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英国来说,直到战败,英国女性在社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二十,绝大部分劳动者依然是男性。
    事实早已证明,女性能够胜任几乎所有劳动岗位。
    正是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动员率最高,而社会生产力受战争动员的影响最小。在几乎所有帝国壮年男性拿起武器去作战的时候,帝国女性承担了社会劳动义务。
    当然,这只针对普通劳动者。
    在任何国家,人才都受到尊重,也得到了必要的保护。
    罗恩在一九三六年从中学毕业,在服完两年的义务兵役之后,于一九三八年成为了帝国大学的学生。
    正是如此,在大战爆发的时候,罗恩没有服兵役。
    只是,罗恩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一九四二年,在拿到了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罗恩放弃了深造的机会,主动要求以帝国公民的身份服役。
    当然,他没有被送往前线,而是以见习军官的身份被派往德军总参谋部。
    在战争期间,罗恩的主要工作就是参与军费的审定工作,即审定由各个军兵种提交的军火订单,再跟军火企业进行讨价还价,为军队争取到最低的价格,尽可能的节约帝国的军费开支。
    显然,在这个岗位上,罗恩干得非常出色,深得上级的赏识。
    更重要的是,罗恩的上级,正是帝国在战后的第一位首相,而且是威廉三世亲自任命的第一位首相。
    可以说,罗恩获益匪浅。
    只是,这也不能否定罗恩的才能。
    在大战期间,罗恩不但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还利用休息时间,获得了帝国大学的两个博士学位。
    大战结束的第二年,罗恩就获得了帝国大学的教授身份。
    这一年,他才三十四岁。
    一九五四年,罗恩放弃了在帝国大学任教的工作,受前上司,也就是帝国首相魏特曼的邀请,加入帝国内阁政府,成为了帝国经济国务秘书的高级助理,而实质上则是直接向首相负责。
    必须承认,罗恩的运气也好到家了。
    别忘了,在战后,全球经济在战后重建中快速复苏,所有国家的经济都从战争时期的谷底起步,迅猛发展了十多年。
    罗恩在帝国经济部门任职期间,也正是帝国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年。
    结果就是,罗恩在一九六零年就成为了帝国经济事务国务秘书,也就是专门负责国内经济发展的部长级官员。
    三年之后,罗恩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出了一个最为重大的决定。
    这就是,他谢绝了新任首相的邀请,离开了帝国内阁政府,随后接受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邀请,担任了该公司的执行董事长。
    至于这家闻名全球的汽车业巨头,不需要做太多的介绍。
    重要的是,在罗恩离开之后不久,战后的黄金时期就结束了,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放慢,经济危机开始显现。
    正是在此期间,由罗恩主导的梅塞施密特公司成为了帝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巨大的反差,让罗恩备受瞩目,也让他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救星,即只有他才能够拯救摇摇欲坠的帝国经济。
    一九六六年,罗恩正式接受了帝国团结复兴党提名,参与帝国联邦国民议会竞选。
    半年之后,罗恩从梅塞施密特公司辞职,前往柏林宣誓就职,正式成为了帝国联邦国民议会议员。
    更重要的是,罗恩获得了帝国团结复兴党的全力支持,在一九六七年出任帝国首相。
    事实上,罗恩也是第一位非主要党派推举出来的首相。这就是,当时帝国联邦国民议会中的第一大党是帝国党,只是这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霸占了帝国政权数十年的政党在大选中失势,没有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而以帝国团结复兴党为核心的中小党派组成了执政联盟,共同推举出了首相。
    由此可见,罗恩本身就是一个极有眼光的政治家,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依靠的是自身努力。
    罗恩在一九六三年离开柏林,就与他的姓氏有关,即当时他所在的帝国党内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徒有虚名,靠的只是继承下来的姓氏。有趣的是,罗恩能在一九六六年获得日益强大的帝国团结复兴党的支持,也与他的姓氏有关。这就是,帝国团结复兴党的核心是普通的城市中产者,缺乏具有显赫身份的领袖,而罗恩的姓氏,特别是其玄祖罗恩元帅在创建帝国中所做的贡献,正好弥补了这一点。
    当然,罗恩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本身就表示他有着足够的才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五章 所作所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罗恩与席存瑞是同一个类型的领导人,而且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与席存瑞相比,罗恩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在涉足政坛之前,他在德军中有长达十二年的服役记录,而且在退役时是帝国陆军上校。虽然在大战期间,罗恩没上前线,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武器,但是通过管理战争费用,罗恩在服役期间与众多德军将领建立起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为他后来进军政界,并且在政党内获得多数支持产生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说白了,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不可能诞生像席存瑞这样的国家领导人。
    只是,罗恩在本质上不是军人,而是政治家,也可以说他是一名以经济建设见长的政治家。
    当初,罗恩急流勇退就足以证明,他拥有优秀政治家所必须的长远目光。
