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作梗,说:“我和他一起坐船,虽然不相识,但船主告诉他船上有朝官。”而罗隐却说:什么叫朝官?我用脚夹着笔,抵得上他们好几个人。如果这样的人也登科中第,咱们这些朝臣都成了粃糠了。“因此,没有召他。
  杨玄同
  唐天祐年,河中进士杨玄同老于名场,是岁颇亦彷徨,未涯兆朕,宜祈吉梦,以卜前途。是夕,梦龙飞天,乃六足。及见榜,乃名第六。则知固有前定矣。(出《玉堂闲话》)
  天祐年间,杨玄同已经考了几十年不中。那年就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前程如何。就企望作一个好梦,来测定未来。那天晚上,真就梦见了有龙飞到天上,龙有六只脚。等到放榜,果然中了第六名进士。由此而知,命运是有定数的。
  封舜卿
  封舜卿梁时知贡举。后门生郑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致雍有俊才。舜卿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因托致雍秉笔。当时识者,以为座主辱门生。同光初致仕。(出《北梦琐言》)
  封舜卿在梁代做过主考。后来,他的门生郑致雍同他一起做翰林学士。郑致雍才思敏捷,封舜卿笨拙。考到第五题,封舜卿累的不行,只好让郑致雍代笔。当时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主考官给学生带来的耻辱。后唐(李存勖)同光初,封舜卿致仕(官员离职归养谓致仕)
  高辇
  礼部贡院,凡有榜出,书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淡墨书者,若鬼神之迹耳。此名鬼书也。范质云:未见故实,涂说之言,未敢为是。尝记未应举日,有登第者相告,举子将策名,必有异梦。今聊记忆三数梦,载之于此。高辇应举,梦雷电晦冥,有一小龙子在前,吐出一石子。辇得之。占者曰:雷电晦冥,变化之象,一石十科也。将来科第,其十数矣。及将放榜,有一吏持主文贴子至,问小吏姓名:则曰姓龙。询其名第高卑,则曰第十人。又郭俊应举时,梦见一老僧屐于卧榻上,蹒跚而行。既寤,甚恶之。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卧塌上行,屐高也,君其巍峨矣。及见榜,乃状元也。王汀应举时,至滑州旅店,梦射王慎征,一箭而中。及将放榜,或告曰:君名第甚卑。汀答曰:苟成名,当为第六人。及见榜,果如所言。或者问之,则告以梦。王慎征则前年第六人及第,今射而中之,故知亦此科第也。质于癸巳年应举,考试毕场。自以孤平(明抄本“孤平”作“幼年”。)
  初举,不敢决望成名,然忧闷如醉。昼寝于逆旅,忽有所梦。寐未吪间,有九经蒋之才相访。即惊起而坐,且告以梦。梦被人以朱笔于头上乱点,己牵一胡孙如驴许大。蒋即以梦占之曰:“君将来必捷,兼是第三人矣。”因问其说,即曰:“乱点头者,再三得也;朱者、事分明也;胡孙大者为猿,算法圈三径一,故知三数也。”及放榜,即第十三人也。(出《玉堂闲话》)
  凡礼部贡院放榜,都用淡墨书写。意思是,凡中第的人,都是阴间注定的。用淡墨来写,类似鬼神的笔迹,称为鬼书。范质说,你没有见到真是这么回事,认为纯属瞎说,不敢认同。我曾记得考试之前,有已经中第的人告诉,说谁若能考中,一定会预先有奇异的梦。
