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谈判中,边界很好划分,就是以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为界,这样谁也不吃亏。双方均同意,在休战期内,军事人员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皆不得越界行动。

可在交换战俘问题上,双方就分岐很大了。唐军希望将双方的战俘都释放,以示友好。

但周军俘虏的唐军人员中,有李孝恭、侯君集这样的重要人物。而唐军俘虏的周军人员,却几乎都是中低级军官和小兵,无足轻重。所以长孙无忌便坚持,一定要唐军支付大批赎金,才能换回李孝恭等人。

而李世民却并不想支付这笔钱,因为这完全不在自己的计划之内。而且他对于李孝恭的贪功冒进本来就有些生气,这些怨气自然而然就表现在了,对唐军谈判代表的授意上。

裴寂、段志玄两人在赎金上和长孙无忌、宋金刚争论了很久,导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后来,李孝恭的一名老部下,偷偷派人回到长安,将此事通报了李孝恭的夫人。

李孝恭的夫人得知丈夫被擒,而李世民却在赎金上坚持不肯让步后,便到李渊宫中大哭大闹,弄得朝中宫中人人皆知。

李渊虽然对李孝恭也有些不满,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总不能因为少出几个钱就放弃李孝恭,这样将会让将士们寒心。更何况李孝恭还是自己的亲弟弟,更加不能放弃。于是,他只得派人到前线,通知李世民,马上答应宇文明的赎金要求。

李世民见是父皇的命令,虽然极不情愿,但也只好同意。于是谈判的最大难点得以解决。

大业十三年腊月三十日,以隋朝年号纪年的最后一天,唐周双方在夏县达成了《夏县休战协议》

协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唐周双方从即日起,停止一切战争及敌对行为。

2、以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为唐周双方的临时边界。未经对方允许,不得有军方人员进入对方领地。

3、双方不得为对方商人来本地经商、居住设置障碍。

4、一个月内,唐周双方均需全部释放对方的俘虏。

5、如果在协议期间,双方中有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战争,则另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军事援助和支持。

6、条约有效期为两年,从签定之日起生效。

在条约签订之前,唐朝就用五千两黄金赎回了李孝恭和侯君集两人,这样便避免了将支付赎金的丢脸之事,写入了条约之中。而双方其余的俘虏,则都没有什么异议,同意全部放回。

休战协议的最后一条,便是宣布此协议有效期为两年。因为双方都知道,两年之后,天下的形势又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变化,很有可能双方将会面临一场大决战了。所以,就算时间再延长几年,到时也很有可能不会遵守。

条约签定之后,双方的军队便开始陆续撤军。宇文明命林子墨率三万军队驻守太原,并在所占河东中部和北部各郡县派驻了从数百到数千人不等的士兵担任郡兵。而现在他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人才的缺乏。

军队的将领倒还好说,可以以老带新,在基层军官中发现好苗子并加以提拔和培养。同时还开设了军校,让军官们进入学习,基本上可以杜绝庸才任命成高级军官。

可地方各地的官员就难办了。新打下来的山东、河东、河北之地。原有的官员大多被杀或者逃亡了,就算没有逃亡,宇文明也未必敢用他们。可治理地方,管理自己的地盘,又缺少大批能干又清廉的官员,这却让他犯了难。

虽然在回北平的路上,长孙无忌提议,可以从山东士族的子弟中,选取一些贤能者出任地方官员,但宇文明却不是太想这样做。

因为这样一来,便意味着再度向门阀世家低头,他会如同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一样,受到门阀贵族的制约。只不过,制约他的门阀从关陇贵族换成了山东士族而已。

“看来,还得慢慢培养一些,既忠于大周,又有治理地方能力的人才才行啊!”宇文明不禁自言自语道。



第393章 洛琪有喜

当宇文明率军回到北平时,已经是正月二十日了。经过了河东一役后,这十万周军新兵也算是完全锻炼出来了。虽然他们的战斗力或许还赶不上那二十万老兵,但就心理素质和对战争的适应性,已经和老兵没多少差别了。他们所欠缺的是体能和武功。但这就需要依靠时间的积累了。

走进自己的周王府邸,便见四位夫人分站在大门两侧,笑靥如花地望着自己。

看着四位美丽动人的娇妻,宇文明油然而生一股幸福感。他立刻大步走了过去,一手搂着两女,笑呵呵地说道:“你们想我没有啊?”

