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军有能力攻打夏威夷群岛。
    关键就是,美军能在中途岛守多久。
    从时间上看,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中国海军攻占中途岛是肯定的事情,美军根本不可能守住中途岛。
    尼米兹想要的,只是能够在中途岛坚持得久一些。
    当然,斯普鲁恩斯也知道这一点。
    虽然当时中国海军司令部还没有批准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计划,连顾祝同都没有制订相关的计划,但是尼米兹与斯普鲁恩斯都相信,中国海军下一步就将攻打中途岛,而且肯定会在年内发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必须在一九四三年底、迟一九四四年初拿下中途岛,有望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占领夏威夷群岛。如果拖到一九四四年中期攻占中途岛,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底攻占夏威夷群岛。到了一九四五年,随着美国海军获得强大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中国海军就算拥有强的实力,也需要与美国海军决战,并且在决战取胜之后有望占领夏威夷群岛。如果在一九四五年的决战中,中国海军遭遇惨败,别说攻占夏威夷群岛,能否保住已有的胜利果实都是个问题。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能否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占领夏威夷群岛,将直接决定太平洋战争的终结局,而太平洋战争是这场大战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果将直接影响、甚至是决定整场大战的结果,因此中国海军绝对不会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犯糊涂。
    只是,斯普鲁恩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而是强调了一点,即中国海军不见得会为了中途岛而向中太平洋战区增兵。
    必须承认,在经历了三年的磨练之后,斯普鲁恩斯不再仅仅是舰队指挥官。
    初,斯普鲁恩斯的主要能集中在战术层面上,即指挥舰队作战,而现在他的表现完全够担任战区司令官了。
    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也有不错的战略眼光。
    当时,大的问题就是,中国海军将在什么时候攻打中途岛,而这将由整体战局、特别是其他战场上的情况决定。
    影响大的,莫过于印度洋战场。
    在击败了第二印度洋舰队,消灭了印度洋上的后一个敌人之后,中国海军已经获得了攻打斯里兰卡与印度的机会。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进展非常顺利,红俄在夏季战败的可能性非常大。此外,澳洲战场上的战斗也打得极为顺利,中国陆军甚至没有向澳洲增派第三批部队。
    如此一来,中国陆军就有足够的兵力用在印度洋战场上。
    此外,因为澳洲战场上的战斗打得很顺,对物资的需求量有所降低,所以中国海军也能腾出一部分海运力量来开辟印度洋战场。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当局有多的理由让军队去攻打印度。
    这就是,在红俄战败之后,德军很有可能从高加索地区南下进攻伊朗,从而进入中东与海湾地区。如果中队不能在此之前占领印度,那么就很有可能使德军向东推进,失去独占印度的机会。
    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来说,印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说白了,谁控制了印度、谁就控制了印度洋,而印度洋正好在中德势力范围之间,是中德的缓冲区。如果这块缓冲区在中国的控制之下,那么中国将毋庸置疑的成为战后世界秩序的主要主宰者。相反,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把触角伸进了印度洋,就算中国拥有加强大的综合国力,在战后多只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平起平坐,不可能成为唯一的霸主,不可能独宰世界秩序。
    相反,太平洋上根本就没有这些麻烦。
    就像中国海军在短期内无法向大西洋派遣远征舰队一样,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可能参与太平洋上的战斗。
    如此一来,中国当局就有理由暂缓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把重点转向印度洋。
    说白了,如果不考虑海军的实力对比,那么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队的头号任务就是在印度洋上扩大进攻范围,争取尽占领斯里兰卡,然后以斯里兰卡为跳板进攻南亚次大陆。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有足够的优势,中国当局就不会让海军立即攻打夏威夷群岛。
    当然,印度洋战场只是一个因素。
    当时对中国的总体战略产生了影响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公海舰队在设得兰海战中遭受惨败所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丧失海权之后如何来打败英国。(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无理要求
    第三百四十六章无理要求
    当时,冯承乾没有立即批准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主要就与战略层面上的问题有关。
    在陆战队攻占威克岛之前,冯承乾就回了一趟北京,与吴铁生商讨在印度洋上发动进攻的事情。只是,两人还没有在先打斯里兰卡、还是直接登陆印度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一个新的麻烦就来了。
    这就是,意大利当局在答应向北海派遣舰队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中国海军能够向地中海、或者是北大西洋派遣一支舰队,承担部分作战任务,而不是让意大利海军承担全部重任。