  现在把其中的几个梦略作记述。高辇去应试,梦见雷鸣电闪,云雾之中有一条小龙滕跃,口中吐出一块石子,被高辇得到。圆梦的人说,阴云闪电是变化之象,一块石子,是十的记数,将来应试,考第十名。京试后放榜,有一位小吏拿着榜文,问其姓名,他说姓龙。高辇打听自己考了第几,小吏说,第十。郭俊应试时,梦见一老和尚穿着鞋在床上摇摇摆摆地走。醒来之后,心情极压抑,痛恨此梦。圆梦的人说,老和尚登床是上座,穿着鞋在床上走,是登高,你一定高中。放出榜来,果中状元。王汀应试,住在滑州(地名)旅店,梦见一箭射中了王慎征。京试放榜前,有人说,你的名次很低。王汀说,假如我考中,一定是第六名。见了榜文,果然第六名。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汀就把梦中的事告诉给他。王慎征是前一年的第六名进士,一箭射中,说明今年也考中他那个名次。范质在癸巳年应试。考完之后,自己认为没什么大的名气,文章也不很突出,不敢指望成名,明经蒋之才来拜访,把他惊醒。范质就把梦里的事告诉他。他梦见被人家拿着朱笔在头上乱点,而且自己还牵着跟驴那样大的一个猴子。蒋之才说,你肯定考中了,而且位次在三字中。范质问其依据,蒋之才说,乱点头是再三的意思,朱笔是事已确定。大猴子叫猿,圆的算法是周三径一,所以知道是一个字数。等到放榜,范质中了第十三名。
  氏族李氏
  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时四姓已定讫。
  故至今谓之驼李焉。(出《朝野佥载》)
  后魏(拓跋氏)孝文帝定四大姓,称为氏族。陇西的李氏是一个大族,担心定不上氏族,骑着戴铃铛的快骆驼,昼夜兼程,赶往洛阳(魏都)。当时四大姓已经定完,内中有李姓。所以,至今人们称陇西李姓为驼李。
  王氏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釢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出《国史补》)
  太原的王氏宗族,在定四大姓氏的时候,居其中之一,一族荣耀。被人们称为釢镂王家,意是王氏本来就比喻是银子,又镀了一层金。
  七姓
  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出《国史异纂》)
  唐高宗时,以太原的王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和博陵的崔氏,赵郡的李氏和陇西的李氏为七大氏族。这些氏族声望很高,耻于同其他姓氏的人家通婚。又因为禁止族内自相婚娶,也只好把族中女子外嫁,但不举行婚礼,秘密把女孩送到丈夫家。
  李积
  (国史补。积作慎)
  李积。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积。(出《国史补》)
  李积是酒泉公(封号)李义琰的侄子。门户很高,而且很有声望。虽然官位做到司封郎中和怀州刺史,但是总觉得官职名称没有陇西的李氏高贵。给人写信时,仍自称陇西李积。
  崔湜
  崔仁师之孙崔湜、涤(“涤”原作“湜”,据明抄本改。)等昆仲数人,并有(“并有”二字原缺,据唐《摭言》十二补。)文翰,列官清要。每私宴之际,自比王谢之家。谓人曰:“吾之门第(”门第“原作”人门“,据明抄本改。)及出身官历,未尝不为第一。
  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故进取不已,而不以令终。(出《摭言》)
  崔仁师的孙子崔湜、崔涤,弟兄很多,出身高贵,名声也好。每次弟兄们宴会,自比王导、谢安宗族(王、谢皆氏族),常跟人家说:我们崔家门第出身高贵,官职显要,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捉柄治人,不能默默地受制于人。所以,总是孜孜不倦地一味追求,但未得善终。
  类例
  世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有非士族及假冒者,多不见录。署云相州僧昙刚撰。后柳冲亦明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询问旧老,云:“自隋已来,不闻有僧昙刚。”盖惧嫉于时,故隐其名氏。(出《国史补》)
