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承乾的眉头跳了几下,听出了德皇的言外之意。
    “关键是,如果到时候再寻找对策,恐怕就来不及了。”威廉皇储有点犹豫,因为以皇储身份过问国事是一大忌讳。
    “你的意思是……”
    “不管小毛奇元帅会不会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都得做好两手准备,一是立即组织人手制订一份战争计划,二是物色合适的总参谋长人选。”威廉皇储看了德皇一眼,说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德皇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问题是,总参谋部在……”
    “可以安排总参谋部之外的军官。”
    “这……”
    “当初,冯承乾伯爵不是跟老毛奇元帅进行过一次兵棋推演吗?”
    德皇一愣,随即朝冯承乾看了过去。那次兵棋推演是由德皇亲自主持的,而且亲自担任裁判官。
    “陛下,我现在……”
    “你的身份不重要,关键是你能做什么。”德皇笑了笑,说道,“不是威廉提到,我还真把这件事给忘记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些才华横溢的年轻军官都得到了锻炼,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肯定能够干一番大事。”
    冯承乾勉强笑了笑,他可没有让皇储提到这件事。
    “既然此事是由威廉提到的,就由你去做吧。”德皇朝皇储看了一眼,说道,“人员方面的事情,你可以向冯承乾伯爵请教。至于组织方式,暂时安排在海军司令部名下,等到我与小毛奇商量之后再做定夺。”
    威廉皇储立即答应了下来,这也正是他想得到的结果。
    “至于物色总参谋长人选,暂时不用考虑。”德皇叹了口气,说道,“小毛奇元帅在军队中很有威望,如果毫无理由的撤掉他,肯定会引来麻烦。再说了,暂时也没有人可以顶替他出任总参谋长。”
    冯承乾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保持沉默。
    很明显,德皇看重的不是小毛奇的能力,而是小毛奇在德军中的号召力,即他是老毛奇元帅的侄子。要知道,在德军中,老毛奇元帅的地位无人可及,现今大部分高级将领当初都是老毛奇元帅的手下,而这些人都是小毛奇的支持者。就算德皇有足够的理由,也不可能撤掉小毛奇。
    问题是,如果不让小毛奇下课,其他努力都毫无意义。
    说得简单一些,就算威廉皇储能够拿出一份更加出色的战争计划,也会被德军总参谋部束之高阁,根本不会得到采纳。只有让小毛奇离开总参谋长的位置,才有可能改变现在的局面。
    冯承乾保持沉默,提尔皮茨自然不好以海军司令的身份谈论陆军的事情。
    至于威廉皇储,在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之后,也没有开始那么积极,更不想因此与父皇产生矛盾。
    三人离开皇宫时,已经是半夜了。
    威廉没有回皇储行宫,而是跟随冯承乾与提尔皮茨去了海军司令部。
    “伯爵,开始你怎么不提出来?”
    “提什么?”
    “替代小毛奇的人选。”
    冯承乾笑了笑,对威廉皇储说道:“就算我提了出来,陛下就会采纳吗?”
    “这……”
    “放心吧,陛下对小毛奇也很不满,只是暂时没有理由让他离开总参谋部。等到时机成熟,陛下自然会出手。”
    “问题是,到那时候,恐怕一切都晚了。”
    “所以你得做好自己的事情。”
    “伯爵的意思是……”在正式场合,皇储都称呼冯承乾为公爵,只有在私下,才使用勃兰登伯爵的头衔。
    “除了总参谋长人选,一份完备的战争计划也非常重要。”
    “那么,伯爵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我呢?”
    “人选有不少,但是皇储只需要重用两个人。”
    “谁?”
