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斗在四明大地-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妈妈不会拉你后腿的,当年抗日战争时光你爸在三北打游击好几年,后来北撤一去五年,妈妈可从来没拖他后腿过呀。”
“那好,妈妈过几天我也要去三北了,你也不要拖我后腿呵!”
“现在你还去三北干什么?”
“我要去那里读书。”
“读书?那里有什么学校?”
“原来在我们这里保国寺的师范学校现在搬到那里去了。”
“师范学校?那学校读出来是当老师的,”彩凤惊讶地说:“永芳,考进这学校可不简单,要有很高学问的。你从小放牛当学徒出身,只读了四年书能考得进吗?”
“妈妈,我已经考进了。学校已经通知我三月一日就可去报到上学了呢。”
“啊?已经考进了?”彩凤不相信地高兴的说:“你是不是到什么地方去走了后门了?”她把眼光向魏区长和罗顺和地方望望。魏区长见她眼色对她笑笑说:
“彩凤姐,你这可是冤枉他了,他倒是恁自己实力考进去的。这事情我有点知道。上个月,他到我那里去,问我区里或者什么地方要不要通讯员,他说我在家待厌了,想在单位找点工作做做。他才十四岁,这么小的人实在不适合编制要求。正好,市师范学校在我区招生,我对他说:永芳,参加工作你现在年纪太小,还是再去读点书吧,有了文化将来能派更大用场。当时我告诉他宁波师范正在招生,你是不是去考考看。永芳说我只读过四年书怕考不上,我对他说现在他们恁实际程度录取,不恁文恁,听说你放下书包后在小店当学徒,还坚持自学,实际程度可能你也有高小水平,先去试试看再说,考得上最好,考不上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结果他到了哪里,考没考人家就录取他了。校长对他说,“你想读书只管来读好了。”你猜怎么着,原来这个师范学校的老校长调到县里当教育局长去了,新校长就是当年的学生方平。这所师范学校就是当年在我们这里保国寺的师范学校,这个方平永芳在小店时就和他认识的,他是师范学校的地下党员。”永芳说考还是考一考吧,否则叫人知道不大好,新校长对他说你要愿意考你就考一考,考得上考不上都没有没关系。结果永芳考了一下,嘿,考得还蛮好,足足超过录取分数线三十分,
“嗬,永芳真不简单!”大伙高兴地说:“他当年只读三两年书,倒是怎么练上的?”
贵法说:“在方家沿小店时练上的,你不知道他哪时候在小店里,做好生意一有空就在账房桌上看书写字。”
大家说:“原来是这样!可知功夫不负有心人哪,这说明自学也能成材。”
尾声:四
    四
彩凤听了先是高兴,后来又皱起眉头来说:“嗯,能去那里读书好是好,只是家里负担不起呀,这进去一定要很多学费吧,他爸爸在部队里只有一些津贴费的,家里的田还靠大家代耕呢,这永芳要去读这样的学校一时里那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呢?”
“对,学费可能要不少,”阿二接上说:“过去罗震山的侄子在宁波效实中学读书,一年就要拿去一百多箩谷呢。”
“是呀,读这种学校过去我们全乡里也只两三户人家。”
魏区长听了笑着对彩凤和大家说:“你们这都是老黄历了。彩凤姐,这你不必担愁,国家为了培养工人贫下中农子弟上学,现在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可申请助学金。如今读师范学校更优待,不但不要学费,而且吃住在学校,不要一分钱。另外每月还给几元另用钱呢。”
“啊,有这么好的事情?这不和参军参干差不多了呀?”
“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一个是现在干部、军人,一个是未来的教师和干部。”
“这得有本事才行呀,没有想到永芳这么厉害呀!”
“嗳,过去打日本鬼子打老蒋靠枪杆子,以后建设新中国可就要永芳他们这些读书的人了。”罗顺和听了也高兴的说:“永芳,好好读,将来做个建设新中国的接班人!”
彩凤这才转忧为喜的说:“永芳是碰到了好时候呀!”
“永芳,有这样好的机会你去那里可要好好的学习呵!”祥荣说。
“爸爸,我会努力学习的。”
“那就好。”
这时阿秀出来对彩凤说:“嫂嫂,点心已经弄好了。”
“哦,那我来搬。”说着彩凤走进灶间去。
一会,彩凤端着一个盛着四碗雪白汤圆的托盘放到桌上来说:
“小王,你要吃宁波汤团宁波汤团说了好几回,去年你们在这里时,我没有机会弄给你们吃,这会借贵法叔结婚这个机会,我们磨了很多汤团粉,今天上点心,真的给你吃猪油汤团了。”说着就一碗一碗的搬出来。
红花碗里果然是一个个雪白的热气腾腾的猪油汤团。喜得小王高兴得不得了说“呵,今天真有汤团吃了!”嘴里还咽了一口口水。
彩凤先搬出一碗来给小王,小王赶快伸手来接,说:“大嫂,我来!我来!我自己来!”他搬起一碗拿起筷子就去挟着吃。
“这可是刚刚从镬里捞起来的,小王,当心炀!”彩吧嘱咐他。
小王挟起一个揍到嘴里,尝了一下边吃边说:“嗯,果然好吃,好吃,又甜又糯,真是名不虚传呀!大嫂,我不吃饭了,中午你也给我吃猪油烫团好了。”
“你要喜欢吃,镬里还有呢,吃完我再给你盛。不过我告诉你,多吃了甜泥泥的会感到腻的。”
“我不会腻的。”小王边吃边说:“中午我还吃汤团。”
“这可不行,你不喝喜酒啦!贵法叔会对你有意见的。”
“嗳,对,对,对,”贵法娘应起说:“小王,你大老远的来这里,是来吃我儿子喜酒的,光吃汤团我可不依!”
