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知情之人却全部以负隅顽抗的名义就地格杀,账簿和其他东西也烧了个一干二净,这时候,这些人竟是跑来告诉朕,他们殚精竭力,他们慧眼如炬,立下了大功。”

他的眼睛眯起来,目光中有种说不出的可怕,一字一句地道:“还有……朕能想到的事,内阁会想不到吗?可是内阁竟是绝口不提,只提商家,莫非只有商家该死?这么大的案子,竟无一人牵连?可怕,真是可怕,朕的江山怎么就交给了他们?”

黄锦吓得豆大的冷汗自他的额头渗出来,连忙道:“陛下息怒。”

嘉靖长叹口气,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不做这天子,又怎么能体味到这种齿冷寒心?他们都将朕当成了呆子傻子,内阁骗朕,杭州上下官员都在骗朕!”

他开始在殿中疾步行走,袖子呼啦啦的带着风声,脸色狰狞可怕,陡然,他驻足,手指着宫外方向:“好,很好,好得很……”

慢慢的,嘉靖天子的心情平复下来,慢悠悠地道:“司礼监那边,给这份票拟批红罢,一切照准,商家大逆不道,理当抄家。”

黄锦吓得大气不敢出,小心翼翼地道:“其他人呢?”

嘉靖天子慵懒地眯上眼睛,语气平淡地道:“他们说他们有功,朕能如何?难道将这浙江的上下官吏统统处死吗?这件事,他们不说,内阁不问,朕又能如何?”

第一百三十八章:小子 终于抓住你把柄了

一句话,竟是透着几分无奈。

一国之尊,受命于天,本该是手握日月星辰,掌握万人生死荣辱,高不可攀。

至少嘉靖天子在安陆的时候是这样想的,可是等他被百官们迎进了京师,住进了这紫禁城,他才发现,其实他只是个孤家寡人。

你的对面,是数以万计的官员。

你必须比他们更加睿智,比他们更懂得隐忍,比他们更残酷,你才能胜出。

嘉靖天子登基的时间越久,就越懂得这些人的力量,他势单力薄,不得不打起精神,和这强大的对手进行着各种的妥协和权谋。

每走一步,都有许多的艰辛,偏偏也只有他这样的性子才能坚持到现在,若是换做大行皇帝,只怕早就撒手不管,每日琢磨如何去玩了。

不过嘉靖不一样,他是个不服输的人,或许他现在可以暂时地隐忍,但是他绝不会轻易言败,游戏——才刚刚开始。

在经历了内心挣扎之后,嘉靖不由长叹口气,脸色阴沉地坐回了御椅上,随即又问道:“这件事是那个徐谦揭发出来的,朕怎么听说他手里有一柄御剑?这是怎么回事?”

黄锦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来了,他正色道:“奴婢也听说了,徐谦好大的胆子,多半是一时情急,所以才借口身上有御剑在身,想来这御剑是子虚乌有,全是他凭空杜撰出来的。”

嘉靖天子的脸色冷静,道:“不,绝无可能。”

黄锦吓得面如土色,便又听嘉靖天子道:“若是凭空杜撰,谁肯轻易相信?朕听说,当日有锦衣卫亲军在场,别人不识得御剑,亲军难道会不知?这柄剑应当不会有假,可朕并没有赐下御剑,这剑——哪里来的?”

嘉靖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目光幽幽地打量着黄锦。

他或许从前有过天真烂漫,从前会对人有过无条件的信任,可是现在,他早已不再相信任何人。

黄锦头都不敢抬起来,期期艾艾地道:“奴……奴婢不知。”

嘉靖冷笑道:“你怎会不知?朕总共赐下的御剑不过三柄,一柄给了陆炳,一柄就是给了你,陆炳一直都在京师,和徐谦并没有打过交道,至于你……”

黄锦拜倒在地,瑟瑟作抖道:“陛下钦赐御剑,奴婢岂敢轻易转授于人,陛下所赐的御剑,奴婢一直珍藏着,陛下若是不信,奴婢这便让人去取。况且……况且陛下赐下的是三柄御剑,还有一柄……”

说到这里,他猛地想起了第三柄御剑的主人,顿时不敢再说了,只是哆嗦着嘴唇,咬着牙不再吭声。

嘉靖的脸色狐疑,慢悠悠地道:“你的意思是红秀?”

