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杜杰生的论点没有错。
    只不过,这仅仅针对平原、沙漠等开阔地区的战争。
    在平原上,步兵控制的据点确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严重缺乏反装甲力量的步兵根本不可能挡住汹涌而来的装甲部队。再说了,在敌后夺取据点,意味着得不到己方火力支援,也就更难持久。
    更重要的是,中**队在当时最需要考虑的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面战争。
    显然,这就更加决定了杜杰生的立场。
    要知道,不管是在欧亚大陆上、还是在北非与中东的沙漠、还是在中亚的戈壁、还是在欧洲的平原上,都是极为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的地形。孤立在敌后的步兵部队根本就没有多少生存空间。
    只是,中德全面战争能否打起来还是个问题。
    或者说,这不是景虎需要考虑的问题。原因很简单,陆战队只是独立兵种,而且作战范围相当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在危地马拉进行的战争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也就是说,不能用危地马拉战场上的成败来评判陆军与陆战队的建军思想。也就不能因此判定杜杰生所主张的军事思想是错误的。如果战场不是丛林,而是开阔的平原,那就肯定是另外一幅场景。
    当然。中**队面对的是当前的问题,而不是可能在下一场战争中遇到的问题。
    正是如此,景虎意识到。如果杜杰生没能很好的应对这场危机,那么要不了多久,又该轮到陆战队担当主角了。
    几名官员与将领全部到齐,席存瑞才来到会议室。
    总统府有两间会议室,一间很大,主要用于召开内阁全体会议,而小一点的那间则主要用于召开小型会议。
    这次,席存瑞的秘书准备的就是小会议室。
    会议开始后,首先由国防部长说明了情况。
    在景虎看来,这是浪费时间。席存瑞召开这次会议。显然与几个小时前才结束的那场战斗有关。
    “吃晚饭之前,我接到了好几个国家首脑打来的电话,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在询问哈拉帕的情况。”席存瑞的面色很难看,显然跟其他国家首脑通电话。让他觉得很没面子,甚至下不了台。“在讨论正式话题之前,我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即我们的军队能否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会不会有第二个哈拉帕!?”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席存瑞的目光从四位将军身上扫过。
    景虎没有避开总统的目光。不过席存瑞的目光也只是从他身上扫过,最后落到了杜杰生身上。
    显然,这是专门提给杜杰生的问题。
    不管杜杰生有多么看不起这位学经济出身的总统,他也不能回避,因为总统才是中**队的最高统帅。
    轻了轻嗓子,杜杰生才说道:“我们从不缺乏取胜的信心,而且绝对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把失败说成情况,杜杰生显然在回避“失败”这个字眼。
    当然,在场的人都会回避这个字眼。
    席存瑞点了点头,等着杜杰生说下去。就算杜杰生是参谋长会议主席,也不可能用一句简单的保证来敷衍了事。
    “陆军会针对战场环境做出调整,找到最有效的战术。只是,我不得不再次提出之前已经多次提到的问题。”
    席存瑞的眉头皱了起来,其他几人也朝杜杰生看了过去。
    “在此,我再此要求解除轰炸禁令,把轰炸范围扩大到危地马拉全境,不然谁也无法避免出现第二个哈拉帕。”
    “这么说,没有全面轰炸,陆军就打不赢地面战争了?”
