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米兹让斯普鲁恩斯率领舰队出港,只是想给中国海军传达一个信息然后再看中国海军的反应
    显然,顾祝同根本就没有在乎美军的行动
    说白了,就算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杀过来,顾祝同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岸基航空兵就能干掉第71舰队,而就算给斯普鲁恩斯一个机会他也不可能一举打掉所有机场
    当然,顾祝同也没有想过去找斯普鲁恩斯的麻烦
    三天之后刚成立的第31舰队就离开了关岛的阿拉普港,载着一百二十架战斗机前往马绍尔群岛,执行第一次运输任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四艘小型航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外围岛屿运送战术飞机
    当然,也执行了一些其他任务比如在十一月初,四艘小型航母再次出动,掩护一支由十八艘快货轮组成的船队前往马朱罗环礁,为进驻该岛的军队送去了近二十万吨物资与设备一个月之后,工程兵在马朱罗环礁上建起了一座拥有二千四百米跑道、可以容纳一百架战术飞机的加固机堡、以及油库、弹药库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大型野战机场,使马绍尔群岛能够容纳的战术飞机增加到了三百架
    可以说,这四艘小型航母在备战阶段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此外,在此期间,这四艘小型航母还在执行护航与运输任务的时候,击沉了七艘美国海军的远洋潜艇
    当然,到了十月底,美军也明白过来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美军就应该知道,中国海军暂时不会在中太平洋上发起进攻,因为在中太平洋战区,根本就没有可用的陆战队当时,整个中太平洋战区,陆战队的兵力还不到一个旅,而且都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上,主要任务是守卫关岛、塞班岛等主要岛屿,根本不可能发起进攻虽然在图瓦卢群岛、萨摩亚群岛上,美军的兵力也非常有限,几座主要岛屿上的驻军总量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但是规模依然比中国海军陆战队大得多,守住主要岛屿根本不成问题
    当然,主要还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十一月二日,斯普鲁恩斯率领第71舰队返回珍珠港,结束了长达十七天的部署行动
    仅仅两天之后,尼米兹收到了一条十分糟糕的消息,中国军队已经攻占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美军退缩到了岛屿腹地
    虽然喀里多尼亚的美军没有投降,但是在失去了唯一的港口后,残存的美军肯定无法长期抵抗下去在占领了努美阿、控制了港口之后,中国军队已经基本上打赢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接下来要做的,除了围剿负隅顽抗的美军残余部队之外,就是尽快使努美阿港恢复通航
    在撤退之前,美军几乎破坏了努美阿港里的所有基础设施
    此外,十多艘困在努美阿港里的美军舰船全部在进出港口的主航道上自沉,几乎堵塞了整个主航道
    虽然美军的自毁行动,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在占领努美阿之后,中国海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十二月底,才疏通了努美阿港的主航道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美军的最终结局,即在努美阿被中国军队占领之后,美军已经丧失了守卫喀里多尼亚的能力
    接下来,中国军队就该攻打澳洲大陆了
    十一月七日,尼米兹启程前往华盛顿
    在喀里多尼亚沦陷之后,美国当局必须得慎重考虑是否死守澳大利亚,而且得尽快做出决定
    要知道,当时澳洲大陆上差不多有一百六十万美国军人
    如果美国当局最终决定放弃澳大利亚,就得把这一百六十万军人撤回来,而这将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即便美国当局不打算放弃澳大利亚,也得尽快为这一百六十万美军送去足够多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而这同样是一个大麻烦别的不说,撤走一百六十万军人,即便抛弃所有重装备,也需要投入上千艘船只如果是向澳洲运送装备物资,则需要动用多的船只
    事实上,在考虑是否死守澳洲的时候,美国当局主要考虑的就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尼米兹返回华盛顿,就是参加由罗斯福亲自召开的军事会议,商讨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有能力守住澳大利亚
    当然,尼米兹并不是主要决策者
    在这次会议上,尼米兹只负责提出建议,而且仅是海军方面的建议,即守卫澳大利亚需要运送多少装备物资,以及需要动用多少船只,能够在什么时候完成,运输过程中会遭受多大的损失等等至于海军的核心任务,即舰队作战,反而被丢到了一边,连尼米兹自己都没有提出来
    说白了,美国海军已经没有能力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了
    只是,这次会议得出的结论并不乐观
    当时,罗斯福只提到,如果有可能,驻澳美军应该尽量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底,从而使美国海军有希望在一九四四年之前守住夏威夷群岛也只有这样,美国海军才有望在一九四四年下半年扭转战局
    问题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美军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以当时的情况,即便能够在澳洲本地征兆军人,不需要继续增兵,因为澳洲没有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所以美国依然得向澳洲运送大批装备物资,按照武装五百万军人计算,仅装备的总运输量就在五百万吨以上如果按照罗斯福的要求坚守一年,那么还需要运送大约五百万吨作战物资也就是说,总运输量为一千万吨,而这必须得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内完成按照一艘货轮的航行周期为三个月计算,而且经西兰中转,总共也需要投入一千二百艘万吨级货轮
    美国不是没有这么多货轮,只是在太平洋上没有这么多
