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项梁老板造反,军队渡过淮水的时候,韩信闻讯来投军。我们前面说过别人投军,例如陈婴,人家是带了两万人马的。其他的再凑合的也得带百把号人,而韩信只带了一把剑。史载“仗剑从军”。项梁见到这么一位只带了把剑的寒酸角色,也没当回事,当时就把他当士卒收编入部队。之后项老板兵败被杀,韩信就归到项羽麾下。

这次韩信升官了,从普通士卒升到郎中。郎中是个什么官呢,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我们电视上看到的,高级首长身边跟着的警卫员。警卫员这份工作虽小,但负责的事情却是很多的,主要包括照顾首长的起居饮食,贴身保护首长的安全。说白了这就是个全方位的保姆角色。

韩信起初不介意,从普通士兵到能和项羽亲密接触总的来说还是有进步的。韩信好几次给项羽献计,项羽完全没当一回事。骨子里项羽看不起名明在外的韩信。

几次三番之后,韩信意识到,再跟在项羽身边也只不过是个警卫员。万一哪天打仗的时候,他不小心被杀了,也只不过是个死了的警卫员。这样的生活不是他韩信要的。韩信逃跑了,离开了项羽去投奔了刘季。刘季被封巴蜀汉中王,韩信就跟在队伍里随行。

一个人在数万军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在汉军中韩信被任命接待宾客的小官,相当于我们去吃饭,站在门口的迎宾小姐。迎宾先生韩信的耐心一点点被消磨光。他有他着急的理由,因为这一年韩信已经三十多岁了,他不再年轻。三十而立,再不建功立业,他这一生都只能是受过胯下之辱的韩某人。

在背弃项羽后,韩信下定决心,他要再投明主。

然而上天好像刻意要考验韩信的抗打击能力,就在他打算要逃跑的时候,不小心触犯了军法。被判斩首,和他一同问罪的有十三个人。到了行刑的时候,十三个人都被杀了,等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抬起头,他看着监斩官夏侯婴,喊道:汉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怎么杀壮士?

夏侯婴是刘季手下的大将,这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听到韩信口气很大,而且相貌也颇为不凡,于是就让手下人给韩信松绑免他一死。之后夏侯婴和韩信闲聊,一聊不得了,竟发现这竟然是个人才啊!

夏侯婴于是将韩信推荐给刘季,刘季根本不放在心上,但既然是大将夏侯婴推荐的,这个面子总是要给的啊。于是就给韩信升了官,从迎宾先生升为管粮食的小官。

往汉中走的一路上,粮食保管员韩信经常和萧何聊天。这一聊,连萧何都觉得这实在是难得的将才。萧何自此对韩信格外敬重,但现在在路上,不太好向刘季引荐,萧何打定主意等到了汉中就向刘季推荐这个军事天才。

等到了南郑的时候,韩信的耐心彻底消磨殆尽。他心想,萧何已经知道我韩信的才能,自然会在刘季面前多次推荐,而刘季到现在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很明显,是不肯重用我。不走不行了啊。

就这样粮食保管员韩信趁夜不辞而别,有人就把韩信逃跑的事情报告给萧何。萧何一听,二话不说,单人匹马就去追。

这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结果当然是追上了,萧何力劝韩信回来效力刘季。为了打消韩信顾虑,萧何直言自己还没有向刘季推荐他,并非刘季不肯重用。韩信答应了。

登坛拜将

两天之后,萧何追回韩信,就去面见刘季。

两人一见面刘季很激动,一把拖住萧何,大喊:为什么啊?难道连你也要逃跑吗?

萧何回答道:我没有逃跑,我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

刘季问:谁?

萧何回答道:韩信。

这话一出口刘季就怒了,破口大骂道:你开什么玩笑。之前几十个将领逃跑你都没反应,现在逃了个区区韩信你就亲自去追?当我白痴啊。

面对刘季的大骂,萧何只是平静地说:汉王您错了。之前逃跑的只是普通将领,像这样的人您要多少就有多少,根本不用介意。可是韩信不同,此人乃国士,国士无双。您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可以不要韩信;您如果想当天下的王者,就必须要得到韩信的辅助。我请问您,您到底是想当汉中王呢?还是想当天下的王者呢?