    席存瑞这么一说,罗树人首先笑着摇了摇头。
    当然,杜杰生没有笑。“即便没有空军的支持,陆军也能打赢这场战争,只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遭受更大的损失,以及花费更多的时间。只有让空军全面发挥,我们才能降低战争损失。”
    景虎不得不承认,杜杰生说得没错,可是他知道,杜杰生的意图没有这么简单。
    “你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敌人不是那个愚蠢的独裁者,而是给他提供支持的墨西哥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首先,菲德尔并不愚蠢,他是一名很有天赋、也很有才华的将领,而他所倡导的战术正是导致我军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杜杰生没有退让,这个时候绝不能退让,不然席存瑞就将掌握主动权。“其次,就算我们刻意避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还在为菲德尔提供援助,那么战争规模迟早会失去控制。我们只有尽快表明决心,才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首相认识到与我们爆发战争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也才能够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野心。”
    “通过全面轰炸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吗?”周润康开口了。
    “总比在外交信函上浪费口水要好得多。”杜杰生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他在这个时候退让,他就永远不可能翻身。“我们已经在外交上做出了足够多的努力,而我们的每次努力都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看成是软弱的表现。至少到目前为止,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没有正式参与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而是等到局面无法挽回的时候才采取行动,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将提前到来。”
    景虎不得不佩服杜杰生的口才,因为连一向能说会道的周润康都哑口无言了。
    “即便进行全面轰炸,也未必能够迅速击败政府军。”这次,开口的是去年十月分才就职的国防部长丁明聪。
    “至少有更大的希望。”杜杰生朝丁明聪看了过去。
    丁明聪避开了杜杰生的挑衅,也没再说什么。
    与席存瑞一样,丁明聪也是文职官员,而且是一名学经济出身的文职官员,与军人显得格格不入。
    大战期间,丁明聪在战争委员会供职,参与经济规划工作。大战结束之后,丁明聪结束了其短暂的政府工作,成为了一家经济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一九五六年,丁明聪受聘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公司,即福瑞公司总裁,负责拯救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在他努力下,福瑞公司在五年之后起死回生,不但再次夺回了国内头号汽车公司的宝座,还在一九六二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年产量达一百二十万辆,而福瑞公司名下的三大品牌,即瑞祥、安途与猎豹更是成为了家用、商用与高端汽车品牌的标志,其销售范围扩大到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只不过,这并非丁明聪最为人所知的贡献。
    在管理福瑞公司期间,丁明聪创建了“工商管理学”,并且以名誉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开课授学。仅仅三年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就成为了企业经理必备头衔,让成千上万的管理者趋之若鹜。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丁明聪应席存瑞的邀请回政府任职。
    如果不是军方坚决反对,丁明聪在一九六五年就将成为国防部长。只是,他仅仅在国防部长首席助理,也就是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呆了两年。去年十月,前任国防部长以健康为由辞职,丁明聪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国防部长。
    显然,不管是景虎、还是杜杰生,或者是田黛芳与罗树人,对这位上司都无好感。
    原因很简单,丁明聪把军队当成企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军队,让四位参谋长都无法接受。
    要知道,军队的传统是一个大家庭,而不是一个大企业。
    在中**队成立的那一天,荣誉、责任与归属感就成为了军事文化的核心,每一位军人都希望把毕生贡献给军人。可是在丁明聪的观念里,军队就是一个大企业,军人就是这个企业的雇员。这就意味着,只要干得不好,哪怕是功勋卓著的将军,也随时有可能收到解聘通知书。
    更要命的是,管理企业的核心是效益,而军队却是最不重视效益的机构。
    在担任国防部长首席助理期间,丁明聪就因为负责装备发展计划而遭到诟病。现在他当上了国防部长,自然会变本加厉。
    也许,在四位参谋长眼里,丁明聪才是最大的敌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三十六章 守财奴
    看着丁明聪那弱不惊风的样子,景虎知道,他的精神要比虚弱的外表强壮得多。
    三年前,席存瑞当选总统后不久,景虎就向国防部长提交了一份装备研发报告,提出为陆战队研制与采购一种全新的两栖装甲车,替代服役了二十年的两栖战车,而他的申请在丁明聪那里卡住了。为了这事,景虎跟丁明聪在电话里、会议室里争吵了数十次。到最后,景虎不得不威胁丁明聪,告诉丁明聪,如果他有足够的胆量,景虎就亲自驾驶老掉牙的两栖战车送他到战场上转一圈,让他亲身体会陆战队官兵的感受。让景虎没有想到的是,丁明聪接受了他的挑战。虽然没有上战场,但是丁明聪乘坐景虎驾驶的两栖战车参加了陆战队的一次实弹演习。此后,丁明聪批准了研制两栖装甲车的申请,只不过下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研制工作进展得极为缓慢。
    当然,丁明聪得罪的不仅仅是景虎。
    他在担任国防部长首席助理,负责管理国防预算的时候,得罪了所有人,或者说是所有参谋长。
    在军队里,丁明聪有一个外号:守财奴。