    当然,这也与罗恩在经济领域的才干有关。说白了,在一九六三年,罗恩就已经察觉到了经济危机到来的征兆。
    虽然直到一九六四年三月,即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里股票价格全面暴跌为标志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仍然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从大战结束后开始的黄金时期永远不会结束,一些经济学家还搬出了很多理由,甚至有人把核武器都关联了进来。但是真正聪明的经济学家在一九六二年左右就察觉到了问题,并且通过论文等方式发出了警告。
    可惜的是,把这些警告听进去了的人并不多,而罗恩就是其中之一。
    说白了,大势所趋。不管由谁担任帝国经济国务秘书,都无法阻挡经济危机的到来。也就会不可避免的赔上其政治生命。聪明的政治家不会站在危机面前,而会站在危机后面,即在危机到来之后挺身而出,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创造辉煌的政治成果。
    显然,罗恩是一名聪明的政治家。
    虽然罗恩不是军事家,对新兴技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是他非常清楚中国当局通过提高军队的战备级别。增加处于战备状态的核武器数量所传达的战略信号,更清楚中国外长与总统特使身份访问柏林的原因。
    说白了,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中国不会提高战略警戒级别。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紧迫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的事件,中国外长不会专程来到柏林。
    当然,最近发生的事情也确实不简单。
    首相是墨西哥驻危地马拉大使遇炸身亡。而帝国情报机构提供的信息,让罗恩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一次偶然事件。
    当然,始作俑者不是中国,而是危地马拉与墨西哥当局。
    关键就是,墨西哥大使在一个最不恰当的时候离开了弗罗雷斯,而且其车队获得了危地马拉政府军的严格保护。
    要知道。这很不正常。
    在出行时间上就有问题,即大使出发的时间。正是中**队轰炸最为密集的时候,在弗罗雷斯附近肯定有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在执行巡逻任务,而且这些战斗机肯定会攻击任何离开弗罗雷斯的军队。最重要的就是,危地马拉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军车肯定会成为中国战机的轰炸对象。也就是说,安排军队的车辆护送大使,等于在告诉中**队,这是一支政府军的车队。相反,如果只有墨西哥领事馆的外交车辆,即民用车辆,还未必会遭到中国战机轰炸。还有一个疑点,即墨西哥大使在出行之前,没有按照惯例通过国际无线广播通信频道公布自己的行程安排。也就是说,中**方并不知道墨西哥大使要离开弗罗雷斯,也就不会想到有可能误伤墨西哥大使。要知道,在轰炸弗罗雷斯期间,中**队并没有打击外国领事馆。
    总而言之,这起事件中反常的地方太多了。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危地马拉当局是最大获益者。
    这就是,即便墨西哥没有因为大使被中**队炸死而向中国开战,也会以此为由增加对危地马拉的援助力度,甚至会以不公开的方式派兵参战,而中国当局在无法证明墨西哥大使之死与危地马拉当局有关的情况下,也就缺少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的道义基础,自然只能对墨西哥当局的行动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应对措施。结果就是,中国将在这个弹丸之国付出更大的代价。
    事实上,罗恩甚至怀疑帝国情报机构与此事有关。
    说白了,这种足够导致中国与墨西哥开战的大事,如果没有帝国情报机构的支持,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当局都不敢自作主张。
    只是,罗恩得到的答复完全相反,即帝国的三大情报机构都否认与此事有关。
    还没等罗恩查清楚原委,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就让他更觉得惊奇了。这就是,中国驻墨西哥大使竟然在离墨西哥城上千公里的地方,死于一次意外的坠机事故,而且大使的家人也在该事故中身亡。
    这次,罗恩在第一时间就获得了墨西哥当局提供的详细情况。
    只不过,罗恩得到的也并非真相。
    按照墨西哥当局的说法,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中国大使正赶往塔瓦斯科州州府,在途径该州西部地区的时候,得知墨西哥当局下达了外交驱逐令,然后与当地政府联系,并且准备搭乘由当地政府提供的直升机前往危地马拉的中**队占领区,再去民主美国与从墨西哥城撤走的其他外交人员会合。结果就是,中国大使搭乘的直升机在起飞之后不久就因机械故障坠毁。
    虽然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而且在逻辑上也没有问题,但是罗恩并不相信这就是中国大使的真实死因。
    关键只有一点。这就是,在与塔瓦斯科州地方政府取得联系之后,中国大使肯定会向中国当局通报行程,而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当局会派遣飞机前往墨西哥,接走遭到墨西哥当局驱逐的大使等外交人员。因为属于外交撤离行动,所以墨西哥当局没有理由反对,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合作。
    也就是说,中国大使完全没有理由乘坐由塔瓦斯科州当地政府提供的直升机。
    再说了,地方政府不能代表中央政府,也就无权与他国外交人员进行接触,更无法参与到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中去。
    如果考虑到墨西哥国内军阀歌剧的现状,那么墨西哥当局给出的说辞就更站不住脚了。
    当时,罗恩就意识到,中国当局肯定会采取行动,绝对不会在大使以外身亡之后而不闻不问。
    说白了,以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绝对不可能保持沉默。
    只是,罗恩最担心的是中国因此向墨西哥开战。