    “鲁登道夫少将与霍夫曼少校。”
    威廉皇储皱起眉头,似乎有点想不明白。
    此时的鲁登道夫已经小有名气,在施利芬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他就在总参谋部担任高级职务,算得上是施利芬元帅手下的大红人。只是在小毛奇出任总参谋长之后,鲁登道夫似乎不大受欢迎,离开了德军总参谋部,去部队当了旅长。关于鲁登道夫离开德军总参谋部的原因,也与小毛奇大幅度修改施利芬元帅制订的战争计划有关。可以说,鲁登道夫是施利芬元帅的忠诚追随者。
    只是,霍夫曼少校就没有那么有名了。
    日俄战争期间,霍夫曼在远东担任军事观察员,专程前往满洲地区,对日军与俄军的战法战术有很深刻的认识。回到帝国之后,霍夫曼少校在德军总参谋部呆了两年,大概是怀才不遇,后来去了东普鲁士。也正是如此,霍夫曼在德军中的知名度并不高,没有多少人认识这个年轻的少校军官。
    只是,霍夫曼的才能,绝对不容低估。
    在东普鲁士,霍夫曼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完善了德军的阵地防御战术,格外重视先进武器、特别是机关枪、速射炮、迫击炮等在日俄战争期间大量使用,且作战效率得到了证明的武器。二是提出在未来的战争中,壕堑防御作战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左右战争进程。
    显然,通过日俄战争,霍夫曼已经看出了未来战争的端倪。
    “当然,这两个人你得区别对待。”
    “怎么区别对待?”
    “鲁登道夫有统帅的潜力,合理安排的话,他迟早会成为德军统帅,其功绩绝对不会在老毛奇之下。”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先皇靠老毛奇完成了统一大业,如果皇储能够得到一位这样的将领,今后的成就绝对不在先皇之下。”
    听到这话,威廉皇储立即双眼放光。
    “至于霍夫曼,虽然有一些统帅的才能,但是他更适合出谋划策,最合理的位置是高级参谋。”
    “参谋?”
    “统帅不是万能的,没有参谋辅佐,什么也做不了,是不是?”
    “伯爵的意思是……”
    “鲁登道夫与霍夫曼是一对最佳组合,只要能让他两相互合作,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给皇储一个惊喜。”
    “伯爵如此看重,想必没有错。”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皇储,你要做的不是什么事都亲历亲为,而是适当的使用手里的人才,把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像先皇那样,就算垂手施治,也能开创帝国。”
    “伯爵此话没错。”威廉皇储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冯承乾没再多说什么,他知道言多必失。再说了,威廉皇储足够聪明,很多道理一点就明,用不着罗嗦。
    到了帝国海军司令部,又谈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皇储才告辞离开。
    冯承乾没有去伯爵府,他现在的主要身份是帝国海军的少尉参谋,大部分时候都在海军司令部过夜。
    提尔皮茨也没有回家,他是一个比冯承乾还要敬业的工作狂。
第六十三章 火药桶
    没过多久,冯承乾的担心就变成了事实。
    五月十三日,冯承乾收到消息的时候,小毛奇已经回到柏林。两天之前,小毛奇在维也纳与奥匈帝国陆军大元帅、总参谋长弗朗茨-康拉德进行了秘密会晤,重点商讨了愈演愈烈的塞尔维亚问题。
    虽然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有点出入,但是产生的影响并无两样。
    更重要的是,与奥军总参谋长康拉德秘密会晤,绝对不是小毛奇自己的行为,肯定得到了德皇的准许。
    德皇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
    很明显,德皇想借助塞尔维亚问题拉拢奥匈帝国与意大利,争取这两个欧洲大陆上的军事强国。
    问题是,仅仅是总参谋长一级的会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三思量之后,冯承乾没有去找德皇,也没有通过皇储向德皇施加影响。不是冯承乾不知道此事的利害关系,而是德皇既然决定这么做了,肯定有他的理由,而且是十分充足的理由。
    换个角度,冯承乾也不得不承认,德皇借机拉拢奥匈帝国没有做错。
    可以说,欧陆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如果帝国还不积极争取有实力的盟友,就绝对不可能在欧战中取胜。不管奥匈帝国算不算得上是有实力的盟友,至少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给帝国提供一些帮助。
    一个月不到,德奥同盟就成了铁板钉钉的事情。