最后一问根本就是句废话,刘季想当天下王想得发疯:我当然要东归,哪个乌龟王八蛋才想当汉中王。

萧何这才笑道:您既然志在天下,那么就必须重用韩信,如若不然韩信他还会逃跑,萧何追得了一次,追不了一百次。

萧何的话非常重,这番话打动了刘季。

他说道:好吧,虽然我和韩信根本不熟,但有你保荐,我就封他做将军,怎么样?

好大面子。刘季连韩信是谁可能都不知道,竟然因为萧何的几句推荐就决定封将军,将军实在是个不小的官职了。这本来是个天大的面子,按理说萧何应该感恩戴德然后很识相地谢恩。可事实上,萧何却半点不买账,他十分严肃地否决道:不行,仅仅封将军,依然留不住韩信。

面对萧何的坚持,刘季妥协了。他改口道:好吧,那我封他做大将军,统领全军,这样总可以了吧?

萧何这才点头说道:太好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刘季当即派人去叫韩信,打算封他大将。这时候,萧何又一次阻止了他,而且说出的话非常不客气。

他说:等一等!您向来待人轻慢无礼,动则破口大骂,如今连拜将这样的大事也如同呼唤小儿般轻慢,正因如此韩信才会逃跑。您如果真心要拜他为大将,就必须选个好日期,先斋戒沐浴,然后登坛备礼,必须用最尊贵的礼节才行。

萧何强硬的态度终于让刘季意识到,这件事绝非儿戏,必须很慎重地对待。他完全听从萧何的意思,一切礼节程序都按萧何说的去办。

汉王大张旗鼓要登坛拜将的消息传到军中,将士们都很惊讶好奇。大家都知道刘季这个人流氓习气严重,做任何事情都没这么认真、费劲过,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次所拜之将是谁?消息被封锁了,到目前这还是个秘密。大家在种种情绪中互相猜测“这个大将到底会是谁”,很多人都把这样的好事往自己身上联想,尤其是曹参和樊哙,此二人最早跟随刘季造反,参加工作早,资格非常老,而且立过很多战功。汉王要拜将,所拜之人是谁这个问题还用猜吗?二位仁兄相视一笑:兄弟,这次轮不上你了。

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拜将仪式隆重举行,在万人瞩目的目光中,一个人走上了高台。这是个面孔陌生的人,而且看样子也不年轻,这时候人群中有人认出他,喊道:这是韩信!

竟然会是韩信?!不认识韩信的惊讶,认识韩信的更惊讶。竟然会是他。

在众人复杂的情绪中,唯有夏侯婴神态自若,只因今天这一幕,他早在释放那个待刑之人时就预见到了。

拜将典礼结束后,刘季找韩信单独谈话。

韩信明白,无论刚才大典上刘老四表现得多么有礼恭敬,但骨子里他还看不起自己。要完全征服这个人,让他从心底里重用自己,他必须要通过一个考验——让刘季从心里赏识他的考验。

这次考验以谈话的方式开始,由考官刘季出题。

刘季开口就问:萧丞相时常说起将军,说你是国士无双,我想请问你有何良策献我?

这话是非常不客气的,与其说是问,不如说是讥讽。那意思是说,别人总说你多厉害,我今天倒要看看你有几把刷子。

韩信先自谦道:“臣本是乡野,愚陋无知,大王既然问了,那我就不得不说。”开场白过后,他口风一转,很不客气地问道:请问当今天下和您争夺天下的是不是项王?

刘季答:不错。

韩信点头,继续问:那么我再请问大王,您自己觉得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

这是个相当不客气的问题,甚至很无礼。刘季来汉中,谁都知道是迫于项羽。这就好像你已经被人暴打一顿,还有人问你,喂,你是被某某人揍了吧?

刘季没有说话,在很长的一段沉默后,他才说道:你说得不错,这些方面我的确不如项王。

尽管后世对汉高祖刘邦其人在人格方面实在不咋地,甚至在遇险的时候会毫无犹豫地抛弃自己的儿女,甚至亲生老爹。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此刻的刘季,能在一个的大将面前承认自己最惨痛的失败,无论他的动机如何,无论这么做是不是手段,他能毫不顾脸面地直白承认,这一点就很了不起。

听到刘季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不如项羽,韩信只是做了一个动作,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这个动作是拜,这句话是:恭喜你!

