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一场划…时代的海军变革,才能为〖中〗国提供超越老牌帝国的机会。
    当然,在航母问题上含糊其词,只是冯承乾走出的第一步。
    一九一八年一月一日,在德皇举行的新年宴会上,冯承乾正式向德皇提交辞呈,并且肯定德皇让他返回〖中〗国。
    德皇没有食言,不但答应让冯承乾回去,还送了一份厚礼。
    这就是,把在战争期间收归国有的几家企业赠送给冯承乾,并且承诺,在冯承乾完成了统一大业之后,与〖中〗国签署同盟条约。此外,冯承乾在帝国获得的爵位、领地等都将得到保留。
    德皇的一片好意,反而让冯承乾有点为难了。
    要知道,如果戴着“德意志第二帝国亲王”的头衔回到〖中〗国,那么别人首先会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德国人,而不是〖中〗国人。
    当然,德皇也是想借此告诉冯承乾,如果在〖中〗国混不下去了,他还可以回来。
    接下来两天,冯承乾陆续走访了威廉皇储、提尔皮茨元帅、希佩尔元帅、鲁登道夫元帅等人,一一向他们道别。
    一月八日,冯承乾登上了“柏林”号巡洋舰。
    这艘战舰是在冯承乾的指导下设计建造的,现在成为了德皇赠送给冯承乾的最后一份礼物。
    战舰离开码头的时候,冯承乾的心头突然升起了一股伤感之情。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他已经呆了足足二十九个年头。虽然东方那个国家,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这二十九年里,他一直把德意志第二帝国当成自己的祖国,或者说像为自己的祖国那样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服务。现在,突然要离开这个国家,即便今后能回来,也再也找不回这种感觉了。
    回头一想,冯承乾也就释然了。
    这二十九年,他并没有白白渡过。在他的努力、以及帝国军民的奋战下,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那么,在下一场战争到来的时候,历史还会重演吗?
    冯承乾很有信心,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年,就能完成工业化〖革〗命,由此变得强大。
    他需要的,只是一次机会。
    “元帅……”听到张东强的话,冯承乾回过头来,说道:“以后不用这么叫我了,我已经不是帝国海军元帅。”
    “可是……”
    “怎么,有话要说吗?、,张东强点了点头,有点犹豫的说道:“陛下对你这么好,一直当你是肱骨重臣,你为什么要离开帝国?”
    “这么说,你认为我应该留下来?、,
    张东强没有开口,但是摆明了就是这个意思。
    “在帝国,我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即便留下来,也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再说了,帝国已经不需要我了。”冯承乾笑了笑,又说道“更重要的是,不管陛下这么器重我,在别人眼里,我都不是帝国的臣民,也永远融入不了帝国的贵族阶层。在帝国危难的时候,我这样的人还有用武之地。”
    “可是,大战并没结束,只是暂时停止了。”“那么你认为,在接下来的二十到三十年间,帝国能够容得下我吗?”“这……”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你跟我一样,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与黑眼睛,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不管我在帝国做了什么,都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民族、为我们的同胞服务。”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回到祖国,与我们的同胞共同战斗、一同面临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是我最大的愿望。帮助足够复兴、帮助民族崛起,也才是我这一生中最高的理想。”
    “元帅……”“我说过,我已经不是海草元帅了。”“你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海军元帅。”冯承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怎么样,是不是后悔跟着我了?留在帝国,你可以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跟我回去,你必须面对各种危险。不管我们的理想有多么高远,在实现之前都是困难重重。”
    “如果我会后悔,我就不会跟你一同登上这艘战舰。”“行,看来你也tǐng有志向的嘛。”
    “我的志向,就是永远追随元帅,跟你征战五湖四海。”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这些话,不用对我说。回去后,你得找到吴铁生,搞清楚他的情况。”
    张东强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初,冯承乾让他当副官,主要就是他与吴铁生是老乡,而且两人在帝国当劳工的时候关系非常好。过奔几年,冯承乾为了避嫌,没有与吴铁生联系,即便有联系,都是通过帝国远东事务官员进行。重要的事情,冯承乾都吩咐给张东强,让他想办法去处理,因此张东强实际上是冯承乾身边最不可缺少的人。
