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建成后,就主要在地中海活动,很少离开地中海主要原因就是不大适合在大西洋上作战。要知道,地中海常年风平浪静,而大西洋、特别是北大西洋上的气象环境恶劣得多。
    有趣的是,意大利的设计师在解决干舷过低的问题时,采用了一个看似巧妙却后患严重的办法,即把尾部炮塔抬高,防止在二号甲板上,而不是像通常那样,布置在水平甲板上面。
    暂且不说炮塔抬高,会导致炮座增重多少。把重达一千多吨的主炮炮塔增高几米,意味着战舰的重心更高也就降低了战舰的稳定xìng,使战舰在侧舷受损之后极易因为重心偏高而倾覆。
    别忘了“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的储备浮力本来就不足。
    这些设计上的缺陷,导致“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成为二战海战中的稀客甚至很少出港活动。
    当然,意大利倾尽国力,也就只能建造这一级战列舰。
    最初的时候,意大利海军雄心勃勃,打算建造四艘。可惜的是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耗光了意大利的国库,意大利海军在一九三四年只获得了两艘的拨款,另外两艘被意大利当局束之高阁。直到四年之后“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的后两艘,即“罗马”号与“帝国”号才动工建造。如果意大利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四艘“维托里奥一维内托”级都能赶上二战中的关键战役。可惜的是,意大利没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前两艘在二战爆发后不久建成,而后两艘拖到二战后期才建成。
    显然,意大利海军虚名在外,在二战中并没有太好的表现。
    以海军实力为准意大利是最后一个算得上强国的国家了。
    当然,如果以国家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为准还有一个强国,即已经进入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红俄。
    不可否认,红俄海军也有很大的野心。
    在一九三零年之前,也就是红俄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其国家领导人斯大林就提出,要为红俄打造一支一流的海军,准备huā二十年时间,建造包括二十艘战列舰、二十艘战列巡洋舰、十艘舰队航母、四十艘重巡洋舰、一百二十艘轻巡洋舰、三百艘中型舰艇与五百艘潜艇的庞大舰队,确保在黑海、bō罗的海与太平洋方向上,都拥有超过最主要敌人的作战能力。
    显然,斯大林说话肯定比办辜厉害得多。
    更重要的是,红俄根本就没有这个实力。
    虽然在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后,红俄的工业实力已经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名列全球第三,但是即便在一九四零年,还没有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也不可能在二十年之内打造出如此强大的舰队。
    更何况,红俄并没有打造强大海军的现实需求。
    要知道,红俄的主要威胁都来自陆地,而且有着足够广袤的国土、
    足够丰富的资源、足够众多的人口,还有亟待开发的偏远地区。也就是说,红俄拥有发展壮大的一切条件,根本就不需要对外扩张。
    别忘了,海军的主要价值,就是对外扩张。
    事实上,直到大战结束,红sè海军都微不足道。
    海军军备竞赛,加上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国际局势紧张,地区冲突与战争不断。
    一九三三年,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不久,西班牙爆发内战。
    最初几个月,没有哪个强国关注这场内战,也没有哪个强国愿意出兵干预。
    要知道,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就是陷入了西班牙泥潭,导致数十万法军被迫留在这个山地国家,而征俄兵力严重不足,最终在莫斯科被库图佐夫元帅击败,由此让独霸欧陆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灰飞烟灭。
    西班牙很贫穷,可是西班牙人很好斗。
    到了一九三四年,局势急转直下。
    年初,由红俄秘密支持的西班牙无产阶级武装攻占了新德里,红俄立即公开承认了该政权,并且在两个月之后,就以受到邀请为由,派遣几千名志愿者前往西班牙,协助无产阶级军队作战。
    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志愿者,面是脱下军服的红俄军人。
    与志愿者同时到达的,还有红俄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坦克、重炮与机关枪等先进装备。
    这下,欧陆列强坐不住了。
    要知道,全世界都在经济危机中煎熬呢,如果西班牙的〖革〗命扩散开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中获益。
    当时,表现得最积极的就是英美。
    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美国受到的影响最大。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前,美国就出现了布尔什维克组织,并且引发了社会动dàng。
    在一九三一年,美国政府甚至调动了所有执法机构对付布尔什维克〖运〗动,而且由此诞生了联邦执法部门,即后来的联邦调查局。有趣的是,联邦调查局的首任局长胡佛,就是在〖镇〗压布尔什维克〖运〗动的行动中鳄lù头角,得到了上司的认同与赞赏,然后平步青云,成为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后来,甚至有很多美国人认为,主宰美国的不是住在白宫里的总统,而是在国会大厅对面大楼里办公的联邦调查局局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国内问题更加突出。
    大战结束前,英国国内就爆发过布尔什维克〖革〗命,一些对英国当局严重不满的工人企图夺取政权,甚至为此煽动军队起义。所幸的是,布尔什维克组织还没发展壮大,大战就在柏林的谈判桌上结束了。
    随后,来自美国的援助,帮助数千万英国人熬过了最为艰苦的战后时光,也扑灭了布尔什维克思潮。
    当然,其他欧洲强国,也是十分警惕。
    要知道,经济危机,已经为社会动dàng埋下了祸根。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看来,如果“西班牙病毒”扩散开来,他们的位置就保不住。对于帝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更是如此。
    别忘了,布尔什维克不但反资本家,还反封建、反帝王。
    一九三四年三月,在德、美、英、法、意、荷等国动议下,国联通过了针对西班牙的旨在决议。
    同月,逃到北非的佛朗哥将军组建了临时政府。
