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从吉斯克斯嘴里蹦出来的血淋淋的地名,吉斯克斯脸上一片苍白。这时,劳威尔斯又听到吉斯克斯阴险地说:“不过,由于这位姑娘年轻而又漂亮,所以我们并不想马上把她送到那种地方去。我手下的这几位兄弟都想同她玩玩,尤其是想当着你的面……如果你再要保持沉默,我只有同意他们的请求了……”

“好吧,我乐意效劳。”劳威尔斯终于受不了了。为了自己的女朋友,他只好委曲求全。他声音低沉地说:“我答应你们的要求。不过,我有个条件,你们得马上释放我的女朋友!”

“这好办,现在就可以当场释放。”吉斯克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还有,你们还必须保证从伦敦回来的每个荷兰人的生命安全。”劳威尔斯想了想,又提出了一个条件。

这次吉斯克斯却没有那么快答应了。他只是说这事他说了不算,但是答应向自己的上级汇报。

吉斯克斯和劳威尔斯之间的这笔交易终于成交了。吉斯克斯成功地控制了劳威尔斯,顺利地完成了“北极行动”的第一步。

第二天上午,在吉斯克斯的授意下,劳威尔斯的第一份假情报传到了伦敦秘密情报局总部,内容是关于德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在这封电报中,吉斯克斯还向上级报告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不过,让吉斯克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劳威尔斯在向伦敦发报时竟然巧妙地向伦敦总部发出了警告——因为派遣他来荷兰之前,伦敦特别委员会同他约定,发回伦敦的所有电报中的第16个单词必须故意拼写错误,以此作为安全保险的标志。如果伦敦接到的电报中的第16个单词的拼写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这份电报有诈,或者是发报人发生了意外。劳威尔斯就按照这个约定,在给英国伦敦总部发电报时,把每一个单词都拼写得准确无误。劳威尔斯确信伦敦总部的那些情报官们看到这份电报后,能读出其中的危险。

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伦敦总部收到这样一份有明显警示暗号的电报竟然毫无察觉,那些情报官们好像根本就不记得,有过那样一种约定,没发觉劳威尔斯已经发生了意外,而是一如既往地按正常情况同他联系。就是这种疏忽大意,酿成了大错。

三天后,劳威尔斯收到从伦敦总部发来的电报,报文说“将派彼得·道伦上尉携电台空投入荷,协助你工作,请按规定信号做好接待准备”,并且详细地列出了空降地点、时间、联络信号和接头方式。

当电文从劳威尔斯的笔下译出时,他的手都在发抖。这并不是糊弄德国人的虚假电报,它的真实性无可怀疑。那个马上就要空降到荷兰的彼得·道伦不仅是他的好朋友,而且还是和劳威尔斯一起同期接受报务训练的同学。眼看着他也要同自己一样,落入纳粹德国人的魔掌,劳威尔斯能不担忧吗?劳威尔斯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只有老老实实地把这份译好的电报交到吉斯克斯手中。

吉斯克斯见到这份电报后,不由得一阵狂喜。眼看又有一名英国特工自投罗网,他能不高兴吗?他马上命令手下按照电报上的内容分头行动,准备活捉彼得·道伦。

海牙近郊有一个斯丁威克镇,镇旁有一块平坦的荒地,荒地连着一片茂密的森林。这就是那封电报中事先规定的空投地点,一切都按正常的程序在进行。此时,正值午夜十二点,在这片荒地上,三只分别包着红、蓝、白三色布的手电筒射出三道强光,划出一块标志明显的三角形空降场地。吉斯克斯带着一帮德国士兵隐藏在周围的丛林中,劳威尔斯也在其中。不一会儿,一阵飞机的轰鸣声由远而近,没过多久,夜空中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向三角地带的中心飘落。首先着陆的是几个箱子,最后一顶降落伞下吊着的是一个人。劳威尔斯知道,这个马上就要着陆的人就是彼得·道伦。他真的不敢走出那片埋伏的丛林。但是吉斯克斯和几个德国兵反抓住他的手,押着他向前走去。彼得·道伦平安着陆了。他一边收伞,一边向来人亲切地打招呼:“你好,劳威尔斯,你干得真不错!咱们可又在一起了。”

但是劳威尔斯却一直没有做声。正当道伦要上去拥抱自己的战友时,几支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胸膛。道伦不由得惊叫一声:“劳威尔斯,你这是开什么玩笑!”