黄锦真是欲哭无泪,硬着头皮答道:“奴婢万万没有这意思。”

嘉靖也变得谨慎起来,他手指头敲着御案子,心里不禁在想,以黄锦的谨慎为人,说他将钦赐御剑轻易转送于人,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黄锦这个人,他是知道的,你可以说他有私心,可是要说他有这么大的胆子把御赐之物转送给徐谦,嘉靖万万不信。

是了,红秀也去过杭州,莫不是……

想到这里,嘉靖皇帝居然住了口,这种事自然是不张扬的好,只能私底下去垂问,一旦张扬出去,就难免引人遐想,嘉靖转瞬之间,便打定了主意,语气缓和了许多,道:“你平身罢,朕只是随口一问,你无需如此害怕。”

黄锦胆战心惊地站起来,也知道陛下已经不再深究,连忙转移开话题道:“无论如何,徐谦也是假传圣旨,虽是情有可原,可毕竟是胆大包天,陛下是否给他一些处分,好让他知晓厉害,否则再这样胡闹下去,反而是害了他。”

黄锦这句话颇有水平,他心里清楚,徐谦这次犯的事不小,惩处是肯定的,这种事可大可小,往大里说就是居心叵测,往小里说就是这小子不太懂事,所以黄锦表面说好好收拾一下,其实是避重就轻,尤其是胡闹二字,已经是潜移默化地将徐谦的行为归为小孩子不懂事的行列了。

嘉靖沉默片刻,道:“他没有上书吗?以他的性子,一定会给朕一个交代才是,这个人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黄锦呆了一下。

徐谦的奏书确实请王公公代为送到了黄锦这里,而黄锦看了那奏书,却是觉得大大不妥,从奏书原文之中一点都看不出有悔过之心,只是一味的为自己辩护。

黄锦左思右想之下,觉得这封奏书还是不要出现的好,若是让皇上看到,反而容易坏事。好在徐谦的奏书并不是走通政司的通道送入宫中,所以黄锦将这奏书压了下来。

只是现在皇上问起,让他心里不安起来,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这么一问,奴婢倒是想起来了,徐谦这小子还真送了一份奏书来,还请陛下过目。”

他小心翼翼地从袖子里将一份奏书抽出,呈到御前。

嘉靖打起精神,随即打开奏书。

这份奏书给他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清爽,嘉靖先是看了开头——徐谦谢恩的段落,忍不住颌首点头,不由地道:“若天下臣工都这般上书,朕不知可以节省多少功夫。”

这句话绝对是肺腑之言,徐谦的奏书语气流畅,没有这么多之乎者也,要交代什么事就交代什么事,绝不会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至少不会让人生出阅读障碍。

而大臣们上书却是不同,他们上书,自然是为了吸引皇帝注意,在他们看来,上书是一件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于是乎,篇篇奏书都如作八股文一样,之乎者也一大堆,有时候洋洋洒洒上千言,说了无数大道理,结果竟是连正题都没有进去。

他们以为自己的这种文字功夫能打动皇帝的心,况且奏书往往都要存档,可供后世人瞻仰,因此在奏书上花费了不知多少心力,可是对皇帝来说,看这种奏书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做皇帝的,有哪个是鸿儒博士?这种听着都费解的东西真比杀人都要可怕。

徐谦的奏书则不同,与其说是奏书,不如说是书信,让人一目了然,难怪嘉靖露出赞许。

嘉靖越是如此,却越是让黄锦顿感压力甚大,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徐谦那小子百般抵赖的言辞,定会让这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皇帝勃然大怒。

他耐心等待,脖子因为勾得太久,已经有些酸麻,却不敢轻易活动,只是那眼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去偷看皇上的脸色。

令他奇怪的是,嘉靖皇帝依然没有发怒,想来他阅读的速度很快,早已看到了徐谦为自己自辩的情节,什么事情刻不容缓,什么学生已经走投无路,什么想到陛下恩德,这种乱七八糟的借口,有些有道理,有些纯属是扯淡。

可是看到这些,嘉靖很愉快。

甚至在半途的时候,他还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这个臭小子!”

