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一个强敌。当然,首当其冲的不是我们,而是与意大利存在领土争端的奥匈帝国。问题是,奥匈帝国的任何麻烦,都会拖累我们,甚至使我们丧失取胜的机会。”
    “即便你不说,我就知道意大利的重要性,问题是,我们没有把握。”
    “那是我们开的条件不够高。”
    “这……”
    “如果意大利存心加入协约国阵营,当初就不会跟我们秘密签署同盟条约。虽然意大利与奥匈帝国有领土争端,可同样跟法国也存在领土争端。到现在,意大利还在观望,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最大的好处,而不是说一定会加入哪一方。”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意大利需要的,不仅仅是领土,还有地中海的霸权,而我们在设得兰群岛取得的胜利,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你的意思是……”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我们能够保证,在大战结束之后不进入地中海,而是承认意大利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就能让意大利动心。更重要的是,英国与法国都不可能给予意大利类似的好处。”
    “问题是,意大利会相信吗?”
    “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了。”
    “你是说……”
    “如果能够让意大利相信,我们能够击败英国皇家海军,那么意大利就会毫不迟疑的向英法宣战。”
    德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然,如果能够妥善解决意大利与奥匈帝国的分歧,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提出,意大利放弃对奥匈帝国的领土要求,承诺在战后让法国割让一部分领土做为补偿。”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能够拉拢意大利,那我们的胜算就更大了。”
    “只是,像你开始说的,我们必须让意大利相信,我们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我们自己就得有信心。当然,仅有信心还不够,必须最合理有效的利用我们手里的战争力量。”
    “这次,我让你们回来,就是要商讨与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认为,陆军能够与海军配合无间吗?”
    “这……”
    “不是我个人的观点,而是事实摆在面前,就算陛下摆明立场,恐怕帝国陆军与帝国海军也很难糅合到一起。”
    “我明白你的意思,也知道这并非陆军或者海军的问题。”
    “那么,有办法解决吗?”
    德皇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短期之内,特别是在海军变得举足轻重之前,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我的建议是,成立一套有效的机制,防止类似的问题扩大。”
    “你的意思是……”
    “建立战区体系,由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该战区内的所有作战力量,陆军与海军只负责提供作战部队。”
    德皇皱紧眉头,没有立即表态。
    冯承乾也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知道,不可能让德皇立即接受这个全新的观点,而且这涉及到了人事大变动。
    沉思了好一阵,德皇才说道:“我会考虑你的建议,但是暂时不能给出任何答复。”
    “我知道陛下有所顾虑,也知道此举肯定会遭到很多人反对,但是为何不尝试一下,收到明显效果之后,再加以推广呢?”
    “你的意思是……”
    “年内,海军将发起一次行动,掩护斯佩伯爵的舰队返回本土,说不定会与英国皇家海军决战。”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陆军能够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占领几座比利时的港口,那么海军的作战行动就能更加顺利。如果陆军不肯尝试,那就由海军带头,用事实证明一切。”
    “你需要的,仅仅是几座港口?”
    “现在,帝国海军缺乏的,正是面向北海的港口。”
    “我给你一个军团,应该足够了吧?”
    “要不了一个军团,只需要在西线抽出几个师的兵力,让提尔皮茨元帅直接调动就足够了。”
    德皇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尝试一下。但是你得知道,只有获得好的结果,才能说服其他人。”
    “陛下,对你,对我,对帝国而言,这次尝试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你明白就好。”
    话到此,也不需要冯承乾说得更多了。
    德皇也知道,冯承乾不是那种只能说,不会做的人。更重要的是,如果办不到,冯承乾从不会轻易提出来。只有在把握十足的情况下,冯承乾才会提出关键性建议,而这也正是德皇最看重冯承乾的地方。
    两人吃了早饭之后,一同去了议事厅。
    不多时,其他军政要员,以及专程从前线赶回来的高级将领就陆续到达了。
    虽然德皇没有明说,但是见到冯承乾以要员身份参与军事会议,而且一直陪伴在德皇左右,其他人就知道,这位曾经担任过帝国海军战争大臣的海军上校,再次得到了德皇的信任与重用。
    显然,冯承乾不仅仅是公海舰队作战参谋。
第九十三章 挑战书
    德皇亲自召开军事会议,并没解决德军的根本问题,但是冯承乾如愿以偿。按照德皇下达的旨意,部署在比利时的二线部队中,八个步兵师直接归属海军司令部,由提尔皮茨元帅调动。
    冯承乾没有在柏林逗留,处理完必要事情之后,他就返回了威廉港。
    此时,东线与西线迎来了开战之后的第一个短暂平静期。在马祖里湖战役与马恩河战役结束之后,交战双方都需要时间调整部署,让鏖战了两个多月的军队进行休整,以及制订新的作战计划。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
    在御前会议上,德皇就提出,应该高度重视英法的持续作战能力,放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虽然德皇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即已经不可能按照施利芬计划,在数个月之内击败法国。
    有趣的是,法金汉似乎没有明白德皇的意思。
    就算德皇一再强调速胜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法金汉依然坚持认为,对现有的作战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依然有可能击败法国。当时,法金汉提出,在战线中部发动一次进攻,就有机会突破法军防线。
    法金汉坚持己见,让德皇非常恼火。
    最终,德皇与法金汉不得不各让一步。德皇答应让法金汉在西线再发动一次进攻,而法金汉则答应仅用现有兵力。
    事实上,做出让步的不是德皇,而是法金汉。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法金汉不肯在兵力调度上做出让步,德皇就很有可能让兴登堡出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法金汉在西线只有一百八十个师的兵力。
    这点兵力,能够发动一次突破法军防线的进攻行动吗?