    要知道,如果中国向墨西哥宣战,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将极为尴尬,甚至会因此卷入一场注定打不赢的战争。更重要的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中立,即没有按照德墨同盟条约为墨西哥提供支援,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声望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被为数本来就不多的同盟国抛弃。也许,中国将在这场与一个亿级人口国家的战争中大伤元气,但是也肯定能彻底铲除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美洲大陆上的根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遭受巨大损失。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直接参战,不管中国在针对墨西哥的战争中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都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当然,罗恩还得担心德军高层的态度。
    说白了,只要中国与墨西哥爆发战争,那么来自德军高层的压力,很有可能迫使罗恩做出一个最不情愿的决定。
    只是,让罗恩倍感惊讶的时候,中国当局的反应非常迟钝。
    过了好几天,中国当局都没有对大使之死给出官方立场,而是保持了沉默。
    问题是,中国当局在此时保持沉默,更让罗恩担心。
    要知道,暴风雨到来只前都很平静。
    在得知中国提高了军队的战备等级,还让更多的战略部队进入战备执勤状态,罗恩就知道中国开始行动了。
    更让罗恩担心的是,这不是单独针对墨西哥的行动。
    说白了,如果中国打算对墨西哥开战,就必须在战略上保持低调,以免过早刺激墨西哥的盟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低调还有一个好处,即让对手放松警惕,从而在战略上达到突然性。
    中国当局大张旗鼓,而且以战略打击力量为核心进行动员,对象肯定不是墨西哥。
    再说了,真要打击墨西哥,中国根本用不着动用战略力量,也没有理由在墨西哥使用核武器。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打击对象很有可能是最主要的对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
    更重要的是,罗恩非常清楚,如果中国当局知道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危地马拉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就肯定会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所幸的是,周润康来到了柏林,带来了和平的希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六十六章 做贼心虚
    接到中国外交部的照会,即得知中国外长周润康将以总统特使身份访问柏林之后,罗恩召开了一次紧急内阁会议,特别让三名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做了情势说明,私下里则让三大情报机构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要知道,总统特使身份要比外长高得多
    如果周润康以外长身份访问柏林,罗恩在原则上只需要安排外交事务国务秘书接待,而是否亲自接见则由实际情况决定此外,除非周润康是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递交战术,不然就不能以外长身份觐见德皇
    显然,总统特使身份就不一样了在外交场上,总统特使拥有总统、也就国家元首所拥有的全部特权,而且代表总统在访问国行使国家权力因为罗恩只是政府首脑,而不是国家元首,所以比总统特使还低了半级按照外交礼仪,总统特使将首先拜访访问国元首,然后才是跟政府首脑会晤
    说白了,周润康的访德身份就很特殊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局已经通过这个巧妙的安排,向德意志第二帝国传递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周润康的柏林之行,将是阻止战争爆发的最后机会,也就是所谓的最后通牒
    错过这个机会,中德就将爆发战争
    在紧急内阁会议上,罗恩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早在他成为帝国首相之前,帝国就在支持墨西哥,即通过墨西哥代言,暗中支持危地马拉的军人独裁政权重要的是,帝国此举的目的是要巩固墨西哥的军事政府并且通过墨西哥来扩大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要控制北美大陆以邦联美国为核心把三个美国统一到一起如果有可能,还会让墨西哥与统一之后的美国合并,再设法吞并北面的加拿大
    显然,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计划
    可是罗恩加清楚,如果波及到美国,那么中德全面战争就难以避免,因为中国绝对不会准许德意志第二帝国染指美国
    要知道,中国主导了肢解美国的行动如果不是考虑到同盟国集团的团结,中国跟本不可能把邦联美国交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即便在肢解美国的时候中国做出了让步,德意志第二帝国直接占领的邦联美国也是最弱小的一个,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另外两个美国,也就不可能成为三个美国的核心
    此外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太平洋具有决定性的价值
    为了把太平洋变成自家的水池,中国不惜代价的控制了太平洋沿岸地区,为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墨西哥的所作所为保持克制已经是中国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而德意志第二帝国试图控制北面的三个美国,自然出了中国的容忍范围,就如同德意志第二帝国把欧洲大陆视为禁脔一样
    由此可见,德意志第二帝国情报机构的作为,才是危地马拉战争的根源