    当时,在太平洋上航行的美国货轮总共也不到一千艘,而且其中只有大约两百艘的载重量在一万吨以上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美国可以从大西洋航线上抽调货轮
    真正的问题是,美国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而且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也生产不了这么多
    也就是说,即便罗斯福决定坚守澳大利亚,美军也守不了一年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要中国陆军舍得投入兵力,而且中国海军依然把重点放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就有很大的把握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攻占澳洲东南部地区,结束西南太平洋战争
    那么,就此放弃澳洲大陆吗?(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五章 空头支票
    罗斯福不是不明事理的人,非常清楚放弃澳大利亚要比死守澳大利亚有利
    说白了,就算美军撤离了澳大利亚,中国军队也会攻打澳洲大陆,而美军完全可以把武器装备留给澳洲军队,让其与中国军队交战即便澳洲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可是不管怎么样也能让中国军队多花些时间
    对美国来说,此时最缺的就是时间
    此外,撤回来的一百六十万美军中,除掉非战斗人员,有数十万战斗人员,而这些军人可以补充到其他战场上去
    至于省下来的作战物资,就加重要了
    要知道,当时美国仅有的两个盟国都严重缺乏作战物资冬季即将到来,红俄在丢掉了五分之四的国土、四分之三的人口之后,所剩的战斗力已经没有多少了,如果不能及时获得美国的援助,红俄在这个冬季结束之前就有可能战败英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其平民的配给标准已经三次下调,成年人的日均粮食配给额还不到一千克,摄入的卡路里已经接近最低限度英国军队是一直缺乏足够的弹药物资,甚至因此不得不降低对德报复性轰炸的作战强度显然,英国也急需来自美国的物资
    可以说,在正确的时候放弃澳大利亚,美国能够获得不少好处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放弃澳大利亚
    这其中,最主要的反对者就是麦克阿瑟
    在麦克阿瑟的阻挠下,会议进行了好几天依然没有得出最终结论,而且使罗斯福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问题是,这还没完
    就在罗斯福想方设法说服麦克阿瑟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站了出来,横着插上了一脚
    当时,丘吉尔明确提出,如果美国愿意守卫澳大利亚英国也将贡献一份力量
    这下,罗斯福为难了
    严格说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加密切,因为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之后也是英联邦成员,而且其元首是英国国王委派的总督此外,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白人公民都是英国人的后裔在经济上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澳大利亚产出的大部分商品都销往英国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澳大利亚人都与英国有着关系,有的是在英国有亲戚朋友,有的是在为英国服务,有的是与英国有经济往来,有的是有怀旧情节,因此在英国人看来,澳大利亚依然是英国的一部分
    虽然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英国没有做出多少贡献但是放弃澳大利亚,肯定会让英国上下备受打击
    加现实的是,现在的英国加需要澳大利亚
    这就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农牧产品几乎养活了半数英国人如果丢掉了澳大利亚,英国的粮食就加没有依靠了
    也正是如此,丘吉尔才迫切的希望美军能够死守澳大利亚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正是麦克阿瑟把罗斯福想要放弃澳大利亚的消息通报给了丘吉尔
    其实丘吉尔眼中的问题,在罗斯福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在粮食问题上,罗斯福根本就不认为没有澳大利亚英国人就得饿肚皮道理非常简单,美国生产的粮食在满足了所有美国人的需求之后,至少还能养活五千万人,而英国的人口总量总共也不到五千万,且粮食缺口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美国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英国人
    至于其他的问题,大多只是碍于面子
    真正聪明的政治家,肯定会在现实面前放下面子思想,而不是为了面子而导致现实利益受损
    罗斯福有理由相信,丘吉尔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丘吉尔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坚持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主动放弃澳大利亚
    当然,丘吉尔也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家,因此他也知道,仅仅提出要求,肯定无法让罗斯福回心转意要让美军继续坚守澳大利亚,英国就得做出表率,至少得在守卫澳大利亚的战斗中做出贡献
    为此,丘吉尔非常直接的提到,只要美军守卫澳大利亚,就可以把之前派驻英国的战舰全部抽调回去,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将为保卫澳大利亚提供一支远征舰队,其中至少包括两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快战列舰
    只是,丘吉尔没有忘记重要的事情