黄锦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了,他太熟知皇上的心性,陛下待人一向苛刻,怎么今日这般的宽容?一句臭小子,语气并不严厉,甚至还透着一骨子亲近的意味。

其实他哪里知道,此时的嘉靖皇帝心里很痛快,一方面,他对官员带着一种天性使然一般的不信任。而徐谦捅了这马蜂窝下来,这对嘉靖皇帝来说毕竟是一件好事。

而另一方面,嘉靖皇帝对徐谦这个人一直看不透,总觉得这个人过于完美,有些不太真实,想想看,一个少年能做出这么多惊天动地的事出来,既是才子,又是干将,此人就像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至今让嘉靖皇帝觉得不太真实。

可是现在,摆在嘉靖皇帝面前的是一个‘真实’的徐谦,这种百般抵赖,为了减轻自己罪责的文字,虽然有几分可恶,可是在嘉靖皇帝看来,这才应当是个活生生的人。

徐谦年纪比嘉靖皇帝还小一些,令嘉靖皇帝有点郁闷的是,自己在朝中被百官们压得揣不过气,为何一个少年生员居然能屡屡挑衅浙江官场得以生存?其实在内心深处,嘉靖皇帝一直拿徐谦做参照,拿自己和徐谦来对比,而现在,他似乎一下子抓住了徐谦的痛脚,此时心里奇爽无比,甚至忍不住在想:“这个小子居然也有乱了方寸的时候,哼,你纵是有万分伶俐,今日总算让朕看清了你,聪明归聪明,却还知道害怕。”

到了最后,嘉靖天子将目光落在徐谦的那‘发自肺腑’的表态上,其实无非就是一句,愿效犬马之劳,听从差遣……

嘉靖皇帝心念一动,抚案不语,太多人给他表忠心了,人人都说自己粉身难报万一,人人都说要效犬马,可是嘉靖皇帝知道,这些都是骗人的,只是现在,同样的文字,嘉靖皇帝却稍稍地迟疑了一下,不由在想,这个人也是骗人的吗?

第一百三十九章: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

嘉靖天子的目光闪烁,一时拿捏不定主意,他这人疑心最重,从不会轻易去相信别人。

沉吟片刻之后,他才慢悠悠地道:“朕一直以为浙江歌舞升平,原来竟是糜烂到了这个地步,不管如何,生员徐谦虽然胆大包天,可毕竟也算为朝廷除了一个大患,朕该如何处置是好呢?”

他眯起了眼睛,看着黄锦。

黄锦差点要泪流满面,皇上的脾气已经越来越古怪,心思也越来越难猜,可是偏偏近来又越来越频繁地向自己问话,这或许只是嘉靖天子的征询意见之举,可是在黄锦看来,这却是一次次的试探,自己若是稍有差池,说不准就要倒霉了。

黄锦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赏罚分明,假传圣旨自然该罚,可是毕竟立了大功,况且也是情非得已之下才不得已而为之,本心还是好的,因此奴婢以为,不如功过相抵,以观后效,如何?”

嘉靖天子微微一笑,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他迟疑了片刻,道:“朕还是决定赏他。”

听到赏字,黄锦的心里不由古怪起来,徐谦的奏书,他是偷偷看过的,在他看来,那篇奏书就算不惹来龙颜震怒,至少这皇上也不该褒奖,可是眼前一切都颠覆了他的认知,此时他也没有心思去揣摩其中的猫腻,连忙道:“陛下仁德。”

嘉靖天子慢悠悠地道:“商家的查抄事宜,朕是不放心交给浙江各司官吏了,可是又不能不让他们去办,不如这样,就临时给徐谦一个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的差事,让他好好敦促一下商家查抄事宜,若再有匪情,也可让他酌情行事。”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这官名似乎听上去骇人,不知道的,多半以为比巡抚还要高上几个级别,其实这大使确实和巡抚差不多,因为这种官职都不是常设官职,就拿巡抚来说,虽然如今巡抚已经成了封疆大吏,可是在刚刚出来的时候,他只是个临时官职,而巡抚本身是没有太多权利的,更没有品级,一般巡抚都是由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任,也就是说,巡抚只是差,但不是官,巡抚的权利来自于朝廷,而他的品级来自于他在都察院中的兼职。

又如内阁大臣,原本内阁大臣的设置都是由品级较低的翰林院官员兼任,六品、七品的官员都有,内阁大臣也是差,并不纳入官员的品级,只是到了后来,内阁权利逐渐增大,所以一般内阁大臣往往会兼一个某部尚书的职位,比如谢迁在内阁时,就兼任兵部尚书,现在权倾一时的杨廷和便是兼任吏部尚书。他们的品级往往和尚书相同,可是权利又来自于内阁。

所以别看这官职骇人,从头到尾有十一个字之多,可是徐谦只是一个生员,暂代了这个差事,连品级都没有,只能算是朝廷职官,等到差事结束,朝廷自然会收回他的权利。

黄锦听了忍不住皱眉,心里想,这个徐谦只是个生员就已经够折腾了,现在又加了个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以此子的性子,岂不是要闹翻天不可?