    第一年,丁明聪就砍掉了十多项装备研制项目,其中五项已经完成了研制工作,即将进入采购阶段。
    接下来,丁明聪还明确提出,军方应把重点放在改进已有的装备上。
    结果就是,在一九六六到一九六七财年度。国防部只批准了七项装备的研制工程,其余的全部被取消,或者暂停。
    去年,当上国防部长之后,丁明聪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正在进行的七种新式装备的研制工程进行重新审定。
    虽然审定还在进行之中,但是很多人都相信,恐怕又会有几项装备工程下马。
    当然。丁明聪做的不仅仅是这些。
    做为一名管理企业的能手,丁明聪在乎的是花出去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而不是巨大花费所带来的好处。
    准确的说。丁明聪根本就不了解军队,也就无法正确评判武器装备的性能。
    这一点,在新式战斗机项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席存瑞上台之前。空军与海军各自启动了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工程,其主要性能指标非常相似,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二马赫,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一万八千米,最大航程超过二千四百公里,最大载弹量超过七吨,最大起飞重量不得高于三十二吨,而正常起飞重量不得超过二十七吨。
    当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斗机。
    原因很简单,空军与海军对战斗机的性能侧重点并不相同。而且有各自的特殊要求,也就不可能用一种战斗机来满足所有需求。
    问题是,丁明聪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他担任国防部长首席助理的时候,就让空军与海军的战斗机项目下马,而且要求空军与海军联合研制一种新式战斗机。丁明聪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如果能够用一种战斗机来满足空军与海军的需求,不但能够节约大笔研制经费,还能获得更好的规模生产效应,降低总体成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丁明聪没有做错。
    问题是,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与经济学没有任何关系。
    结果就是。空军的“先进战斗机”项目首先完蛋,而海军的“先进制空战斗机”项目勉强保留了下来。
    主要就是,“先进制空战斗机”项目的研制进展要比“先进战斗机”项目快得多,在丁明聪担任国防部长首席助理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样机的制造工作,而且国防部已经与成都飞机制造厂签署了一份包括三百六十六架量产型战斗机在内的订单,而国防部违约的话,将支付订单总额百分之十五的违约金。
    “先进制空战斗机”项目最终诞生出了J…66型战斗机。
    有趣的是,J…66型并不是单纯的制空战斗机,而是一种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且最终赢得了空军的青睐。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军成为了丁明聪新政策的受益人。
    要知道,在J…66之前,海军的战斗机从来没有被空军采用过,而且海军的战斗机在总体性能上一直不如空军的战斗机。
    事实上,J…66是二十世纪唯一由海军主导研制,并且在海军大批量装备之后,再由空军引进生产,最终成为了空军主力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第一种空军与海军通用的喷气式战斗机。
    只是,在J…66取得成功之前,空军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先进战斗机计划。
    更重要的是,丁明聪并没有提前认识到J…66能取得巨大成功。
    结果就是,在丁明聪的主导下,以空军牵头,发起了“联合先进战斗机”项目,而且成为一九六八年之前,中**方唯一的先进战斗机项目,甚至可以说是中**方在当时最为重要的装备项目。
    显然,丁明聪对该项目抱了很大的希望。
    可惜的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在空军的主导下,“联合先进战斗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即空军希望获得的是一种以制空、截击为主的重型战斗机,将配备大功率对空搜索与跟踪雷达,携带远程空对空导弹作战。在此战术指标之下,“联合先进战斗机”的基础指标被一再提高,最终变得根本不像战斗机。
    结果就是,这种战斗机在一九六七年底首飞的时候,是一个重达四十四吨的庞然大物。
    显然,这绝对不是海军想要获得的战斗机。
    要知道,即便是已经建造完工的核动力超级航母,也无法搭载这么大的战斗机,更别说正常使用了。
    此外,受发动机限制,这种所谓的战斗机,实际上根本没有空战能力。
    结果就是,这种后来被命名为J…68的战斗机彻底演变成了战斗轰炸机,而不是空军与海军都想要的制空战斗机。
    当然,也正是J…68的失败,才让J…66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说白了,如果J…68没有失败,完全达到了空军提出的战术性能指标,空军绝对不会屈尊采购海军的舰载战斗机。
    丁明聪的蛮横干预,让空军与海军浪费了好几年的宝贵时光。
    要知道,在中德冷战期间,一种新式战斗机的研制周期也就只有几年,而中**队浪费几年时间,意味着被对手甩开了距离。
    所幸的是,并非所有努力都没有意义。
    通过研制J…66与J…68,以及之前的折腾,中国的军工企业在航空发动机、雷达火控系统与航空材料技术上有了更多的积累,而且通过J…68了解了可变后掠翼等新式气动布局的巨大价值。
    说白了,如果没有六零年代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七零年代的爆发。