还没有等道伦说完,吉斯克斯一挥手,几个德国兵一拥而上,将道伦绑了起来。就这样,彼得·道伦成了吉斯克斯的第一个俘虏,也是“北极行动”后的第一个战利品。

从此以后,同样的情形接连不断地重复。一批又一批携带电台的盟国情报人员和大量的物资被空投到荷兰,吉斯克斯也一次次照单全收。事后,吉斯克斯还命人将所得到的各种物资和经费一一登记造册。

为了保证“北极行动”的顺利进行,吉斯克斯略施小计,经常命令劳威尔斯给英国情报机构施放烟幕,把一些情报发给伦敦英军情报机关。那些情报大多都是他虚构的,即使是真有其事,也是无关痛痒的“马后炮”,这对英国情报机构来说不仅没有任何价值,还对英军作战方案的制订产生一种战略误导。比如有一次,一个德国占领军上校暴病身死,吉斯克斯一面严密封锁消息,一面却指示劳威尔斯向伦敦报告,说是荷兰地下抵抗组织杀死了德军的一名高级军官。为了配合这种假情报,第二天,吉斯克斯假戏真做,煞有介事地在荷兰的多家报纸上登出一则假消息——伦德尔上校不幸以身殉职……

为了骗取英国人的信任,吉斯克斯可谓是费尽心机。有一次,他派人炸沉了鹿特丹港的一条已经报废了的德国空货船,然后又指示劳威尔斯向伦敦报捷,说是英国情报机构的人干的,结果英国情报机关马上发来嘉奖电奖励那些“有功人员”。吉斯克斯利用这个机会,命令劳威尔斯再向伦敦发报,要求总部再多增派人员,再多拨活动经费和军用物资来。

吉斯克斯通过这种手段,使“北极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收获越来越大。没有多长时间,他就控制了荷兰地下组织的14部电台,不断地向英国情报机构发送各式各样的情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英国情报机构骗得团团转。同时还捕获了所有空降到荷兰的盟军情报人员和武装人员,几乎破获了荷兰当时所有的地下抵抗组织。

第二十三章 麻木的英国情报机关

面对吉斯克斯阴险的“北极行动”的屡屡得手,作为一名英国情报人员的劳威尔斯,真是心急如焚。因为吉斯克斯的这种阴谋,完全是借自己的手实施的。自己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德军情报机关的帮凶。为此,劳威尔斯深受良心的谴责,痛不欲生。于是,他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在发报时加上一些起到警示作用的信号,希望伦敦总部能够发现异样。但是,劳威尔斯的努力并没有成功。每次发报时,那些德国情报人员就坐在他身边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一见报文有异样,就立即按下开关施放干扰,并且把劳威尔斯关到隔壁的房间里暴打一顿,让他吃尽了苦头。尽管如此,劳威尔斯却始终也没有放弃这种努力。他始终相信,只要自己的报警信号发出去了,伦敦方面一定会识破德国人的阴谋。

有一次,劳威尔斯趁那个监视自己的德国人不注意,在一份报文中又插入了一些不易发现的虚码,向伦敦总部发出了警告信号。但是让劳威尔斯没有想到的是,伦敦那边仍然麻木不仁,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劳威尔斯绝望了,他没有想到有口皆碑的英国情报机构,竟然是如此徒有虚名!

让劳威尔斯更没有想到的是,不仅他冒着生命危险发出去的那些报警信号始终没有引起英国情报机构的警觉和重视,就连后来他的战友彼得·道伦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逃回伦敦,当面报告了荷兰的失误,都没有引起情报局那些头目的重视。

