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6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我们的支持,土耳其政权不会轻易垮台,毕竟土耳其是一个民族相对单一,有主体民族的国家,土耳其人占了总人口的八成左右。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当局借此机会攻打安卡拉。只要能够打下安卡拉,中国当局就能如法炮制,在土耳其建立一个亲华政权。就算土耳其政权的高官逃出了安卡拉,而且其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土耳其也很有可能爆发内战。毋庸置疑,这样的结果与输掉战争几乎没有分别。不管怎么说,土耳其的市场对共和国的利益集团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你的意思是,对方正在准备攻打安卡拉?”
  “有这样的迹象,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过要是由我来指挥的话,我肯定会把攻打安卡拉当成取胜的主要手段。”
  洛布林夫人长吸了口气,说道:“照此说来,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
  杜奇威点了点头,没有在这种没有营养的话题上浪费口水。
  洛布林夫人沉思了一阵,问道:“将军,你什么时候需要确切答复?”
  “越快越好,最好就是现在。”
  “这显然不可能,不管怎么说,必须得到总统的批准。”
  听到洛布林夫人的这句话,杜奇威立即皱起了眉头。显然,在战争的问题上,兰德斯没有把全部权力交给洛布林夫人,而是有意要发挥作用。这也很好理解,如果兰德斯认为这是一场美国必然取胜的战争,他就会借此捞取政治资本。
  “我会尽快给你答复,最迟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洛布林夫人犹豫了一下,说道,“你可以按照设想进行准备,但是在得到我的答复之前,不要采取任何行动。不管怎么说,这不是可以由我们单独做决定的事情。”
  “我会等你的电话。”杜奇威当过国防部长、还担任过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非常清楚洛布林夫人说这番话的意思,也就没有多罗嗦。
  洛布林夫人点了点头,她的图像就消失了。
  杜奇威长出口气,让心思回到了战场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作战参谋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在他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参谋的话还没说完,杜奇威就猛的站了起来,朝参谋投去了完全无法相信的目光。
  显然,就在他与洛布林夫人通电话的时候,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98章 东冲西突
  作战参谋送来的消息,正是杜奇威最害怕发生的事情。
  位于哈卡里西南大约40千米处的卡瓦尔镇突然遭到攻击,在持续了30分钟的猛烈炮击结束之后,驻守该地的2个美军步兵营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垂直起降运输机群就将进攻部队送到了美军阵地上。杜奇威收到消息的时候,卡瓦尔已经沦陷了,因为该消息就是由防守卡瓦尔步兵营的一名少校营长在下达投降命令前发出的消息。
  非常典型的空中突击战斗。
  可以说,这就是第十战斗单位最擅长的进攻战术。
  虽然第十战斗单位的前身是空降15军,而空降15军最出名的部队是空降153旅,但是空降15军的另外2个旅都是非常擅长低空突击战术的部队,其中空突151旅是典型的空中突击旅,空降152旅则是共和国陆军第一支结合了低空突击部队与空降部队特点的空中进攻部队。不管空降153旅是不是一支擅长低空突击作战的部队,谁也不能因此怀疑第十战斗单位的低空突击能力。
  对美军来说,卡瓦尔沦陷,绝对是天大的灾难。
  与洛布林夫人通话前,杜奇威给布吕歇尔安排突击任务时,就明确提到,要尽快控制哈卡里西面的几处军事要点,绝不能让包括卡瓦尔在内的城镇被对方占领。原因很简单,从哈卡里到舍尔纳克的路程超过了200千米,道路崎岖不说,中途任何任何一座城镇都有可能成为阻挡突围部队防御阵地。如果裴承毅打算关门打狗的话,就应该让伊朗军队尽快攻占哈卡里东北方向上的克兰,同时出动突击部队攻占哈卡里与舍尔纳克之间的某坐城镇。
  只要突击行动果断漂亮,共和国陆军就能用最少的兵力干掉布吕歇尔。
  当时,杜奇威还不是很担心。