    这个时候,冯承乾最担心的就是吴铁生有没有变心。!。
第一章 当务之急
    北京城内,张灯结彩,万家灯火,四处洋溢着春节的浓重氛围。
    对老百姓来说,这个春节与前几年没有多大的区别,物价依然居高不下、军阀混战依然连绵不止,但是这个春节的氛围明显不同,因为就在不久前,〖中〗央政府颁布消息,〖中〗国已经以主要国家身份加入国联。
    最〖兴〗奋的,莫过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
    〖中〗国在国联上扬眉吐气,还在柏林和会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更在华盛顿谈判中获得了主要国家的身份与地位。一时之间,〖中〗央政府的威信达到了巅峰,中华复兴更是成为了所有有志之士的人生目标。
    除夕夜,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在总统府接待了冯承乾。
    一别十多年,两人都有点陌生。
    当然,这与时间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两人的地位有关。
    十多年前,吴铁生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回国的时候,还只是一名劳工,而且是听从冯承乾吩咐的劳工。现在,他已经是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哪怕是靠枪杆子上台的总统,而冯承乾则只能算成是归国侨民。
    所幸的是,吴铁生没有忘记冯承乾的〖真〗实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讲,缔造中华〖民〗主共和国的不是吴铁生,而是冯承乾,吴铁生只是替冯承乾做了很多冯承乾无法做的事情。别忘了,如果没有五万劳工组成的“侨军”没有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吴铁生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在大清灭亡后的军阀混战中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北京城的主人,也就不可能组建〖中〗央政府。即便到现在,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次瞪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吴铁生,另外一个是冯承乾。
    吴铁生与冯承乾都知道,如果他俩的关系没有扯清楚,肯定会出大问题。别忘了,吴铁生手下的主要干将,大多是归国劳工,而这些人与冯承乾的关系都非同一般。所以,在与其他人见面之前,冯承乾必须先跟吴铁生好好谈一下。
    所幸的是,两人都比较直爽。
    “吴总统,你我已有几十年的交情,我也不跟你绕弯子。”冯承乾放下酒杯,他已经喝了不少。“我回来,不为别的,只是希望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变得强大,不再受其他国家凌辱。想必,你我的理想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话,我们得首先讲明白。我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主要负责与海军有关的事情。因此我的意见是,依然负责海军工作,别的事情一概不过问。”“运……”
    “怎么,有问题吗?”吴铁生迟疑了一下,说道:“元帅,当初我们能够回来,而我能有今天,都是你的栽培与提拔。从一开始,我就不想当什么统帅,更不想当什么总统。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向跟着回国的兄弟强调一点,这个位置永远都是你的,只要你回来,我就让出来。而且,我们这些人都没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如果没有你的指点,早就乱套了。现在,你回来了,兄弟们都很开心,所以”
    “这话,以后再也不能说了。”“可是……”
    冯承乾压了压手,说道:“其实,我也是个粗人,也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而我精通的只是海军事务。更重要的是,我自幼在海外生活,并不了解祖国的情况,而你比我更加清楚该如何管理这个国家。”吴铁生没有开口,显然他也只是客气了一番。
    “更重要的是,我们只有二十年、最多三十年的时间。”
    “你是
    ……”
    “虽然柏林和约与华盛顿条约都已生效,但是这只是暂时休战,而不是永久停战。大战还没有结束,最多再过三十年,就会再次爆发。”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到时候,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要指望能够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全力支持。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就只能靠自己。”
    吴铁生锁紧了眉头,他没有怀疑冯承乾的话,只是觉得有点震惊。
    “当然,我们必须得有信心,如果连我每都没有信心,还有什么好指望呢?”