四女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虽然心中是爱煞了自己的夫君,但在这么多人面前,却总有些羞赧,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是众女羞红的俏脸,以及眼泪汪汪的大眼睛,已经将她们内心的想法完全出卖了。

这时,长孙无垢终于俏脸微红地开口道:“夫君,你可回来了!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

“哦?”宇文明听罢,方微微一笑道:“我这个人向来喜欢先苦后甜,你就先说坏消息吧!”

“坏消息就是:为了惩罚你在河东这么长时间,竟然连封家信都没派人送回来。所以我们四姐妹决定,不和你同床一个月!”长孙无垢娇羞道。

“啊!你们竟然敢作出这种决定?这不是让大家都难受吗?”宇文明听闻之后,目瞪口呆道。他在河东一直忙于战事和谈判,的确忽略了众女的感受。让他心中也未免有些愧疚。但众女的惩罚措施,却也让他哭笑不得。

“那好消息又是什么?”宇文明瞪大眼睛问道。

长孙无垢听罢,却是望向了杨洛琪,然后嘻嘻一笑,将杨洛琪推到宇文明面前道:“还是你自己问洛琪姐姐吧!”

宇文明忙一把抓住杨洛琪的柔荑,望了一下她微微有些凸起的小腹,眼中露出惊喜之色道:“洛琪,莫非是你有喜了?”

杨洛琪听闻之后,一双俏眸中露出喜悦而娇羞的神色,轻轻点了点头。

“太好了!这下你们四个都有孩子了!”宇文明也是大喜过望。

“是啊!我们三个生的都是女儿,就看洛琪妹妹能不能帮夫君生个儿子了!”红袖亦是一脸遗憾地说道。

“没事!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我更喜欢些呢!”宇文明知道红袖、长孙无垢和李秀宁对于没能帮自己生下儿子,都有些遗憾,忙安慰她们道。

“好吧!看在夫君你这么会安慰我们的份上!就把你的惩罚时间从一个月改成一周好了!”长孙无垢以手掩口,抿嘴一笑道。

紧接着,李秀宁又问起河东的战事经过。虽然她们早从发回的战报上,得知了战事的结果。但对于其中细节过程还是不太清楚,尤其是夏县的那场烈火焚城,更让她们又惊又忧。

宇文明这时方将自己率军进入河东,与宋金刚合兵一处,收复太原和夏县,抓获侯君集和李孝恭,然后用一把大火烧了十万唐军和夏县县城,逼得李世民不得不与自己谈判,最后双方签定休战协议的经过,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

众女听得都惊讶不已,没想到这次战役竟然有这么多波折,风险也是如此之大,不过还好,周军总算是赢了。

待宇文明好不容易讲完,然后谈到现在自己感觉最缺乏的就是地方官员时,杨洛琪方眨了眨大眼睛道:“夫君,你怎么没有想到重开科举呢?依妾身想来,想当官,报效国家的可不仅是世家门阀啊!那些寒门子弟其实也有不少人才,只是过去没给他们这个机会。而父皇虽然举行了科举考试,但毕竟改革得不够彻底,门阀世家依然在录取时掌握了太大的话语权。而现在大周是一个新朝,是你白手起家建立的,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建立一个全新的录用官员制度,把当年你在赛诗会上的想法,付诸实施!”

杨洛琪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宇文明,他恍然大悟道:“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还好你提醒我了。我马上就召杜如晦、房玄龄和魏征、长孙无忌等人来讨论!”