  首先是布吕歇尔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不但在此之前就向卡瓦尔部署了2个做好突围准备的步兵营,还答应马上派遣部队控制前往舍尔纳克沿途的所有城镇。其次是第十战斗单位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一直在伊朗活动,为第一战斗单位运送作战物资,不可能立即赶往伊拉克。最后就是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肯定能抢在布吕歇尔之前到达舍尔纳克,因此是否占领舍尔纳克东面的城镇就不是很重要了。
  显然,杜奇威的判断出了问题。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杜奇威的第一反应就是让布吕歇尔立即攻打卡瓦尔。
  这次,他没有迟疑,马上就给布吕歇尔下达了命令,要他立即发起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向舍尔纳克方向突围。
  问题是杜奇威并不知道,布吕歇尔的部队并没完全做好突围准备。
  也就是说,杜奇威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错误。
  他让布吕歇尔拼命突围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攻占了卡瓦尔的地面部队施压,迫使裴承毅在卡瓦尔投入更多的兵力,从而对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行动产生影响,让第十战斗单位无法及时到达锡尔特。要达到这个目的,布吕歇尔至少得一次投入一个旅的兵力,而当时最多只能投入4个营,也就是相当于半个旅的兵力。显然,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攻只能消耗宝贵的作战力量。
  事实上,当时杜奇威还犯了另外一个不太明显的错误。
  那就是,攻占卡瓦尔的不是第十战斗单位的作战部队,而是第一战斗单位的部队!
  原因很简单,负责投送作战部队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确实来不及返回伊拉克,也就无法投送第十战斗单位的部队。为了及时关上大门,袁晨皓越级指挥,让第十战斗单位的运输力量空运第一战斗单位的部队。更重要的是,空运的不是战斗旅的部队,因为第一战斗单位战斗旅的部队全都在前线,分身无术。送往卡瓦尔的是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警卫营,虽然也是战斗部队,但是其独立作战能力明显不如战斗旅的部队。正是如此,袁晨皓让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为其提供了30分钟的炮火准备,用大约4000吨炮弹为警卫营的400多名官兵扫清了障碍。结果当警卫营到达战场的时候,美军已经被炮击打得丧失了斗志,幸存的200多名美军在没有怎么抵抗的情况下就缴械投降,由垂直起降运输机送往了伊朗的战俘营。更重要的是,警卫营不是正规战斗部队,所以袁晨皓特别命令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的2个炮兵营为警卫营提供炮火支援,另外3个炮兵营在没有其他任务的情况下,也要为警卫营提供炮火支援。也就是说,布吕歇尔让部队发起反击的时候,至少有48门电磁炮能够随时应防御部队的请求进行炮击。
  挡在美军前面的,就是这48门电磁炮编织起来的火网。
  虽然美军犯的都是小错误,但是当这些小错误一同发挥作用的时候,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灾难。
  事实上,灾难才刚刚开始。
  联系了布吕歇尔之后,杜奇威再次让情报参谋做了汇报。
  虽然在他看来,裴承毅动用空中突击部队攻占了卡瓦尔之后,就没有必要让第十战斗单位的作战部队去攻打舍尔纳克了,因为第十战斗单位的最终目的是占领锡尔特,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以战术空运的方式把作战部队送到锡尔特郊区,只要切断了锡尔特与舍尔纳克之间的公路线,盘踞在舍尔纳克的土军就将不战而溃。到时候,裴承毅最多只需要派遣一个营的兵力护送运送物资的车队前往舍尔纳克刻行了。但是无人侦察机发回来的报告明确无误的告诉杜奇威,第十战斗单位的突击部队仍然在向舍尔纳克突击,预计在天亮前后占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镇。
  裴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不用宝贵的突击力量去攻打锡尔特,难道他真准备稳打稳扎,先吃掉布吕歇尔,再回头对付增援部队?
