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韧舯阋说纳唐罚陨现挥惺肝囊唤锏难危馊チ斯テ捣钡尼嬉邸6夜獾某溆彩够〗ㄉ璧玫搅烁嗟淖式穑狈ゲ辉偈艿阶式鸬睦拧
赵柽开议事堂,召集朝中宰执、尚书省主官及各路、镇抚司首官商讨北伐金国之事,群臣对皇帝的提议进行了商讨,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是一雪前耻的时候了。而大家也知道北伐乃是国之大事,也不可率性而为,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易仓促行事,同意在明、后两年选择良机攻伐金国,以便在舆论和道义上占据主动……
大宋大规模调整军队高级将领,整训军队,调运粮草,又一反常规在年中召集地方守臣进京议事,种种迹象表明很可能会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些不能不引起金国的注意,而现在大宋周边的国家,大漠南北以平定,西夏早已成了大宋的跟屁虫儿,高丽、西藩诸国是其应声筒,大理、高昌已经不复存在,值得大宋动用如此力量的国家也就剩下他们大金国了。
可令人意外的是,大宋忽然传出消息,明年乃是大宋当今皇帝登基二十年的好日子,因此要举国大庆,召集守臣进京乃是商议此事的,这又让大金国的干臣们陷入了迷雾之中……(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举国同庆

二十年前女真人二次南下攻克汴京,二帝北狩,数千皇族北迁,数十万百姓被掳往辽东,张邦昌篡位称帝,大宋处于灭国的边缘。危难之时,遁世西北的二皇子赵柽重新出山,领兵横扫中原击退女真人,受太上皇衣带诏登基为帝,铲除伪楚赐死张邦昌,平定内乱,重整江山,中兴复国,开创了大宋又一盛世。
而赵柽也一改这些年节俭低调办庆典的规矩,除大肆调动一切宣传工具广为传播外,还从内府拨出专款用于开支。一时间汴京城上下张灯结彩,鳌山高立,皇帝下旨与民同庆放赌十日,各衙门自八月十三至二十三日皆放假休息。在二十日举行盛大阅兵,晚上在金明湖畔释放烟火。同时尚书省发布通令,命西京洛阳、北京燕京、南京应天及各路治、府治皆要举行庆典。
八月初五,赵柽颁布赦令:赦免兴国初年因投敌行为被流放的罪官子弟,允许其返回家乡居住,参加科举;赦免在侵宋战争中被俘的契丹、渤海、奚族及胁从的汉人,对于返乡者发放路费,愿留国者则如同大宋子民一般分配土地,给予必要的生产资料;赦免‘东南民变’时被流放和监禁的反叛,允许其回乡居住,但不允许进入京城、参加科举;赦免犯十年流徒以下罪犯,十恶之罪不再此列。
三日后,赵柽二次颁布圣旨,加封皇族三系诸王及嗣王。为遏制皇族供养费用逐年增加的趋势,改过去凡皇室子孙皆封爵的规矩,每系只长房嗣爵。旁系子女无特例、勋功不再授爵封官。而皇室子孙可以免费入宗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但自冠礼、笄礼后则不再供养,而要自谋生路。
八月初八日。尚书省颁布通令,自皇佑开边以来为国战死之军将、蕃军及民夫者皆入忠烈祠享受国家祭奠,遗族享受同等抚恤,又爵者可选择子弟袭爵;自政和年后,参与收复河中之地军将和蕃军授予‘拓边’勋章;参加靖康年复国之战的军将和蕃军授予‘御寇’勋章;参加兴国年后收复燕云、大理、高昌、援助高丽、远征波斯及漠北等历次战役之一者授予‘护国’勋章。
皇帝的诏令和尚书省的通令接连发布,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的皇佑开边可以说是大宋走向衰落的起点,几番大败损兵三十余万,从此宋军一蹶不振,而殉难的军将不但为的安抚。反而被降罪,成了皇帝和朝臣们摆脱责任的替罪羊,因此广受诟病。而皇帝如今下旨将他们的灵位全部移进忠烈祠便是变相承认了当年贸然用兵乃是皇家的责任,与牺牲的万千军士无关,这种敢于纠正先祖的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为世人折服。