    六月十二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奇科诺皮施特与德皇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
    这次会谈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由巴尔干半岛引发的战争制订行动方案。
    虽然德皇一再申明,如果巴尔干半岛局势恶化,俄国很有可能以此向奥匈帝国宣战,但是斐迪南大公坚持认为,俄国内忧外困,没有能力插手巴尔干半岛,也就不可能为此向奥匈帝国宣战。
    正是这一认识,让斐迪南大公坚持认为,现在是进攻塞尔维亚的最好机会。
    为此,斐迪南大公要德皇做出保证,假如俄国插手,比如出兵攻打奥匈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援助奥匈帝国。
    显然,德皇肯定不愿意做出这样的保证。
    要知道,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以俄国插手巴尔干问题为由开战,那么法国就会根据与俄国签署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到时候帝国面对的不是塞尔维亚、也不仅仅是俄国,而是欧陆上两个实力仅次的强大国家。至于奥匈帝国,恐怕很难在欧陆战争中做出正面贡献。
    很明显,真要做出承诺,帝国的命运就交到奥匈帝国手上了。
    问题是,德皇也不能拒绝。
    在提出要求的时候,斐迪南大公明确提到,德皇能否在塞尔维亚问题上做出保证,将是德奥同盟的基础。
    显然,如果德皇不肯做出保证,德奥同盟就将受到考验。
    帝国能失去奥匈帝国这个盟友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与奥匈帝国分道扬镳,在意大利靠不住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德皇必须做出保证,也必须防止奥匈帝国引发战争。
    为此,在做出保证前,德皇明确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奥匈帝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奥匈帝国首先遭到俄国攻击,或者是俄国主动向奥匈帝国宣战,不然帝国将不履行承诺。
    所幸的是,斐迪南大公也无法决绝德皇的要求。
    德意志第二帝国离不开奥匈帝国,而奥匈帝国更加离不开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别说在巴尔干半岛,在其他任何地区,奥匈帝国的利益都得不到充分保证。
    得到德皇的保证之后,斐迪南大公决定在半个月之后,针对巴尔干问题举行一场军事演习,地点就定在邻近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以此证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决心,同时试探俄国的底线。
    冯承乾收到消息的时候,斐迪南大公已经回到维也纳了。
    得知德皇向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保证,冯承乾非常震惊,因为他知道,正是这个保证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显然,德皇与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
    这就是,严重低估了俄国对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以及俄国可能采取的行动。
    可以说,巴尔干半岛的问题,本来就是俄国的问题。如果不是俄国对巴尔干半岛怀有巨大的野心,认为巴尔干半岛在其势力范围之内,不允许其他国家插手,也就不会有巴尔干半岛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之后,俄国急需一场军事胜利。
    在沙皇看来,如果能够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一次重大胜利,就能有效缓解国内矛盾,让那些吵着闹着要改革的人闭上嘴。
    在国际上,沙皇的这种想法有很大的市场。
    别的不说,法国一直希望收回在普法战争中丢掉的阿尔萨斯与洛林,英国在想方设法的遏制日益壮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因此只要沙皇想借巴尔干半岛危机发动战争,英法肯定会提供支持。
    有了英法的支持,沙皇还会顾虑吗?
    要知道,德皇向斐迪南大公做出保证的基础就是俄国不会插手巴尔干半岛,至少不会主动向奥匈帝国宣战。
    很明显,这个前提并不存在。
    问题是,就算冯承乾看得很清楚,他又能做什么?
    让德皇收回保证?
