟子说:“舜怎么能够阻止呢?皋陶是按所受职责办事。”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舜把抛弃天子之位看得像抛弃破鞋子一样。他偷偷 地背负父亲逃走,沿着海滨住下来,终身逍遥,快乐得把曾经做 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读解】
  这是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就像我们今天有人问:“母亲和妻 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或者问:“妻子难产,母亲和 孩子只能保住一个,你保哪一个?”
  一方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父犯法也应与庶民同 罪。所以孟子回答说:“执之而已矣。”
  但另一方面。眼看父亲出事而坐视不救,又不符合孝道。对 一般人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对舜来说,这 个道德难题叫做“公(或法)孝不能两全”。怎么办呢?
  孟子的解决动作可就大了,“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连天子 之位都不要做了,弃官救父,隐居海滨。这不就为了父亲而改变 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了吗?
  但在孟子看来,的确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公孝两全:一方面, 作为天子,在天子之位上,只能发令让司法官去逮捕作为罪犯的 瞽瞍;另一方面,抛弃天子之位,便作为儿子,锭而走险,冒死 救出父亲,隐居海滨,奉养父亲,不以失去天子之位而遗憾。
  这个两难问题,在我们今天来回答可就不一样。因为,我们 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把个体行为的“孝”归结为私人问题了(虽 然在总体上说“孝”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公孝不能两 全”就成了“公私不能两全”,既然如此,那也就不难解决了。虽 然在情感上仍然难,但至少在理论上是不难的了。
  何况,我们今天的人,有几个会为了父亲而“弃天下”呢?莫 说“弃天下”,就是弃一局长处长的官位也会舍不得的啊,多半只 有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弃父亲的。更何况,即便不为前程,仅为父 亲低微,父亲穷酸而弃之的,也有人在呢。在这种清况下,也就 没有什么“两难”了罢。
  回到孟子的原文,应该一提的是,所谓“瞽瞍杀人”云云,当 然只是一种假设,就像我们今天的法律知识竟赛假设一些案例一 样,并非在舜做天子的时候他父亲真的杀了人,他也并没有因此 而偷偷背负父亲而逃,像一个被通缉的犯人一样隐居海滨。如果 真有这样的事,那我们倒应该特别欣赏舜的气度了,什么气度?进 为天子,退为逃犯,隐居海滨而“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这种 能进能退,“视弃天下犹弃敝屣”的气度,尤其是,终身“訢然”, “乐”而忘天下的乐观通达,真是非等闲之辈所能的特殊禀赋。从 这个意义上来说,舜作为圣贤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当然,孟子“言必称尧舜”,而孟子所称的尧舜难免没有理想 化的色彩,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地位对人的重要影响
  【原文】
  孟子自范①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 赔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②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 门(3)。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 似也。”
  【注释】
  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二十里,是魏国与齐国之间的要道。 ②广居:孟子的“广居”指仁。如《滕文公下》所说:“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③垤(die)泽之门:宋国城门。
  【译文】
  孟子从范邑到齐都,远远地望见了齐王的儿子,非常感叹地 说:“地位改变气度,奉养改变体质,地位是多么重要啊!他不也 是人的儿子吗?”
  孟子说:“王子的住多、车马、衣服多半与他人相同,而王子 像那个样子,是他的地位使他那样的。何况那处在天下最广大地 位上的人呢?鲁国的国君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城门下呼喊。守门 的人说:‘这人不是我们的国君,他的声音怎么这样像我们的国君 呢?’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的地位相似罢了。”
  【读解】
  存在决定意识,地位影响气度。
  不仅气度,就是一般气质、思想观念等,也都深受地位的影 响。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莫说本来是王子的人气度与一般人不一样,就是原本为平民 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贱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 改变,做了天子,那气度与精神风貌也会变若天上地下,这就叫 做“居移气”。
  当然,有所影响,有所改变并不意味着主体自身完全不起作 用,像“环境决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人完全是周围环境的奴 隶。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后来做了皇帝,贵为天子的人, 怎么也改不了早年做平民,做农民时的习性和脾气,甚至一些特 殊的喜好,这就是主体自身的能动性在起作用。用一句通行的话 来说,也可以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一方面,环境地位对人的气质、气度的确具有很重要 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主体自身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就以孟子在这里的意图来说,他之所以喟然而叹“大哉居乎!” 强调“其居使之然也’,其实是为了推出“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 一句话来,要求大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 公下》)处在“仁”的地位上。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选择“仁’的地位,离开主体自身的作用能行吗?这正 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一方面,要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择不处 仁,焉得知?”还是离不开主体的选择作用。
  我们在这里再一次看到孟子的确是“祖述仲尼之意”,本意与 孔子“里仁为美”一章的表达方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却是 一脉相承而贯通的。“孔家店”的大小老板前后相隔百年,其配合 却是非常默契,后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称二人学说,正是 体现了这种相互合拍。当然,所谓配合默契,所谓相互合拍,其 主动的方面都只可能是生于其后的孟子了。在孔子自己,可不知 道在他的身后还会有这样一个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过颜回的“私 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圣灵”可知,那还不知道有多么 欣慰哩,起码是可以抵消他奔走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劳顿 和遗憾了吧。
  回到正题上来,无论是孟子本章,还是孔子“里仁为美”的 一章,都既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的参考, 又可以作为教育学研究的资料,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养而不爱如养猪
  【原文】