    在冯承乾看来,这是一个很无理的要求。
    要知道,以当时的情况,中国海军根本没有办法向大西洋派遣舰队。主要就是,南非依然在英国的控制之中,而且在大西洋沿岸地区,根本没有可以供中国舰队停靠的港口与海军基地,而中国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不算长,即便带上补给舰,也无法从新加坡直接开赴德意志第二帝国、或者是意大利的港口。这样一来,中国舰队进入大西洋,就只能走地中海航线。虽然直布罗陀要塞在德意联军的控制之中,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不是问题,但是苏伊士运河并不在德意联军的完全控制之下,运河东岸驻扎着大批英军,而且在距离运河三百公里的范围内有十多座由英国皇家空军控制的机场,这些机场上有上千架作战飞机,能够轻而易举的消灭进入运河的舰船。此外,英军在撤退到运河东岸的时候,还在运河里部署了上万枚水雷,而德意联军根本就没有清理出一条可以供大型战舰通过的航道,也就无法保证战舰能够顺利通过运河。
    事实上,要是苏伊士运河畅通无阻,中国海军早就向地中海派遣舰队了。
    此外,如果运河能够通行,中德间的资源往来就更加方便,而不是只能依靠由中**队控制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问题是,在军事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政治上根本就不是问题。
    虽然在回复德意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官员已经提到,现在还没有能力派遣舰队前往地中海与北大西洋,中国只能在其他方面提供援助,比如向欧洲派遣一支战术航空兵,或者是提供物资方面的帮助,但是德意当局根本就不这么想,认为中国外交官员的推辞只是不想尽到同盟国的义务。
    当然,持这个观点的主要是意大利当局。
    当时,雷德尔专门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明确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并不支持意大利的要求,而且也知道中国海军不是不想出兵大西洋,而是确实没有这个基础,或者说时机还不成熟。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有别的选择吗?
    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但是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无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是可望不可及。要等到中国海军出兵大西洋,恐怕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错过了击败英国的最佳时机。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指望的,就只有近在支持的意大利海军了。
    要知道,只要意大利海军愿意把舰队派出去,而且使其到达威廉港,就算不能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夺回制海权,也能够平衡北海的实力对比,让英国皇家海军丧失绝对制海权,也就失去了守卫本土的基础。
    正是如此,即便意大利提出的要求很无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能直接反对。
    所幸的是,冯承乾非常清楚该如何与意大利打交道。
    别忘了,在上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就是有名的墙头草,差一点就投入了协约国集团的怀抱。
    当时,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意大利绝对不会退出同盟国集团。
    道理非常简单,同盟国集团的战略优势极为明显,取得胜利的机会非常大,如果意大利在这个时候退出,等于是自葬前程。要知道,红俄即将战败,英国也奄奄一息,美国却要等到一年多之后才有望扭转战局,而在这一年多里,同盟国集团很有可能已经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就算美国的战争潜力全部爆发了出来,最终也不可能取得胜利,最多与同盟国集团打成平手。
    当然,美国战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如此一来,只要意大利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在同盟国集团的内部事务上,就得做出适当的让步。
    说白了,意大利在战后的地位,完全由中德决定。
    如果在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问题上开价过高,就算中德做出了重大让步,意大利也别想在战后占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明显更加紧密。
    也就是说,意大利在战后将是依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欧洲强国,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强国。
    这样一来,意大利当局更加得掂量一下漫天开价的后果了。
    说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严重损失,无法在战后迅速恢复,那么主宰世界的将是中国。到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能屈居老二,而依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意大利也就不可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从长远来讲,只有全力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才有望在战后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
    显然,只有德意联合起来,才有能力在战后与中国抗衡。
