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古秘符:一个老记者亲身经历的诡异事件-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教授闻言一愣:“啊,喊我了?哟,那可对不起,我还真没听见,我将注意力全放在外面那道结界上了。”

原来田教授一直在寺庙外和青石墙之间的夹道里面,怪不得我们刚才在大殿里没找着他。

“结界?什么结界?”沈芳华此时很是不解。我赶紧向她交代了一下庙外那层青石罩的情况。

沈芳华听完之后,立刻向田教授问道:“田教授,您觉得那层石罩是一道结界?”

“不是‘觉得’,我能肯定那是密宗的结界。”田教授纠正道,“那层青石罩确切的称谓叫‘金刚墙’或‘蚁封结界’,在密教典籍《军荼利仪轨》中有着详细记载。不过——”他停顿了一下,困惑道,“这个结界似乎是反的。”

“反的?这是什么意思?”我追问道。

田教授看了我一眼,解释道:“‘结界’这个词本就是佛教词汇,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来划定一处特殊的区域。建立的方法不同,相应地,结界的作用也就不同。但不管什么结界,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要防范外部的侵犯。而这座寺庙外的金刚墙上那些密布的大明咒,其咒文都是朝内的,这说明这层‘蚁封结界’没有封戒外部的效果,它防范的对象完全是在结界内部的,也就是说竟像是在防范这座寺庙本身。按说在寺庙周围设立结界的目的都是阻挡外邪入侵,所以这种情况就很让人费解了……”

“老爷子,您太教条了。这没什么可费解的。很明显,这结界的作用不是防御,而是镇压,就是要把这座庙封印起来。”徐卫东一早就对这个问题和石聚生达成了共识,脱口就说了出来。他接着道:“要说费解,您老刚才听没听见那洪亮的法乐声,那才叫人费解呢。”

没想到此言一出,田教授反倒笑了:“呵呵,徐连长,那声音是我弄出来的。”


第十章 石头唱盘

我们闻言大吃一惊。

“老爷子,您还有这么大的本事?能请来神仙到此宣法奏乐?!”徐卫东难以置信地望着田教授道。

徐卫东如此说自然是有些夸张,但我一时间也不敢相信田教授的话,因为以他一人之力,怎么可能制造出如此巨大的声响,而且还有着韵律节奏的法乐佛音?

“呵呵,你们想哪儿去了。”田教授微笑道,“你们听我说。我在看到了那道金刚墙之后,便决定沿着夹道在寺外走上一圈,多观察一下这个结界的情况。没想到走到一半的时候,应该就是在那降魔天尊墙后的位置吧,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像是一部黄金铸造的留声机。”

什么?!留声机?!我心说田教授你不是在开玩笑吧。虽然我不敢妄断眼前这所寺庙到底有多古老,但我绝对能肯定它的建筑历史要远远早于留声机出现的年代。

“田教授,您别是看错了吧?”沈芳华也道。

“呵呵,我还真没看错,否则你们也听不见法乐之声了。”田教授道,“我就知道光凭嘴说你们是不会相信的。来,你们跟我一起去看看吧。”说到这里,他突然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向周围望了望,问我们道,“咦?石同志到哪里去了,我怎么没看见他?”

“老爷子,您老才注意到啊。”徐卫东应声道,“您太专注于这些文物遗迹了。那小子早跑回去了,还把咱们进来的洞口给堵上了。”

“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石同志他为什么要……”田教授显得惊诧不已。

我赶忙接过话头:“没事儿的,您老放心,咱们有办法出去,您就甭管这些了。您还是先带我们去见识见识那部留声机吧。”

“哦?噢,能出去就好……就好啊。”田教授的心思似乎也不在于此,他不再细问,转而道,“那就走吧,咱们一起去看看那部机器。”

在田教授的引领下,我们沿着青砖砌成的金刚墙一路前行,不多时便绕到了寺庙的另一面。很快,就听田教授道:“那机器就立在前边,你们亲眼看看吧。”

我们立刻向前方望去。凭借着手里的电筒和阴阳灯的光亮,几个人终于看清了田教授所说的那部留声机。

这机器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下面的部分就像是一个高大的立柜,而上面的地方则是一朵伞状的巨大莲花,十几条粗细不同的管状物从花心处通了出来,一直接到了寺庙的墙壁内部。这部怪异的装置通体为黄金打造,从上到下雕满了佛家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肠,表面还镶嵌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精美宝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华丽异常。

“这是留声机?难道那连着管子的莲花就是传声的喇叭?”徐卫东有点儿不敢相信。

我也觉得奇怪,跟着道:“也没看见有动力源啊,怎么出的声呢?”