之后,韩信才真正地切入了正题,因为只有他知道这次谈话不仅仅是要刘季肯定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对刘季的一个考验,如果对方能通过,那么才是值得韩信效命的人。

“恭喜您!我的看法和您一样,这些方面您的确不如项王。然而幸运的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现在让我来给您说说项王的为人吧。”

“项王这个人,每当发怒的时候,发声如雷,千人恐惧,但是他不能任用贤能,这不过是匹夫之勇。

“项王外表恭敬慈爱,举止斯文语言平和,碰到别人生病,往往陪同哭泣,并将自己的饮食分给病人,但一旦有人立了功勋,应该受到封赏。印信已经制好,项王却舍不得送出,往往在手中把玩到边角破损,还不肯送出。这个不是真正的仁慈,实乃妇人之仁。

“他虽称西楚霸王,号令各国诸侯,却不肯居住关中,反而建都彭城,这一点已失地利。加上他违背义帝原约,自行封赏诸侯,且仅凭个人喜好,分封不均。诸侯们对此早有怨声。之后他有迁义帝去偏僻地区,意图其他,诸侯们对此早就心生不满,有意离弃。

“除此之外,项王平日行军,所过之处无补烧杀抢掠,其名虽为霸,实际早失人心。天下人现在不敢叛他,只因其威。以此看来,项王现在虽势强,但隐患早存,变故只是早晚。”

韩信的话条理清晰,论点精辟,概括来说,他在告诉刘季:项羽此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赏罚不明、已失地利、人和。

只是这些话刘季已经听得瞠目结舌。混沌中,韩信的话,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这又是极模糊的希望。

韩信留意着刘季的反应,这时候才继续说道:

“如今汉王行事恰恰与项王相反,如果您再能任用勇武之士,有何敌不能破。再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又有哪个不甘心归顺;您打着大义的旗号,率领思念故乡的士兵东征,又有何地不克?

“何况三秦之王,本来就是秦朝的降将,他们欺骗士兵归降项羽,最终二十万秦兵在新安被项羽坑杀,唯独三秦将得以活命。被杀士兵皆是秦人,秦地父母亲人心里都恨死这三人。项羽屠戮咸阳烧杀抢掠,又偏偏让这三人去做三秦之王,百姓们怎么肯服。

“再相比汉王您,入关中约法三章,秋毫不犯百姓。百姓们真心爱戴您为秦王,而且义帝之前的约定百姓都已知道,按理您本该是秦王,可惜您被迫西入汉中,百姓也都在为您叫屈。

“诸多因素综合下,汉王若要举兵东征,只要一道檄文,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尽下三秦之地!”

话说到这里已经相当明显,刘季心中的那丝光亮已经骤然放大到无数倍。

咸阳宫中的宝物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刘季,那日进入秦宫的场面令他毕生难忘。这些东西暂时放弃只是为了永久的拥有。这些东西本该是我的,现在却被别人抢去。项羽的可怕的身影压在刘季面前。他不甘心。好吧,既然你强硬地剥夺了我的一切,那我唯独再一次拿回属于我的东西,只不过这一次,还得加上利息,那就是你西楚霸王的性命,你所拥有的一切。

彻了、悟了!

与将军相见恨晚啊!刘季对韩信如此说道。

前206年,汉元年8月,刘季听从韩信的计策,率军东征。

第十五章 楚汉之争——新一轮角逐

田氏一族的纷争

项羽当日沿用秦降将守关中,就是提防着刘季要造反。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位的封地,唯独章邯的封地和刘季离得最近。现在刘老四要造反,第一个得到消息的就是章邯。

巴蜀地处偏远地势险峻,在当年那是连路都没有的。军队经过必须要走栈道,这是当时人的普遍认识,章邯也是这么想的。他得到刘季要造反的密报就立刻派人去打探栈道的情况。不要忘记,刘季在入汉中的时候,每走一处就派人把栈道烧毁以显示他刘某人绝无东归争霸之心。

章邯派人打听的结果:刘季果然在修栈道。他一听就急了,立刻追问工程进度。来人又说了,汉王只派很少的士兵修,规定完工的时间又短,士兵们正在日夜加班,大家都有怨言。照这种情况,刘季那边就算着急,估计栈道修好也要好几年后。

