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5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不多,部队的战斗力肯定受到了影响。如果说印度战争是摧枯拉朽,那我们这次要面对的就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恶战了。不到下面去看看,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信息,我连觉都睡不好。”
  “与六年前相比,现在的部队完全不一样了。”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这样吧,我陪你下去,反正那些新来的参谋也不想见到我,这几天也没别的事情,我也好久没有到基层去过了,我们一起去转转。”
  袁晨皓都这么说了,裴承毅也没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的两天,在袁晨皓的陪伴下,裴承毅先后视察了驻扎在附近的几支部队,包括常驻瓜达尔港的巡防舰队(主力是几艘大型海事警备舰,也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海盗的准军用舰艇)、驻扎在吉吉的海军航空兵(常驻力量只有30多架大型飞机,其中半数是配合海事警备舰对付海盗的远程巡逻机,其他的都是隶属于空军的支援航空兵,却由军情局、以及国防部的国防安全局控制的大型电子飞机,也就是所谓的间谍飞机)、驻扎在伯斯尼的海军陆战队(常驻兵力只有一个步兵营与一个军事情报连,但是该基地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容纳三个陆战旅)。
  这次视察,给裴承毅最大的印象就是,新面孔太多了。
  印度战争后期,也就是攻占了海得巴拉,在向班加罗尔推进之前,裴承毅到基层部队走访了一圈,认识了很多基层军官。6年过去了,南亚战区内的部队没有更换,军人却全都变了样。拿基层军官与士官来说,参加过印度战争的不到一成,其余的要么退役、要么升为中高级军官。另外,第三次军事改革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为部队大量裁员,大批基层军官趁着还比较年轻、能够融入社会,选择了主动退役,而具有这种魄力与想法的,往往是优秀军人。
  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部队战斗力下降。
  要知道,为了准备印度战争,藏南冲突之后,共和国不但没有裁军,还想方设法的把参加过战斗的老兵留了下来,并且提拔了一大批拥有实战经验的基层军官。到印度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巅峰状态,不然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内,将第一人口大国修理的服服帖帖。印度战争之后,王元庆把重点放在了国内政治改革上,并且一再强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虽然有理由相信,王元庆早就料到中东地区不会太平静,不然不会在离任前做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放在几年前,王元庆也不大可能相信中东危机会演化成一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参与的地区战争。说简单点,如果王元庆料到共和国会卷入中东战争,而且很有可能在战场上面对美国,不管他是否愿意,都不会在2036年发起第三次军事改革,甚至不会让顾卫民接班。
  虽然一次考察得不出结论,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现在的共和国军队绝对不是6年前的那支虎狼之师。
  万幸的是,中东地区不是南亚地区,共和国不需要为之拼命。
  4月22日下午,裴承毅离开瓜达尔港,动身返回北京。
  临行前,他在袁晨皓的面前给李存勋打了电话,希望李存勋能够想办法尽快为南亚战区补充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级参谋。虽然这件事情应该找总参谋部,但是李存勋知道裴承毅与林啸雷的关系,也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正是如此,在裴承毅乘坐的ECC…1专机从吉吉航空兵基地一起飞的时候,第一批参谋已经到战区司令部报道了。
  回国途中,裴承毅写好了视察报告。
  虽然把制订战争计划的工作交给了袁晨皓,但是裴承毅并没因此放松下来,作为联合司令官,他必须为这场战争负责。更重要的是,按照李存勋透露的消息,因为中东地区的局势格外复杂,不管是裴承毅、还是袁晨皓,一个人肯定玩不转。就算仿照印度战争时采用的方法,即设置两位指挥官,两人也得分头行动,所以裴承毅不但要把握好大局,还得负责具体的战术指挥。如此一来,裴承毅必须对部队的情况有所了解,并且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落实到细处,裴承毅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与袁晨皓比起来,在物理实验中心呆了几年的裴承毅对军队的了解就差远了。更重要的是,印度战争之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裴承毅一度产生过离开军队的想法,并且在马岛冲突后开始转型,为摆脱军人身份而努力。事实上,他的努力收到了不错的成果,特别是在他的老对手杜奇威一步一步迈入美国政坛核心圈的时候,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不向政界发展简直就是浪费人才。如此一来,裴承毅想与军队接触,也不会有多少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王元庆在离任前让裴承毅加入“炎黄计划”,并且以此为名派他去物理实验中心,乃至在决定总参谋长人选的时候把裴承毅排斥在外、没让他当上南亚战区司令,都是希望裴承毅能够尽快摆脱军人身份的影响,在政界做出贡献。由此可见,王元庆当时肯定没有料到中东局势会在短短几年内恶化到必然爆发战争的程度,不然就算他认定裴承毅的政治才能,也会让裴承毅在军队多干几年,等到中东战争打完了,也就是50多岁的时候借助无人可以企及的卓越战功进军政界,到时候,就算裴承毅成不了格兰特那样的将军,也能成为艾森豪威尔那样的政治家。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必须想办法弥补这些问题。