政和年间为了炫耀武功,赵佶再次对西夏用兵,结果是先胜后败,在高俅的‘运作’下,有功者得不到抚恤和奖赏。反而是那些擅离职守,望风而逃者升官进爵。此后又是高俅在斗争中怂恿赵佶联金灭辽,结果招致大难。赵桓继位后虽将其斩杀,却无人再敢提当年之事。现在始作俑者虽死。起事者太上皇仍在,赵柽能如此算是给他爹擦了屁股,也给予当年参与者于安慰。
其后被皇帝称为‘御寇战争’的汴京守卫战及其后的驱逐女真人的战役中参与者甚众。既有当年的老禁军、皇帝的西北军和康王的帅府军、地方勤王军及无数义勇。但结果迥然有异,有为国战死疆场者进入忠烈祠永享祭奠。有死于权力交接的内斗中,也有叛国投敌者。还有沦为盗匪被剿灭者,更多的人在战后返乡归于无名。
现在通令中没有对结局各不相同者区别对待,凡是当年参战者都有授勋的资格。如此决定,让朝野民众再次感受到皇帝胸怀的广大,让大家懂得功过是非虽有不同,但是只要曾为国为民奋战者,国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依然会给予他们应该得到的名誉。而这也标志着靖康以来围绕帝位的争斗已经结束,各方势力及皇家内部的和解。
至于‘护国战争’是由一系列战役组成,且全部由整编后的新禁军和当今皇帝主导。这些战役不但对大宋的中兴及对外经贸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为大宋赢得了二十年和平环境,极大的提高了国家的地位和民族自豪感,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这些功绩的取得皆赖那些陪伴皇帝多年将士的牺牲,他们得此功勋众人无不服气!
通令一出,大家是议论纷纷,也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闲话,说过去皇帝奖赏有功之臣都是颁发免死铁券,保着家族世代平安,如今柴家就还有当年太祖颁下的铁券使他们得以世代富贵安宁。而如今皇帝颁下的勋章就有此功能,得一枚者可免徒刑一次,两枚者可荫及家人一次,得三枚者除非犯下十恶不赦大罪皆可得以赦免。
这些风言大佬们的耳朵中,他们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颁发勋章只为奖励有功,皆以提高国民和军队的士气及荣誉感。如果像外边所传被附加上赦免的功用,而得此勋章者甚众,不止万千,也许会让一些心存侥幸之人有恃无恐的作恶,那岂不违背了当初之意。于是他们进宫面见皇帝要求澄清此事为好,可赵柽听了只是哈哈一笑未置可否,留给众人一头雾水,澄清之事也自然不了了之。
接下来几天,《旬报》专门开出专版刊登靖康之变亲历者的回忆和纪念文章。而如今《旬报》不止是官员和富贵人家及士人们的专属读物,它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性、实用性赢得了大宋各阶层的喜爱,家中有识字的人一般都会买上一份,因此成为大宋传播信息的主要和重要渠道。现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登载的关于当年事变的泣血之文,再次勾起人们渐渐淡忘的仇恨,想起女真人给大宋带来的灾难和耻辱。
一些士人们也开始纷纷投稿,以各种形式的作品表达愤懑之情的同时警示大家勿忘国耻,当年作恶者仍在,还虎视眈眈的盯着大宋,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再次南下中原,侵犯我们的领土、掠夺我们的财富、奴役我们的百姓。不要因为两国和议尚在,就忘记敌人给曾我们带来的灾难,不要因为现在生活富足安宁就将耻辱遗忘……
几日后便到了中秋,皇帝邀请当年经历过靖康之变的皇族成员、老臣、将士及各业代表同登宣和楼赏月,观看歌舞。当然前帝赵桓和太上皇婉拒了邀请,他们现在实在是无颜面对当年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面对明月大家共忆往事,无不泣泪满面,说起女真人的残暴无不切齿。血雨中的汴京城、漫野的遗尸、悲戚的行者……都成了他们一生难忘的记忆!