    别说德皇不会这么做,就算会,对帝国也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德皇食言,必然使帝国丧失唯一的盟友。
    六月二十日,冯承乾说服提尔皮茨,向萨拉热窝派遣了大批谍报人员。
    在冯承乾离开帝国海军部之后,原先隶属于海军部的特殊机构都转属海军司令部,由提尔皮茨直接领导。
    这其中,就包括冯承乾以发展科技为名组建的情报机构。
    现在,冯承乾最担心的就是他的担忧变成事实。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正是在萨拉热窝,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用一把小口径转轮手枪打出的几发子弹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冯承乾不希望历史重演,至少不希望斐迪南大公死在萨拉热窝。
    他要做的,就是设法改变历史。
    只是,深为帝国海军司令部的高级参谋,冯承乾无法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只能在柏林遥控指挥。
    六月二十七日,斐迪南大公携公爵夫人索菲亚到达萨拉热窝。
    虽然索菲亚是大公的妻子,但是却没有得到皇储妃的封号,因为她不是贵族,而且她与大公的婚姻不受欢迎。当初,斐迪南大公为了迎娶她,甚至威胁奥皇要放弃皇储的头衔。虽然奥皇最终妥协,接受了斐迪南与索菲亚的婚姻,但是做出了严格限制,即索菲亚无权获得皇族头衔。
    正是这段婚姻,让很多人都认为,斐迪南大公将是一个开明的君主。
    在很多人看来,斐迪南在继位之后,奥匈帝国将引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强国。
    只是,斐迪南大公去萨拉热窝,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虽然斐迪南大公执意前往萨拉热窝处于好意,即通过他的行为来感化塞尔维亚人,缓解民族矛盾,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却极为愚蠢,把军事演习安排在六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塞尔维亚的国庆节举行,也极端错误。
    不管是军事演习,还是斐迪南大公亲自来到萨拉热窝,都被塞尔维亚人当成故意挑衅。
    显然,这给了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一个绝佳的理由,以及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的最好机会。
    当天晚上,冯承乾收到消息,由他派往萨拉热窝的谍报人员已经找到普林西普,而且顺利完成了任务。
    如果牺牲一个人,能够拯救千万人,冯承乾绝对不会犹豫。
    只是,历史会就此改变吗?
    显然,冯承乾毫无把握。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普林西普并不是孤胆英雄,只是他的运气比同行的几个刺客更好一些罢了。就算冯承乾能够让谍报人员以定点清除的方式,除掉那几个试图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刺客,也无法保证普林西普是最后一个刺客。只要斐迪南大公还在萨拉热窝,而且出现在公共场合,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晚上,冯承乾没有睡觉。
    他派去的谍报人员还在按照他的吩咐,寻找与消灭那些对斐迪南大公构成威胁的“黑手社”成员。
    得益于电报普及,消息随时都有可能送回来。
    熬到天亮,冯承乾才在吃了早饭之后小睡了一会,随后又返回海军情报处,耐心等待从萨拉热窝发回来的电报。
    这个时候,斐迪南大公夫妇已经离开下榻的领事馆,前往市政府。
    按照安排,大公夫妇与萨拉热窝市长会晤之后,将前往一家当地的医院,慰问在那里疗养的奥国军人。
    虽然普林西普已经完蛋,协助他的普萨拉也被秘密逮捕了,但是谁也无法保证大公夫妇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第六十四章 无力回天
    夜幕降下来的时候,冯承乾有点急躁不安。
    虽然说在这个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他派往萨拉热窝的谍报人员总该报个平安吧。
    柏林时间,八点不到。
    冯承乾正准备与专程过来叫他的提尔皮茨去吃晚餐,通信军官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送来了刚刚收到的电话。
    一眼扫完,冯承乾的神色顿时黯淡了下来。
    电报内容很简洁:斐迪南大公遇刺,大公夫妇身受重伤,生死不明。
    具体是怎么回事,电报中没有提到。
    “怎么会这样,我们不是做好防备了吗?”