    这就是,在没有了美国海军的支持,以及组建远征舰队前往西南太平洋之后,英国的本土舰队将被严重削弱,甚至丧失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的微弱优势,因此英国本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针对这个问题,丘吉尔提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尽可能的支援红俄,让红俄至少再坚持一年二是增强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轰炸行动,而且重点打击海军、以及港口、造船厂等对海军作战有帮助的基础设施,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使其无法挑战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
    美国要做的,就是向英国派遣多的重型轰炸机
    可以说,丘吉尔的提议,确实让罗斯福动心了
    要知道,坚守澳大利亚,美国也不是没有好处,而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西南太平洋上拖住中国军队
    重要的是,在英国参与的情况下,美国需要付出的代价降低了很多
    也就是说,坚守澳大利亚,已经变得有利可图了
    具体怎么打,罗斯福不是军人,也就做不了主
    当时,存在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是丘吉尔的承诺能否兑现,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有没有能力及时向西南太平洋派遣远征舰队,以及这支远征舰队的规模是否像丘吉尔保证的那样充实要知道,在第二印度洋舰队覆灭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公海舰队面前已经没有明显的兵力优势了,要不然美国海军也不会把两艘刚服役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派往英国如果丘吉尔的决策遭到皇家海军反对,那么英国远征舰队就不可能出现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即便派出了远征舰队,其规模也有可能大幅度缩水,其不到实质作用,最终依然得由美国海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显然,美国海军根本不可能在西南太平洋上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可以说,这正是尼米兹等美军高级将领最为担忧的问题,而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主要就是,丘吉尔在提出派遣远征舰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英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大幅度降低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前提条件?在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被削弱之后,达到这个前提条件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公海舰队,而能用的办法就是提高战略轰炸的强度
    这样一来,就牵扯出了第二个问题
    这就是,美军能在什么时候把对德战略轰炸的强度提高到让英国满意、或者说是让英国感到安全的程度?
    要知道,对德战略轰炸并不是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商量后就能决定的简单事情
    当时,美国已经在英国部署了近两千架重型轰炸机,占到了英美轰炸机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五问题是,受缺乏远程护航战斗机影响,加上美军机群主要负责昼间轰炸,因此作战效率并不高,战斗损失却高得吓人在过去的一年间,美国已经在欧洲战场上损失了一千五百多架轰炸机,出动损失率高达百分之七也就是说,一架轰炸机在出动十三次的时候,就会被击落
    可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损失率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白天活动的美军轰炸机不但无法得到己方战斗机的全程掩护,而且还要面对由四千多架战斗机、近八万门高射炮与两百多部防空雷达组成的防空网
    当时,按照高炮、防空战斗机与防空雷达的部署密度来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本土防空网仅次与英国本土防空网
    按照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提出的评估报告,就算把今后生产的所有重型轰炸机都派往英国,而且不存在后勤保障与维护保养方面的难题,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通过轰炸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重要的是,这得重点轰炸海军、以及为海军服务的目标,从而得降低、甚至是取消针对其他目标的轰炸行动,使对德战略轰炸的战略价值大幅度降低
    换句话说,阿诺德并不赞成重点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
    在他看来,主要轰炸目标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厂,特别是生产战斗机、坦克、火炮的大型军事工厂
    这下,问题就变得严重了
    说白了,连麦克阿瑟都不相信英国皇家海军会及时派遣远征舰队,丘吉尔开出的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问题是,在变成事实之前,谁也不会去质问丘吉尔,而且就算质问了,得到的肯定也是与现实相反的答案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明丘吉尔在说大话,也就没有办法直接否决丘吉尔提出的建议
    这下,难题交到了罗斯福手上(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尔虞我诈
    对于英国在这场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战后的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即很多人都认为英国拖了美国的后腿,在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不及产生的负担,没有为协助美国打赢这场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这个评价,与一九四二年底发生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如果不是丘吉尔横着插了一脚,那么罗斯福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做出放弃澳大利亚的决定这样一来,美国就能收回一百六十万兵力,近三千架作战飞机,数百艘舰船,还能节约数百万吨的作战物资这些力量,用在任何一个战场上,都能够发挥加重要的作用