八月十八日,赵柽率群臣前往忠烈祠及汴京城破殉难者纪念碑园亲自祭奠,追封刘鞈、欧阳珣、李若水等朝臣义士,并提写‘毋忘国耻’匾额,令人悬于忠烈祠正堂之上,警示后人。并亲为参加当年汴京保卫战的有功者李纲、张所等人授勋。
八月二十日,二十年前赵柽率百战雄师,携战败女真人之威回到汴京登基,成为一国之君。重温历史,赵柽在当年率军入城的商丘门外校阅三军,但今日的场面大了许多,不禁有禁军各将,还有讲武堂、州军及乡兵派出的队伍。从各处赶来的观者不下数万人,将大路挤得水泄不通,当皇帝的黄罗伞出现在城头时,响起如雷般的万岁声!
入夜金明湖畔又是人山人海,不断腾空而起的烟火照亮了夜空,也照亮观台上太上皇和太后两人的笑脸,如今的盛世表明他们二十年前做出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儿子在当年万分艰难的情况下不仅拯救了国家,又实现了大宋的中兴,文治武功不逊太祖、太宗,他们可以安心去见列祖列宗了。
而在一处不显眼的角落中,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即便绚烂多彩的烟火也难以让他们移目。两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年尽心的抚育和教诲没有白费,那个顽劣聪慧的小皇子已经成为了统驭万里江山,亿万子民的天下之主,创立不世之功的明君……
八月二十二日,这已经是放扑的最后一日,人们都在抓住机会试试运气,在京师最为繁华的马行街上突然出现了一伙人,一群小厮打扮的人大呼小叫的簇拥着一个中年员外,他们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怀中也揣的满满的,几根长杆上高挑着迎来的利物,显然是运气十分的好。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难道今年京师流行找帮爷爷辈的人当小厮?”看着那伙兴高采烈的人,人们不免侧目充满疑惑地相询……(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 不能想当然

热热闹闹的庆典结束了,而余波未平,大宋的反金情绪在蔓延,许多人上书要求北伐讨还血债。而这正是赵柽所需要的,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惨状已在新一代人的记忆中变得十分模糊,逐渐淡忘,仿佛已是离自己十分遥远的事情。‘旧事重提’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毋忘国耻,记住女真人曾经给大宋带来的灾难,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造势,提供舆论上的支持。
而喧嚣过后,军事行动也从准备阶段进入实施阶段,赵柽召集众将和相关部门制定作战计划。而特战旅和部署在前沿的各军斥候也在军情司的统一调派下展开秘密侦察,对金国各段防线和城池进行详细的调查,搞清敌人兵力的驻防及武器配置情况,为作战计划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以为应采用多路进攻的方式合击,我们大宋已经占据了金国四周的要地,我军兵力充足,可自大定府、燕京府和高丽及海上同时发起进攻,最终会兵于会宁城下,对敌发起最后一击!”枢密院中将星云集商讨北伐作战方案,枢密使赵勇发言道。
“勇哥儿,多路进攻会导致兵力分散,进攻乏力,很容易打成持久战,一旦一路受阻就会对战事造成影响,这与我们制定的速战速决的原则不符!”副都虞侯赵廉提出了反对意见。
“廉哥儿,金军现在四处设防导致兵力薄弱,只要我们一路突破便会引起金军整条外围防线的崩溃,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即设界壕防线退守城池。便会给其它各路军提供战机,得以深入!”赵勇解释道。依然坚持多路进攻。
“若是集中兵力自一路攻击,两翼也需要大批兵力掩护。否则一旦进攻速度过快就要陷入重围的危险;可若是拉开战线一字平推,那必定要一路攻城拔寨,遇有坚城久攻不下就不得不全线停止进攻,导致进军速度缓慢给敌军构建第二道防线调兵遣将留下时间!”赵礼听着两人的争论,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家不要忘了,多路进攻必然需要进行多路补给,这将给后勤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战线的拉长和深入,补给将更加困难。一线平推则可以缓解补给的压力。还能有效的阻止敌军的袭扰!”赵智插言道,提醒他们打仗不能光图打得痛快,也要考虑他们的困难。
“嗯,战斗开始的初时,我们背靠国内可以不考虑补给的问题,深入敌境后,粮草可以靠缴获补充,但武器弹药却要靠长途运输,若是被切断则会影响战斗的进程。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赵勇立刻意识自己的方案存在缺陷,点点头说道。
“我们在战斗开始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春季,那时草木发芽,可以解决马草的问题。减少后勤供应的压力!”赵耻想了想说道。