    冯承乾暗自叹了口气,对同样震惊的提尔皮茨说道:“我们已经尽力了,却仍然没有能够阻止刺杀行动。不管怎么说,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如果大公能活下来,也许还能力挽狂澜。”
    “可是……”
    “先去吃晚饭吧,我们在这里着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提尔皮茨也叹了口气,又读了一边电报,才跟随冯承乾去军官餐厅。
    显然,两人都没什么胃口。
    吃晚饭,不过是借此机会冷静一下。
    现在,需要冯承乾考虑的不是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详细过程,而是大公遇刺之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提尔皮茨知道冯承乾做了什么,也就知道冯承乾担心什么。
    “你觉得,大公遇刺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冯承乾点了点头,把餐盘推到了一边,双手交叉放在餐桌上,说道:“如果大公遇刺身亡,战争就会爆发。”
    “这……”
    “你不相信?”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知道,斐迪南大公在奥匈帝国,特别是在奥皇与那些守旧派大臣那里并不受欢迎,甚至有人认为,大公的开明思想对奥匈帝国的统一与完整构成了威胁,如果他主张的民族自治政策得到推广,奥匈帝国肯定会分崩离析,解体成为数个小国,哈布斯堡王朝也将就此终结。这种观点,甚至让我不得不怀疑,大公遇刺与奥匈帝国内部有关。”
    “你的意思是……”
    冯承乾压了压手,表示他的话还没说完。“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为奥匈帝国提供了一个兼并塞尔维亚的绝佳理由,而且这也正是那些渴望战争、或者说渴望领土的官员与将领,比如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康拉德等人急切期盼的事情。这个时候,恐怕他们已经在策划出兵塞尔维亚了。”
    “果真如此的话,将不可避免的把俄国卷入进来。”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别忘了,陛下已经做出保证,只要俄国向奥匈帝国宣战,我们就会参战,然后法国会根据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向我们宣战,接下来就是英国了。”
    提尔皮茨思索了一下,说道:“那我们就得设法阻止战争爆发。”
    “怎么阻止?”
    “这……”
    “要是大公没死,什么都好说。只要大公死在萨拉热窝,我们在做什么都来不及了,根本不可能阻止即将发生的事情。”
    “这……”
    “也许,斐迪南大公已经死了,康拉德等人现在正在设法说服奥皇呢。”
    “那我们立即去波茨坦,让陛下出面,也许能够对奥皇产生影响。”
    “什么样的影响?”
    提尔皮茨愣了一下,没有回答上来。
    “显然,陛下不可能让奥皇节哀顺便。在这个时候,陛下只能表示支持,即支持奥皇采取报复性行动。”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让陛下出面,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等于助长奥匈帝国的战争野心。”
    “可是……”
    “耐心一点吧,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最好静观其变,等到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改变局面。”
    “那么,我们现在只能祈祷斐迪南大公还活着。”
    冯承乾勉强笑了笑,他也不相信祈祷能带来奇迹。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希望除掉斐迪南大公的不仅仅是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份子,还有把大公视为威胁的奥国贵族。可以说,如果没有某股强大实力的默认与支持,那些不成气候的刺客根本不可能对大公构成威胁。
    关键就是,谁才是幕后主使?
    虽然在提尔皮茨面前,冯承乾着重提到了奥匈帝国的内部因素,但是冯承乾更加愿意相信,整个行刺事件的幕后主使是渴望战争的英法俄,特别是在海军军备竞赛中被搞得精疲力尽、面临财政破产的英国。
    如果萨拉热窝的事情与英国有关,战争就无法避免。
    当然,急切期盼着战争的不仅仅是英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内部也有很多人希望战火早点烧起来。最为积极的,自然是那些依靠战争发财的资本家,特别是在帝国拥有垄断地位的军火商与金融家。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意识到,不管他做什么,都只是延迟战争,而不是阻止战争。
    拖下去,对帝国有好处吗?
    如果仅看海军,肯定有好处。虽然在冯承乾离职之后,帝国的造舰行动有所放缓,但是最多还需要两年,也就是到一九一六年左右,帝国海军的总体规模就将达到英国皇家海军的七成左右。提尔皮茨在担任海军司令之后,依据冯承乾提到的海军战略理论,正式提出“风险舰队”概念,得到了皇储与德皇的全力支持。该概念的核心内容只有一点:在帝国海军强大到足够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