“当然,当然,大妈,喜酒我也一定要喝!但是汤团我也要吃个饱!晚上我还要吃年糕汤!”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要吃年糕汤容易,”彩凤应起说:“下午吃点心时我就给你烧。”
“嗯,好,好,好,”小王边满口含着汤团,边含胡的说:“今天我可要吃个痛快!吃遍宁波好吃的东西,将来我回家去也好给我北方的老乡吹吹牛:说江南好吃的东西我都吃过了。”说得大家都又笑了。
“江南好吃的东西多着呢,你一天两天吃得遍?”彩凤说:“要吃遍,你将来复员后就在这里找个姑娘在江南安家落户吧!”
“嗯好,好,我将来复员就到这里来,到时候请大嫂给我找一个。”小王高兴地老着面皮说:“这里的姑娘好,比山东的水灵!”
“那行,将来大嫂一定给你找一个。”
“小王,我可警告你!你到了城市接触老百姓多了,可不要犯错误呵!”祥荣笑着插上说。
“那能呢,营长,我只是和大嫂开开玩玩笑的,咱还想在部队多干几年呢。”说得大家又笑起来。
这时听得河埠头几声鞭炮响,外面的人说:“新娘船到了!新娘船到了!”大家都走出去迎接。
听说新娘来到罗家桥河埠头,全村的人都跑来看,大家都好奇地来看这位特殊的新娘,把河埠头挤了个水泄不通。
大家觉得张贵法已经三十二岁了的人了,在当时农村已经超过了十多年的婚期的年龄,眼睛还有残疾的,到底娶了个什么样的媳妇?听说是个寡妇,这又是个怎么样的女人?人们原以为一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孩子,一定是个忧郁孤僻清皮了俏的老女人,可是大家一看,惊奇不已。
新娘子个子高大,体态丰韵,红扑扑堕圆形的脸上长一付丹凤眼,鼻挺口小,五官端正。她剪着一个刚刚盖过耳朵的短发,穿一套蓝卡其列宁装,脚着一双白跑鞋,落落大方,朝气勃勃。要是不见她的孩子,人们准以为她还是个大姑娘。若是不知内情准以为她是从城里来的女学生或者是工厂里的女工呢。人们叹息:张贵法还真有艳福!找到这么好的一个女人做老婆!还是个妇女干部,真不简单!后生们好不羡慕。
“好罗,好罗,大家让开一点,新娘子要进去拜堂了!”这时主持婚礼的小学校陈先生,过来哄开人群,于是在陪来的两个姑娘陪同下,人们把新娘拥进大屋里去。
这时里面礼堂里的人,由祥海、小根把穿着蓝色青年装戴着一顶海军蓝泥帽的贵法也陪了出来,新朗在右边,新娘在左边,由男女宾相们让他们俩并排站好,穿着崭新中山装的陈先生站在右边,开始赞礼:
“结婚仪式开始——!
“新朗新娘就位!——
“向毛席像一鞠躬!
“二鞠躬!
“三鞠躬!——
“新朗新娘互相鞠躬!
“送入洞房!”
尾声:五
    五
结婚仪式就算结束。男女两边宾相们就把贵法和新娘子拥到楼上新房里去拜见婆婆,当那高大漂亮的新娘子和贵法跪倒在贵法娘面前时,贵法娘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快起来!快起来!”赶快去扶。又把跟过来的小孙子欢喜地紧紧地拉在身旁。
接下来就开始吃喜酒。帮忙的人们赶快排桌椅,摆碗筷,搬酒菜,大家热闹地忙碌起来。来吃喜酒的人大家自由搭伙八个一桌都坐到酒席上去。于是大家一面高兴地谈笑着,一面等帮忙的把酒菜一碗一碗的搬上来。
今天贵法结婚,摆十几桌酒席,在大客厅里摆了四桌,在彩凤的阿木叔家又摆了四桌,再在明堂里摆了两桌,里里外外都还是宽宽敞敞的。大家坐下来后,一面喝酒,一面感慨地说:
“过去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呀,我们这个破墙门会有这么热闹的一天!”
贵法娘应上说:“这是全靠毛主席共产党呀!解放前,有一餐没一餐的,我想也不敢想啊,我家贵法还有讨媳妇的一天。”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
这时老阿木说:“这叫五百年风水团团转,千年瓦爿也会后翻身呀!”