“耻哥儿,你想过没有,马草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辽东、辽西河流纵横,春季一到冰河解冻。我们如何快速机动。而敌军只要控制了渡口,拆毁桥梁就能有效的迟滞我们的进攻。这得不偿失!”赵勇曾领兵进入过辽东,深知河流对军队进攻造成的阻碍,而当年兀术也是利用冰河逃出生天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顾此失彼,难啊、难啊!”赵耻使劲搔了两下头皮沮丧地说道,过去每逢大战往往都是皇帝制定作战计划,也没见他这么愁过。
“我们制定作战计划虽然要从多方面考虑,但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赵仁一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听他们争论,见冷了场才说道。
“当然是达到作战目标!”赵廉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那我们此次作战的目的是什么?”赵仁又问道。
“我们此次北伐的目的是歼灭金军主力,攻陷会宁俘获敌酋,占领其全境!”赵勇马上答道,这是皇帝早就确定的。
“嗯,那我们的作战行动就要围绕着这三个目标来完成,而这三个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与敌重创才能兵临会宁,敌酋就范才能顺利占领金国。因此我们的作战行动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战便定胜负,而是要逐步展开。那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歼灭金军主力于外围,让他们无法回援会宁,为下一步作战打下基础!”赵仁言道,他不愧是皇帝从小培养起来的全才,而在枢密院和尚书省的任职经历,让其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和理性,做事有条不紊。
“仁哥儿说得有理,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歼灭金军的大部力量,削弱其防守会宁的兵力。”赵勇首先点头称是道,“但要是达成这个目标不容易,金军现在重建左右元帅府,将大部兵力布置在西、南两个方向防御,以阻挡我们的进攻。可我们只要打破其一处,他们便可迅速收缩防线放弃已经失去了作用的界壕,建立二道防线全力防守都城。”
“嗯,要想将金军主力歼灭于都城外围,就必须截断他们退回会宁的道路,将其分割开来,逐个歼灭,然后再全力进攻会宁!”高宠提出自己的见解道。
“那我们可以采用两路进攻的方式,互为犄角。先击溃敌一路快速突进至会宁城,而另一路则由初时的佯攻转为主攻,而此路敌军因为后路被断,都城被围,必兵无战心,或是竭力回军救援都城,那我们可以借势发动总攻,在追击中歼敌!”赵礼言道。
“礼哥儿,后一路敌军如果回援京师,肯定会留军断后,利用坚城、河流层层阻击,如果不能将其主力歼灭,敌人则会利用回援兵马和防御都城之兵里应外合夹击我军围城部队,而另一路在敌阻击下又难以快速增援,一旦兵败则全线崩溃!”赵勇想了想说道,还是认为不妥。
“哼,既然我们能直扑会宁府城,何不就势将其攻下,然后两路夹击回防的敌军!”赵耻见大家争执不下,有些急躁地言道。
“会宁府乃是金国都城,设防严密,恐怕短时间内无法攻下来,待他们四方勤王之军赶到,便成了一锅夹生饭,到时恐怕会噎死!”赵勇也不客气地说道。
“唉,真是麻烦,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问题,也不知当年陛下是如何谋划的,每一仗都是算无遗策!”赵孝一时间也插不上话,而策划又非其所长,不禁感叹道。
“当年陛下每逢大战之前,也是常常彻夜思考,难以入眠,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出了问题又如何补救,直到想通了,想透了,才会下定决心一战,所以咱们有争论也是正常,总比打起来的时候出现问题却无计可施要好的多!”赵仁看大家都有些急躁,安慰众人道……
大家在赵仁的劝慰下重新坐下再次商讨,经过多日的增补修改终于拟定出一份北伐金国的草案,递到皇帝的案头,征求他的意见。
“赵勇,你们将战斗发起的日子定在四月是如何考虑的?”赵柽仔细研看了作战方案后,将众人召集到设置在艮园的指挥部中就有关疑问相询。
“陛下,属下是从两方面考虑,四月正是春草发芽之时,我们此时发起进攻可以就地放牧,减轻后勤供应的压力;再者我们的士兵多来自中原不耐辽东苦寒,此时天气转暖,可以减少疫病,利于作战!”赵勇答道。
“嗯,有些道理。你们准备是欲以西、南两路同时发起进攻?”赵柽又问道。
“是的,陛下!两路同时发起攻击,让金军无法相互支援,可各个予以击破!”赵勇恭敬地回答道,可心中纳闷这些问题写的明明白白,皇帝为何还要再问。
“嗯,你们两路进攻是想牵制金军左右两帅府的敌人,然后西路在突破边境后直扑会宁府,然后围城打援等待南路军前来会合,再发起总攻!”赵柽点点头再次向赵勇求证。