  这个道理明显说不通,围点打援是最佳的战略选择,在干掉美军主力前,裴承毅没有理由让布吕歇尔完蛋。
  问题是,杜奇威找不到更好的解释。
  更重要饥是,裴承毅本来就不是那种喜欢按照常理出牌的将军,如果他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人的话,杜奇威睡着了都会笑出声来。
  也就是说,如果裴承毅真打算首先吃掉布吕歇尔,就会想方设法的让布吕歇尔离开坚固的防御阵地。
  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某种局面,让杜奇威不得不让布吕歇尔突围,因此在此情况下,让布吕歇尔突围是最错误的决定。
  复杂的局面,让杜奇威有点手足无措。
  作为能够给裴承毅制造麻烦的优秀将军,杜奇威没有把问题搞复杂,抓住了要害,即裴承毅的目的肯定是通过一次雷霆万钧的进攻,在北方战场上取得主动权,迫使美军进行全面反击,在反击中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最终迫使对方接受某种让双方都能下台的既成事实。当然,这肯定是对共和国更加有利的既成事实。
  落实到战术上,就得让第十战斗单位抢在美军之前攻占锡尔特。
  事实上,这也是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全速向舍尔纳克突击的根本原因。因为在必须走地面进攻路线的情况下,通往锡尔特的最短路线必须经过舍尔纳克。
  想到这里,杜奇威认识到了一点,即裴承毅手里的空运力量非常有限。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裴承毅才会让攻打锡尔特的主力部队走地面通道,而为了避免主力进攻部队受到干扰,他才让助攻部队以空中突击的方式攻占卡瓦尔,让布吕歇尔无论如何也无法及时到达舍尔纳克。
  看清了问题,杜奇威再次联系了布吕歇尔,让他加快突围速度。
  就算布吕歇尔在卡瓦尔的阵地上耗光了全部力量,哪怕只有几百名美军能够踏上前往舍尔纳克的道路,也能对舍尔纳克的敌人构成威胁,从而给对手制造麻烦。
  也就在这个时候,杜奇威收到了最新的战报。
  伊朗军队的先头部队到达克兰,并且发动了进攻。土军在做出了顽强抵抗之后,不得不放弃外围防线,把守卫克兰的重任交给了留在后面的2个美军营。布吕歇尔别无选择,只能让2个营的近900名美国大兵死守阵地。在南面攻打卡瓦尔的战斗取得突破前,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丢掉克兰。
  到这个时候,布吕歇尔已经是两面受敌,遭到共和国与伊朗军队的夹击。
  伊朗军队的出现,实际上证明了杜奇威的判断。
  突击卡瓦尔的共和国军队不会多到哪里去,这支部队的任务与当年攻占五老的空降153旅一样,就是死守,堵住美军突围的大门。与当年的情况不同的是,担任进攻重任的不是共和国军队,而是不太可靠的伊朗军队。正是如此,杜奇威才相信,只要突围坚决,布吕歇尔还有逃出生天的机会。事实上,布吕歇尔也有同样的想法,因此把主要兵力全部放在了南面的突围战斗上。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军兵力过于集中,让守卫卡瓦尔的炮兵旅警卫营能够为几百千米外的战友提供足够多的歼敌机会。
  当然,7个伊朗陆军师的战斗力绝不能忽视。
  虽然当年空降153旅在兰契创造了阻击200倍敌人的惊人纪录,但是守卫兰契的战斗持续了10多天,印军是分批次投入战斗的,任何时刻在一线进攻的印军都不到空降153旅兵力的20倍。现在美军的2个营的800多名官兵需要面对7个师大约12万伊朗官兵,而且冲在最前面的4个师就有大约6万官兵,也就是说,美军需要挡住大约70倍伊朗军队的猛烈攻击。
  显然,这是一场非常不公平的战斗。
  如果考虑到美军没有远程炮兵、没有办法获得空中支援、其至没有多少迫击炮,这场战斗更加没有悬念了。
  到天亮前,仅仅2个回合,2个美军营就伤亡过半。
  随着天色放亮,伊朗军队把另外3个师的炮兵派上来,集中大约1000门各类口径的火炮为进攻部队提供支援,剩余的400多名美军最多还能挡住一轮进攻,在伊朗军队发动第四次进攻之后,克兰就将落入伊朗军队手中。以伊朗军队的进攻速度,最迟到2日中午,哈卡里就将遭到地面攻击。
  留给布吕歇尔突围的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
  毋庸置疑,对于只有10来倍兵力优势、没有火力优势的美军来说,很难在8个小时内打下卡瓦尔。
  不管杜奇威愿意还是不愿意,到天亮前,他都得承认,布吕歇尔基本上没救了。
  正是如此,7月2日上午,杜奇威派出一架垂直起降运输机前往哈卡里,把布吕歇尔接了回来。不管怎么说,布吕歇尔是陆军中将,美国建国之后,哪怕是在输得极为彻底的半岛战争中,也没有中将当过俘虏。