彼得·道伦自从被德国人抓捕之后,就一直被关押在一个叫哈伦的监狱里,和那些空投到荷兰后被德军抓捕的英方人员关押在一起。

哈伦是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港口附近的一个小镇,位置相当偏僻。德国人入侵后,这里的居民大多数都远离故土,流落他乡了。德军就在这里设立了监狱,关押那些被抓捕的荷兰地下抵抗组织成员、盟军的战俘和空降到荷兰的英军情报人员。道伦被关押在哈伦监狱之后,由于他拒绝与吉斯克斯合作,又在监狱里常常领头聚众闹事,结果被单独关押在四层楼顶层的一个单人牢房里,吃饭、用水都是由德军看守送进来,并且不许到楼下的院子里和其他囚犯一起放风。

那天晚上,道伦着陆后被捕的一刹那,就明白劳威尔斯出事了。在后来被捕的人中,他又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道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想必须立即通知伦敦。

但是,怎样把消息传出去呢?房内有一根自来水管通楼下房间,并且他的报务班同学、英军中尉霍姆斯就关在楼下。于是,道伦就准备通过这根水管来传递消息。一天晚上,道伦找了一根小木棒,有规律地敲击着那根水管,就像在发报机上敲击键盘一样。可是接连敲了几下,楼下都没有反应。但是他并没有不灰心,又重复这个动作,继续接着敲。终于楼下有了回声。道伦知道,受过报务训练的人对长短有序的敲击声会有一种职业的敏感,他决定和霍姆斯玩一次电报游戏。

“我是道伦,请回答!”道伦用莫尔斯电码给霍姆斯发报。

“我是霍姆斯,我是霍姆斯!”霍姆斯在楼下应答。

道伦兴奋极了,他扬起木棒,继续发报:“速通知伦敦,我已被捕,所有的潜入人员都被扣押,电台控制在德国人手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情报通过霍姆斯之手,七转八转竟然传到了伦敦。可是英国秘密情报局的特别行动委员会得到这个消息后,却是将信将疑,不知这个情报是真是假。他们给劳威尔斯发出一份电报进行试探。电文要求荷兰地下抵抗立即组织炸掉科特威克电台的发射塔,并指定要彼得·道伦带队指挥。特别行动委员会当时认为,如果德军的电台发射塔没有被炸,就说明劳威尔斯和道伦等情报人员的确是被捕了,就可以证明通过霍姆斯传来的这份情报的内容是真的。那么,今后他们只有以另外的方式同荷兰方面联系。

当劳威尔斯把这份电报译出来之后,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伦敦方面已经开始怀疑了。他把电报给吉斯克斯看了。吉斯克斯当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设在科特威克的电台一定是不能炸的,因为它是德国海军与在大西洋活动的德军潜艇进行指挥联络的主要通讯工具,这样昂贵的代价他付不起。但是,吉斯克斯最后还是想出了办法,他要劳威尔斯以道伦的名义回电说:“袭击计划近日内实施,请静候佳音。”

四天后,由德军控制的荷兰报纸登出一则消息:“昨晚,一伙武装分子袭击了科特威克电台,但被守军打退,袭击者中有三人被击毙,其中一名是这次袭击行动的指挥者彼得·道伦。”与此同时,伦敦方面也收到了一封电报称:“袭击失败,彼得·道伦上尉遇难。”——这当然是吉斯克斯的“杰作”。

不过,尽管有了报道,还有了电报,但伦敦方面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发出一条新的指令,要求荷兰地下抵抗组织马上开辟一条从荷兰经比利时、法国到西班牙的交通线,掩护在西欧境内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返回英国。不过这样的任务对吉斯克斯来说不用犯难,因为这不会危害“北极行动”的安全,也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于是,在德国情报机构的帮助下,这条交通线很快建立起来了,许多落难的盟军飞行员真的安全返回了伦敦。这条交通线的建立,让特别行动委员会怀疑动摇了。他们最终认定,所谓来自道伦的情报都是盖世太保的反间计,从此对这方面的情报一概不予以理会。

对于在牢房外所发生的这一切,身陷囹圄的彼得·道伦却一无所知。当他看到仍然不断有新的英国情报人员被捕时,还以为是霍姆斯并没有把情报及时送出去。于是他就决定冒险一搏,自己设法越狱,逃回伦敦去报警。

