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丈夫-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挣得却是不少;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清闲一些;东家从前卖杂货的时候;那更是一天都不必活动几下;现在开了茶肆;倒是真正要忙的脚不沾地了。”
    柳乘风不禁莞尔;道:“这里的生意很好?”
    杨建道:“这可不是吗?官也不想想;京师里这么多贵人;每日出入丽人坊的一日下来就有数千上万;这么多人;都是要坐车、乘轿来的;若是家境更殷实一些的人家;那更是仆从如云的带着来;这些人进不得丽人坊;自然得到外头歇着;这茶肆不就是个好地方;这么多人聚在一处;实不相瞒;只要辰时一过;各家的茶肆酒肆都得爆满;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五马街里;各家的铺子现在都在改建;为的就是这个。”
    柳乘风yínyín一笑:“这么;倒是苦了你们。”
    杨建苦着脸道:“这倒是真的;东家又不肯加工钱;事儿却比从前忙碌了十倍、百倍;其实人就愿意伺候着官这样的贵;在这厢房里头能话;也正好趁着这功夫;躲个懒儿。”
    柳乘风不由哈哈笑;道:“那好;我便准你躲懒;你就在这儿坐一坐;歇一歇;到时候你们东家要问;就是我让你在这儿伺候;走不开。”
    杨建道:“这可不敢;搅了官的兴致;岂不是人的罪过。”
    柳乘风摇头:“无妨。”又问了这五马街的一些事;这杨建添油加醋的了;都是坊间的一些趣闻;柳乘风听的有趣;不知不觉;已不知过了多少时辰。
    外头突然有人磕磕的敲门;杨建立即噤声;柳乘风撇撇嘴;道:“进来。”
    进来的是个飞鱼服服饰的校尉;可是仔细一看;却又不是锦衣卫;只是这么个人进来;倒是把杨建骇了一跳;这人拜倒在地;道:“卑下见过侯爷。”
    侯爷……
    杨建不可思议的看了柳乘风一眼。
    柳乘风却是一副淡然的态度;道:“什么事;怎么劳动的了宫里的shì卫来。”
    这人道:“陛下相召;请侯爷火速入宫。”
    柳乘风哦了一声;站了起来。
    杨建已是浑身颤栗;他只知道柳乘风是个贵人;多半是陪着自家夫人来丽人坊逛街的;在这外头等候夫人们出来;谁曾想到;人家居然是个侯爷;方才他话时没有顾忌;可是了不少达官贵人的丑闻;只是不知道这些话是不是冲撞到了什么没有;他连忙拜倒;道:“人见过侯爷。”
    柳乘风呵呵一笑;道:“起来吧;侯爷也是人;有什么好怕的;来人;给他打赏几两银子;叫人准备好车马;入宫去。”
    他抬腿出去;只留下杨建还是云里雾里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总觉得就今日的经历不可思议;侯爷;也不知是哪家的侯爷;不过这般年轻;倒是像东家经常提及的某人;莫非是他?
    他正惊疑之间;外头一个护卫进来;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张十两的银票;正儿八经的聚宝钱庄发行的真钞;这银票拍在桌上;道:“侯爷的赏钱;拿去吧。”
    杨建还没回过神;柳乘风已经在一群便衣shì卫的拥簇下登上了马车;其余shì卫纷纷上马;拱卫着车驾离了五马街;至于那坊中的妻子姨子;只好等迟些时候来接了;反正柳乘风估摸着也没这么快出来;他坐在马车里;倒是对宫里召唤有点儿提不起神。
    这几日以来;锦衣卫和亲军四处打探;倒是发现了不少东西;可是真正的线索还真没有;乌七八糟的事倒是知道不少;什么刘健的次子在外头偷偷养了个妾室;居然还是云霄阁出身;还有刘棉花那死不要脸的东西;每夜需两女shì寝;府里头还请了不少道士给他炼丹。刘大夏有个妾似乎和什么人sī通;他妹的;这群所谓无孔不入的锦衣卫探子;打听这个就像打了激血一样;让他们打探些正经事却是一个都没有。
    皇上召见;肯定是要问这件事;问题是什么也没有查出来;柳乘风脸皮再厚也有点儿不太自在。
    他的车驾到了午门;便下车步行;直接入宫;引路的太监却没有带他去正心殿;而是直接引他往朝殿走;柳乘风心里不禁疑惑;一般情况皇上召见都是在正心殿的;今个儿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
    到了朝殿;才发现不只是朱佑樘在;连李东阳也在。
    朱佑樘身上的朝服显然还未剥除;冕服正冠威严无比;李东阳也是一身朝服;不过神色显得不是很好。
    柳乘风正要行礼;朱佑樘已经虚抬了手;道:“不必多礼。朕娇代你的事;现在已经查的如何了;可有线索?”
