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穷二白】形容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一浆十饼】比喻小恩小惠。浆、饼皆微物,故有此语。
【一线之路】谓一条活路。
【一缘一会】谓有缘相合。
【一树百穫】种一次收获百次。常喻培植人才获益长远。
【一还一报】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一举一动】指每一个举动。
【一举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举千里】一飞就是千里。喻前程远大。
【一举成名】原指士子一旦科举及第就天下闻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一举两全】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语本《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一举万里】见“一举千里”。
【一钱不名】谓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一钱不值】谓毫无价值。值,本作“直”。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一钱如命】形容极端吝啬。
【一锤定音】本指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后借喻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一龙一蛇】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一龙一猪】喻二人相去悬殊。
【一掷千金】原指赌博时一注就投下千金。后用以形容挥霍无度。
【一掷百万】形容赌徒下注极大。
【一掷乾坤】谓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本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一薰一莸】薰莸相混。比喻善常为恶所掩。
【一点一滴】形容微少零星。
【一点半点】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点灵犀】①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谓犀角上有纹,两头感应通灵,故以“一点灵犀”喻心心相印。②指聪敏。
【一簧两舌】喻诳言乱语。簧,乐器的发声薄片。
【一谦四益】《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后以“一谦四益”谓谦虚能使人得到很多益处。
【一应俱全】一切都具备。
【一臂之力】指给予帮助的力量。常与“助”连用,表示从旁帮忙。
【一鞭先著】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一鞭一条痕】见“一棒一条痕”
【一箪一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一双两好】谓一对正相匹配的夫妻。
【一觞一詠】指饮酒赋诗。
【一泻千里】①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②形容发展迅速。③比喻文章气势奔放。
【一泻百里】见“一泻千里”。
【一泻万里】见“一泻千里”。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適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一曝十寒】见“一暴十寒”。
【一蹶不振】比喻一经挫折,就不能再行振作。
【一蹶不兴】见“一蹶不振”。
【一蹴可几】同“一蹴而就”。几,近,及。
【一蹴而成】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见“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
【一嚬一笑】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
【一雕双兔】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一瓣心香】谓心中虔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一献三售】见“一献三酬”。
【一献三酬】《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后因以“一献三酬”谓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一筹莫展】《宋史·蔡幼学传》:“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后以“一筹莫展”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馈十起】《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扞禹呴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意谓一饭之顷亦多次起立。后因以“一馈十起”形容事务繁劳。
【一触即发】①本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已极紧张,一经触动即可爆发。②泛指极易发生。
【一触即溃】一经接触就溃败。形容很容易被打垮。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申暎В蛞焕蓝。舒盼舨豢刹狻!焙笠浴耙焕牢掴拧蔽揭谎奂纯扇
【一夔一契】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辅。
【一顾倾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一鳞一爪】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清王士禛主张作诗贵含蓄,忌浅露,以此为喻。赵执信驳其说,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见赵所著《谈龙录》。后用以喻事物的零星片段。
【一鳞片爪】见“一鳞一爪”。
【一鳞片甲】见“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见“一鳞一爪”。
【一鳞半甲】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於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喻,意谓略有相似之处。后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一揽包收】谓总揽一切。
【一颦一笑】见“一嚬一笑”。
【伊于胡底】亦作“伊於胡底”。谓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伊於胡底】见“伊于胡底”。
【伊何底止】同“伊于胡底”。
【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衣不蔽体】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秦牧《土地》:“~、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
【衣不解带】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刘孝标注引《中兴书》:“仲堪父尝疾患经时,仲堪衣不解带数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看见父亲病重,他~,伏伺十余日,眼见得是不济事。”
【衣不完采】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史记·游侠列传》:“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衣单食薄】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整齐、漂亮。《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衣冠枭獍】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衣架饭囊】饭桶。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衣衫蓝缕】衣服破烂。《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汀埃俾防堵埔云羯搅帧!泵鳌の獬卸鳌段饔渭恰返谒氖幕兀骸八涫翘焐团切┤巳匆病!