说罢,他便又急冲冲地向议事厅而去了。让刚刚为夫君回来而庆幸不已的四女,笑容嘎然终止。

片刻之后,长孙无垢方苦笑道:“姐妹们,咱们这位夫君,做事情总是这么风风火火,将来我们可有得罪受了……”

……

对于新科举考试,宇文明早在六年前的赛诗会上,便有了初步想法。

这个时代,没有谁比他对科举考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了。毕竟他可是从后世穿越来的,深知科举考试会影响中国一千三百多年。在发挥着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作用时,也窒息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研究方向。

大把的年轻学子,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成为官员。便将自己毕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读四书五经,以及研究诗词歌斌上了。如此一来,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便出现了断层。研究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制造等方面的人才就严重不足,使中国的科技发展开始慢于西方国家,最后在明朝中期,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便完全超越了中国。使中国在近现代史上,沦为西方列强宰杀的羔羊。

所以,宇文明便认为,科举考试不是不可以搞,但在内容上不能局限于四书五经和诗词上。而应该有容乃大,将算术、化学、物理、天文、地理、建筑、武器制造、车船设计等项目都涵盖进去。

那些只知道读四书五经,吟诗作词的文人,宇文明是一个也不打算将他们提拔为官员,而是打算让他们去新建立的国学院,专门研究文学。

他渴求的官员,是那些懂得处理地方事务,有管理能力,可以与民众建立浪好沟通的人才。

宇文明派人将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斛斯政等人叫到了议事厅,还未开口向他们说明缘由之时,魏征便向他躬身说道:“周王殿下,眼下我大周既已平定河东、河北、山东等地,当以恢复民生,安定地方为当前地方官员之首要责任。不然就算打下来了,也无法使其成为我军的稳固后方。现各地官员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组织税收,也需大批官员。属下建议,应重开科举,以为朝廷选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周百年安定!”

宇文明听罢,亦是心中暗喜。他暗忖: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自己召他们这几个文官来的目的便是想重开科举。没想到魏征也想到一起去了。

魏征此话一出,众臣皆纷纷点头称是。现在辽东的情况还好、河北、山东、河东等地则是才遭受了兵祸之灾,原来的地方官员不是被杀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权完全陷入瘫痪之中,全赖驻扎当地的周军维持秩序。但是由军队一直扮演治理地方的角色显然不太适合。

他们也早问过军中的大将,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也不愿意让自己属下的将领去充当地方官的角色。这样将会让将领严重分心,没有时间训练军队和研究打仗的事。

只不过,这些年来,大隋也举行过几次科举考试,可这些通过科举考上来的学子,大多重视诗词文采,让他们吟诗作画,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戏。但要他们治理地方,发展经济、为一方谋福,却可以肯定,大多数皆不堪用。

宇文明听闻之后,却是正色道:“魏大人,本王也以为,眼下官员缺乏,举行科举考试以选拔官员,是一项必要措施。只是若要按以往前隋的科举考试那样,以诗赋、经义定名次,本王却是不敢苟同!如此选拔上来的官员,恐怕多数难堪大用!”

魏征一听,当即便有些生气,因为他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所在郡的状元,再得当地官员的赏识,才平步青云的。听宇文明这意思,莫非自己还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顾不得宇文明的身份,立刻便反对道:“周王,这科举制度乃是从前隋沿用至今的,已经试行了五年了。隋朝也从科举之中,选拔出了不少人才,怎么会多数难堪大用呢?”

他这话一出口,另外几人皆是吓了一大跳,心想当着宇文明的面这样说,岂不把周王给得罪惨了?虽然周王一向为人谦和,但也不代表可以任由属下批评啊!

宇文明虽然有些不快,但却知道魏征一直就是个心直口快的谏臣。在历史上,李世民这小子都能有容人之量,在魏征多次批评他时,依然称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容留他继续提意见。自己总不可能还没有李世民的度量大吧。

于是,宇文明微微一笑,毫不在意道:“魏大人有此想法也属正常。毕竟科举制度推行了这么久,其影响已经深入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的一些作法。很多已经习惯的人都会觉得难受的。但其实,它的弊端亦是明显之极。本王请问魏大人一句:在你当年参加科举之时,考试的是什么科目?”