    柳乘风苦笑;果然是怕什么来什么;他看了李东阳一眼;随即道:“陛下;现在还没有头绪。”
    朱佑樘神色倒不上好坏;事实上;这个幕后之人老jiān巨猾;真要揪出来自然需要时间;不过听了柳乘风的话;纵然是心里有所准备也不免有些失望;他沉yín片刻;随即道:“据你让人去查了刘学士?”
    柳乘风道:“哪个刘学士?”
    这句话有点儿犯浑了;朱佑樘有些无语;这家伙难道会不知道;肯定是装糊涂;他看了李东阳一眼;李东阳补充道:“是刘健刘公。”
    柳乘风心里大致知道李东阳为何出现在这里了;他语气平淡;道:“确实是查了;那定弦和尚临死之前道了个刘字;这是极大的线索;在微臣看来所有姓刘之人都有嫌疑;倒不是刻意为难刘大学士。”
    李东阳道:“既然如此;那么刘公是否有嫌疑?”
    柳乘风摇头:“暂时还没有发现。”
    ………………………………………………………………………………………………………………
    第一章送到;那个;推荐一本书《娇妻如云》;老虎的旧作;等不及更新的可以去看看。(。。 )
第四百七十七章:朱门酒肉臭
    李东阳松了口气;查不出就好;就怕查出什么线索来;到时候可不妙了。
    其实李东阳深信刘健;倒是不怕柳乘风去查;只是这种事定必惹来麻烦;肯定会引来群情激奋;他是刘健的亲密好友;就等于是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且一群锦衣卫盯着刘公;未免也太恶心了;让人看不过去;既然柳乘风没查出什么;李东阳忙道:“既然没有线索;刘公又是首辅大学士;为朝廷操劳了一辈子;锦衣卫务必开一面;撤掉刘府中的校尉;廉州侯以为如何?”
    他发了话;心里却没有太大的把握;事实上;柳乘风这个人的性子;他知道一些;柳乘风要是打定了主意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便是皇上求情;多半也没有效果。
    所以此时;李东阳这堂堂大学士不自觉地矮了一截;一动不动地看着柳乘风;等着柳乘风回话。
    谁知柳乘风却只是微微一笑;道:“这几日确实也没查出什么名堂;大人既然这般;自然也没什么问题;刘大学士府中的探子都可以撤销;不过话又回来;该查的还是要查;只是得从其他地方入手了;如何?”
    李东阳心中大喜;原本他并不报什么希望;可是柳乘风如今点头首肯;选用了其他变通的法子;算是帮了他的大忙;只要探子不进刘府;就已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其实查到人驹知的份上;柳乘风早已知道;这般的暗查不会再起什么效果了;倒不如索性卖个人情出去。柳乘风当然也知道李东阳的难处;往后还要许多事要靠着他。从本心上;柳乘风是较为偏向李东阳的。内阁斗得厉害;给他减减压力也好。
    只是李东阳的问题解决;柳乘风的麻烦还只是开始;刘吉那家伙把消息放了出去;这让暗查变得更加困难;自己必须从其他方面入手才能尽快把那个同党查出来;可是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确实有些沮丧。
    朱佑樘见柳乘风松了口;显然也颇为高兴;道:“既然如此。朕心中也少了一块大石。李爱卿可满意吗?”