“你们看这里。”田教授说着走上前去,按下了柜子上的一个暗钮,一扇活门随即弹了出来,立柜之内的机括立时展露在了我们眼前。就见在柜内的中心位置,安放着一个转盘状的铜制设备,设备的一侧装有一个雕饰得极为精美的黄金摇柄。在转盘的上面,平放着一片刻有奇异纹路的圆形石碟,石碟之上还立着一支垂直的黑色探针。

“难道这是……手摇的……唱盘机?”我一下子脱口而出。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原先单位的工会里就有一部结构类似的机器,我还用它在礼堂里播放过梅兰芳的京剧唱片。不过那可是民国的产物,而且也不是手摇的,是那种需要插电的电唱机。

“手摇的唱盘机?”沈芳华一听又凑近机器仔细看了看,“唐增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有点儿像,不过看这机器的年代,怎么可能……”

我很清楚沈芳华在疑惑什么。要知道留声机这种设备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在1877年才研制出来的,距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唐增先生他们进藏时间是1976年,所以此处才说“百余年的历史”,并非笔误——逍遥于津注)。而眼前这台黄金机器的历史显然要古老得多,说它是一部能储存和播放声音的唱片机,一时还真让人难以相信。

这时田教授开口道:“唐同志比我称呼得标准,这机器确实更应该叫做唱盘机。因为它使用的留声方式就是唱盘。你们看见转盘上那片刻有纹路的圆形石碟了吗,那个就是唱盘。我刚才摇动手柄之后,那个铜转盘就跟着转了起来,上面的探针随之划过石碟,法乐的声音就在四周响了起来。”

“不会吧?那年头的人还能有这本事?”徐卫东说着一个箭步抢上前去,摇动了机器上的手柄。

然而田教授没有撒谎。随着手柄的转动,在短暂的“嗡嗡”声之后,和刚才一样的雄浑佛音再次响彻在整座庙宇之中。

徐卫东惊诧地放开了摇柄,声音立时随之消失,只剩下余音还在袅袅回荡。

“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徐卫东一脸愕然,似乎无法说服自己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

“呵呵,我没骗你们吧?”田教授微笑道,“你们也不必太过惊讶。留声机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借助运动载体上深度不同的纹路沟槽来记录和回放声音。古人只要能找到适合的载体和探针材料,我相信是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的机器的。”

“老爷子,这些科学道理现在说当然简单。可这机器看上去怎么也得有千八百年了,您说那时候的古人能发现这种原理吗?”徐卫东质疑道。

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事实上,徐卫东早年长期从事盗墓营生,见过的古代神奇机关之多,远非我和沈芳华能够相比。但恰恰是由于这一点,他此刻反而显得比我们更加惊讶。后来他曾对此向我们做了一番详细的解释,我们才明白个中原委。

原来古代的那些机关消息,精巧高妙之处全在于“术”,而其中最根本的“道”却相当质朴。举例来说,比如最初的那个风水镇里,古人用引流走水的方法来引导定向珠前往固定位置,这一手法可谓相当精巧。它的设计和实施当然需要缜密的计算和大量的人工,可以说连现代人都难以望其项背。

但这个机关究其根本,就是用水力推动物体前进。水流的大小缓急可以推动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和力量前进——这个很容易观察到的自然常识就是这个机关的“道”。而基于水力这一朴素原理,古人还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其他各种花样繁多的“术”,不用说引流推珠,就是移动墓室棺椁都不成问题。