哦,原来是这样,章邯完全放心下来。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8月的时候,章邯又接到一道密报,刘季的军队忽至陈仓,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军队当然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刘季放风修栈道是假,用以麻痹章邯,争取时间让军队从小路兵至陈仓才是真。

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了章邯个措手不及。

双方军队交手,情形正如韩信所料。秦兵怨恨章邯,大家无心作战章邯大败而归。汉军追击章邯,追到好这个地方,双方又打了一场章邯再败,只好率领残兵逃入废丘城固守。然而刘季不会放过章邯,他派曹参、周勃、樊哙率军围攻废丘。同时派郦商等分兵取上郡、北地;派薛欧引兵出武关。

刘季自己连同韩信领兵东进,下面的形势一片大好,汉军一路大捷直打到黄河南岸。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见势头不妙,当机立断决定投降。同时,其他几路军队也很顺利,都打了胜仗,只有王陵的军队遇到楚军阻挡。

在刘季忙着造反的时候,另一个人也反了。此人就是田荣——已故齐王田儋的堂弟。

齐国在复辟各国中齐国独一无二,它的特殊源自于它令人眼花缭乱的内乱。春秋战国的就不必说了,我们重点来看看秦末复辟后的内乱。

秦帝国反击战打响后,章邯四处屠杀镇压反秦军,齐王田儋战死,由此诱发齐国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新一轮内乱。

齐人得知田儋战死的消息就拥立亡国之君田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丞相,田间为大将。这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不可一日无君,如若不然战败的齐国很可能就会遭遇被其他诸侯国蚕食鲸吞的下场。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却引起一个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就是田荣。

田儋战死,田荣侥幸逃脱跑到东阿给项梁写求救信。项梁击败章邯后,田荣小命得保这才有工夫郁闷,对齐人擅自立王的事情非常不满。记得当日田儋称王,很直接地对群众说:田氏正宗,理应称王。那意思是说,决定我已经下了,现在就是知会你一声。

田荣的性格颇有乃兄风范,基本属于那种老子说了算的人。他不满齐人自立田假为王,也没有多废话,带上兵马直接打了回去。齐国精彩纷呈的内乱由此揭开序幕。

没当上两天齐王的田假战败,逃跑到楚国,丞相田角逃去赵国。田角的弟弟大将田间之前就已经在赵国求救,听到田荣内乱的消息吓得就此留在了赵国。

占据齐国都城后,田荣立刻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出任丞相总揽大权,并让自己的弟弟田横当大将。

齐国二次内乱的时候,彭越正好在这一带游荡。之前他协助沛公入关,在攻下昌邑城后就告别而去。

之后,田荣趁胜平定了齐地。

到此,田某人才觉得出了口恶气。

我老田家的事,何时轮到外人插手。门户自己清理,王自己立,田荣实在是很蛮横的人,这个在战乱年代不算缺点,甚至称得上能自保的优点,但是此人心胸狭窄,太过计较个人恩怨则最终害了自己。

此后,章邯反击,楚国一度陷入劣势。项梁就送信请求齐、赵两国共同发兵对抗章邯。

田荣立刻表示同意出兵,但有条件——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田间,那我们才肯出兵。这果然是个睚眦必报爱好赶尽杀绝的人。

楚怀王回绝了田荣,说:“田假是我们同盟国的君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靠我们,杀了他是不合道义的。”

赵国也不愿意用杀田角、田间来和齐国做交易。

即便双方都派出使者进行交涉,联兵计划还是以谈不拢收场,双方互不相让都不肯妥协。田荣很生气,坚决不肯出兵援救。结果定陶一战,章邯击败楚军项梁战死。胜利后的章邯立刻拿赵国开刀,这才有了巨鹿之围。

田荣不肯出兵救援而引起严重后果,是谁都始料不及的。事后当事人或许也后悔过,但既成事实,齐和楚、赵的梁子就此结下。对此最为怨恨的人就是项羽。项羽被项梁抚养长大,叔侄两个感情深厚自不用提。叔叔被杀,项羽一直认为,田荣必须负责,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巨鹿一战霸王成名,统领诸侯西进伐秦。裂土封王时,项羽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国将领田都因为跟随项羽救赵,之后又跟随入关,被封做齐王;立有战功的齐降将田安为济北王。