  事实上,到7月2日天亮的时候,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对美军非常不利了。
  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兵不刃血的攻占了舍尔纳克,并且开始向锡尔特推进,预计将在当天下午到达锡尔特。
  针对这一情况,杜奇威通过土军总参谋长,命令守卫锡尔特的土军必须死战,不然都将以卖国贼论处。可是杜奇威不可能指望土军,不然也不会打成这个样子。因此在命令土军死战之后,他还让已经从迪亚巴克尔的美军增援部队立即派出一支先头部队赶往锡尔特。在杜奇威看来,必须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结果,既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向攻打舍尔纳克那样兵不刃血的占领锡尔特。为此,就只能让增援部队派出先头部队。当然,杜奇威没有忘记让增援部队把辎重留在后面,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天黑前到达锡尔特。
  看上去,杜奇威正在扭转局势。
  只要美军增援部队到达锡尔特,稳住阵脚,共和国军队的进攻就将遭到遏制,从而失去主动权。
  事实上,连杜奇威都不相信,局势正在变得对美军有利。
  原因很简单,第一批增援部队只有一个旅,哪怕是第1装甲师的装甲旅,因为兵力非常有限,所以在战场上能够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别说与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对碰,能否一口气击败伊朗陆军的霍梅尼师都是个问题。
  这个时候,杜奇威犯了第二个比较明显的错误,那就是让增援部队分兵。
  在增援部队的兵力本来就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再分出2个营的先头部队,只能使增援部队变得更加脆弱。虽然杜奇威并不相信增援部队在到达锡尔特之后会被包围,但是只要增援部队落入包围圈,就很难脱身。如果杜奇威能够冷静一点,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就能发现,裴承毅要想取胜,就得大量歼灭美军有生力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美军分兵,将分散成小股的美军部队各个歼灭。事实上,发生在哈卡里省的战斗,也是如此。如果布吕歇尔把上万美军聚集在一起,不管向哪个方向突围,哪怕是与7个伊朗师打对攻战,也不会吃多大的亏。
  可以说,裴承毅的一系列战术策划,都是为了迫使杜奇威分兵。
  因为身在局中,不是旁观者,所以杜奇威没有发现如此明显的问题。
  正是如此,杜奇威命令第一支增援部队加速前进的时候,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正在向吉兹雷集结。因为裴承毅已经改变了进攻目的,打不打锡尔特都不重要,所以除了让担任佯攻任务的先头部队继续向锡尔特突击之外,袁晨皓没有让第十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急着出发。
  确定美军增援部队派出先头部队,而且把辎重留在了比斯米尔(位于迪亚巴克尔与巴特曼之间)之后,袁晨皓才联系了李东石,让他立即率领主力部队从吉兹雷出发,渡过底格里斯河之后,向巴特曼进军。
  因为要在美军第一支增援部队之后,第二支增援部队之前到达巴特曼,并且迅速攻占巴特曼,所以袁晨皓为李东石提供了数架大型无人侦察机与预警机,让李东石能够及时掌握战场信息,根据美军的行动来调整第十战斗单位的突击速度。
  更重要的是,第十战斗单位在到达吉兹雷西面的伊迪尔镇之后就分散行动,所有战车都套上了仿土军的迷彩网,步兵则穿上了土军军服,摇身一变,成为了几十股被共和国军队击溃的土军部队。
  虽然这种低劣的伪装手段迟早会被识破,但是在短期内还是有效果的。
  安排好第十战斗单位的任务之后,袁晨皓才联系了凌云霄,让第一战斗单位按照调整后的作战计划行动,协助第十战斗单位攻打巴特曼。准确的说,是在正面佯攻,让杜奇威不得不把到达迪亚巴克尔的第二批增援部队派出来,为重创美军创造条件。
  搞好这件事,袁晨皓才去会见了伊朗国防军总参谋长。
  因为没有必要同时围困两支美军,为了防止夜长梦多,所以得尽快吃掉一支美军。显然,布吕歇尔的那支部队更有诱惑力。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99章 缴械投降