再比如说,镜子可以折射光线,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现象,可正是基于这个简单的“道”,古人才能据此琢磨出一些高级的“术”来,从而铸造出藏有光斑地图的铜镜。

而对于记录声音来说,它的“道”就是: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在适合的载体上形成深浅不一的颤动纹槽。所以,如果古人知晓这个“道”,那么别说制造这部黄金的留声机了,通过研发其他的“术”,让那座降魔天尊开口唱歌都是有可能的。

因此,徐卫东吃惊的并不是古人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精密的设备。他不能相信的是: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发现留声机的原理的?要知道这个“道”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就能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根本就不可能具备发现这种科学原理的能力和智慧。

田教授听到徐卫东的质疑反而显得兴奋起来,对他道:“徐连长你问得好,这的确很难解释。不过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说着他挥手示意我们走到近前:“其实关键不是这部机器,而是这张石头唱盘。来,你们把灯凑近点儿仔细看看。”

老专家此言一出,我们立刻把目光聚焦在了铜制的转盘之上。

跟普通的唱片一样,转盘上的那张石头唱盘也是标准的正圆形,只不过直径要稍小一些。它的圆心处开有方孔,与转盘中心的一个柱形凸起相连接,这样的组装方式也和现代的唱机别无二致。

特殊的是它表面的纹路。我所见过的黑胶唱片,上面的声纹记录形式全是一圈一圈从小到大的同心圆,之间相隔的密度也都非常均匀。但这张石头唱盘上的纹路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它的声纹是一种波浪状的“∞∞”形交叉曲线,峰和谷相互呼应起伏一致,并以双螺旋的形式围绕圆心呈环状逐渐向外扩散,给人一种奇异的抽象立体感。

“这唱盘不就是花纹特殊嘛,它关键在哪儿了?”徐卫东不解道。

“徐连长,这张唱片所用的石材,你知道是什么吗?”田教授反问他道。

“呵呵,老爷子,您算是问对人了。我当年走南闯北,‘下地’做活,什么样的石料没……”徐卫东说到这里发觉自己讲漏嘴了,赶忙改口道,“咳,要说这唱盘的石料嘛,我看就是那个……是……咦?还真怪了……”

沈芳华见徐卫东忽然语塞,就知道他肯定是辨认不出来了,开口损他道:“徐白鬼,怎么不说啦?牛皮吹大了吧?”

果然,片刻之后就见徐卫东一脸尴尬地笑了笑,转头对田教授道:“老爷子,这石头又像花岩又像刚玉,里面似乎还有铁英芯,这样的质地我以前还真没见过。刚才学生的话说大了,您老别见笑。还得劳您给我们指点指点。”

田教授微笑道:“徐连长,你没见过这种石头很正常,这不是地球上的矿物。如果我所料不错,这东西应该来自外太空。”

“啊?!您是说陨石?从宇宙中坠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我以前帮着同事做过与陨石相关的天文科普报道,对此印象很深,所以忍不住脱口而出。

沈芳华也惊讶道:“老天!这么说古人竟然是用陨石做的唱盘!真是难以想象!”

然而田教授却摇了摇头:“陨石当然是一种可能,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之前徐连长提出的疑问。”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我们,话锋忽然一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判断出这唱盘的材质来自天外吗?原因很简单——早在1938年的时候,我就见过这样的东西了,到现在我已经研究它们整整三十八年了。”

啊?!我们三个一下子全都愣住了。就见田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缓缓说道:“1938年,有一队考古学家在西藏东部地区的巴颜喀拉山做常规考察,无意间找到了一处大规模的远古墓地。在清理遗迹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墓穴里的人类遗骸十分奇特,从骨架上来看,那些被埋葬的人类颅骨极为硕大,显示其脑部相当发达,但四肢却出奇的纤细瘦长。这样的身体结构和我们正常的人类有着明显的差异。考古队员推测这些尸骨可能属于原始人类中的一个特殊族群,甚至还有些人幼稚地认为,它们只不过是早期的一种罕见猿类而已。然而从古到今,有谁听说过猿类会互相掩埋,还能形成排布整齐的墓地的?