    “可是,三十年也太短暂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用了不到三十年,就在黄海与朝鲜击败了清军,随后又击败了强大的俄国。”“〖日〗本当时面临的情况,远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复杂。”“这是当然,不过现在就有一个例子。”吴铁生一愣,似乎没有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俄国战败后,布尔什维克掌权,这才过去了不到两年,俄国就已经初步完成了战后重建。”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果我的判断没错,再过二十年,俄国就将成为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
    “当然,你现在不会相信,等到二十年后,你就会相信了。”“我不是不相信,只是……”
    “信不信不重要,当前最要紧的,就是铲除其他军阀,实现统一。攘外,必先安内。对我们来说,现在的国际环境最为理想。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承认了〖中〗央政权,并且压制住了〖日〗本的扩张野心。通过柏林和会、华盛顿谈判,我们的国际地位已经得到承认,并且获得了应有的尊重。此外,德皇慷慨大方,送了一支规模足够庞大的舰队给我们,甚至还委派舰队官兵为我们作战。短期内,就算〖日〗本有野心,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跟我们对着干,更不干直接与我们交战。别忘了,到现在,我们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签署同盟条约,巩固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同盟关系。对我们来说,最近十年,也许十五年,正是平定内乱的最好时机。”
    吴铁生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正是我的看法。”
    “这只是其一,在平定内乱的同时,我们还得抓紧进行实现工业化。”“这……”
    “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打赢战争,正是因为拥有超过英法的工业实力。大战的残酷战斗已经表明,只有工业国家,才有资格与全球博弈,也才有机会成为世界强国,而这也正是我们翘首期盼的机会。”
    “也许,这比铲除军阀还要困难。、,
    “如果一切重头做起,肯定会异常困难,别说三十年,就算给我们五十年,也不见得能够办到。别的不说,〖日〗本明治维新到现在已经半个世纪了,仍然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与工业强国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
    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及美国,都huā了半个世纪,才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吴铁生叹了口气,神sè显得很沉重。
    “所幸的是,我们不需从基础做起。”“你是
    ……”
    “德皇已经许诺,将把所有设在我们这里的帝国企业转让给我们,并且帮助我们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吴铁生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冯承乾。
    “当然,这只是德皇的许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依然得跟帝国的企业合作,让帝国企业尝到甜头。”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像克虏伯这样的企业,都属于sī人,而他们没有义务听从德皇的安排。我的想法是,短期内,我们可以用市场换技术、换资源,让帝国企业自愿投资。
    “怎么换?”“我们以市场入股,让帝国企业在我国开办工厂,提升我们的工业实力。”
    吴铁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冯承乾的意思。
    “不管做什么,以及用什么办法去做,我们都得明确一个重点。”
    “什么重点?”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到三十年间,准确的说在下次大战爆发前,我们必须以备战为国家的主要工作,并且以次出发,来规划工业项目等等。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切都为了下一场战争。”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才是重点。”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什么?”
    “教育。”
    吴铁生一愣,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不管是工业生产、还是军事力量,人才都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欠缺的也是人才,所以必须从教育抓起。只要有三十年,我们就至少能够培养出两代人,而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
    “看来,你都想好了。”“你觉得,在回国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有别的事可做?”吴铁生笑了笑,说道:“我觉得,有一件事,你还真应该抓紧。”“什么?”
    “结婚成家。”
    冯承乾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我没记错的话,你差不多快五十了吧?”
    “不止,快六十了。”
    “在国内,到你这个年纪,都当祖父、甚至是曾祖父了。”
    “我个人的事不用急。”“为什么?”
    “霍去病说过,鞋虏不灭,何以为家。”冯承乾长出口气,说道“与国家、民族复兴比起来,个人问题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么说,不管我说什么都没用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你如此关心我的个人问题,还不如多huā点精力,考虑下该如何做好手头的事情。,!。
第二章 重新开始
    按照冯承乾的要求,吴铁生任命他的海军司令。
    大年十五过后,吴铁生重组了〖中〗央政府。吴铁生以中华〖民〗主共和国总统身份,兼任〖中〗国陆军司令,冯承乾任海军司令,其余三十二个部长级官员中,有十八个是归国劳工,而四个非劳工出身的部长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教育与文化部长蔡元培。任命他,正是冯承乾的特别安排。
    三月上旬,三所高等院校诞生。
    一是蔡元培筹建的北京大学,二是设在保定的〖中〗国陆军学校,三是设在青岛的帝国海军军官学院。
    第一任海军军官学院院长是从帝国海军退役后归国的陈绍宽少将。
    陈绍宽诞生于一八八九年,十五岁的时候就以劳工身份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且获得了准国民身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陈绍宽以水兵身份进入帝国海军服役,在多格浅滩海战中表现卓越,破格晋升为军士,在英吉利海战中因为顶替阵亡的军官指挥“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作战有功,由冯承乾提名晋升为帝国海军少尉。到大战结束的时候,陈绍宽已经是帝国海军少校了。退役后,德皇授予陈绍宽荣誉海军少将军衔。回国后,〖中〗国政府正式授予其少将军衔。