    看上去,一百八十个师不算少了。大战爆发的时候,帝国陆军总兵力也没有这么多,而且对面的法军最多只有一百四十个师。问题是,这是西线战场上的总兵力,而不是法金汉用来发动进攻的兵力。扣除掉战线其他地点上的兵力,法金汉能够用于进攻的兵力不会超过六十个师。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算不上是坏事。
    当时,帝国陆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三百个师,除掉还在训练的四十个师,大约有二百六十个师可以调动。在此之前,鲁登道夫在东线的兵力只有两个军团,不到四十个师,也就是说,只要战局有需要,德皇可以把留在本土的四十个师派往东线,让鲁登道夫在东线好好干上一场。
    事实上,这正是德皇迫使法金汉让步的目的。
    德皇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在西线不可能取得速胜的情况下,把重点转向东线,首先打垮俄国,并且争取让奥斯曼帝国、罗马尼亚等国加入轴心国集团。更重要的是,如果俄国在一九一五年或者一九一六年战败,就能让意大利相信,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能在欧洲大陆上取胜。
    可以说,这是说服意大利以轴心国成员身份参战的关键一步。
    冯承乾返回威廉港后不久,德皇就以考察军队为明去了东普鲁士,与鲁登道夫、霍夫曼等东线主要指挥官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详细了解了东线的情况,并且给鲁登道夫安排了重要任务。
    如果一切顺利,鲁登道夫将年底,最迟一九一五年初,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十一月中旬,冯承乾收到了德皇发来的命令。鲁登道夫已经策划好东线的进攻行动,海军也要更加积极一些。
    即便没有德皇的命令,冯承乾也会策划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
    这个时候,斯佩伯爵的舰队已经通过了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南大西洋。因为收到了提尔皮茨的命令,所以斯佩没有前往福克兰群岛,而是去了更加偏远的圣乔治亚岛。按照提尔皮茨的安排,斯佩舰队将在这里与运送煤炭的船只会合,补充煤炭、以及对锅炉等设备进行必要检修之后,将直接北上。
    如果一切顺利,斯佩将在十一月底回到北大西洋。
    事实上,斯佩回来的不是时候,因为公海舰队中,“毛奇”号与“冯-德-坦恩”号还没有修复,仅有“德塞利茨”号为首的六艘战列巡洋舰。只是大舰队的情况更加糟糕,因为兵力帼于分散,大舰队的规模甚至在公海舰队之下。别的不说,当时杰利科手里最多只有四艘战列巡洋舰可用,其中“狮”号与“皇家公主”号在十月底回到本土,正在进行全面维护与检修。
    关键是,大舰队会为了拦截斯佩舰队,与公海舰队决战吗?
    冯承乾不知道,他也没有去想。只有一点很明确,公海舰队必须出去接应斯佩舰队,如果大舰队避而不战,必然会再次给英国皇家海军脸上抹黑,沉重打击英国的士气,甚至会让盟国感到不满。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大舰队呆在港口里面,冯承乾就算再次取得了胜利。
    至少,这是政治上的重大胜利。
    要知道,在过去两百多年里,英国皇家海军从来没有因为敌人过于强大而让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也正是骁勇奋战的精神,塑造了英国皇家海军纵横四海、战无不胜的传奇,更让其他国家万分忌惮。
    打破这个奇迹,等于打垮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斗志。
    如果能在海洋上击败英国皇家海军,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为此,冯承乾回到威廉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公海舰队准备出海接应斯佩舰队的消息放了出去。
    可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公海舰队能不能打,而是大舰队是否愿意打。
    显然,冯承乾是在向大舰队挑战。
    杰利科会前来应战吗?