道伦开始作越狱的准备。他发现牢房的窗户被砖堵住了大半截,只留下上方一小块地方透光;楼下院子里白天黑夜都有哨兵巡逻,一到夜晚,几只强光探照灯就对着窗口,把整个监狱和院子照得如同白昼。要是从窗户中逃出去是不可能的。他又看了看紧闭的牢房门,他发现牢房虽然紧闭着,但门上有一个扇形的气窗。道伦开始从这个门上打主意了。

这座监狱是临时改建的,以前应该是一座旅馆,内部结构未作改变。整个监狱的防卫内松外紧,门外的长走廊只有一个流动哨,但庭院的围墙上装有带刺的铁丝网,围墙外面每200米就有一个岗哨,每个哨位除了有哨兵,还都备有探照灯和警犬。警戒虽然森严,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道伦拧下了门上方气窗的插栓,趁着走廊里的哨兵打盹的工夫,从气窗爬了出来,躲进了斜对面的洗手间。楼房的背面很僻静,道伦靠他当侦察兵时练就的攀登功夫,翻过洗手间的窗户,顺着窗户旁边的一根下水管溜到了地面。他蹲在墙根下观察了一下,发现没有什么动静,才找到了墙角下的一个泄水洞。刚好那个泄水洞的栅栏坏了,有一根废钢筋倒在那里,道伦就用这根废钢筋撬开了几块砖头,从洞中爬出了围墙。

哨所的探照灯不时扫过围墙,趁黑暗到来的一霎,道伦疾步钻进一片小树林。当时正下着大雨,警卫没有发现这个雨夜的逃亡者。于是道伦就沿着一条涨水的小河沟,消失在雨夜之中。

第二天上午,吉斯克斯得到彼得·道伦潜逃的报告后,大惊失色,连日来的喜悦的心情也一扫而空。因为他心里明白,要是让道伦跑回了伦敦,那么他的杰作——“北极行动”就要寿终正寝了。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英美盟军渡海反攻的风声正紧,柏林急需从“北极行动”中获得盟军渡海作战的情报,道伦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越狱逃跑了,真太不是时候了。

吉斯克斯立即指挥警卫人员在监狱四周进行搜捕。但是由于大雨冲刷了所有的痕迹,就连警犬也找不到目标,搜捕行动一无所获。在离监狱3公里处有一个小火车站,吉斯克斯查看了一下火车站的火车时刻表,发现在每天的凌晨三点钟左右刚好有一班火车路过这里,于是吉斯克斯就自信地断定,道伦肯定已经乘车离开了哈伦。于是吉斯克斯下令在荷兰全境展开大搜捕,同时密切注意伦敦的变化。

出乎意料的是,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不但道伦没有找到,就连伦敦方面也没有反常的举动,“北极行动”仍然在顺利地进展。吉斯克斯猜测,那个道伦肯定没有逃回伦敦,也许是在途中发生了意外。他见“北极行动”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也就放松了对道伦的追捕。

其实,彼得·道伦那天晚上越狱后并没有走多远,就躲藏在距离哈伦监狱仅两公里远的一座修道院里。原来,在战争爆发前,道伦经常到哈伦来玩,因为他一位中学时代非常要好的女同学杰妮就在这座修道院里当修女,他经常来看她,他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那天晚上逃出来后,他就一路狂奔,径直向修道院跑去。

在杰妮和院长的掩护下,道伦在这座修道院的一个地下室里躲了三个月。直到这场搜捕风波平息之后,道伦才辞别了那位善良而美丽的修女杰妮和修道院院长,化装后进入了比利时,再经法国,最后到达了中立国西班牙,终于在1943年底的圣诞节前夕,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英国货船。

彼得·道伦上尉的突然归来,让特别行动委员会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据荷兰来电报告,这个彼得·道伦上尉早就在袭击科特威克电台的战斗中“遇难”了!道伦来到伦敦后,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德军正在实施的“北极行动”情报进行了详细汇报,这让特别行动委员会的那些人如五雷轰顶。他们知道,假如这个道伦所报告的情况都是真的,那么他们的错误就犯大了,这如何向丘吉尔战时内阁交代?应该怎样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特别行动委员会的首脑们举棋不定,他们不愿自己否定自己。最后,他们竟然作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以道伦已经是德国“双重间谍”的罪名,又把他投入英国人的监狱。这种结果是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几个月逃回英国的彼得·道伦上尉始料不及的。直到1943年11月,又有两名英国情报人员逃回了伦敦,再一次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彼得·道伦才被释放出来。