  《山东士大夫类例》共三卷。凡是假冒士族和不是士族出身的,都不录取。署名是相州僧昙刚。后来柳氏也列为氏族,柳冲在中宗时做相州刺史,访询老人们昙刚其人。老人们说,从隋朝以来,相州就没有过昙刚和尚这个人。可以猜想,著这三卷书的人当时因为惧祸,所以匿名。
  李峤
  初,李峤与李迥秀同在庙堂,奉诏为兄弟。又西祖王璋与信安王祎同产。故赵郡陇西二族,昭穆不定,一会之中,或孙为祖,或祖为孙。(出《国史补》)
  当初,李峤和李迥秀一起在朝做官,皇帝下诏让他们称为兄弟。西祖王李璋和信安王李祎是亲兄弟,所以赵郡的李姓和陇西的李姓很难区别辈份。会见时,有的时候祖孙难辨。
  (指两氏李姓交往)
  张说
  张说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及后与张氏亲者,乃为甲门(“甲门”原作“申明”,据明抄本改。)四姓。郑氏不离荥阳,又岗头卢,泽底李,土门崔,皆为鼎甲。(出《国史补》)
  张说家族喜欢同山东人结为姻亲,被人看不起。后来,凡是同张说家族结为姻亲的,都是学问有成的,被称为甲门四姓。荥阳郑氏、岗头的卢氏、泽底的李氏、土门的崔氏,都是张说家的女婿,都中进士。
  杨氏
  杨氏,自杨震号关西孔子,葬于潼关亭,至今七百余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出《国史补》)
  杨氏宗族,从西汉杨震号为关西孔子,死后葬在潼关亭,到宋初已七百多年,子孙仍然住在老地方的老房子里,天下仅此一家。
  李益
  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时人谓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而尚书亦兼门地焉。尝姻族间有礼会,尚书归,笑谓家人曰:“太甚笑,今日局席,两个坐头,总是李益。(出《因话录》)
  尚书李益和本宗李氏的一位庶子(非正出为庶子)同名。都是姑臧公的后代。当时人们称尚书李益为文章李益,称另一李益为门户李益。尚书李益同时也又被称为门户李益。亲属有聚会,尚书李益参来归来,笑对族人说:“太好笑,今天的宴会上两个首座,都是李益。”
  庄恪太子妃
  文宗为庄恪选妃,朝臣家子女者(明抄本“子女者”作“有女子”。)悉被进名,士庶为之不安。帝知之,召宰臣曰:“朕欲为太子婚娶,本求汝郑门衣冠子女为新妇,(明抄本”妇“下有”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九字。)闻在外朝臣,皆不愿共联作亲情,(明抄本情作家。)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无何神尧打(明抄本打作把朕二字。)家罗诃去。因遂罢其选。(出《卢氏杂说》)
  唐朝,文宗为太子李永选妃。朝臣们的女儿俱在其列,送上名单。人们都感到不安。文宗知道后,对宰相说:“我给太子选妃,本来只打算在你们郑氏宗族中的有官位者家庭里面考虑,但听说外面的朝臣们都不愿和我做亲戚,为什么?我们李氏也是几百年的氏族。”不久,庄恪太子暴死,这件事作罢。(庄恪是李永的谥号)
  白敏中
  白敏中为相,尝欲以前进士侯温为子婿。且有日矣,其妻卢氏曰:“身为宰相,愿为我婿者多矣。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侯白尔。”敏中为之止焉。敏中始婚也,已朱紫矣,尝戏其妻为接脚夫人。又妻出,辄导之以马。妻既憾其言,每出,必命撤其马,曰:“吾接脚夫人,安用马也。”(出《玉泉子》)
  白敏中做宰相,曾打算把女儿嫁给前进士侯温。这个打算已经好久,他的妻子说:“你做宰相,愿意给咱家做女婿的人很多。咱家姓白,再找个姓侯的女婿,人家准得叫侯白。”
  白敏中取消了这个打算。白敏中结婚时已经做了大官,曾跟他妻子开玩笑,说你是个捧脚夫人。他妻子出门,派马队开道。妻子有憾于前言,撤马队,说:“我是捧臭脚的夫人,用什么马队?”