“就在这些神秘遗骸的中心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张圆形石碟,随行的地质学家几经分析,也无法判定它们究竟是何种矿物。由于其外形酷似唱片,因此便把它们称作‘石头唱盘’或‘石头圆盘’。在这两张石头唱盘上,其中一张刻的是一条环形发散的旋转弧线,是单螺旋的结构。而另外一张,它上面的纹路就和我们眼前的这个十分类似,是双螺旋结构的波浪曲线。”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沉声道:“我之所以清楚这一切,是因为我本人就是当年那个考古队的成员之一。”

他这一席话说得我们目瞪口呆,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充满了疑问,可一时间又不知该从何问起。

“我知道你们现在有一肚子的问题,别急,你们先听我说完。”田教授继续道,“后来由于战乱的原因,那张刻有波浪曲线的石头唱盘在运输途中不慎遗失了,据说是流落到了国外,从此下落不明。这样一来,剩下的另外那张唱盘,也就是刻有单螺旋弧线的那张,便成了唯一可供研究的对象。

“很快,专家发现,石盘上的那条弧线在经过高倍放大之后,竟然是一道用稠密、细微的神秘字符连缀组合而成的蚀刻凹槽。大家在震惊之余,立即开始着手破译这些字符,试图揭开唱盘上记录的秘密。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奇异的字符就如同天书一般,破译的难度极大,以至于很多文字学家在看过样本之后甚至断言,这是一种人类根本无法破解的文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直到今天,仍没有人知道那些字符写的是什么,石盘上又究竟承载了何种信息。”

“老爷子,听您老的口气,好像您知道写的是什么?”徐卫东接口道。

“不错。”田教授应声答道,“我早已独立破译出了那些字符,十年前我就已然搞清石盘上记录的信息了。”

“那上面记录的到底是什么?”我立即追问道。

“简而言之就是一件事。”田教授缓缓道,“外星生命造访地球。”

外星生命?!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第十一章 来自天外的文明

对今天的人来说,地外文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不要说专业的研究人员,就连普通民众都对飞碟、UFO之类的词汇耳熟能详,见怪不怪了。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星人这一概念简直就是惊天宏论,即便在当时的学术界,这种观点也被当做是痴人说梦般的一种臆想,根本没有人理会,一般的老百姓则更是闻所未闻。

因此,在田教授说到“外星生命”一词时,我差不多傻了,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要被颠覆了。徐卫东和沈芳华更是如此,表情甚至比我还要茫然。

田教授也不管我们是否接受得了,继续往下说道:“具体地说,石盘上记述的就是一篇遇难记。大意就是说在12000年前,另外一个星球的人在进行太空探索的时候,不慎在巴颜喀拉山脉遇难。由于乘坐的飞行器遭到了严重的损坏,导致他们无法与母星联系,也无法再找到材料对飞船进行修复。因此他们便被困在了这里,开始了在地球上的生活。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

半晌之后,我似乎有点儿开窍了,颤声道:“田教授,您的意思是眼前这张石头唱盘,是那些……外星人留下的?”

“说对了!”田教授微笑道,“呵呵,还是年轻人脑子好使接受得快。没错,这张唱盘应该就是外星人用自己的材料特意制造出来的东西,所以我才说它不是什么陨石。”

“老爷子,那这黄金的留声机呢,也是外星人做的?这上面可还刻着佛家八宝哪。”徐卫东质疑道。

“当然不是。”田教授答道,“这部机器肯定是人类制造的,但是我认为它的设计方案应该是出自地外文明的。你们发现了吗?这部机器并不能录制其他的声音,它只是一个单纯的放音设备。因此这机器的唯一用途就是来播放这种石头唱盘,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可以想象,如果外星生命制造出了含有声音信息的石盘留给后人,那么必然还需要一种设备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他们才教授给古人做出了这样的一台机器。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徐连长你之前的疑问,否则古人如何能开发出这样奇异的设备来呢?”