    接下来,就是所有西方列强联手支持佛朗哥与红俄支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打内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列强联合的一个机会。
    一九三四年底,德皇就向美国与英国提出,德意志第二帝国直面红俄的威胁,是西方〖民〗主〖自〗由社会阻挡红sè潮流的堤坝,因此美国与英国理应给予德意志第二帝国更多的帮助,共同防范来自东方的威胁。
    事实上,这个时候,威廉二世已经流lù出了与英美结盟对抗红俄的念头。
    问题是,当时的红俄还不够强大。
    更重要的是,英美的传统思想观念并没改变。德意志第二帝国把红俄看成威胁,英美何尝不把德意志第二帝国看成威胁?
    要知道,英美都是〖民〗主国家,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是帝制国家。
    此外,西班牙内战在一九三四年底,就已佛朗哥军队攻占了马德里,布尔什维克政权灭亡而结束了。
    显然,短短几个月内,英美根本不可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和解。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西班牙内战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面对的不仅仅是英美,还要提防来自东方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娶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抓紧〖中〗国的主要原因。
    别忘了,在与红俄接壤的国家中,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只有〖中〗国拥有较为强大的国力与军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红俄的东方,因此更能有效的牵制红俄,降低德意志第二帝国受到的威胁。!。
第四十八章 天上掉馅饼
    虽然国联决定干预西班牙内战的时候,中日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在这场国联历史上唯一的全体行动中,〖中〗国的表现并不积极,仅仅象征xìng的派遣了一支由五百名军人组成的军事顾问团前往西班牙。
    当然,这支军事顾问团的主要任务不是协助佛朗哥军队作战,而是趁此机会向欧洲强国学习。
    最大收获,莫过于认识到了空军的重要xìng。
    佛朗哥军队能在几个月内反败为胜,一举首付被布尔什维克政权控制的马德里,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还委派飞行员,全程为佛朗哥军队提供支援。
    一九三五年,在冯承乾的提议下,〖中〗国空军成立。
    只是,〖中〗国空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中〗国空军成立的时候,〖中〗国陆军航空兵并没有撤消,而是做了明确分工,空军的主要力量是轰炸机,主要任务是轰炸敌国的战略目标,而陆军航空兵的主要力量是战斗机与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为陆军的作战部队提供战术支援。
    问题是,在一九三五年,〖中〗国空军没有几架轰炸机。
    事实上,当时其他国家也没有多少轰炸机。拿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来说,装备的轰炸机还不到两百架。
    当然,这个安排,也主要为了保全陆军的颜面。
    不管怎么说,〖中〗国是陆上大国,首先就得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然后才是建设海军与空军。
    建立空军,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别的不说,成为军种之后,空军可以单独申报预算,也可以不受陆军影响来决定如何分配与使用军费。正是如此,〖中〗国空军在建立之后就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在三年之后就拥有了数百架作战飞机。
    参与干涉西班牙冉战的国际行动,最重大的利益,还是在政治上。
    在中日战争之后,中德关系一度疏远,主要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认为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很难控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与帝国发生冲突。
    到了西班牙内战结束之后,德皇威廉二世才清楚的认识到,为了牵制日益强大的红俄,德意志第二帝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因为只有强大的〖中〗国,才有能力对红俄构成威胁,也才能让红俄加强远东与西伯利亚的军力,从而降低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帝国政界高层、以及社会上的精英人士也持这样的观点。
    结果就是,从一九三五年开始,德意志第二帝国主动向〖中〗国靠拢。
    别的不说,仅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无偿、或者以极低的价格,向〖中〗国转让了上百种武器装备的生产专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也在该年投资十多亿帝国马克,扩大在华工厂的生产力。到了一九三六年,随着中德签署“人员互助与劳动培训协议”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开始为〖中〗国培养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的人才。在接下来三年内,就近二十万〖中〗国工程师与高级技工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了半年到两年不等的培训,在回国后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帮助就是如虎添翼。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特别是在技术上的帮助,〖中〗国根本不可能在二战中笑到最后。
    比如,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了凵u型坦克的整套设计图纸,并且以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中〗国获得了万吨级水压机(制造装甲钢板的必须设备),还援助〖中〗国建立生产高压坦克炮、车辆发动机的工厂。又比如,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三八年提供的卧1OPE战斗机的全套图纸,以及援助建立的战斗机与发动机工厂,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称霸东方战场的“隼”式战斗机。
    当然,人员培训更加重要。