第394章 新科举考试

魏征愣了一下,随即便脱口而出道:“当然考贴经、诗赋、墨义这些内容了。魏某出身贫寒,也是熟读《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等五部大经,以及《论语》和《孟子》两部兼经,并经县试、郡试和殿试之后,才入朝为官的!如果不是参加科举,魏某现在只怕还在家务农呢!”

宇文明摇了摇头道:“魏大人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将科举制度全盘否决。象科举规定,任何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相当好的制度。让魏大人这样为代表的贫苦书生也有机会为官。可是本王却以为,这科举考试的内容,却未免太不合适宜了一些。其他暂且不说,就以魏大人当年所考的内容来说。您在实际为官过程中,又有多少时间,多少事务会用到考试中的那些内容?”

魏征顿时一下子被问住了。他是从最底层的官员做起,又经历了在军中的文职工作。自然对官场中的大小官职,平时所从事的工作十分清楚。

可要说这当中有几次能用到诗赋、经义的,那还真没几次。要展现他吟诗作画,舞风弄月的才华时,多半都是在青楼勾栏等场所,与一******打情骂俏。用这些诗词来打动那些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而官场中的事务,大多都是统计、报告、计算、审判,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的如救灾、抢险、济民、收税、安置等工作。《诗经》、《周礼》、《论语》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处事原则的内容,但都是大而空的理论知识,想要用这些经书来治理地方,所谓的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魏征一张老脸顿时涨得通红,思索了半天才强辩道:“诗赋考验的是文采,经义考验的是为人的道德准则,有了这些,才谈得上治国安邦,人若连这些基本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诗词都写不出来,又如何为官呢?”

他虽然仍在据理礼争,但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都听得出来他的已经理屈词穷。

宇文明这时也蓦然醒觉,知道要完全推行新科举制度的改革,阻力甚大,这魏征算是自己的嫡系官员,是自己将他从宇文家行将放弃的幕僚中选拔出来的。他对自己应该算是比较感激涕零的了。可连他都反对,可想而知其他官员会如何对待新科举考试了。

想了一会后,宇文明方说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将科举考试多设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诗词经义,同时也要考算术、外语、武功、武器制造等内容。以为朝廷选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军队的参军和军师,就要懂战争策划、排兵布阵的人员才能担任,否则如何制定对敌作战计划?而军队的将领,则需要武功高强、善于临场指挥作战的勇士;接待外国使节的官员,便需要选拔懂外语的人才。而工部,因主要从事武器制造,以及建桥造房方面的工作,自然就得选拔在建筑、制作有杰出天赋的人员。这些考试完全可以列入科举之中,成为其中一科目,让考生自己选择报名!”

宇文明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一般。武将倒还好说,在杨广当皇帝时期,他也搞了武举的,有人还为此中过武状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划为“匠户”一类,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听宇文明的意思,这些工匠、通译竟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并担任正式官职。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杜如晦和房玄龄对视了一眼,也不禁大为惊奇,感觉这样一来,科举就搞成了一锅大杂烩了,什么人都能来考。懂算术的,以那些商人掌柜为最多,武功嘛,不用说了,那些军中勇士、江湖好汉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然后匠户、通译都来参加了……堂堂文人竟然和这些斗升小民,粗鲁武夫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可不光这两人,就是魏征都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因为这些人才的确是朝廷急需的,特别是武器研发上,一名熟练的武器制造工匠,朝廷开出的俸禄都堪比一个郡守了。还专门派出护卫对其家人进行保护。难道自古以来的“士、农、工、商”排名,竟然要就此颠覆了吗?

宇文明见众人皆不再反对,便连忙说道:“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便先按我的意思办吧!你们可以先草拟出一个计划来,然后交由本王过目,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公布施行吧,此事宜早不宜迟!”