  围歼哈卡里美军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虽然美军的突围行动异常的坚决果断,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精确到米的炮火打击下,突围美军的最大收获就是节约了大量囊尸袋,因为在炽烈的弹幕下,阵亡的美军都被横飞的弹片割成了碎片。
  不管怎么说,顶在卡瓦尔的只有一个营,而且是警卫营。
  袁晨皓不想让第一战斗单位的将士平白无故的牺牲,伊朗军队的指挥官也不希望被共和国军队抢走了全部战果。
  美军猛攻卡瓦尔的时候,伊朗军队也在猛攻克兰。
  相对而言,克兰的战斗更加惨烈。
  在天亮前发动的两次进攻被打退之后,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先头部队撤了下来,前线指挥官一方面让官兵就地休息、抓紧时间吃早饭,一方面联系后方的炮兵、要求对克兰的美军阵地进行覆盖式炮火打击。因为伊朗炮兵的主力装备仍然是大口径榴弹炮,而不是已经在共和国陆军中普及了的电磁炮,所以伊朗炮兵的战斗力远不如共和国的同行,很难对美军的坚固防御工事构成威胁。其实,伊朗陆军有几个营的电磁炮,只是因为没有配套的移动式供电系统,所以这些电磁炮必须部署在供电能力在百万千伏安以上的主干电网附近,而在伊朗境内,只有德黑兰地区有这样的主干电网。德黑兰距离伊土边境线600多千米,早就超过了伊朗陆军装备的第一代电磁炮的最大射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晨皓联系了伊朗军方,让伊朗军队调整进攻部署。
  冲在前面的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仍然打主攻,跟在后面的哈桑师向西机动,争取绕过克兰,占领连接克兰、哈卡里与居尔珀纳尔之间的三岔路口,阻止美军向北突围。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因为第一战斗单位已经包围凡城,先头部队正在向居尔珀纳尔挺进,美军不大可能向北突围,但是为了预防不测,避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袁晨皓仍然决定控制从哈卡里通往居尔珀纳尔的唯一通道,把美军堵在哈卡里。在南面进攻,准确的说,是在东面向西进攻的4个伊朗师中,战斗力稍差的阿巴丹师与巴士拉师(前面已经提到过,这是两个由民兵部队改编而来的师,算得上是预备役部队)向东南方向挺进,负责攻打于克塞科瓦与谢姆丁利,打通从西阿塞拜疆省南部进入土耳其的公路,也是整个东方战线上的第三条地面补给通道。因为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力量已经在向伊拉克转移,虽然可以继续为第一战斗单位提供补给,但是袁晨皓非常清楚裴承毅的这一安排,即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术空运力量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服务,让江晚承与王学平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向安卡拉推进,所以必须尽快建立更多的地面补给通道,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战术空运上。另外2个伊朗师,即内贾德师与安迪梅什克师配合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继续强攻克兰。因为战场南面是海拔高度接近4200米的吉洛山(土耳其的第一高峰),所以袁晨皓不用担心美军向南突围,也就没有让部队向克兰南面运动。
  在袁晨皓调整部署的时候,前线指挥部的参谋军官已经到达了前线。
  虽然袁晨皓不想插手伊朗军队的作战行动,但是按照双方达成的秘密协议,必要的时候,前线指挥部可以向伊朗军队派遣协调人员,间接指挥伊朗军队作战。袁晨皓把参谋派到前线去,也是希望伊朗军队的前线指挥官能够明白北线总指挥的战役意图,准确及时的执行作战命令。
  天刚亮,伊朗军队就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似乎为了证明什么,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师长用不打算发动第四轮进攻的架势,把全部兵力都派了上去,并且让内贾德师与安迪梅什克师给派来了几个步兵营,跟在装甲部队后面,加强阵地控制能力。
  更重要的是,霍梅尼师与阿瓦士师的炮兵到达了第一线。
  这轮进攻,打得非常血腥。
  虽然155毫米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