    说白了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暗中支持,卡斯特罗家族就不可能在内战中夺取危地马拉城不可能击败民选政府,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只不过,这些都是往事,而且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
    真正的关键,在于战争期间发生的事情
    罗恩上台的时候,危地马拉战争已经爆发,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情报机构已经按照前总理的命令采取了行动
    这就是,暗中为危地马拉政府军提供式武器装备,包括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
    要命的是,这些武器装备,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提供给了危地马拉政府军,并没有经墨西哥中转
    显然,这些行为,也足够让中国当局把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成头号敌人
    可以说,中国有太多的理由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而且任何一条理由拿到台面上来都是确凿的战争依据
    罗恩有理由相信,中德还没有开战,简直就是奇迹
    当然,罗恩有多的理由相信,中国当局不大可能为了这些双方都在做的事情而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选战要知道,中国也在暗中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中国的情报机构同样在为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武装力量输送武器装备,甚至提供军事培训,而这同样触及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根本利益
    问题是,大使遇害就绝对不是在台面下搞的小动作了
    如果中国当局掌握了确凿证据,相信姚文芳大使遇害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而且中**方认定这是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的充足理由,那么就算中国政府不愿意开战,也会受到来自军方的巨大压力
    德军的影响力,让罗恩非常清楚军方立场具有多大的危险性
    在紧急内阁会议上,罗恩还了解到了一件事情这就是,在墨西哥遇难的中国大使姚文芳曾经是周润康的追求对象也就是说,中国外长与遇难大使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周润康也许受到了影响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让罗恩直冒冷汗
    在紧急内阁会议上,罗恩专门征求了几位将军的意见,即当战争以中国突然发动战略打击的方式开始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多大的胜算,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这场战争中遭受多大的损失
    显然,将领给出的答案让罗恩感到极为悲观
    用德军总参谋长龙德施泰德大将的话来说,如果中国当局有足够的决心,并且给予军队足够的自决权,那么中**队发起的第一轮战略打击,就能彻底摧毁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发射阵地、战略轰炸机基地与战略核潜艇基地在内的所有战略打击力量,同时摧毁整个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大城市,而在打击结束之后,德军幸存下来的很有可能只有不到二十架在空中巡逻的战略轰炸机,以及出海的几艘战略核潜艇因为德军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很短,而战略核潜艇又在北大西洋上活动,所以德军将在遭到突然的战略打击之后,丧失对中国本土的战略反击能力也就是说,德军最多只能剩下有限的战术反击能力,只能针对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以及中国的盟国、比如英国的主要城市发起战略反击,对中国进行军事价值并不大的间接反击在这种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取胜的机会为零,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龙德施泰德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如果中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战略打击,而且有足够的决心,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在开战的那一天战败
    当然,龙德施泰德有意夸大了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
    事实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是没有反击能力,也不是没有反击机会
    这就是,即便中国发动突然打击,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能获得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即由战略预警卫星、以及部署在俄国的远程警戒雷达能够及时发现来袭的战略弹道导弹,而在此期间,德军能把处于待命的战略弹道导弹发射出去,摧毁中国的大城市,对中国进行战略报复
    可以说,正是德军的战略反击能力,遏制了中国的战略威胁
    说白了,如果德军没有能力在本土遭到战略打击的时候,对中国进行具有大规模毁灭能力的战略报复,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资格与中国分庭抗礼,没有能力跟中国进行全面斗争
    有趣的是,龙德施泰德危言耸听,是想让首相下令提高战略戒备等级
    结果起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效果这就是,罗恩认为不应该刺激中国,也就没有批准龙德施泰德提让德军进入四级战略警戒的建议,只答应让德军进入三级战略警戒,做为对中国提高战略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