    如果仅仅是杰利科,他肯定不会迎接冯承乾的挑战,因为舰队实力摆在那里,即便能够击败公海舰队,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做为大舰队司令,杰利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大舰队的安全。
    问题是,杰利科仅仅是大舰队司令。虽然由他指挥大舰队作战,但是到底该怎么打,却不由他来决定。
    当时,积极主张出海作战的是海军大臣丘吉尔。
    只是,丘吉尔也并非笨蛋。
    得知公海舰队即将再次出海,丘吉尔首先想到的不是斯佩舰队,而是公海舰队想借此机会与大舰队决战。
    局势非常明了,积极寻求决战的不是大舰队,而是公海舰队。
    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战略上的优势,即便大舰队不出港,也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实行战略封锁,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大舰队完全可以呆在港口里面,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与公海舰队决战。
    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解除遭到的封锁,就得在海洋上击败英国皇家海军。
    看上去,就算大舰队呆在港口里面,优势也在英国这边。
    问题是,如果大舰队留在港口里面,而不是积极应战,那么英国就将失去所有盟国的支持,而且公海舰队将掌握北海的制海权。
    对英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无法接受的结果。
    大舰队必须出海作战,必须在海战中击败公海舰队,英国才能保住制海权,也才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封锁。
    设得兰海战之后,大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根据丘吉尔提交给英国下议院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开战后的两个月内,因为没有能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实施全面的、彻底的封锁,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通过海运,从海外进口了相当于和平时期一年贸易量的战略物资。按照这份报告得出的结论,如果不能切断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海外获取战略资源的渠道,那么法国将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之前战败,俄国也将在一九一五年底战败。
    虽然这份报告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但是足以证明对德进行战略封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要想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的战略封锁,唯一的办法就是击败公海舰队,至少迫使公海舰队龟缩在港口里面。
    战前,绝大多数皇家海军的将领都认为,只要战争爆发,公海舰队就会躲在港口里面。
    原因很简单,英德海军的舰队实力摆在那里,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把那些昂贵的战舰当回事,不然就不会挑战英国皇家海军。
    显然,这些英国皇家海军将领都想错了。
    公海舰队打得非常积极,而且抓住了开战后,英国皇家海军准备不充分的机会,取得了开门红。
    走到这一步,英国皇家海军的处境就没有那么有利了。
    虽然在总体战略上,英国皇家海军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比如在其他地区,英国皇家海军正在剿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袭击舰艇,但是在军事层面上,英国皇家海军却非常被动,因为在公海舰队主动挑战的时候,大舰队不得不应战。
    可以说,这正是丘吉尔的观点,也是很多强硬派的观点。
    冯承乾发出了“挑战书”,即便杰利科十万个不愿意,他也无法躲到一旁,让公海舰队自由进出北海。
第九十四章 决战在即
    十二月七日,冯承乾收到了提尔皮茨发来的消息。
    斯佩舰队已经在圣乔治亚岛完成了燃煤补给,在十二月六日就已启程北上,预计在十二月二十日左右进入北大西洋。
    如果冯承乾打算把斯佩伯爵接回来,他就得赶紧了。
    当天,冯承乾就让希佩尔下达了动员令,公海舰队的十七艘战列舰与六艘战列巡洋舰全部点燃了锅炉。
    十二月八日上午八点,公海舰队离开了威廉港。
    几乎同时,杰利科收到了情报。
    四个小时后,大舰队也驶出了比斯开湾。
    舰队出发前,杰利科给丘吉尔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丘吉尔,如果大舰队没有能够取得预料中的胜利,他得做好善后工作。
    显然,杰利科对这次行动不报任何希望。
    虽然在他在以辞职威胁之后,丘吉尔做出了让步,把留在地中海对付“格本”号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派了回来,此外受损较轻的“玛丽女王”号也在十一月底归队,大舰队的战列巡洋舰数量增加到了三艘,但是与对面的公海舰队相比,依然处于绝对下风,而且战列舰数量也不占优势。
    如果与公海舰队遭遇,大舰队占不到半点便宜。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杰利科并不知道,丘吉尔已经把自己的政治前程全不押在了这次行动上。
    虽然皇家海军与英国政界不缺乏丘吉尔这样的强硬派与主战派,比如已经离任的费希尔就坚决主张集中力量干掉公海舰队,彻底打垮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夺取绝对制海权,然后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全面战略封锁,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类似的主张,比如英国首相阿斯奎斯就反对直接与公海舰队决战,应该以欧陆战场为重,至少也应该等到皇家海军完成了备战工作,再去挑战公海舰队。
    丘吉尔可以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却不能无视首相的反对。
    结果就是,为了让大舰队打得更积极一点,丘吉尔在首先面前做了保证,大舰队有能力击败公海舰队。
    很明显,如果大舰队打败了,丘吉尔的政治生涯也就完蛋了。
    没有了丘吉尔,杰利科的日子还能过得这么舒坦吗?