    李东阳道:“臣无异议。”随即告辞道:“既然如此;微臣这便去内阁;今年粮赋入库的事儿还要张罗一下。”
    这朝殿里只剩下了朱佑樘和柳乘风;朱佑樘满是苦笑;道:“这案子当真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哎。因为这个闹得鸡飞狗跳;朕这个年也过不好;罢了;朕也不苛责你;朕也知道这事儿难如登天;一朝一夕是办不成的。”
    柳乘风知道朱佑樘心里发急;朱佑樘的性子本就是如此;什么事都希望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正是因为这个性子。所以才如此勤政;当日的奏书绝不留给次日;可是现在他是真正的束手无策了;定弦和尚留下来的线索只有这么多;这般找下去本就如同大海捞针;再加上又涉及到了不少高官。查起来难免畏首畏脚。
    朱佑樘坐上御座;随即深吸了口气;似乎想起了什么;从御案上捡起一份奏书;从丹陛上抛下来;道:“这份奏书;你可以看看。”
    柳乘风将奏书捡起;奏书中具名之人居然是礼部shì郎王鳌;王鳌可是自己的恩师;逢年过节他都要去拜会的;虽这师徒只保留在名义上;可在外人看来;却是十分亲密的关系。
    王鳌的字写得极好;只是奏书中的内容却带着几分杀气了;王鳌这奏书是来反对朝廷重商的;现在朝廷确实已经有了重商的苗头;事实上;不少人在尝到了甜头后已经开始逐渐转换立场;可是守旧的大臣仍是大多数;而这些人未必都是为了一己之sī;也有是真正忧国忧民的;就比如王鳌这份奏书;就大力抨击了重商可能带来的后果;有理有据;甚至连柳乘风一时也不由为之动容。
    反对重商;其实就是反对聚宝楼;事实上;在聚宝楼开到现在;反对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是到了shì郎这个级别提出反对意见的;这份奏书是第一次。
    因为朝中的大佬大多知道这聚宝楼牵涉到了宫里;真要把这事儿闹大;肯定没有好果子。可是现在王鳌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动手了。
    问题的关键不是有人反对聚宝楼;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王鳌这个柳乘风的师父反对他;这样的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柳乘风抿了抿嘴;将奏书合上。
    朱佑樘看着柳乘风的表情;道:“柳爱卿怎么看?”
    柳乘风道:“王shì郎奏书中所的话也有一些道理。只是……”
    “只是什么?”朱佑樘近来也是为难;其实他心里清楚;王鳌确实是有道理的;这么下去;极有可能引发危机;历朝历代都是重农抑商;绝不是因为所有的统治者都对商贾带有仇视;来去;还是一个粮字。
    中华不比其他地方;在其他国家;极少有大一统的王朝出现;各国分裂;相互攻伐;与战国并没有什么分别;战争频繁;再加上医术的落后;使得相当多的地方的人的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也即是;大多数地方的人还没活到三十就已经死了;生了三个儿子未必能有一个活下来;就算活下来;多半也会在战争中死亡;因此;在同一时期;各国的人口都没有太大的增长。
    而在中土却是完全不同;一旦大一统的局面出现;整个王朝就会迅速繁荣;肥沃的土地;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就导致人口开始大规模的繁衍;而人口的规模也绝对是空前的。
    在这种盛世环境之下;人口无休止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对粮食和土地具有极大的依赖;历代王朝若是鼓励经商;后果确实是极为严重的;这也是聚宝楼的最大漏洞。
    柳乘风深吸了口气;他当然清楚;相对于一个聚宝楼;朱佑樘更在意的明显是江山社稷;若是因为一个聚宝楼;而妨碍到了天下的稳固;以朱佑樘的性子定会选择壮士断腕。
    众多的人口既是一个优势;同时也是极大的负担;朱佑樘现在的心思明显地动摇了;撤销聚宝楼;他未必舍得。可是放任自流;又怕引发粮荒;这时候若是柳乘风不给他一些信心;只怕聚宝楼要危险了。
    柳乘风心里苦笑;其实在聚宝楼建立的最初;他就想到了这个可能;在这个古老的王朝玩重商主义实在有点儿像是在玩火;可是他也知道;有些事自己非做不可;任何一项国策都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若是这般放弃;不但损害了他的根本利益;也放弃掉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希望。
    柳乘风正色道:“王shì郎虽然得很有道理;可是微臣以为;这奏书中的关键却是大错特错了;大明朝的粮荒自来不是多少的问题;而是土地多寡的问题;微臣斗胆一言;在坊间有一句俗语;就怕皇上听了不喜。”
    朱佑樘专心地道:“你便是。”
    柳乘风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话;是微臣在廉州的时候听来的。”
    其实这句民谣;真正出现的时期是明末;的是土地兼并的事;那些大地主和权贵们家中的谷仓堆积如山;可是在他们金碧辉煌的府邸之外却是衣衫褴褛;既没有土地耕种;失去了生计的流民;此时自然没有明末时期矛盾那般尖锐;可是柳乘风出这么一句话来;也实在是大胆至极。
    要知道;柳乘风所的朱门;不但影射的是各地的藩王;还包括了乡绅的阶层;而乡绅阶层的再难听些就是大地主;这些大地主的背后却是整个文官系统;可以;朝中的所有的官员都是地主中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鳌虽然谈及到了粮食问题;却规避掉了田地不均的问题;其实天下并不是缺粮;就是在粮食减产很严重的情况之下;整个大明朝的粮食只要合理分配;也不至于会到万劫不复的地步;真正的原因是土地兼并;是藩王和大地主们无节制的兼并土地。
    朱佑樘顿时变色;虽是一句民谣;可是他也知道柳乘风要什么。
    柳乘风看了朱佑樘一眼;随即淡淡地道:“陛下;天下人都;农人们都不去耕作;反而去从事工商;这是本末倒置。可是微臣却以为聚宝楼反而能缓解眼下粮食的问题;陛下可愿听臣一言吗?”