    可以说,陈绍宽是华裔帝国海军官兵中的佼佼者。
    有趣的是,在海军军官学院的前三期学员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归国侨民,而且几乎都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这些海军军人在帝国海军中服役的时候,都是士兵或者士官,并没获得军官军衔。
    事实上他们正是新成立的〖中〗国海军的骨干。
    让细们进军校培训,只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成为军官的必要知识与技能,有能力担负起组建〖中〗国海军的重任。
    因为安排了合适的人来管理教育上的事情,所以冯承乾可以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只是,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虽然这个时候〖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舰队,算上“柏林”号,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的主力舰就有六艘,此外还拥有数十艘轻巡洋舰等舰艇,但是〖中〗国并没有支持这支海军的工业与造船业。
    别的不说,六艘主力舰只有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才能进行全面大修。
    当然并不是毫无基础。
    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在青岛开办了海军船厂专门为帝国远东舰队提供基本维修,甚至有一座两万吨级干船坞,能够对标准排水量在三万吨以内的战舰进行大修也具备一定的建造能力。
    问题是,刘艮本算不了什么。
    要知道,造船业并不仅仅是建造舰船的能力,还包括配套工业,比如钢铁、枪炮生产等等。
    可惜的是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基础几乎为零。
    在冯承乾回国的时候,〖中〗国的年钢铁产量还不足五十万吨、钢产量不到十万吨,而且只能生产低质量钢材,根本生产不出建造战舰所需的装甲钢。枪炮方面,克虏伯等几家公司的在华工厂也只能生产步枪、
    机枪、迫击炮与小口径火炮,而且受钢铁产量限制产能根本就无法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火厂相比。至于战舰上所需的大口径火炮,具有生产能力的国家加起来也没有十个。
    实现工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担任工业部长的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归来的宋靖国。
    在吴铁生等人回国征战的时候宋靖国没有回国,而是在克虏伯公司工作而且娶了一个非常贤惠的德国女子为妻。大战爆发前,宋靖国已经拿到了帝国大学的学位,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获得了学士学位的劳工之一。大战期间,宋靖国在克虏伯公司负责管理工作,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
    冯承乾回国之前,专门找到宋靖国,给他做了思想工作。
    随后,宋靖国就辞去了克虏伯公司的娄管职务,两袖清风的回到了祖国。
    有趣的是,在宋靖国提交辞呈的时候,克虏伯公司不但开出了更高的薪酬,还答应让他进入董事局,想让他留下来。
    可惜的是,宋靖国这一生不服其他人,就服冯承乾。
    既然是冯承乾找他,他肯定不会接受克虏伯公司的挽留。
    担任工业部长之后,宋靖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中〗国的工业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冯承乾的要求,对工业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
    在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重工业自然放在了首位。
    只是,宋靖国也提出了一点。如果要在三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建立起完整的重工业基础,仅仅依靠sī营企业显然不够,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国家管理,即由政府控制与推动工业发展。
    宋靖国的这个观点,完全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时管制措施。
    在大战时期,虽然帝国没有征收所有企业,但是施行了极为严格的国家管理,即所有帝国企业都得按照帝国政府的安排进行生产,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由此爆发出了极为强大的战争潜力。
    有趣的是,提出这套管理办法的,正是冯承乾。
    也就是说,宋靖国的认识与冯承乾的想法不谋而合,即〖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就得由国家推动,由政府出面集中社会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工业,sī营资本只是辅助力量。
    当然,宋靖国出面,也就不需要冯承乾来强调这个问题了。
    只是,冯承乾看到了一个宋靖国没有看到的问题。这就是,实现工业化,将伴随产生巨大的工业生产力,而消化掉工业生产力,才是推动工业化的关键所在。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销路,那么工厂的产能就提不起来,也就不可能以再投资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为此,就得创造一个市场来推动生产。
    仅仅依靠市场的自然发展,显然办不到。
    事实上,在工业化初期,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都找到了有效的、或者收缩行得通的解决办法。比如,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就通过扩大殖民地、向海外倾销产品来推动发展,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是通过巨大的国内基础建设来推动工业发展,〖日〗本是利用军事建设来推动工业生产。
    以当时的情况,应该向〖日〗本学习。
    别忘了,冯承乾一开始就提出,三十年之内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因此增强军事力量应该与同业化同步进行。
    只是,冯承乾没有向〖日〗本学习。
    原因也很简单,〖日〗本的国情与〖中〗国完全不一样。
    做为岛国,〖日〗本几乎不用考虑基础设施建设。
    拿国内运输来说,〖日〗本完全、或者说重点依靠海运,对陆地运输的需求并不高。问题是,〖中〗国不是岛国,而是典型的大陆国家,不管是海运与水运,都不可能取代陆运。
    显然,〖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情比较相似。
    正是如此,冯承乾选择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来推动工业发展。
    这方面,重点又在交通设施上。
    当然,这么做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好处,即可以让国家现代化深入民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工业化带来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