  发现问题的不止是裴承毅,让他到南亚战区考察就是李存勋的安排,也就是说,李存勋知道裴承毅欠缺什么,需要什么。
  问题是,一次考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对裴承毅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他原本就不是从基层爬起来的将领,而且也不是靠战术才华领军打仗的将领。从他当上指挥官的那一天开始,就是靠战略才华,依靠对战争整体局势的准确判断能力克敌制胜,是那种非常难得的天才型高级指挥官。对他来说,掌握基层部队情况只是克敌制胜的条件之一,而且算不上是最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次考察行动让裴承毅认识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袁晨皓不再是当初那个上校参谋,而是即将与他平起平坐的陆军一级中将,是堂堂的南亚战区司令。
  不管两人以前的关系怎么样,从今往后,他们是伙伴、是朋友,而不是上下级。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33章 亮底牌
  回到北京,裴承毅得到的第一条消息就是库尔德人问题第一轮秘密谈判已经结束了。
  结果并不理想,双方花费了好几天的宝贵时间,连一项实质性协议都没达成。谈判期间,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按照计划提出了“大库尔德自治区”的设想,即在库尔德人的民族基础之上,在土耳其、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地带成立一个跨越国界的库尔德人自治区,在不排斥国家主权的情况下,通过分国界治理的方式给予库尔德人最大限度的自治权。提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共和国的代表明确提到,在现有情况下,既要保证各国的利益、又要保证库尔德人的利益,这是唯一、而且有效的解决办法。美国代表并不赞同这一提议,并且认为共和国想借此机会制造一个库尔德人国家。谈判中,美国代表提到,因为中东局势已经非常混乱,再制造一个独立国家不但无助于解决中东问题,反而会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所以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正是如此,谈判破裂,双方回到了起点。
  准确的说,双方一直在起点原地踏步。
  不管怎么说,针对库尔德人问题的秘密谈判破裂早就在双方的预料之中,所以并没引起双方当局太大关注。
  在第一轮谈判结束前,双方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进行第二轮谈判,而是有没有必要继续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谈判。因为美国当局没有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共和国的谈判代表提议让涉及到库尔德人问题的几个国家加入谈判,至少应该让三个主要当事国加入谈判。美国代表并没立即做出答复,只是答应在第二轮谈判准备阶段给予回答。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对于谈判结果,共和国与美国当局已经心照不宣了。
  因为秘密谈判不涉及当事方,而且没有对谈判进度提出要求,所以压根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双方举行秘密谈判,只是为了在事情扩大之前互换信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好准备。说简单点,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不想为了中东地区在战场上见真章,或者说都想从心理上打压对手,以最小的代价迫使对方让步,不想把事情闹大;如此一来,双方不但要有所克制,还得防备一切有可能让中东战争演变成两个超级大国全面战争的因素。要做到防范于未然,首先就得相互通气,搞清楚对方的底线,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尽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让对手犯错误。
  这种大国间的博弈,在冷战时代非常常见。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前,美国与前苏联就通过联合国、情报机构、第三国等途径交换了信息,正是掌握了对手的底线,即前苏联能够打到美国的战略核弹头不到50枚(当时美国能够打到前苏联的战略核弹头多达上千枚,拥有绝对战略优势),肯尼迪总统才做出了用舰队全面封锁古巴、搜查运载导弹的前苏联货船的决定,并且迫使骄横狂妄的赫鲁晓夫在美国海军面前退缩,答应撤走部署在古巴的中程弹道导弹与轰炸机,美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问题是,此时的共和国与美国保持着战略均势,恐吓很难产生作用。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非常明显的战略优势,除了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头号军事强国之外,土耳其的军事实力不可低估,而作为中东地区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埃及并不是美国的敌人,与共和国关系良好的叙利亚最多只是老三,而伊朗自身的问题都没得到解决,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显著。更重要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完整的军事基地网络,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拥有足够的军事基地。与之相比,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就少得可怜了,甚至可以说没有军事基地。因为瓜达尔港就是共和国控制的距离中东地区最近的军事基地,如果考虑到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就算叙利亚与伊朗会向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也很难加以利用。但是决定战略态势的不仅仅有现实情况,还有对未来的预期。