霸王大刀阔斧分封三齐,割裂齐地,借机架空了田荣,也算得上公报私仇的一种。

座右铭“老子说了算”的田荣自然极度郁闷。然而,同样郁闷的人还不止他一个。

陈馀也处在极度郁闷期,原因和田荣相似。他和张耳绝交后,成了社会闲散人员,大家分赃的时候,他只分到三个小县,非王非侯。

两个天涯沦落人,越想越郁闷越想越不甘心。咱们普通老百姓郁闷,顶多发发牢骚或者阿Q自我安慰下,可同样的情况换到这二位仁兄身上就截然不同了。

田荣当机立断,义无反顾决定:再发动一次内乱。

打定主意后,田荣没有立刻行动。这个人虽然冲动,却不笨。他知道此次的对手是西楚霸王,要对付这个人必须有所准备。

田荣派人去联系陈馀,说来也巧,陈馀那边一听到田荣要造反的风声就派出了使者。

使者夏说先一步找到田荣,转达陈馀的合作诚意说:“项羽作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如今,把赵王迁居代县!希望大王借给我军队,以南皮作为您遮挡防卫的屏障。”

要什么来什么,要造反就来帮手。

天涯沦落二人组,立刻升华到同仇敌忾二人组。

田荣当即派遣军队交给陈馀指挥。陈馀得了田荣助军,又调动所属三个县的全部军队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战败逃跑。得胜后的陈馀迎赵王歇归赵,赵王因立陈馀为代王。陈馀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造反终极目标:封侯拜相。

倒霉的张耳没做几天常山王就落跑,跑就跑吧,可跑去哪是个问题。

关于逃跑路线,张耳想去投靠项羽。他的理由是,虽然和刘季关系不错,但现在霸王最大,而且这个常山王也是霸王封的,于情于理都应该投奔项羽。

对此,有个叫甘公提出反对意见。此人大概是个玄学爱好者。他提出的理由很有玄幻色彩,他说,“汉王入关,五星会聚于井宿天区。井宿天区是秦国的分星。先到的一定功成霸业。即使现在楚国强大,今后一定归属于汉。”

张耳听从了甘公的建议,投靠了刘季。

这个决定最终奠定了,两个贤人一个生一个死的不同命运。

事实再次证明,贤人又如何,照样会忘恩负义,趋炎附势。

在陈馀打跑张耳的时候,田荣的第二次内乱也正式开演。三齐中唯独胶东王田市是他侄子,又是他立的王,田荣先去找田市,将他扣留起来不让他回自己的胶东治所,接着发兵打败田都,田都逃到楚国。

田市是个胆小的人,被堂叔扣留本来就心惊胆战,正好手下的人劝他说:“项羽强大而凶暴,而您作为齐王,应该到自己的封国胶东去,不去一定有危险。”

田市非常害怕,就趁田荣出去打仗悄悄逃跑去胶东。田荣得知后勃然大怒,急忙带人追赶齐王田市,在即墨(地名)把他杀死。

说来也巧,彭越和刘季在昌邑城下分别后,就带着自己的一万多人四处游荡。这时候正好混迹在山东巨野。田荣是个非常会利用人才的人,他听到彭越在附近的消息就立刻送给彭越将军印,命他去攻打济北王田安。彭越打败了济北王田安,兵杀死了他。

自此田荣全部占有三齐之地,自立为齐王。

让我们来综合下现在的情况,刘季反了,田荣也反了,消息传到项羽处,霸王勃然大怒。你敢反,我就灭。

他封旧吴县令郑昌为韩王,领兵拒汉。又令萧公角领兵往攻彭越。

刘季、田荣几乎同时造反,项羽分身乏术,自然存在个先灭哪个的问题。对此,项羽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各国俱反,均不足患,唯独刘季必须铲除。设置三秦就是防其不轨。就在项羽打算亲自领兵攻汉的时候,有人报告说,有项羽的加急快件。

信是张良派人送来的,信中内容大致如下:

汉王在入汉中的时候已经烧毁沿途栈道,这就是他绝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