    战后,很多人就认为,如果美军在一九四二年底撤离澳大利亚,除了可以巩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之外,还能够开辟一处的战场,或者是直接出兵欧洲大陆,比如向红俄派遣远征军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在美军投入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之后,红俄很有可能不会在一九四三年战败只要红俄坚持到一九四四年,特别是一九四四年的下半年,那么整体战局就很有可能朝对美英俄轴心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美英俄轴心有望打赢这场战争
    当然,这仅仅是战后的推测,而且没有考虑到中德意同盟集团的反应
    只是可以肯定一点,即在一九四二年底,美国真的放弃了澳大利亚那么接下来的战局肯定要比死守澳大利亚好得多
    关键就是,丘吉尔做出的承诺根本不可能兑现
    要知道,丘吉尔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德军已经推进到了莫斯科郊外虽然利用严酷的寒冬俄军粉碎了德军在年底攻占莫斯科的企图,还在反击行动中消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毙伤俘德军官兵近二十万人,取得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大的胜利,但是这最多算得上回光返照,因为俄军在这场反击中付出的代价比德军高得多,仅伤亡与失踪官兵就过了四十万,而充当诱饵的五万俄军几乎都进了德军的战俘营此外在装备损失上,俄军也远高于德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俄军在十月份发动的这场反击,加快了红俄走向战败的度主要就是在这场反击战中,俄军损失了最精锐的作战部队,伤亡的四十五万俄军官兵中,有四十万都是老兵此战之后,俄军中已经没有在战前组建的作战部队了而且服役一年以上的官兵仅剩下了不到五万人等到一九四三年开春,就算俄军武装起了近五百万的“首都防卫军”,也根本打不过精锐的德军此外,装备上的巨大损失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补充回来,因此俄军在开春之后不得不用步枪与刺刀跟德军的坦克、重炮进行较量
    说得直接一点,俄军在这场反击中流光了最后一滴鲜血
    虽然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德军都没有前进一步,但是俄军也没有能够把德军击退,反而在陆续的战术反击中损兵折将利用这几个月,德军不但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还让主力部队轮番撤下来休整到了一九四三年春天,当德军再次披挂上阵的时候,俄军就再无取胜的希望了
    红俄即将战败,接下来就是英国
    也就在丘吉尔向罗斯福提出建议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向唐宁街递交了一份报告,明确提到必须在红俄战败之前,组织发起一次旨在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作战行动,而具体的作战方案是出兵波罗的海,迫使公海舰队进入北海与本土舰队决战,力争在舰队决战中消灭公海舰队
    显然,丘吉尔不可能不知道这份报告的价值
    别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丘吉尔就是英国的海军大臣,即便没有多久就被迫辞职了,但是此后丘吉尔依然活跃在英国政坛上,而且与海军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就非常了解英国皇家海军
    当然,丘吉尔肯定了解海权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丘吉尔就不应该不清楚,皇家海军不可能出兵西南太平洋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在向罗斯福提出建议之前,丘吉尔就已经收到了皇家海军提交的报告,而且在原则上批准了皇家海军的作战计划,并且要求皇家海军保密,在年底之前不得采取行动
    显然,丘吉尔是在明知道不可能兑现的情况下,向罗斯福做出了保证
    这意味着什么?
    说得严重一点,丘吉尔欺骗了罗斯福,或者说是利用了美国在澳大利亚战略上进退两难的处境
    原因很简单,丘吉尔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看到了机会
    在获得情报之后,雷德尔制订了一份针对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作战计划,而其主要基础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将从本土舰队中抽调出两艘舰队航母与两艘快战列舰,组成西南太平洋远征舰队,而雷德尔的作战思想,就是趁此机会挑战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一举夺得北海的制海权
    当然,雷德尔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也得到了陆军总参谋长曼斯坦因元帅的全力支持
    德皇的立场自然不必多说,他一直把英国当成头号敌人,做梦都想攻占英国
    曼斯坦因在这个时候支持雷德尔,则与德俄战场上的局面有关,即在顶住了俄军的冬季反攻之后,曼斯坦因已经意识到,俄军在反击中赔上了最后的资本,红俄很有可能在一九四三年夏季之前战败,至少会丢掉莫斯科这样一来,半年之后,帝国陆军就有望挥师攻打英国了
    只是,这得有一个前提,即帝国海军得夺取北海的制海权,控制英吉利海峡
    要不然,帝国陆军就只能从空中进入英国,而帝国空军的运输机,根本无法运载那些笨重的装甲战车
    也就是说,如果雷德尔的作战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在帝国陆军击败了红俄之后,就能立即启动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到时候,从德俄战场上撤下来的数百万德军,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