况且皇上说这个差事是专门负责抄家和倭寇,倭寇且不说,单单这抄家就是极度危险的事,想想看,抄家这种东西,哪个官员不想上下其手?哪个官员不想分一杯羹?商家数代不义之财积攒起了何等巨额的财富,浙江上下不知多少人盼着趁这个机会得一点油水、分到一点好处。

而皇上给了徐谦这么一个差事,分明就是叫徐谦不准有人上下其手,若是徐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上必然会认为他办事不利,不够忠心。可要真是认真起来,浙江上下的官员肯罢休吗?

差事办完后,固然要被朝廷收回权利,可毕竟资历还能保留,等徐谦将来登科做官,少不得会大有裨益,可问题在于,这事儿风险太大,未必值当。

黄锦道:“陛下,徐谦一个读书人单枪匹马,如何能成事?浙江上下官吏,不知有多少人看着商家的家资眼馋呢,只怕……”

嘉靖天子慢悠悠地道:“这个容易,他手里不是有朕的御剑吗?有御剑在身,他怕什么?”

黄锦心里却是摇头,御剑摆到了台面才有用,可是真要把人惹急了,办法却多的是。只是这时候嘉靖天子已经打定了主意,黄锦也不敢多劝,只是道:“陛下圣明。”

嘉靖天子摇摇手:“下旨去吧,司礼监拟定旨意颁布中旨即可,不要经过内阁,否则内阁那边指不定又要闹出什么来。”

黄锦连忙道:“奴婢遵旨。”

嘉靖天子屏退了殿中的所有人,一人孤零零地坐在御案之后,他高高坐在御案,目光扫视玉阶下那幽森宽广的大殿,一根根一人抱不住的漆红柱子矗立着,仿佛化身成了文武百官,嘉靖天子的身上不由散发出了一股无法言语的威严,他用手化拳,磕了磕御案,眼眸平静如水,可是幽深处却又闪动着唯我独尊的欲望。

随后,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来,不由喃喃道:“红秀的御剑,为何会在徐谦的手里?”

……

从会极门进入,与之相对的便是内阁大门,天色已经黑下来了,不过这里仍然隐隐传出灯火,今夜当值的乃是内阁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生得相貌堂堂,习惯了穿一身窄袖的圆领衣衫,这是皇上亲自准许的,准许杨廷和可以便服办公。

他半靠在榻上,榻上的桌几火烛冉冉,与此同时还堆叠着几十本已经整理好的拟票。

因为是夜里,又是当夜值,所以一般无事的话都可以就地歇息,杨廷和半卧在榻假寐,胸口微微起复,发出低鼾声。

这时候,有个属官小心翼翼地进来,低声道:“父亲……”

鼾声停了,杨廷和的眼眸却没有张开,只是稍稍地挪动了下身体,嘴皮子微微一动,道:“怎么,又出了什么事?”

这属官道:“已经打探清楚了,前几日确实有道士从午门请进了宫,说是去治病的,可是太医院那边并没有人提及宫中有哪个贵人治病,那些道士在宫中住了许多日,至今未见出宫。”

杨廷和伸了个懒腰,从榻上趿鞋下地,随即便有个书吏给他递来沾了热水的毛巾,杨廷和擦了擦脸,随即道:“消息确实吧?”

“是几个御使多方查证出来的,正打算联名上书呢,有人说……有人说……太不像话了。”

杨廷和脸色一冷,道:“这是大逆不道,这是人臣该说的话吗?真是岂有此理,用修,以后少和这些人来往,他们口无遮拦能卖弄个清直之名,可是你不同,你是老夫的儿子,跟他们混在一起,迟早要出事的。”

原来这属官乃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杨慎自幼便是才子,登科之后一直都在翰林院里当差,因为有个内阁阁老的爹,所以近来弹劾了许多人,一时之间名声很大,许多人都说他清直。

内阁这边值夜的时候,翰林院也必须委派官员在这里侯班,以防止出现紧急事态,拟诏时找不到人。

所以每次杨廷和值夜的时候,杨慎便也来陪着,杨慎听了父亲的训斥,忍不住道:“大行皇帝在的时候,天子昏聩,父亲不是照样再三劝谏吗?为何到了陛下登基,反而谨慎了?”