    仅仅数年之后,中国海军就获得了性能卓著的J…72型舰载重型制空战斗机,而J…72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在经过了数次改进之后,J…72到二十世纪末都是最出色的制空战斗机。中国空军也在一九七八年获得了J…77型重型制空战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二十一世纪。更重要的是,J…72与J…77,以及海军的J…83与空军的J…81上所采用的涡轮风扇式喷气发动机、多普勒火控雷达、可变后掠翼、全复合材料蒙皮等等新式技术与新式设计,在J…66与J…68的研制项目中就已经有所涉及,要不然中国的战斗机制造企业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这些影响了第四代战斗机,或者说是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技术达到实用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丁明聪提出的“装备效益”概念,最终获得了军方的承认。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丁明聪,那么研制新式装备的巨大花费,肯定会在二十年内压垮中国经济。
    当然,丁明聪所做的贡献绝不止这么一点。
    事实上,正是在军事管理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中国最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德冷战中坚持到了最后。
    只是,在一九六八年,没有一位军人把丁明聪当成是一个合格的国防部长。
    相对而言,景虎对丁明聪的态度还算友好,毕竟陆战队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大部分装备都与陆军或者海军有关,独自承担的装备项目少之又少,也没很少在装备研制问题上与丁明聪发生冲突。
    至于其他三位参谋长,恐怕只想把丁明聪活剥生吞掉。
    只要看看三位参谋长看丁明聪的眼神就能知道,如果哪天丁明聪出了车祸,他们肯定会开香槟庆祝。
    要知道,即便是一向温和的田黛芳对丁明聪也无半点好感。
    在一次闲谈中,田黛芳就打趣的跟景虎提到,十九年前,他没有让丁明聪乘坐的那艘驱逐舰按时出港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失策。就景虎所知,当年丁明聪被派往美国,负责对美国的战争损失、以及战后重建进行统计,而他乘坐的“资阳”号驱逐舰在到达珍珠港后,因为收到了潜艇威胁警报,田黛芳让“资阳”号留了下来,没有跟随船队前往旧金山,而船队在出港的第三天就遭到潜艇伏击,两艘驱逐舰与四艘商船被击沉,其中就包括顶替“资阳”号的“长兴”号驱逐舰。
    田黛芳如此怨恨丁明聪,自然有很重要的原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受够了
    田黛芳是中国海军的第二位参谋长,因此人们会拿他跟前任,也就是顾祝同做比较。
    顾祝同担任海军参谋长的八年,可以说是中国海军在战后的第一个辉煌时期,也是海军最得意的八年。在这八年里,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对海军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主要是正面影响。甚至可以说,在这八年里,即便只有四年由顾祝同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他的影响力也远在其他将领之上。
    相比之下,田黛芳就逊色得多了。
    田黛芳上任之后,军事改革就波及到了海军,而海军的艰苦岁月也就由此开始,曾经的辉煌难以再续。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田黛芳。
    不管是顾祝同、还是田黛芳担任海军参谋长,军事改革的大刀迟早会落到海军头上,而顾祝同只是推迟了这一天的到来。如果顾祝同没有退役,就算还能坚持几年,海军也不可能永远不受影响。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到一九六一年,不管是不是顾祝同担任海军参谋长,海军都得进行改革。
    显然,田黛芳只是接住了接力棒。
    问题是,人们知道的只是坐在海军参谋长位置上的人是谁,以及海军在哪位将领担任参谋长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在任期间为海军争取了太多的额外利益。
    结果就是,在田黛芳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时候。海军不得不为此承受惩罚,成为国防部重点压制对象。
    田黛芳担任参谋长的第一年,海军就损失了战后最大的造舰项目。
    这就是“共和国”号超级航母。
    “共和国”号航母的设计工作在一九五四年启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搭载作战半径为一千五百公里的重型攻击机,以便让海军获得有限的战略核打击能力,打破由空军垄断了的战略力量。
    针对这个战术指标,“共和国”号的设计极为独特。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比如,“共和国”号只有一个小得可怜的舰岛,以便拥有最大的飞行甲板。又比如。在满载排水量超过八万吨的舰体上,只安装了两台升降机与两部大型蒸汽弹射器,而且采用了近有三点四度的斜角甲板。
    显然。这是一艘很独特的航母。
    要知道,在大战末期服役的满载排水量六万吨出头的几艘大型航母,在经过第三次现代化改造后,都拥有三部升降机、三部蒸汽弹射器,舰岛也要大得多,综合作战能力比“共和国”号的设计指标高得多。
    一九五八年,顾祝同在离开总参谋部前,“共和国”号的建造工程正式启动。
    可惜的是,这艘注定要短命的航母只在船台上存在了不到一年。在一九五九年八月,其船体建造量仅有百分之二十的时候。国防部撤消了“共和国”号的建造工程,已建成的部分在拆毁之后被当成废钢铁给卖掉了。
    此时,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正是田黛芳。
    虽然从事后的角度看,“共和国”号夭亡对海军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其直接影响就是让“长江”级航母提前问世。并且由此拉开了超级航母的时代,为中国海军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建造的六级三十四艘超级航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当时,这绝对是时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陆军参谋长给田黛芳的当头棒喝。在任何人眼里,“共和国”号建造工程下马,都是对海军、对田黛芳的打击。
    要知道,田黛芳为了保住“共和国”号。抗争了数个月。
    事实上,田黛芳的抗争,收到了更加显著的成果。
    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六零年,“长江”号的建造工程启动,而“长江”级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只花了不到十个月。更重要的是,“长江”级不是试验性质的超级航母,总共建造了四艘,即“长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