    大战期间,〖中〗国最重要的工业技术人员,半数以上去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过培训,而军事工程师中,百分之百都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过培训,并且由此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军事技术。
    事实上,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连冯承乾都没预料到。
    当时,这就像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把所有人都砸晕了。
    还好,冯承乾没有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以说,〖中〗国海军能在一九三五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的几大造船厂能在一九三八年之后建造大型战舰。就是靠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九三五年之后提供的无偿援助。而宋靖国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之行能够取得那么巨大的收获,也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转变观点,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有关。
    说得简单一些,在此之前,德皇一直把〖中〗国当成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附庸国”说得难听一些,在德国上层眼里,〖中〗国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一部分,也就理应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服务。这一点,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干预中日停战谈判的时候体现得极为明确。可是在此之后,德皇的观点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中〗国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中〗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需求。在一九三五年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上下都有一种认识,即没有〖中〗国在远东牵制红俄,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再次两线作战,而且这次会从一开始就与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交战,而帝国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局面下取胜,也就必须指望〖中〗国能在未来的全面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至少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德意志第二帝国消除来自红俄的威胁。也就是说,到一九三五年,再也没人把〖中〗国当成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附庸国,而是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过了两个五年计划,并且开始了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的工业项目都已完成,工业生产规模超过了意大利与法国,成为全球第四工业国,仅次与美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当时还没有红俄的工业统计数据),但是〖中〗国的根基依然十分薄弱,而且主要体现在工业技术上,即〖中〗国的工业力量都是建立在技术引进之上的,并没有自己的工业技术科研实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九三五年之前,〖中〗国生产的所有坦克,其高压坦克炮与装甲钢都需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口,甚至连坦克发动机也得进口,〖中〗国的坦克厂只负责组装。再比如,当时〖中〗国建造大型战舰所需的高质量装甲钢材都得进口。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用来制造这些产品的工业设备,也不具备自行研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把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与工业设备出售给〖中〗国。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国获得了这些技术与设备,就能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竞争,挤占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有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虽然中固依然主要依靠引进来获得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但是至少能够获得当时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与工业设备。比如,为了帮助〖中〗国获得单独建造大型战舰的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为〖中〗国援建了数座大型船台、以及出售了数台万吨级水压机,还帮助〖中〗国培养了上万名舰船工程师与高级技工。
    可以说,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很难想像〖中〗国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全球前五的工业强国。更难以想像,在二十年前,〖中〗国连火柴都得进口,而在二十年后,〖中〗国不但在传统商品上霸占了全球市场,还在工业产品上与其他国家竞争。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红俄。
    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红俄也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技术水平非常低,根本无法与传统工业强国抗衡。甚至可以说,在一九三八年之前,红俄与整个世界都没有多大关系,仿佛根本不是地球上的国家。