大家都同意地点点头说:
“是啊!是啊!要不是共产党解放军来,我们翻身也不会翻得那么快。”
“对,对,这话一点不错,一点不错!”
酒过三巡有人高兴地划起拳来:
“落洋顺风!”“一定恭喜!”“八仙过海!”“全福寿呀!”
于是大家划拳的划拳,说笑话的说笑话,青年们叫新娘子来唱歌,唱了一只大家就拍手喧笑,叫再来一个,场面越来越热闹。
这时阿秀走过来,见她爹今天心情舒畅已经喝得脸红红的了她对爹说:“爹,你可不要喝醉呵!”
老阿木说:“不会,不会,”他望望幸福的女儿,忽然感叹地说:“我家阿秀和震海结婚当年还是金士昌先生给她主婚的,当时阿海急着要走,连新房都做在他家里,没有想到这样好的人如今殁了,我想起他就心里难过,这都是赵小玉造的孽呀!”
“是啊,是啊,士昌先生一生为老百姓做过多少好事,他还为新四军三五支队做过许多好事可是后来会给他这样下场,真是太可惜了!”
原来民主改革的工作组走了以后,不久就是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时,九龙乡分成了两个乡,一个还叫九龙乡,一叫长河乡。金村就划到了长河乡。当时一些老干部调走了,土改工作队全是从外地进来的,不了解当地情况,阴差阳错,把老薛根的农会主换掉了,说他年纪太大了没有工作能力,把原来的副主任赵小玉换成正主任,这个赵小玉当了主任后不久竟把他调到长河乡去当乡长。这时上面机关负责人也有很大调动,当年的县区领导也调走了。他当了乡长后,见金村就在他管辖之下,上面领导都是新的,对下面情况不很了解,他就开始为他舅舅陈二妹进行报复,认为当时他舅舅落得后来被枪毙的下场,是金士昌哪时替解放军打电话造成的,联想当年当民兵队长时为吃点夜餐事,都被金士昌批评得要死,如果让金士昌再出道,他肯定比自己厉害,说不定会到县里去做大官,到哪时他就要吃他苦头了。与其到哪时他再被整,还不如乘在这会评成份的时机把他扒下来。结果他硬要将金士昌评为地主,说他种着三十多亩田,自己又不劳动,他不评地主谁还能算得上地主!当时金岳金勇等一些金村的贫雇农坚决不同意,他就说他们的丧失阶级立场,要把他们开除农会,更不能让他们分田分房。有人提出来金士昌家的田,一部分是他分开了的小祖母的,他家自己的田只有二十几亩而已,怎么算得上地主?赵小玉说,这不顾,反正都是他家种的,就要算是他家的田,就要算地主富农。金岳说说,金士昌儿子金虎是从小就参加劳动的,不能算他家剥削阶级呀,“哪就先评他一个富农,把他孤立起来,只准他老老实实不能再让他乱说乱动。”在他的淫威下,大家只得把金士昌评为富农。但谁知,在镇反时他又检举金士昌在抗日战争时杀害过两个农民,说是当年这两个外地农民到金村来要饭,金士昌和他儿子金虎硬是把他当作土匪给活活杀了,这是血债。这样仗势杀害贫苦农民的地主就是恶霸地主,应该镇压。当时金岳金虎等民兵提出来,说哪是两个日本鬼子的宪兵,是汉奸,可是赵小玉说你有啥证据,你拿不出证据就是瞎说一起。他们穿着老百姓衣服,就是善良的老百姓,有人说哪两人还强奸人家妇女,赵小玉说你有看见吗?这种事更是说不清了。结果硬是把金士昌作为恶霸地主,强行报上去把他镇压了。而且把在抗日战争中当过民兵游击小组组长的金虎也当作地主,把他也算作反革命,送到劳改农场去改造。
这一冤案直到三十年后,在当年的新四军三五支队的老干部和党的领导支持下才为他平反昭雪。
全书终
后记
本书关于陈安中烈士的故事,部分章节,参照了王文达主编的《望春风雷》书中的“陈爱中烈士传略”。文玉兰烈士的故事部分章节参照了鄞州烈士纪念馆的冯和兰烈士档案资料与鄞州新四军研究会的有关冯和兰烈士的回忆录,在此谨向鄞州烈士纪念馆新四军研究会和王文达等有关同志一并致谢。
作为小说,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有很大的虚构,但陈安中和文玉兰俩位烈士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他们的真实事迹比小说中写的还更生动更感人。可惜陈安中烈士是浙南乐清人,笔者对他青少年时代和他的家人情况了解的不多,只凭一些资历料记载。所以写得也不够详尽。文玉兰烈士的丈夫和儿子解放后远去云南,也不便去找,因此掌握的史料有限,感到很遗憾,没有写出他们的更多更感人事迹。
本书环境基本上按真地真名写成,让本地的读者看时会亲切一些。但书中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为整个故事和人物发展而设。这些故事解放前后在浙东都发生过,但都不出在一个地方和一个村庄。请一些熟悉当地历史的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以免引起误会。
作者,2007…12…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