  孟子曰:“食①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②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注释】
  ①食:动词,使之食,引申为奉养。②币:指礼物。将;送。
  【译文】
  孟子说:“只是养活而不爱,那就如养猪一样;只是爱而不恭 敬,那就如养鸟儿养爱犬等畜生一样。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礼物之 前有了的。徒具形式的恭敬,君子不可虚留。”
  【读解】
  “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
  这两句话对于我们在奉养老人时具有特别的警醒作用。
  一方面,我们常常看到新闻媒介报道各种各样的对老人大不 敬行为,不仅是不敬,甚至连赡养的应尽职责都不愿意尽到。而 在孟子看来,不仅应该赡养,而且应该满怀爱心,恭敬有礼地赡 养。如果不是这样,那你赡养老父老母也就和养猪养狗差不多了。 你的老父老母如猪狗,你自己不也是猪狗一样没有人性的了吗?何 况,如此下去,你自己也恐怕有被下一代当猪狗养的一天哩。
  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现在饲养宠物成风,一条爱犬动辄上 万元人民币,甚至有再翻上十倍、几十倍的,所以,养狗成风, “炒狗”成“疯”。个别人,把狗当作心肝宝贝一般,不仅“养而 有爱”,而且还恭敬有加,同桌吃“饭”,同床睡觉;甚至,吃得 比狗主人自己好,睡的地方也比构主人自己睡的地方还要舒服。可 见,这已超出了孟子的想象范围,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而是“兽畜之也,爱而有敬”了。养狗尚且“爱而有敬”,何况奉 养自己的父母呢?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罢。遗憾的是,我们所 看到的报道,奉养父母“爱而不敬”的人还的确不少,对这些人 来说,已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而是“爱而不敬,不如兽 畜”了。也就是说,他们待自己的父母连狗都不如。还是用我们 前面的推论来说,那他们实际上是把自己也看得连狗都不如的了, 或者,干脆说,他们的作为本来就是连狗都不如的!
  说到这里,必须郑重声明,我们在这里只是因为联系到孟子 所说“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的意思而加以理解发 挥,绝不是专门把矛头对准饲养宠物和“炒狗”的人,特此声明, 以免引起误会。
  总起来说,这一章对我们的重要启示还是一个对父母的态度 问题,也就是“孝”的问题。在一般认为“孝道”已日渐式微的 今天,这个问题当然已没有孟子的时代那样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 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对老人的奉养已日益暴露出问题,而 且,在世人对这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的时候,孟子的论述不是对 我们很有警醒作用吗?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 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释】
  ①财:通“材”。②淑:通“叔”,拾取。艾(yi):同“刈”,取。也 就是说,淑、艾同义,“私淑艾”也就是“私淑”,意为私下拾取,指不是直 接作为学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学的。这也就是所谓“私淑弟于”的意 思。
  【译文】
  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 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 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 方式。”
  【读解】
  我们在前面已经听孟子说过:“教亦多术矣。”(《告子下》)但 他在那时并没有说“多术”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而只是重点说 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不屑之教”。现在,他又列出了五种 不同的教育方式。
  朱熹曾经逐一列举了孔子、孟子用这五种方式在不同学生身 上的运用,比如说孔子对颜渊、曾子就是“如时雨化之者”;对冉 伯牛、闽子骞就是“成德者”;对子路、子贡就是“达财者”;而 孔子、孟子分别对樊迟、万章就是“答问者”。至于“私淑艾者”, 朱熹举的是孔子、孟子分别对陈亢、夷之。其实,孟子自己认为, 他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在《离娄下》里,他曾经说过:“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这其实就是对“私淑艾者”的最好 解释。
  虽然孟子在这里所列的五种教育方式已包括了德育、智育等 各方面,但严格说来,它并不是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各种方式 之间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只是一种列举的性质。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根 据学生们本身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果不 是从理论方面作系统的要求,而是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把它们 引入教学实践,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有推广与 应用价值的。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原文】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君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注释】
  ①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译文】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 可攀。为什么不使它成为可以攀及的因而叫人每天都去勤勉努力 呢?”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 矩,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 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 的人便跟着他做。”
  【读解】
  这里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 标高远而降低目标或标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高明的 老师不能因为懒惰愚笨的学生而改变或放弃准则。这就是“大匠 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第二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 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 学习主动积极性,这就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满,但却 并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样子,启发学生理解,激发 他们跃跃欲试的愿望。所以,孟子又把这种做法归结到“中道而 立”的落脚点上。所谓“中道”,也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 处的中庸之道。如此一来,孟子便很巧妙地把教育与学习的问题 与儒学所标榜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联系在一起了。
  做到了这一步,则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
  问题倒是在于,这样的启发式教育,要求老师不能只是照本 宣科,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不仅仅是眼高手低的裁判员。
  中道而立,谈何容易?