  汝州衣冠
  汝州衣冠,无非望族,多有子女。有汝州参军亦令族内,于一家求亲,其家不肯曰:“某家世不共轩冕家作亲情。”(出《卢氏杂说》)
  汝州做官的,出身都是望族,有很多子女。汝州参军(官名)向一家求亲,那家不肯,说我们家族世代不跟望族做亲戚。
  黄生
  有黄生者,擢进士第。人问与颇同房否?对曰:别洞。黄本溪洞豪姓,生故以此对。人虽咍之,亦赏其直实也。(出《尚书故实》)
  姓黄的学子中了进士。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同住,他说,别洞。黄姓是溪洞的氏族,所以他把房子说成洞。人们虽然讥笑他,但也欣赏他的直率和朴实。
  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
  蔡廓 谢庄 刘林甫 张说 温彦博 戴胄 唐皎 杨师道 高季辅 薛元超
  杨思玄 张仁祎 裴行俭 三人优劣 刘奇 狄仁杰 郑杲 薛季昶 邓渴
  李至远 张文成 郑愔 崔湜 糊名
  蔡 廓
  宋废帝时,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录尚书徐羡之谓中书令傅亮曰:“黄门已下,悉委蔡,吾徒不复历怀。自此已上,故宜共参同异。”廓闻之曰:“我不能为徐羡之署纸尾也。”遂辞不拜。(出《建康实录》)
  宋废帝(前宋,刘裕所建)时,打算任用蔡廓做吏部尚书。录尚书(代理尚书令)徐羡之跟中书令傅亮说:“黄门侍郎以下官员的任用,都由蔡廓决定,咱们不参加意见。黄门侍郎以上的官员任用咱们共同商定。”蔡廓听了,说:“我不能跟在徐羡之后面签名。”辞掉这个官职不做。
  谢庄
  宋谢庄字希逸,侍中微之子,黄门思之孙。美仪容,善谈论,工书属文,好言玄理。少为文帝所赏。帝一见之,辄叹曰:“蓝田生美玉,岂虚也哉?”庄代颜峻为吏部尚书。峻容貌严毅,常有不可犯之色。庄风姿温美,人有喧诉,常欢笑答之。故时人语曰:颜吏部瞋而与人官,谢吏部笑不与人官。庄迁中书令侍中,谥曰宪。庄家世无年五十者。庄年四十二,祖四十七,曾祖四十三,高祖三十。子朏、籥,并知名。(出《谈薮》)
  前宋的谢庄表字希逸,是侍中谢微的儿子,黄门侍郎谢思的孙子。仪表堂堂,善于言辞,字写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并且好谈论玄学。少年时期就被皇帝(刘裕)所赏识。皇帝每见他就说,蓝田那个地方产美玉,确实不假。谢庄取代颜峻做吏部尚书。颜峻很严肃,常现不可侵犯的面色。而谢庄生得俊美,待人温良。即使有人陈述言词激烈,嗓门高,他也能微笑以待。所以当时的人说,颜峻瞪着双目给人官做。谢庄虽笑,但不给人官做。谢庄升到中书令、侍中的官。逝世后,追封号为宪。他家世代没有人活到五十岁。谢庄逝世时四十二岁,祖父逝世时四十七岁,曾祖父逝世时四十三岁,高祖父逝世时三十岁。谢庄的儿子谢朏、谢籥都很有名声,谢朏做到很高的官职。
  刘林甫
  唐武德初,因隋旧制,以十一月起选,至春即停。至贞观二年,刘林甫为吏部侍郎,以选限促,多不究悉,遂奏四时听选,随到注擬。当时以为便。(出《唐会要》)
  唐高祖武德初年,按照隋朝的惯例,十一月开始选官,到春天停止。太宗贞观三年,刘林甫任吏部侍郎,认为这样做时间短促,对官员的考查了解不细,不深。便奏请不限制选官的时间,随时承办,都认为方便。
  张说
  武德七年,高祖谓吏部侍郎张说曰:“今年选人之内,岂无才用者,卿可简试将来,欲縻之好爵。”于是说以张行成、张知运等数人应命。时以为知人。(出《唐会要》)
  武德七年,唐高祖对吏部侍郎张说说:“今年选用的官员里面肯定会有有才能的人,你可以了解一下报告我,我打算重用他们。”张说就推荐了张行成、张知运等几个人。当时人们认为张说知人善任。
  温彦博
  贞观元年,温彦博为吏部郎中,知选,意在沙汰,多所摈抑,而退者不伏,嚣讼盈庭。
  彦博惟骋辩与之相诘,终日喧扰。颇为识者所嗤。(出《唐会要》)
  贞观元年,温彦博任吏部郎中,主管选用官员。打算淘汰一些冗员,对淘汰的官员有些压制。这些人压而不服,找他争论。温彦博跟他们辩论,吵得不可开交。被当时的有识者耻笑。
  戴胄
  贞观四年,杜如晦临终,请委选举于民部尚书戴胄。遂以兼检校吏部尚书。及在铨衡,颇抑文雅而奖法吏,不适轮辕之用。物议(“议”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以是刺之。(出《唐会要》)
  太宗贞观四年,宰相杜如晦临终之前,启请把选任官职的事委托给民部尚书戴胄。太宗就让他兼职署理吏部尚书。在选任官员方面,戴胄颇压制儒臣,而选任一些执法严苛的人,结果不能得心应手。人们议论,往往用这件事来讽刺他。
  唐皎
  唐贞观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铨,问何方稳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与吴。复有云:亲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陇右。论者莫测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绐云:愿得江淮,即注与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选人绐言欺之。(出《唐会要》)