因为以色列签署了《伦敦条约》,并且承诺不在任何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土耳其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在自身发展潜力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在国防建设上有所作为。相对而言,不管是奋发自强的叙利亚、还是励精图治的伊朗、乃至正在争取独立的伊拉克,都有可能得到长足发展,军事实力也会出现突飞猛进般的提高。从长远来看,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增加,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实力只会减弱。综合这两点,共和国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均势已经形成,不可能出现古巴导弹危机那种一面倒的局面。
  对双方来说,谈下去的意义并不明显。
  问题是,现在不是单极世界,同时存在两个超级大国,意味着任何一个超级大国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发动战争。就算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认为中东局势已经到了只有战争才能解决的地步,也必须为战争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
  这个时候,共和国主动提出邀请三个当事国加入谈判,就是在为战争找借口。
  美国谈判代表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到此,共和国已经摆明态度,把美国逼到了死胡同里。对美国当局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任由局势发展下去,最后肯定会在共和国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毫无悬念的退出中东地区,让共和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最快数年、最长数十年。
  了解到这些情况,裴承毅就知道,他对局势的估计太乐观了。
  很明显,也许要不了3个月,中东战争就会爆发。对双方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在谈判桌上占便宜,而是尽快做好战争准备。
  4月23日,也就是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裴承毅把东方闻叫了回来。
  这段时间下来,身边没个得力的助手,让裴承毅感到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虽然他早就应该让东方闻独自发展,用俗话来说,东方闻跟了他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裴承毅飞黄腾达的时候,东方也应该鸡犬升天了。问题是东方闻不是袁晨皓那样的将才,就算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很难走出自己的道路。裴承毅不是不想让东方闻当上将军,而是东方闻确实不是当将军的料。作为文职军人,东方闻能够获得上校军衔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哪天不用继续跟在裴承毅身边,说不定还能晋升为准将。不管怎么说,在裴承毅身边,除了老婆儿女之外,东方闻算得上是跟他最亲近的一个了。
  当天晚上,裴承毅就带着东方闻去了军情局。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情报机构之一,早在10多年前,军情局的总部就由市区迁到了郊外。在分为三期、长达8年的工期中,军情局陆续为这座占地超过5000亩、拥有从通信指挥到培训中心、能够供5万名人员工作的总部投入了数百亿的建设费用,光是铺设地下通信线缆就花了好几亿。自从3年前正式完工,这里已经由一个单纯的情报机构总部发展成为一座拥有近20万居民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准确的说,是由7个小城市组成的具有中等城市人口的城市群。
  因为规划工作做的非常到位,所以军情局总部的建设模式还对共和国民众关心的一件大事,即迁都产生了影响。
  按照外界的说法:因为北京过于拥挤,糟糕的交通情况不但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还对行政管理造成了影响,加上首都效应已经造福北京近百年,导致其他地区的民众严重不满,所以从政治改革开始,也就是全体代表大会职业化之后,每年都有代表提出迁都提案;王元庆执政期间,受政治改革影响,迁都提议一直没有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随着顾卫民时代到来,因为共和国内忧外患的处境已经得到根治,中央政府有足够多的精力与财力来解决包括迁都在内的细节问题,所以迁都的事情已经提上日程安排,最有可能取代北京的就是中部地区的某中等规模的城市,或者是一座兴建的城市。考虑到因技术进步导致的新一轮基础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虽然裴承毅不是很关心迁都,毕竟这与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在物理实验中心工作的时候就听到了很多传闻,并且看到了很多相关报道。比如顾卫民当上国家元首后,第一批访问的国家中就有巴西,而且在巴西利亚带了好几天。用一些评论员的话来说,顾卫民就是在访问了巴西利亚之后想到了迁都。更重要的是,物理实验中心有几个项目很有可能就是为新首都准备的,比如在2039年初启动的一项能够实现实时信息交换的高速网络通信系统就很有可能用到新首都的骨干信息网上。
  考虑到军情局与高层的关系,让军情局先做实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裴承毅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在见到李存勋之前,他得跟着负责接待的人员在军情局的迷宫里面穿行10旧来分钟。不过比起瓜达尔港的经历,裴承毅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他来过好几次,知道军情局新总部的样子。
  见到李存勋之前,裴承毅先见到了刘晓宾。
  “杜奇威在土耳其有新的进展?”