田教授的这一解释倒是颇有道理。因为如果说古人确实是自己发现了留声机的原理,那么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必然能制造出既能放音也能录音的机器来,绝不会只停留在单一层面的用途上。

“田教授,那眼下的这张唱盘上是不是也有那种神秘的文字?您也都看懂啦?”我继续问道。

田教授摇头道:“我仔细观察过了,这上面的纹路极为平滑,就只是记录声音的声纹,没有任何字符。我推测石头唱盘根据纹路的不同分为两种,这种双螺旋曲线结构的唱盘留下的是声音信息,而那种单螺旋弧线结构记录的才是文字信息。”

“我说老爷子,您不是在这儿给我们编故事找乐吧?”徐卫东听到这儿把嘴一撇,说道,“您说了半天可别忘了,这唱盘上的声音可是唱伏魔经时的法乐,是宗教佛音,难道您所说的那些外星生命平时还念经不成?”

田教授闻言叹了口气,无奈道:“你们的思想还是太封闭了。佛音法乐是不假,可这旋律原本是谁创作的你知道吗?它又为什么会被宗教用来当做佛音?再往前说,原始宗教的起源是什么,那些佛祖神祇的最初形态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你以前都思考过吗?”

徐卫东被问得哑口无言,一句话也答不出来。不过别说干倒斗的他了,就是历史教授来了,刚才的这些问题恐怕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

“好啦。我也是看到这张石头唱盘之后一时激动,所以才说了这么多。你们不能理解也很正常,不必再问了。”田教授说着小心地从机器上取下唱盘,对我们道,“走吧,咱们回去吧。”

“田教授,今天晚上您突然要去古格遗址,难不成也是为了寻找这种石头唱盘?”沈芳华忽然开口道。

“是的。”田教授看了一眼沈芳华,答道,“国外有消息说,很多年前有人在古格王国的遗址中也找到了类似的唱盘。所以借着这次进藏任务的机会,我就想顺便去看一看。不过现在既然已经有所发现,咱们就不用再跑到那儿去了。”

“那这部机器……”沈芳华迟疑道。

“咱们眼下带不走它。我回去后会跟宋主任说,让他派人对这座寺庙做大规模的开掘清理工作,到时候这部留声机就能重见天日了。”田教授像是早已经考虑好了,说起来显得胸有成竹。

“老爷子,您是得偿所愿了,可我们几个还有点儿事没干完哪。您老先等等,琢磨琢磨您那些外星生命,过会儿咱再一起走。”徐卫东说着冲我和沈芳华一使眼色,三个人随即返回到大殿之中。

“管他什么外星生命,还是看看我大伯他们到底来没来过这座庙吧。”徐卫东说着径直走向了那座降魔天尊,绕着它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我和沈芳华也立刻上前,伸手摸了摸这尊佛像。果然,从指尖处传来的奇妙触感就和天坑里的那条巨龙一模一样,带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弹性和温度。

“嗯,还真是‘天工神塑’。”沈芳华对我道,“就是那双眼睛比较特别。”

“沈同志,那是‘古格银眼’,是古格王国的独有技术。”没想到田教授耐不住寂寞也跟着我们一起过来了,此刻竟在后面给我们做起了解释。

“‘古格银眼’是什么?”沈芳华转头问道。她一向对古代的艺术品颇为钟情。

田教授扶着眼镜,抬头看了看天尊像,答道:“‘古格银眼’是一种特殊的制作工艺,就是用精炼的白银来镶嵌佛像的眼球,这样法相的双眸就会变得晶莹闪烁,熠熠生辉,整座造像看上去便如同有了生命一般。”

“原来如此。田教授,这么说它确实是古格王朝的产物喽?”沈芳华道。

“嗯,我起初正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所寺庙的建筑形制、墙上的壁画风格也完全符合古格王朝的艺术特征。”田教授道,“不过这天尊像后来可把我吓坏了。一看到‘古格银眼’,我以为它就是座古格传统的金属造像,可一摸之下才发现不对劲儿……太神奇了,我从未听说古格还有这样特殊的制造工艺。”

我心说您老没下过龙缸,当然不知道古骆越曾经的神技了。不过,如果田教授的判断正确,这尊“天工神塑”上融合了“古格银眼”的技法,那么这座天尊像的价值实在是难以估量。

因为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