“是的,金军左帅府得知我们西路军达到会宁府的时候,必然惊慌失措,急忙退军回援,我们可趁机掩杀于追击途中歼敌!陛下这有什么不妥吗?”赵勇被皇帝问得有些心虚,不安地说道。
“你们看,金军西部边境的泰州距会宁府不到七百里,途中仅有长春州一座大城,难道金军是傻子不会料到我们在此处发起攻击,能轻易让你们一路跑到会宁府下耀武扬威?”赵柽笑笑说道。
“好,就算你们轻易突破界壕进入金国腹地直逼会宁府了。可南边只有一条大路可达会宁府,而途中大小城池十余座,更有锦州府、辽阳府、通州、黄龙府数座坚城,我若是兀术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么多城池不守,而令他们回援会宁,他只要将我们南部一路堵住,便只需坚守城池从容调兵切断我们的补给线,然后再围歼西路之疲军。”赵柽脸色一变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一章 改变

“赵勇,你将进攻的开始时间定于四月,如果无法按预订时间发起进攻,提前或是滞后,可大军已经集结到位,你是强行发动进攻,还是取消取消计划啊?”赵柽又对枢密院的计划提出质疑。
“陛下,属下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赵勇老实的承认道。
“再有,你们在西路军到达会宁府后是打算采用围城打援之计,若是敌援军抢先到达,或是游离于战场之外不肯入毂,你有如何应对,难道无限期的等下去吗?”赵柽的话音高了起来。
“陛下,根据过去的经验,帝国都城被围往往会迅速调兵解围,应该能够实现预定计划!”赵仁看到赵勇被陛下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赶紧为他解围道。
“应该?!应该的事情多了,但你不是兀术,也不是完颜亶,又如何料定他们必定会调军解围,也许他们会凭城据守牵制西路军,也许就不相信你能攻破城池呢,战场变化无常,岂会又那么多的想当然。”赵柽也没给赵仁面子,连他一块卷入其中训斥道“而你作为百官之首,更应从战略着眼,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以求面面俱到,稳妥为上。”
“陛下,属下等欠虑了!”赵仁也无法回答皇帝的反问,他也曾上过战场,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一场仗往往是不到最后是难以分出胜负的,谁也难料会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
“经验是好东西,但是把过去的东西都奉为经典,不加改动的照搬。墨守陈规不懂得创新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赵柽看着两人说道,应该承认。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废了不少力气,参考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也清楚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最先想到的通常是已有经验、既定方案、成功或是失败的例证。
但仅仅依据这些因素得出结论可能是省时省力,却往往不是最佳。经验提供的思维材料不论是如何宝贵,对未来的指导作用都是有限的。问题不会简单的重复,历史不会简单的重演,这就是为什么刻板地依据历史经验制定的战略计划,往往难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陛下,我们曾利用这些经验打败了党项人、契丹人,也曾数败女真人。北伐是国之大事,还是应该稳妥为上。”赵仁被皇帝抢白了几句,想想说道。
“呵呵,你的意思是我们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还是保守些好,不要因为擅自改变而毁了朕一世英名?”赵柽笑笑道,见赵勇和赵仁两人齐齐点了下头接着道,“可秦、汉、唐,以及我们大宋都曾在开国之初取得过辉煌。可为啥短的不过两世,长的不过百年便辉煌不再了呢?”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摊子,不乱曾经多么辉煌,单单靠守时守不住的。所以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创新。不能是只求稳,更需要求变。这才是战略思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恪守祖宗家法是无法保证一个国家永远昌盛的。而一味套用过去胜利的经验也是无法保证每次战斗都会取得胜利的。”赵柽不等两人回答,自问自答道。
作为前世人赵柽比现代人知道更多的恪守旧制而在战争中失利的例子。其中一个他至今记得。在十九世纪,普鲁士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5 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