【衣裳之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衣食不周】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衣食父母】指供给衣食的人。也比喻仰赖以生活的人。《元曲选·窦娥冤》:“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住宿;行路。泛指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衣香鬓影】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依人篱下】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
【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依心像意】犹言称心如意。
【依本画葫芦】见“依样画葫芦”。
【依依不舍】留恋而不忍分离。
【依丱附木】见“依草附木”。
【依阿取容】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依法砲制】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依门傍户】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依门卖笑】以色媚人。旧指娼妓生涯。
【依草附木】亦作“依丱附木”。①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②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
【依葫芦画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依然如故】仍旧和过去一样。
【依然故我】仍然是从前的老样子。形容没有变化。
【依违两可】犹言模棱两可。 
【依经傍裕А恳勒站浼捌渥⑹汀N剿祷坝懈芯荨
【依翠偎红】指同年轻女子厮混的风流韵事。翠,翡翠一类饰物;红,脂粉脣膏一类化妆品。“翠”与“红”均借指女人。
【依样葫芦】见“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亦作“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
【依头顺尾】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依头缕当】谓依次将事情理清。
【揖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自取其祸。
【壸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仪态万千】见“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亦作“仪态万千”。①极言仪态美丽多姿。语本汉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②形容文章的丰富多采。
【夷然自若】谓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亦步亦趋】《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常以“亦步亦趋”形容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
【亦趋亦步】见“亦步亦趋”。
【沂水弦歌】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扞曾点呴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沂水舞雩】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怡志养神】怡养神志,使之安适愉快。
【怡性养神】怡悦精神,使之安适愉快。
【怡情悦性】使心情怡悦舒暢。
【怡情理性】陶冶性情。
【怡情养性】怡养性情。
【怡然自若】喜悦而无拘束貌。
【怡然自得】喜悦而满足貌。
【怡颜悦色】犹和颜悦色。
【宜喜宜嗔】见“宜嗔宜喜”。
【宜嗔宜喜】亦作“宜喜宜嗔”。谓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饴含抱孙】同“含饴弄孙”。
【贻人口实】给人留下话柄。
【贻笑大方】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后因以“贻笑大方”谓被有识者嗤笑。 
【贻臭万年】犹言遗臭万年。
【贻厥孙谋】《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传:“贻,遗也。言仁及后世。”后遂以“贻厥孙谋”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遗文逸句】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遗世忘累】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遗世拔俗】见“遗世越俗”。
【遗世越俗】超脱世俗。
【遗世绝俗】见“遗世越俗”。
【遗世独立】谓超然独立于世俗之外。
【遗老孤臣】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遗休馀烈】见“遗芳馀烈”。 
【遗名去利】谓丢弃名位和利益。
【遗形去貌】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
【遗形忘性】见“遗形藏志”。
【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遗芬馀荣】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芬賸馥】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遗芳馀烈】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遗物识心】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遗哂大方】见“遗笑大方”。
【遗俗绝尘】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遗风逸尘】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遗风馀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遗风馀思】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遗风馀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遗风馀烈】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遗风馀教】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风馀象】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遗风馀習】见“遗风馀俗”。
【遗风馀泽】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遗风馀韵】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遗风旧俗】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遗迹谈虚】谓舍弃根据而空谈玄虚。
【遗音馀韵】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遗恨终天】谓终身感到悔恨。 
【遗珥堕簪】见“遗簪堕珥”。
【遗珥坠簪】见“遗簪堕珥”。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遗华反质】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遗恩馀烈】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遗笑大方】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遗臭千年】同“遗臭万载”。
【遗臭千秋】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世】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代】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年】同“遗臭万载”。
【遗臭万载】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遗臭无穷】谓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遗训馀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遗害无穷】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落世事】谓遗忘弃置世俗之事。
【遗惠馀泽】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遗祸无穷】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遗魂亡魄】谓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遗寝载怀】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遗闻轶事】见“遗闻逸事”。
【遗闻琐事】见“遗闻逸事”。
【遗黎故老】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遗篇坠款】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
【遗篇断简】同“遗编断简”。 
【遗德休烈】见“遗德馀烈”。
【遗德馀烈】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遗编绝简】同“遗编断简”。
【遗编坠简】同“遗编断简”。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声坠绪】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遗声馀价】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遗簪脱舄】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遗簪绝缨】《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灭烛,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於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原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於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於是王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
【遗簪弃舄】见“遗簪坠舄”。
【遗簪弊履】同“遗簪坠屦”。
【遗簪弊屦】同“遗簪坠屦”。
【遗簪堕珥】①《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②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遗簪堕履】同“遗簪坠屦”。
【遗簪坠珥】见“遗簪堕珥”。
【遗簪坠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遗簪坠履】见“遗簪坠屦”。
【遗簪坠屦】亦作“遗簪坠履”。①《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於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屦”,比喻旧物或故情。②指遗弃的簪珥鞋袜。
【遗孽馀烈】指遗留下来的残馀势力。
【遗大投艰】谓赋予重大艰难之任。
【遗艰投大】见“遗大投艰”。
【颐性养寿】谓保养精神元气。
【颐指风使】犹言颐指气使。
【颐指气使】①谓以下巴的动向和脸色来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②示意,命令。 
【颐神养性】谓保养精神元气。
【颐神养气】犹言颐神养性。
【颐神养寿】见“颐性养寿”。
【颐养天年】谓保养年寿。
【颐养精神】保养精神元气。
【颐精养神】见“颐养精神”。
【彝鼎圭璋】“彝”念yí;“璋”念zhāng。比喻典雅出众。
【以一奉百】少数人供奉多数人。谓生产者极少,而消费者甚多。
【以一持万】谓握其纲要而统御万类。
【以一当十】一个人相当于十个人,形容斗志极其旺盛。
【以一儆百】见“以一警百”。
【以一警百】亦作“以一儆百”。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以人为镜】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语本《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
【以人为鉴】《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於,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於人,无鉴於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
【以人择官】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以大恶细】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后经改造,用来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测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以口问心】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己度人】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以不济可】《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