    一九三八年之后,随着德中联盟形成新轴心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以及德中海军军备建设加快,美英认识到红俄是牵制德中的重要力量,开始暗中为红俄提供帮助之后,红俄的工业技术才有了较大的进步。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实力,红俄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之内追上传统强国。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让平国获益匪浅。
    只是,这也把〖中〗国推上了风口浪尖。
    要知道,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的代价,就是与红俄对抗,成为远东的“磁铁”
    更重要的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合作,把〖中〗国摆到了美英等传统列强的对立面上,让〖中〗国不得不面对来自太平洋对岸的考验。!。
第四十九章 中国式奇迹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让冯承乾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当然,冯承乾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而且在他回国的那一天就看明白了。
    从喜种意义上讲,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国,〖中〗国没有别的结盟对象首先,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就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别忘了,冯承乾、吴铁生、刘伯恩与宋靖国这些创建了中华〖民〗主共和国、并且担任了要职的领导人,都是德侨,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吴铁生用来打天下的军队,包括所有军官与大部分士兵,也都是德侨。
    其次,〖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虽然〖中〗国是参战时间最晚的胜利国,但是在柏林和会中,〖中〗国获得的利益并不少,甚至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些在初期就参战的国家多得多,因此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基本角sè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最重要的盟国之一。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中〗国的周边环境。
    中华〖民〗主共和国创建之后,最大的威胁就是近旁的〖日〗本,而且阻挠〖中〗国实现统一的也是〖日〗本。可以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为了获得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中〗国都得击败〖日〗本,甚至得征服〖日〗本,也就必须与〖日〗本为敌。
    走出这一步,〖中〗国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如果败在〖日〗本手里,〖中〗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战胜了〖日〗本,则需要面对来自列强的压力。
    事实也是如此,不但美国袒护〖日〗本,连德意志第二帝国都不想〖中〗国获益太大。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冯承乾早就预料到的后果,即〖日〗本在战败之后,将头也不回的投靠美国。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黄怪的,除了美国,〖日〗本也别无选择。
    〖日〗本投靠美国,就引发了新的问题,即美国会借助〖日〗本遏制〖中〗国,从而达到称鼻西太平洋的目的。
    虽然在大战之后,美国国内刮起了“孤立”风潮,率领美国参战的〖民〗主党在大选中遭遇惨败,但是美国已经在战争中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柏林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的大国地位得到承认,让美国的利益集团有了明确的目标。说得简单一些,美国的目标就是成为继英国之后的全球霸主。
    这样一来,美国就得打败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来了,〖中〗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盟国,而且是极为重要的盟国,因此〖中〗国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美国眼中的敌对国。
    事实上,在中日战争之后,〖中〗国就成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大潜在对手。
    与美国站到对立面上,〖中〗国就更加需要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同样需要〖中〗国的协助。
    由此可见,〖中〗国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之前,冯承乾对〖中〗国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毕竟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还没有认识到〖中〗国的重要xìng,反而因为〖中〗国在对日战争中,要求〖日〗本割地赔款,而与〖中〗国产生了矛盾。
    直到一九三五年,冯承乾才有了拨鼻见日的感觉。
    当然,冯承乾非常清楚,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力援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顽症。
    说得形象一点,〖中〗国就像一个卧榻数十年、正在缓慢康复的病人,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就是一副大补药。显然,如果一口气服下这碗药,〖中〗国的病不但好不了,还有可能伤了根基。要想彻底康复,除了需要对症下药,还要缓慢条理,并且在康复治疗中加入适当的〖运〗动,增强体魄。
    这也正是冯承乾为〖中〗国开出的“药方”
    在实际操作上,冯承乾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从基础做起。比如,在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援助时,冯承乾就很有目的xìng,只选择了其中最有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盘接收,并且把人才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