    明白这层关系,就不难明白,意大利为什么要漫天要价了。很明显,意大利提出的无理要求,在本质上不是为了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是为了稳住地中海的局势,而是在设法削弱中国海军,或者说是限制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获取胜利的速度,从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有时间扩大势力范围。
    对此,冯承乾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即中国海军不会出兵大西洋。即便是派舰队前往地中海,也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德意联军必须攻占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并且清除掉运河里的水雷。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可以派遣一些扫雷舰参与清理水雷的工作,但是不会出动作战舰艇。
    随后,冯承乾又指示外交部,给意大利发了一份正式外交信函,即在出动舰队之前,中国可以派遣包括战术航空兵在内的空中力量,协助意大利舰队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参与北海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当然,仅仅做这些事情还不够。
    当时,中国当局还在战略上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诺,即在中国海军向大西洋派遣远征舰队之前,只要德意联军能够击败英国,并且登上英国本土,就算中国派遣远征军参与了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也会在战斗之后从英国撤军,由德意占领英国,并且保证在战后不插手英国事务。
    显然,这才是最重要的条件。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没有让中国派遣远征军参与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主要就是担心中国的影响力扩大到欧洲。当然,在欧洲大陆上,根本没有势力真空,中国也不可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邻国投入自己的怀抱。关键就在欧洲唯一的离岸国家,也就是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的英国。可以说,如果中国控制了英国,哪怕在英国有影响力,在战后都会让英国成为牵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重要力量,甚至扶持英国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使德意志第二帝国仅仅是欧洲霸主。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之后,英国就是其最主要的战略对手。
    中国承诺不插手英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意大利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
    这意味在,在战后意大利有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组成欧洲集团,控制整个欧洲。
    正是如此,意大利当局最后做出了让步,即不在要求中国海军派遣远征舰队,但是中国必须向欧洲派遣一支战术航空兵。
    显然,派遣战术航空兵根本不是问题,即便空军不肯出力,也有海军航空兵可用。
    问题是,这并非冯承乾遇到的唯一麻烦。
    当时,最大的麻烦还是在中**队内部,即吴铁生认为已经到了在印度洋上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刘伯恩也认为必须得攻打印度了。
    原因前面已经提到,即在红俄战败之后,中德的上千万地面部队都需要一个新战场,而且德军很有可能翻过高加索山脉进军伊朗,从而控制海湾地区。虽然名义上,德军此举是要从东面包围中东的英军,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更大的意义在于德军能够从伊朗出发,进入南亚地区。
    显然,不可能等到红俄战败之后再攻打印度。
    为此,就得未雨绸缪,就得早做准备。
    吴铁生主张直接攻打印度,即从缅甸出发,向西推进,而以安达曼群岛为根据地的两栖部队则充当辅助力量。吴铁生的意思很明确,即攻打印度是陆军的事,海军只需要提供一些支援就行了。
    问题是,从缅甸出发,有可能迅速攻占印度吗?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刻不容缓
    冯承乾从来没有看不起陆军,在过去的三年里,陆军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而且在残酷的战斗中越来越强大…以总体战斗力衡量,中国陆军已经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即便是单位战斗力,中国陆军也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差多少,绝对算得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地面部队。
    只是,冯承乾压根就不相信陆军能从缅甸出发攻占整个印度,甚至不相信陆军能够顺利攻入印度。
    原因很简单,缅甸根本没有供陆军攻打印度的基础条件。
    当时,没有一条公路从中国直接通往缅甸!在攻打缅甸的战斗中,陆军的作战部队都是在泰国岸,然后到达泰缅边境,再进入缅甸境内。直到一九四二年底,在陆军控制了吉大港之后,才能够通过港口投入兵力与物资。要命的是,缅甸境内也没有多少公路,而且仅有的几条公路的质量都非常糟糕,不但难以让装甲车辆通行,甚至连五吨级的卡车都难以正常行使。
    要知道,在缅甸战场,为了维持五万前线部队,陆军动用了十五万后勤人员。
    为了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陆军甚至在占领区内征用了所有骡马与黄牛,并且雇佣缅甸本地人组成了马车队。
    在这种情况下,陆军还有能力攻入印度吗?
    当时,陆军提出了一套进攻方案,即作战部队沿海岸线推进,重点利用沿途的港口来缩短补给线的长度。
    对此,冯承乾嗤之以鼻。
    先不说沿岸有多少港口,以及这些港口的吞吐能力,先说沿海岸线推进是否可行。