这自是一句不服气的牢骚,杨廷和的脸色却变得慎重起来,他的目光朝这值房外头扫了一眼,见四下无人,便坐回榻上,慢悠悠地道:“你坐罢。”

杨慎欠身坐下。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今时不同往日,大行皇帝在的时候,为父是帝师,大行皇帝虽然胡闹,可是我身为帝师劝谏几句,这是理所应当。”

杨慎不由道:“可是当今天子若没有父亲,又如何能登上大宝?当时选他做天子,可是父亲力排众议的结果,父亲忘了吗?按理来说,父亲与皇上的关系应当比与大行皇帝的关系更近一些。”

杨廷和低声呵斥道:“胡言乱语,天子受命于天,与老夫何干?你这话要是传出去,别人会怎么看?”他目光变得深沉起来,叹口气道:“其实一开始为父也是这样想,可是后来才知道,这只是痴心妄想而已。父亲铸下了一件大错,以至于到现在都骑虎难下……”

杨慎惊愕地道:“父亲自首辅内阁以来,并不曾听人非议,也没听人说过有什么过失,这大错从何而来?”

杨廷和慢悠悠地道:“大行皇帝驾崩,父亲昏了头,才导致如此局面,你真要听吗?”

杨慎道:“请父亲明示。”

第一百四十章:帝心难测

谁曾想到,堂堂内阁首辅竟也有铸下大错的时候,也有后悔不迭的一日。

当着自家儿子,此时又是夜半三更,杨廷和压低了口气,娓娓道来:“大行皇帝突然驾崩,当时为父身为首辅,上有张太后支持,下有百官拥簇,拟定了当今皇上登基大宝。原本这是一件美事,可是在下头一些人的怂恿下竟是昏了头。大行皇帝驾崩之后,群情激奋,为父便借着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了大行皇帝时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又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九个多余的工程。除此之外,又收纳宣府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最后又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倍将领江彬,同时将其死党一一缉拿,分别惩办。这些事,想必你都知道吧?”

这些事,杨慎当然知道,脸色不禁胀红起来,这些事迹早已传为美谈,父亲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许多都纷纷称赞父亲力挽狂澜,使“中外倚以为安”。

这三十七天可以说是杨家荣耀的顶点,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资历,杨廷和贤相之名传诸中外,便是六岁稚童听到杨公二字,都不免拍手叫好。

可是如此有利于社稷之举,父亲为何却说铸就了大错?杨慎年纪虽然不小,可毕竟一生顺风顺水,虽有清直之名,心机却不足以深沉,他曾喊出国朝百二十年仗义死节便在今日这句话,其实就可显出此人性格冲动,却不够聪明。杨慎不由道:“父亲此番义举使天下气象一新,有大功与朝廷,下恩惠于百姓,难道这也错了?”

杨廷和却是苦笑,手指着杨慎道:“若为父致仕,你必定不能长久。”

随即杨廷和又慢悠悠地道:“老夫还记得,皇上进了京,步撵走了一半,却是赌气要回安陆,再三说不做天子,后来因为其母入宫的事又差点闹得不可开交,你可知道是为了什么?你真以为只是些许的名分?实话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因为为父的这个过失,用修,陛下是猜忌到了为父,是对为父有了戒心啊。他再三如此,只是为了一步步试探为父。而这祸根便是在这件事上,你想想看,为父铲除奸佞,革除弊政,难道皇上不能吗?”

一番话惊醒了梦中人,杨慎便是再蠢,此时也已经明白这其中意味了。

想想看,奸佞在朝,弊政丛生,新皇帝正在从湖北赶来,在这三十七天的时间里,杨廷和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而新皇帝怎么办?这种事,你杨廷和可以做,新君也可以做,为何新君未到京师,你便擅自主张?你要沽名钓誉,难道新君不用沽名钓誉?原本当今皇上在名分上就有欠缺,毕竟不是孝皇帝嫡系,作为一个外藩的藩王,他最需要的就是显露出自己的才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7 1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