    朱佑樘的脸色很不好看;柳乘风这个家伙;莫不是想闹个王莽新政吧?这家伙脑子少了一根筋;不准还真得出口。站在朱佑樘的立场上看;他是绝不可能学习王莽的;理由很简单;大明的基础就是乡绅;弄出个土地新政出来;那么这天下的官员和地主首先就要反对他这个皇帝了;朱佑樘熟读经史;当然知道王莽新政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他也知道;王莽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原因也就是这个新政;去破坏自己统治基础的利益;自然会激起天下所有豪强和官员的反对;最后的结果;就是社稷倾覆;江山易手。
    ………………………………………………………………………………
    今天有个很久没见面的发回家;三年没见;老虎得去作陪了;第三更尽量会更;但是如果太晚或许不会有;大家不必等。!。(。。 )
第四百七十八章:发现
    第四百七十八章:发现
    柳乘风其实也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将会影响到朱佑樘的决策;一个不慎;辛苦经营的聚宝楼极有可能毁于一旦。由友上传==
    他深吸了口气;突然在想;自己在这个时候只怕已经不是蝴蝶效应这么简单了;是继续因循守旧;还是开一个新的格局;其实有时候只是在弹指之间;而现在;似乎已经到了这个转折点。
    聚宝楼的出现迟早是要面对这个问题的;在此之前;柳乘风就已经有了准备。
    他沉声道:“陛下;方才微臣过;大明朝的粮食并非是完全不够;关键在于不均;天下的土地近六成都归乡绅们所有;而拥有土地的百姓不会超过五成;大多数人租种的是别人的土地;更有一些;却是欲租种土地而不得;这些人没有土地;便没有生计;自然而然就成了流民。”
    柳乘风用着真挚的目光看着朱佑樘;顿了一下;又继续道:“天下的土地只有这么多;虽近年朝廷鼓励开荒;可是陛下可曾想过;自太祖以来到现在;天下的人口增长了何止是十倍?人口越来越多;可是土地却从未增长;长此以往;到时流民只会越来越多;流民没有依靠;聚在一起就可能引发极大的问题。”
    朱佑樘颌首点头;自古以来;流民问题都是土地兼并带来的;这一点;他也深知;其实任何一个王朝都会面临到一个问题;一方面;皇权的统治基础来自于贵族和乡绅;另一方面;这些贵族和乡绅却又不断的兼并土地为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打击它们;遏制土地兼并就会让整个统治阶层离心离德;动摇皇权。可是不打击;问题也会越来越凸显;甚至到无力回天的地步。
    这就好像一个患了慢性病的巨人;明知道这病迟早会让自己死亡;可是解决的办法只有吞服砒霜;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无解了。
    柳乘风道:“微臣之前过的那一句朱门酒肉臭;其实就是解决的办法;大户人家谷仓中有的是粮食;他们的粮食之所以囤积起来;用途各有不同;有的只是用来酿酒;有的只是单纯的囤地;许多乡绅是不卖粮的;其实道理也简单;无非是买主少而已;流民们需要粮食;可是无钱去买;而有钱卖粮之人需求也不多;乡绅们的粮食卖不出去;所以宁愿让它们烂在谷仓里。而陛下也可以看到;聚宝楼的出现能够收容大多数的流民;至少让流民有事可做;有工钱可拿;流民有了钱;也成了工人;工人们需要粮食;也有足够的钱去购买口粮;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就可以尽量地避免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内循环的问题;粮食从一种无人问津的物品;而采用内需的手段让它流通起来;进行第二次分配;虽然这种分配方式仍然不合理;可是至少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朱佑樘本就是极聪明之人;不由点头道:“道理是有;可是许多耕田改为了桑田;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柳乘风道:“一方面;朝廷需遏制这个势头;可以下一道旨意;规定拥有土地的乡绅至多只能拿出两成的土地来种桑;其余的土地必须用作耕地;官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鼓励进口的办法;让海贸的船队将粮食带到我大明来。”