这时英军已经损失惨重。从欧洲大陆反馈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当时道伦所报告的情况是真实可靠的,英国所有空投到荷兰的情报人员和军用物资完全落入纳粹德军之手。特别行动委员会这才决定暂停对荷兰的空投支援,但继续保持与荷兰的电报联系。到了1944年3月底,英国的情报部门开始对“荷兰地下抵抗组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此便不再将重要的消息传给荷兰地下组织。可是直到这时,吉斯克斯还通过劳威尔斯和自己控制的电台向英国方面询问:假如盟军在欧洲登陆,荷兰的地下组织应该如何配合?需要采取哪些行动?但是伦敦的回电总是避而不答。

这时距离盟军准备实施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如果英国情报机构再次失误,泄露了“霸王行动”的登陆计划,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吉斯克斯已经意识到,肯定是那个道伦出了问题,看来自己精心策划的“北极行动”该到收场的时候了。于是在1944年4月1日,吉斯克斯指令在荷兰参加“北极行动”的10部电台同时向伦敦特别委员会发出一份内容相同的电文,全文如下——

近两年来,我们收到95次空投,共计有电台75部,枪8000支,子弹50万发,炸药3万磅,另有经费50万荷兰盾,足够开一个小银行。我们的合作一直很默契,很有成效。近来我们感到,你们似乎要甩开我们另有所为,我们对此感到格外遗憾,因为在这个国家里,长期以来我们是为你们办事的唯一代表,并且取得了双方满意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向你们保证,如果你们想向大陆进行大规模的拜访,我们将对来访者采用我们一贯的殷勤态度,并且会给予同样热烈的欢迎!

吉斯克斯之所以选择在4月1日发出这样的电报,来揭开成功实施了两年多的“北极行动”的真相,是有其特殊用意的。因为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总是以“谍报鼻祖”自居的英国情报机关收到这样的一份电报,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英国特别委员会收到这份电报后,除大骂自己的上司孟席斯无能,大骂德国佬阴险狡诈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英国秘密情报局长孟席斯也只好自认倒霉,大风大浪都闯过的他竟然在小河沟里翻了船。

事实上,英国在战后统计表明,在整个“北极行动”期间,英国空投到荷兰的52名特工(其中有英国特工10名)有47人被杀,同时,整个荷兰地下抵抗组织还有1200人因此而丧生。英国情报机关的失误,导致自己的谍报人员和盟友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1945年10月底,荷兰议会组成了一个以法官丹克博士为首的调查委员会,专门就荷兰情报人员白白牺牲一事进行调查。荷兰政府要求英国相关负责人到荷兰调查委员会听证,但这个要求被英国拒绝。英国最后勉强同意了丹克前往英国调查,但是当丹克要求调阅相关档案时,却被告知所有文件在一场突发的大火中被烧毁了,结果使调查无法进行。

“北极行动”让德国情报机构大获其利,但是英国情报机构在此期间也并不是毫无作为。

1940年9月,一架德国战斗机将一名叫施密特的德国间谍空降到英国剑桥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结果很快就被英国安全局给逮捕了。原来早在施密特飞往英国之前,英国安全局就已经得到了情报,知道这几天内会有德国间谍“光临”,于是他们早就守候在那里。

施密特被带到英国安全局之后,并没有被处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安全局建立了自己的“双重间谍”系统,在1941年初成立了一个直属于国防部领导的机构——“双十委员会”,使“双重间谍”为己所用。所以,施密特在被带进安全局接受审讯之后,也成了一名“双重间谍”,化名为“塔特”,从此一直为英国情报机构服务,成了“双十委员会”手中一张非常重要的牌。

塔特执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给德国谍报机构发了一封平安到达的电文。几小时后,德国谍报局回电说“祝贺你平安抵达,所需物品将由专人送达”。这样,英国版的“北极行动”就开始上演了。从此之后,德国情报机构就接连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把自己的情报人员送到英国来同这个塔特接头,而这些被派遣到英国的德国间谍的命运可想而知,不是受伤就是被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