    在很多人眼里,杰利科与丘吉尔根本就不搭边,因为杰利科一直主张以谨慎为主,反对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与公海舰队决战,而丘吉尔却始终坚持与公海舰队决战,而且得尽快进行决战。
    事实上,两人的关系并非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另外一个的日子都不好过。
    比如说,在丘吉尔主战的背景下,杰利科的谨慎让皇家海军更加理智。
    相反,如果过于谨慎,就是畏首畏尾,而丘吉尔的坚持,让皇家海军不至于在逆境中丧失勇气与斗志。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丘吉尔完蛋了,杰利科也必然是孤掌难鸣。
    显然,这场海战不仅将决定英国皇家海军的命运,也将决定丘吉尔与杰利科的前程。
    问题是,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如果杰利科拥有兵力优势,特别是有更多的战列巡洋舰,他会打得更加积极一些,比如主动向东进发,把公海舰队堵在家门口里,不让公海舰队深入北海,对英国通往挪威的海上航线构成威胁。
    可惜的是,杰利科手里没有兵力优势。
    更重要的是,公海舰队肯定不会去挪威。所有情报都表明,公海舰队出海的目的是迎接斯佩舰队。
    这下,问题变得更复杂了。
    从理论上讲,斯佩有三条路可走。一是经英吉利海峡进入北海,二是穿过设得兰群岛进入北海,三是从设得兰群岛与挪威之间进入北海。显然,斯佩冒险进入已经被全面封锁的英吉利海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冒险穿过设得兰群岛也不大可能,因此斯佩很有可能绕个大弯子,从法罗群岛以西北上,再转向南下。如果为了安全起见,斯佩甚至有可能去挪威,沿着挪威海岸线南下。
    那么,公海舰队会去挪威吗?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公海舰队会去挪威,但是杰利科却不这么认为,甚至觉得公海舰队的任务不是去迎接斯佩舰队。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复杂,实际上却非常简单。
    即便公海舰队的任务是把斯佩舰队接回去,最好的办法却不是与斯佩舰队会合,而是牵制住大舰队,让英国皇家海军没有能力去拦截斯佩舰队。这样一来,斯佩舰队就能安全返回威廉港。
    相反,如果公海舰队去接应斯佩舰队,反而会束手束脚。
    杰利科立即想到,公海舰队的任务,实际上就是找大舰队决战,或者说利用这次机会与大舰队决战。
    可以说,杰利科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
    在大舰队得到加强,准确的说是英国皇家海军完成部署调整,把分散在全世界的主力舰集中起来之前,优势在公海舰队手里,因此积极寻求决战的不是大舰队,而是想一举扭转乾坤的公海舰队。
    可惜的是,杰利科的处境就没有这么妙了。
    杰利科本人认为,就算大舰队不见得会败给公海舰队,也没有理由在兵力达到鼎盛之前与公海舰队决战,因为这等于拿大舰队、拿英国皇家海军三分之二的资本冒险,甚至是在拿英国的国运冒险。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认识。
    可以说,正是在实力上,大舰队与公海舰队旗鼓相当,才使得英国国内在是否应该与公海舰队决战的问题上,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分歧。别说政界与军界,就连英国民间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打的话,大舰队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
    不打的话,公海舰队就将掌握主动权,至少在大半年内横行无忌,英国必然会因此颜面尽失。
    显然,打与不打,都有难以预测的后果。
    对杰利科来说,这次没得选,他必须打,而且得打胜,至少得在说辞上,能够给英国国会与民众一个说得过去的结果。
    大舰队出港后,杰利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同样的,在他的对面,冯承乾与希佩尔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只是两人面临的选择简单得多。
    舰队出港之前,冯承乾就向希佩尔提到,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与大舰队决战。
    对此,希佩尔举双手赞成。
    如果说,开战之前,像希佩尔这样的海军将领还有所顾忌,认为帝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远逊于英国皇家海军,不应该主动挑战对手,主要任务是确保帝国本土、以及波罗的海的海上航线不受威胁。那么在设得兰海战之后,大部分帝国海军将领的观点都发生了改变,连舍尔也变得更加积极了。
    不可否认,帝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确实有着较为明显的实力差距。
    更加重要的是,英国皇家海军还没有来得及完成部署调整,有大量主力舰分散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在大半年之内,英国皇家海军不大可能在本土聚集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这就是帝国海军的机会。
    设得兰海战,无疑证明了这个推断。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能够抓住开战后较为有利的时机,帝国海军完全有希望挫败英国皇家海军。
    关键是,英国皇家海军肯出来决战。
    设得兰海战已经证明,只有在万不得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