几名军师闻言之后,都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在这几人中,魏征是对新科举考试抵触情绪最大的,斛斯政是最无所谓的,而如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则是觉得应该看新科举考试实行后的效果,如果真的反应良好,选拔出的官员可以很好地胜任工作,为朝廷选拔出了急需的优秀人才,效果好于前隋的科举制度,那便也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四人又征求了一些朝中官员的意见之后,最终决定在三月一日举行大周新科举考试。而考试分为县试、郡试和殿试三级,在河东、河北、山东、辽东四地同时进行。不过是先开始县试,再进行郡试,最后举行殿试。

考试分为文学、行政、兵法、农学、匠艺、武器研发、车船制造、算数、天文、生物等十多个科目进行。参考者为年满十四岁以上的大周民众,不限定出身和财产,男女皆可报名参加。

在本县县试中的前十名,可参加郡试。

在本郡郡试中的前十名,将可以到北平府参加殿试。

县试由县丞来主持命题,郡试由长史来主持考试。而殿试则不用说了,自然由宇文明来亲自面试。

按照朝廷公布的新科举考试方案,县试在三到五月举行,郡试在六到八月举行,殿试则在九月进行。大周的各部,都将派出人手参加科举考试的筹备和举行。

而此消息公布之后,河东、河北、辽东、山东等地的寒门弟子则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终于有了正当的作官机会。而各大门阀贵族的世家子弟,则一个个愤愤不平。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做官机会理应只能落到自己这样出身不凡的人身上。怎么能让那些平民子弟也加入进来呢?

于是,许多门阀贵族的子弟便从自己家乡出发,邀约一起到北平上书提出抗议。只不过,当他们到达北平之时,却发现周王已经不在了。宇文明率领二十万大军又远征去了。

……

二月的河南,依旧是天寒地冻,不过黄河上的结冰倒是已经融化了,虽然一路上的树枝,依旧是光秃秃的,但在一些梧桐树的枝头上,却开始浮现了一点鲜绿之色。

此刻,在黄河上鼎鼎有名的白马渡口,正云集着上千只小船正在来回摆渡。

这些小船长约八丈,宽两丈,可以坐十人。它们在艄公的摆渡下,一队队身着黑盔黑甲的士兵,正陆续渡河。

这些穿着黑甲的士兵人数极多,云集在黄河两岸,几乎一眼望不到头。而要渡河的不光是这些士兵,还有他们的战马和粮草辎重。因此虽然渡口的船只不少,但依旧忙得不可开交。

在黄河南岸的一座小山丘上,一名白衣白甲的年轻小将,则手搭凉蓬,举目向前方望去,叹息道:“终于渡过黄河了……斯政,这应该是河南的土地了吧?”

站在这员白衣小将身旁的中年文士,忙点头道:“回周王,这里已经是河南的平阳郡了。我们沿黄河向西走,便是虎牢关,眼下王世充的郑军正和李密的魏军在此激战。”

“而向南走,便是金堤关,那里现在是李密的部将祖君彦把守。过了金堤关,就可以抵达李密的老巢荥阳。”

“而向东走,便是三国时期曹操的起家之地陈留郡。从这里向东,是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无险可守。李密也是才攻占这一地区没多久,驻扎的兵力也不多。”那中年文士介绍道。

不用说,大家也猜得到,这中年文士便是斛斯政,而那白袍小将,便是宇文明了。

在布置完科举任务之后,宇文明便亲率二十万大军,以斛斯政为军师,率领众将南下进攻李密,准备援救王世充。

眼下,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即将与李密的魏军正式交战了。

“斛先生,依你之见,现在我军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呢?”宇文明盯着斛斯政的眼睛问道。

斛斯政微微一笑,轻抚自己颌下长须道:“其实,王世充虽然控制的地盘比李密小,兵力也比李密少。但形势却远没有他说的那样危急。我军虽然的确要和这头老狐狸合作,却是不要被王世充牵着鼻子走。”

“哦?”宇文明听罢,也是面露诧异道:“斛先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9 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