  “算不上进展,本来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刘晓宾替裴承毅把文件翻到最后一页,“如果这份情报没有错的话,土耳其当局已经向杜奇威缴械投降了。就算不会公布相关消息,也会在最近确认杜奇威的地位与权力。因为美军与土军合作了几十年,就算发生了很多不太愉快的事情,两军的关系也很紧密,不存在指挥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土耳其也早就建立起了现代军事体制,军人的政治权力非常有限,所以只要土耳其当局交出了军事指挥权,杜奇威很快就能扮演兰德斯为他安排的角色。”
  “以色列那边呢?”
  “以色列?”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那是杜奇威的下一站,不过洛布林夫人已经派专门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去了特拉维夫,应该与以色列当局做了交涉。我们暂时没有收到相关情报,不管怎么说,摩萨得那帮家伙不是吃素的,我们不可能像在土耳其那样在以色列随心所欲的搜集情报。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更应该担心以色列局势的不是我们,而是杜奇威。”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搞明白。
  “洛布林夫人可不是兰德斯,说不定她才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刘晓宾一边说着,一边掏出香烟,说道,“就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看,在这轮危机中,洛布林夫人发挥的作用超过了兰德斯,让杜奇威出任联合司令官,很有可能就是她的主意。当然,按照美国流行的说法,兰德斯只是掌握在洛布林夫人手里的木偶。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洛布林夫人会不会给他尽情展现才能的机会。你应该知道,除了美军之外,真正值得我们畏惧的不是土耳其军队,而是以色列军队。也就是说,杜奇威要想效仿当年在西太平洋地区活动的麦克阿瑟,成为中东地区的无冕之王,就要获得以色列军队的指挥权。洛布林夫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只要她打算充分利用杜奇威,就得在这个问题上做手脚,不给杜奇威太大的幻想。”
  “真要这样,我们就该感谢那个女强人。”
  刘晓宾笑了笑,说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毕竟洛布林夫人比白宫的那个智障厉害多了。虽然输掉中东战争对洛布林夫人的影响并不大,甚至能给她带来好处,但是打赢中东战争能给她带来更多的好处。用老李的话来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洛布林夫人就不会放弃努力,如果她的利益与杜奇威的利益重合,那么她就会在关键时刻放手,让杜奇威尽情发挥。”
  “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对策?”刘晓宾看了裴承毅一眼,说道,“暂时还没有,土耳其是小事,关键是以色列,所以在掌握了以色列的动静之前,我们不会提出对策。今天叫你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下午刚刚收到的消息,我们派过去的说客已经成功说服叙利亚总统与总参谋长,不出所料的话,叙利亚当局很快就会与我们联系。”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恢复了正常神色。用刘晓宾的话来说,这也在意料之中。
  “现在的问题是,叙利亚当局提出了一个要求。”刘晓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用叙利亚总统的话来说,我们要想获得叙军的指挥权,就得证明我们拥有指挥叙军击败敌人的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安排一个拥有足够才能的将军去指挥叙军作战。”
  裴承毅立即锁紧了眉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更重要的是,伊朗当局也做出了正面答复,并且提出了与叙利亚一样的要求。”
  “这么说来,得安排两名将军来指挥这场战争了。”
  “当然不可能,这可不像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刘晓宾笑了笑,说道,“一山难容二虎,一军哪有二将?我跟老李谈了一下,他的想法是,还是由你指挥,而且你是唯一的最高指挥官,只是在你下面安排两名将军去叙利亚与伊朗。当然,袁晨皓肯定是其中之一,只是另外一个人选还没有确定下来。”
  “征求我的意见?”
  “对,不然也不会让你专门跑一趟了。”
  “这可不是什么美差。”
  “也算不上苦差,反正我们这里的咖啡管够,宵夜管饱。”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给你透露点消息,老李刚刚与林啸雷通过视频电话,两人在电话里谈了些什么,就不用我提醒你了。”
  裴承毅暗暗一惊,说道:“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需要理由吗?”
  裴承毅笑了笑,用眼神告诉刘晓宾,确实需要理由。
  “如果需要理由,就算我不太喜欢别人插手军情局的事务吧。”
  刘晓宾这么一说,裴承毅就明白了过来,也没再多问。很明显,因为李存勋肯定会在明年换届之后退休,而刘晓宾的名头远不如李存勋响亮,能力也不如李存勋,林啸雷想趁此机会让军情局回归总参谋部,而刘晓宾又不想受人制肘,所以两人起了矛盾,而裴承毅与林啸雷本来就是竞争对手,刘晓宾自然在暗中帮助裴承毅。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得感谢刘晓宾,因为这个善意的提醒让他有了准备。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34章 别有用意
  得到刘晓宾提醒,面对李存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