  太宗贞观八年十一月,唐皎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委派任官时经常问人,你到哪里任职方便?人家或许说,我家乡在四川,他就把这个人派到江苏去。又有人说明家里住在江南,而且有老人,他就把他派到陕甘去。谁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有一位信都人,希望到河北一带任职,就骗唐皎说:“我愿意到江淮(安徽、江苏)去。”结果,唐皎把他派到河北某地担任县尉。此后,人们摸到了规律,常常骗他。
  杨师道
  贞观十七年,杨师道为吏部尚书。贵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练,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势贵及亲党,将以避嫌。时论讥之。(出《唐会要》)
  太宗贞观十七年,杨师道做吏部尚书。提拔的一些官员多是公子哥儿。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他除授的官员,大多数是些庸才。而且他又反过来压制其他有权势的人和自己的朋友与亲属,用这个方法来避嫌,表示他公正。因此,被人们耻笑,讥讽。
  高季辅
  贞观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辅知选。凡所铨综,时称允惬。至十八年于东都独知选事,上赐金镜一面,以表清鉴。(出《唐会要》)
  太宗贞观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辅主管官员的选授。凡经他选授的官员,自身认可,人们也满意。贞观十八年,高季辅到东都洛阳独立主持选授官员的事,唐太宗赐给他一面金镜,表彰他为官公正廉明,让人借鉴。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书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真等十余人。时论称美。(出《唐会要》)
  永徽(高宗年号)元年,中书舍人薛元超喜欢举荐贫苦而有才能的人。他向皇帝举荐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真等十余人。被人们称为美谈。
  杨思玄
  龙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杨思玄恃外戚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者夏侯彪所讼,御史中丞郎余庆弹奏免官。时中书令许敬宗曰:“必知杨吏部之败。”或问之,对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败何待!”(出《唐会要》)
  龙朔(高宗年号)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书别称)杨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权贵,对待参选的官员又排斥又无礼。被参选的夏侯彪状告。遭到御史中丞郎余庆弹劾,罢免了官职。当时,中书令许敬宗说:“我知道杨吏部非败不可。”别人问他为什么,许敬宗说:“一只彪、一只狼合吃一只羊,他能不败吗?”
  张仁祎
  唐总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于员外张仁祎。有识略干能,始造姓历,改修状抹铨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祎之法,铨总式序。仁祎感国士见委,竟以心劳,呕血而死。
  (出《唐会要》)
  高宗总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这个人既有胆识又有能力。把官员的姓氏、履历造录成册。又修正了选官的程式。李敬玄采用他的办法,完备了选官的程序。张仁祎很感激李敬玄这样以国士待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竟累得吐血而死。
  裴行俭
  咸亨二年,有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吏部侍郎李敬玄咸为延誉,引以示裴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调选,遂为行俭深礼异。仍谓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识此辈。(明钞本“识此辈”作“此为托”)其后果如其言。行俭尝所引偏裨将有程务挺、张虔勖、崔智拢⑼醴揭怼⒌辰鹋⒘蹙赐⒐狻⒗疃囔瘛⒑诔莩V∥#ǔ觥短苹嵋罚
  咸亨(高宗年号)二年,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都因诗词文章非常杰出而著称。
  吏部侍郎李敬玄对他们都很推崇,引荐给裴行俭。裴行俭说,他们确实很有才华,但是恐怕没有爵禄。杨炯能够做县令,其余的连县令怕也做不到。当时苏味道、王勮还不很知名。应博学宏词科进选,很受裴行俭重视。对他们说,我虽然有儿子有学生,但是都不长进,你们俩十几年可以做到很高的官,受到重用,希望你们结识、教导他们。后来,果然如此。裴行俭提拔、荐任、重用的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0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