    要知道,从缅甸往西,就是恒河三角洲。在这片被称为孟加拉的地区,恒河分成了数十条支流,并且有千条小河。也就是说。整个恒河三角洲地区就是河网密布,不但缺乏优良的公路,甚至连桥梁都不是很多。
    在恒河三角洲地区。根本没有大的城镇,有的只是分布稀疏的村镇。
    显然,要让部队越过恒河三角洲,而且得到足够的后勤支援。其难度比直接登陆印度半岛还要大。
    至于绕过恒河三角洲,那就得深入内陆。
    当然,这条进攻线路也不那么好走…
    要知道,在恒河三角洲北面,就是有名的雅鲁藏布江下游。也就是被英国人称为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这条在喜马拉雅山南面通过和河流在孟加拉北部突然转向,把印度东北地区分割开来。
    也就是说,即便从内陆进军,陆军依然得渡过这条河流。
    当然,从内陆进军,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后勤保障,即现有的公路体系,根本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地面进攻。
    除了糟糕的基础条件。还得考虑恶劣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虽然在进军缅甸的时候。陆军动用的是部署在广东与云南的部队,而且部队官兵大多来自南方地区,特别是广东南部地区当时海南岛还属于广东,而且广西的沿海地区也属于广东,因此大部分官兵都比较习惯潮湿闷热的热带气候,但是在进驻缅甸之后。仍然有很多官兵不适应热带雨林里的恶劣气候环境。一年多里,驻缅部队减员近三万人。而其中两万多都是患了热带疾病。
    要知道,这还是发生在后勤保障较为充分的基地里面。
    如果军队开出营地。深入到雨林里面作战,那么非战斗减员将更加严重。
    综合这些因素,冯承乾坚决反对从缅甸出兵攻打印度,不但不能以此为主,甚至不应该在这边用兵。
    冯承乾的观点是,在攻打印度之前,首先攻占锡兰,也就是斯里兰卡。
    当时,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计划。这就是,避开印度人口最为集中的恒河流域,在占领了斯里兰卡之后,直接攻打印度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攻占一座至关重要的港口城市,比如孟买,然后北攻打印度河流域,迅速把战线推进到印伊边境地区,把德军挡在印度之外。
    说得形象一点,就是通过这种大跨度进攻,先把印度圈起来。
    至于能不能攻占印度,以及在什么时候攻占印度,根本是次要问题。只要中德军队在伊朗会师,那么德军就没有理由出兵印度,而中国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插手海湾,为战后的新秩序打下基础。
    首先被说服的就是刘伯恩。
    原因也很简单,刘伯恩支持攻打印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控制印度,确保中国在战后独霸印度洋。
    虽然吴铁生的胃口很大,也更加照顾陆军的利益,但是刘伯恩已经不是军人,而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政治利益,而冯承乾提出的作战计划能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
    刘伯恩的态度有所松动之后,吴铁生也不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当然,吴铁生非常清楚,只要冯承乾提出的作战计划得到采纳,那么在印度战场充当主角的依然是海军,至少在攻打斯里兰卡,以及登陆印度西部地区的战斗中,海军的地位在陆军之。
    为此,吴铁生也提出了一点,即在攻占了斯里兰卡之后,应该由陆军来选择在印度的登陆地点,并且由陆军负责主要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在北印度洋战区司令部里,陆军应该获得相应的地位。
    显然,冯承乾不会拒绝这个小小的要求。
    结果就是,到了六月底,中国高层已经在进军印度的问题达成共识,即首先攻打斯里兰卡。
    这样一来,海军的作战负担就加重了不少。
    甚至可以说,为了攻打斯里兰卡,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除非顾祝同能够在不要求增援的情况下攻打中途岛,不然冯承乾就只能把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计划锁进保险柜。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兵力并不富裕。
    虽然这个时候,第二批三艘“唐太宗”级舰队航母已经服役,训练也已完成,基本形成了作战能力,加已有的八艘舰队航母,中国海军总共拥有十一艘舰队航母,规模是战前的三倍以。但是在这十一艘舰队航母中,能够用的只有五艘,之前编在第五舰队里的五艘舰队航母都需要进行为期数个月的大修,而第二舰队里的两艘舰队航母也得轮换着进行第一次全面维护。
    五艘舰队航母能做什么?
    以当时掌握的情报,要想攻打斯里兰卡,中国海军至少需要投入两支战斗舰队,也就是需要动用六艘舰队航母。
    原因很简单,斯里兰卡是印度洋面积仅次于马达加斯加的第二大岛屿。
    更重要的是,在这座岛屿,有大约十五万英军,还有数百作战飞机,而这些飞机分布在十多座机场。
    显然,不可能通过一次、或者两次突袭来打掉英军的航空作战能力。
    此外,斯里兰卡离中国的军事基地并不近,到安达曼群岛超过了一千五百公里,即在中型轰炸机与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到缅甸的吉大港则有两千多公里,几乎是重型轰炸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了,到新加坡则更远。
    如此一来,岸基航空兵就很难派用场。
    除此之外,还得考虑美英潜艇构成的威胁。
    显然,能用的五艘舰队航母全部派往印度洋,也不见得够用。
    也就是说,即便顾祝同想打中途岛,而且冯承乾也批准了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他也只能用手里的几艘小型航母,不可能获得舰队航母。当然,如果顾祝同愿意把攻打中途岛的时间推迟到一九四三年底,情况就会有所改观,即原本属于第五舰队的五艘舰队航母都将在这个时候完成大修。
    问题是,能够把攻打中途岛的作战行动推迟到年底吗?
    最初的时候,顾祝同认为有这个必要。关键就是,冯承乾向他做出了保证,即攻打斯里兰卡的作战行动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