  但总归是努力的方向罢。
  
  以道殉身与以身殉道
  【原文】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 以道殉乎人者也。”
  【译文】
  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份,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 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 人的。”
  【读解】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就是“天下有道则见”(《论语·泰 伯》),就是“邦有道则仕”(《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达则兼 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但“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却似乎比“无道则隐”,“邦无道 则可卷而怀之”和“穷则独善其身”来得要壮烈一些,而大有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的意思了。
  杀身成仁便是以身殉道。
  只有叛徒才以道殉人。
  当然,从更深层次的意思来理解,“无道则隐”,“邦无道则可 卷而怀之”和“穷则独善其身”也可以说得上是“以身殉道”的 表现,因为这样做是为了“道”而舍弃了自身的所谓“前程”,只 不过没有舍弃生命罢了。
  只要不屈志变节,也就不是以道殉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这虽然也没有“杀身”,而只是“独善其身”,但却是不愿以 道殉人的典型。
  虽无壮烈,却也大义凛然。
  
  求教必须虚心
  【原文】
  公都子曰:“滕更①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②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注释】
  ①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向孟子求学。②挟(Xie):倚仗。
  【译文】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 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为什么呢?”
  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 倚仗着自己年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 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有这五种中的两种。”
  【读解】
  至于滕更到底是倚仗的哪两种,孟子点到为止,并没有明说。 朱熹《集注》引赵氏说:“二,谓挟贵,挟贤也。”那也就是说,他 倚仗自己是国君弟弟的地位权势,倚仗自己很能干,很了不起。
  其实,滕更到底倚仗什么,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孟子为什么对这些有所倚仗的人不予回答。
  这一点,孟子在论交朋友的原则时已经说过:“友也者,友其 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因此要“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万章下》)交朋友是“友其德也’,所心,不能够掺杂长、贵 兄弟权势等外在的因素,掺杂了这些因素,所谓的友谊也就不纯 了。同样的道理,求教于老师门下,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切磋 学问,教学相长,因此,也不能掺杂贵、贤、长、勋劳、故旧等 外在的因素,一旦掺杂了这些因素,就会如朱熹《集注》引尹氏 所说:“有所挟,则受道之心不专,所以不答也。”所谓不专,也 就是指心不诚,求学心不诚,怎么能有所收获呢?所以孟子不予 回答。而这种不予回答,又是不是“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 诲之而已矣”呢?(《告子下》)
  说起来,孟子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虚心求教,而 不要自以为是。在老师的门下固然应该如此,向其他人请教又何 尝不应该如此呢?说到底,还是孔子所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论语·公治长》)精神。既然“不耻下问”,当然也就不应 该有什么倚仗存于心中了。
  
  真进锐者,其退速
  【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 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停止。对于应该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前 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读解】
  这里一共说了三种情况,不过,前两种情况性质是一样的, 用孔子的术语来说,都是“不及”的问题,做得不够,因为不该 停止的却停止了,不该薄待的却薄待了。没有前进,没有厚待,都 是做得不够,所以是“不及”。后一种则是说的“太过”的问题, 前进太猛,做得过了头,其结果是退起来也会快得很,结果还是 达不到目的。这就应了孔子的话:“欲速则不达。”(《论语·子 路》)或者叫做——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可见,孟子在这里依然是师承孔子的意思,分别说到“不 及”与“过”的弊病。
  在我们一般的眼光看来,“不及”是消极,“过”是积极。消 极的弊病不言而喻,可积极的弊病在哪里呢?
  从主观方面来说,“进锐者,用心太过,其气易衰,故退速。” 朱熹《孟子集注》)好比马拉松长跑,你一开始就以百米赛的速 度冲刺,其结果必然是很快败下阵来。
  从客观方面来说,例证也有不少。《后汉书·李固传》说: “先帝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