    “进口……”
    柳乘风无语了;只好解释道:“船队将货物运出去叫出口;从各国运回来叫进口;咱们大明朝的丝绸和瓷器在番邦能售出高价;而在番邦;粮食的价格却并不高;廉州那边可以出一个规定;所有靠港的船只若是运回来的是犀皮、玛瑙之类的奢侈货物;需缴纳重税;而运回粮食则免征税赋;以此来鼓励商贾们将天下的粮食尽量输入我大明。”
    其实柳乘风现在提出来的这个策略在这个时代货物有效;因为在这个时代;其实有相当多的地方是不缺粮的;毕竟许多地方还处在巫医治病;征战连年的状态;人口稀缺;土地却是féi沃;商贾们去了海外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向各国的贵族购买粮食再运回大明;和后世比起来;实在轻松了许多。
    当然;柳乘风也知道;大明若是采取这个国策;那必将会有大量的商贾去番邦购买土地;雇人进行种植;再运回大明;任何事只要有利可图;自然会有人去做。
    这个道理;朱佑樘自然听得懂;他的脸色不禁好了一些;道:“若是当真有成效;朕也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让廉州那边先试一试;且看看一年能运回多少粮食。”
    柳乘风继续道:“其实还有一种办法;微臣听;在万里重洋之外有一种食物叫做番薯;其亩产能达到三四石左右;若是静心栽培;便是达到六石、七石也未尝没有可能;这种食物味道甘甜;可生食也可熟食;而且比起稻麦来更易耕种;若是能取来薯种;则可确保我大明永无缺粮之害。”
    柳乘风的一番话让朱佑樘顿时膛目结舌;他这个皇帝可不是白痴;在大明朝;一亩田能收一石的粮食就已算不错了;若是能收获两石;那当地的官府肯定是要上书呈祥的;而柳乘风所的这种粮食不需精心耕作就能收获三石、四石;这等于是足够粮产翻倍;这就不得不让朱佑樘觉得触目惊心了。
    其实历史上;番薯确实是在明末时期传入中国;只是当时并没有大力地进行推广;而且当时大明朝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地步;因此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反而到了清朝;渐渐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以至于明朝末期人口不过一亿就出现了普遍缺粮的状态;而满清人四处跑马圈地;人口暴增三亿、四亿;却没有出现明朝久治不愈的流民问题;这和番薯的大规模种植其实分不开。
    番薯这种东西不像是稻田;需要féi沃的土地;在许多原本不可以种植的区域也可以种植;而且产量是稻田的数倍之多;以至于到了后世;人们仍然习惯用良田去种植稻米;而用劣田去种植番薯;偏偏这东西根本不必悉心照顾;亩产却是极高;在柳乘风的记忆中;番薯的价格一直都是白菜不如;以至于后世不少农户宁愿拿去喂猪。
    可是对柳乘风这医生来;番薯的营养性却比稻米更高;又能够充饥;若是能求得番薯的种子进行推广;那王鳌奏书中所言之事都将成了空文。
    柳乘风正色道:“陛下何不发出悬赏;便求这种番薯的种子;愿黄金十万求购;微臣再将番薯的产地大致出;只是在重洋极西之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迟早会有人寻到献上朝廷;向番邦购粮只是指标之法;却可以给朝廷充足的时间;唯有寻到这番薯才能治本;至少可以保证大明朝百年之内无缺粮之患。”
    至于百年之后;柳乘风可是不管了;他又不是什么大罗金仙;一百年之后会不会大量应用化féi;或者是其他可行的办法;和他有个屁的关系。
    朱佑樘不由动容;可是又有些狐疑;不过柳乘风既然得这般有鼻子有眼;自然也要试一试;朱佑樘便道:“既然如此;朕不但赏赐黄金十万;若是当真能寻到此等神种;献上之人足可封侯;悬赏的圣旨;朕择日就会发去廉州。”
    朱佑樘吁了口气;随即又道:“至于王鳌所言之事;朕暂时不会理会;你的心思暂时也不要扑到这上头;朕还是那句话;剿灭明教势在必行;不可耽误;朕既然委托你去办;你定要上上心;切莫有什么疏忽。”
    听了朱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1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