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回忆-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苏联也有他的苦衷,例如外交的压力是不能不顾忌的。中共决始终与他站在一起,凭本 
身的力量,来担当一切。现在事已至此,决不能互相埋怨,只有一本初衷,共策进行。  

    他们两人于是密商进行方针,周恩来曾向张学良表示,据他个人看来,在西安成立一个 
独立政府和对蒋制裁,都不能算是好办法。现在南京正在叫嚣讨伐西安,如果我们制裁了蒋, 
这将予人以口实,蒋的徒子徒孙们,将用报仇的名义与我们纠缠,这将是长期的内战,而且 
胜负未可逆料。周这些话,终于打中了张的心弦。  

    于是周进而表示,他个人有一种还不确定的想法,愿意说出来供张参考。周向张坦白说 
明,我们所需要的是全国抗日的局面,而不是偏处西安一隅的局面,因而我们所要的是团结 
与合作,而不是分裂与内战。现在南京方面,也有人不愿意打内战,更有人不愿逼西安方面 
去制裁蒋。我们可以一面备战,一面与蒋谈判,如果蒋明白接纳了我们的主张,那他将来也 
难反悔。  

    张学良听了周恩来这些话,并未发生反感,反而向周说,这件事不能让外间知道,也暂 
不向杨虎城提及。他们两人先研讨具体办法,一俟稍有把握,在对外发表。于是他们商定如 
何优待蒋的办法,以及如何向蒋进言等。  

    这些经过情形周曾详电报安,并表示欣慰,认为和平解决有希望。我们接到周的电报, 
也为之高兴。乃决定坚决推动张杨走和平解决的道路。我们大家虽已这样决定了,但心中的 
疑团仍是存在。张闻天曾向我指出:“这是为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全部利益,不得不牺牲中共 
的局部利益。”他说明苏联大概是受了外交上的压力,不得不置身事外,可是将来蒋介石释放 
出去了,那我们可要吃大苦头。  

    十五日在林伯渠办公的窑洞里,我们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莫斯科的指示。我们这些 
政治局委员,都发言支持和平解决,我的发言自然也是支持和平解决,但说到和平解决的前 
途时,也同样表示未感乐观;即是蒋在西安时可能答应我方的要求,但一回到南京,也可能 
借故翻脸,因此,我们须更加努力,团结内部,充实实力,准备应付未来可能的坏演变。就 
因为我说了这些话,后来被我的反对者断章取义,抹杀我号召中共内部团结的本意,诬指我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缺乏信心,甚至说我反对和平解决。这不能不算是“欲加之罪” 
了。  

    当时的局势相当微妙。最初是一片战争气氛,接着调和论调逐渐抬头。南京一时群龙无 
首,一般人估计蒋无生还之望,因而主张讨伐西安,当然其中也不无幸灾乐祸的企望者。西 
安张杨部的将领,也觉得既用非常手段扣留了蒋,那里还能有妥协的余地;这种骑上虎背的 
情势,使他们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      

    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始终对蒋没有采取完全决裂的态度。临潼华清池的枪声是过去了, 
他们伺候在蒋的左右执礼仍恭。他们所发出的通电,也只希望接纳八项主张,并保障蒋的安 
全。  

    张学良与周恩来的密谈,固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个直接原因,同时,当时的情 
势也逼使他们不能不这样做。南京的重兵纷纷开进潼关,飞机又在西安上空威胁,这使西安 
当局,大多觉得战争的爆发将不利于他们。各方实力派发给张学良的电报,也多持息事宁人 
的态度。因此,张学良的和平解决意向一经明朗化,调和气氛就代替了火药气味。  

    张学良所坚持的是蒋签字赞成他所提出的上述八项主张,蒋则为了政府和个人的威信, 

                                   126/166 

… Page 463…

                               《我的回忆》第三册  

不能自挟持之下,有所承诺,坚持不允签字。端纳、宋子文、宋美龄、蒋鼎文等奔走期间, 
多方调解,宋氏兄妹且表示蒋先生已应允了八项主张,如果一定要蒋亲自签字,心理上留下 
痕迹,反为不美。  

    周恩来曾致电保安,报告他与蒋氏长谈的的经过。首由张学良说项引见,张对蒋说,委 
员长的一位旧属求见,请委员长予以接见,蒋氏未置可否。周恩来当即步入蒋氏的住室内, 
向蒋严肃敬礼,并仍依黄埔时习惯,称蒋氏为“校长”。蒋氏最初板起面孔不予理会,周即坐 
下来慷慨陈词,蒋氏则留心静听。周首先说明中共决无不利于蒋氏和南京政府的想法,并希 
望一切和平解决,中共愿拥护蒋氏做全国领袖,实行抗日。周也乘势说明中共政策改变的始 
末,力证化除成见,团结御侮的必要。  

    周恩来在报告中说,他的陈词曾使蒋氏的心情渐渐平静,似也相信周的真诚。周恩来根 
本没有说要蒋氏在八项主张上签字的话,只是在气氛轻松的时候,请求蒋氏有些指示,并与 
蒋氏略叙家常,说到其子蒋经国在苏联颇受优待,蒋氏微露思子之意,周即满口答应将助他 
们父子团聚。  

    周恩来在报告中,解释他对蒋介石氏,始终恭顺恳求,未露半点要挟之意,为的是不留 
痕迹,以便有再与蒋氏见面的机会。周也说到蒋氏态度甚为得体,他只提及他的儿子,似是 
属于私人范围的事,但也微露国共和解之意。周希望国共十年战争,至此能事国共和解的起 
点。  

    张学良当时确是排除万难欢送蒋回南京的。杨虎城因不完全知道和平解决的底细,不免 
有所疑虑,有时甚至表示反对的意见,经张学良、周恩来以及调人宋子文等多方劝说,杨终 
于赞成了。蒋乃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乘飞机安然返回南京。  

    周恩来来电报告蒋离开西安的经过时,曾特别对张学良随蒋同往南京一事,表示遗憾。 
他指出张过于冲动,事先并没有向他说到要送蒋前往南京的意向,否则他会劝阻。蒋氏飞机 
将要起飞的时候,他正和张学良站在一块送行,张说:“我送委员长。”便步上飞机,虽经蒋 
劝阻,但张仍是登机起飞了。周说明他当时真着急,但在稠人之中又不好说话。  

    周接着说明张学良走后,西安一片混乱,张事先没有任何的部署,任何人也不知道以后 
的做法。杨虎城已在自作打算,准备将他的部队,向安全地带移动。东北军更是群龙无首。 
少壮派军人与失望之余,迁怒于中共,说中共害了他们的“少帅”。如今张杨共三角联盟是完 
全解体了。主要是没有人作主,我们也找不出商谈的对象。  

    果然,东北军的少壮派鼓噪起来了。五十几个少壮军官,以死来威逼周恩来,他们持着 
武器,在一个会场中向周质问他们的少帅那里去了?他们说西安事变是中共挑动起来的,事 
后中共又提出和平解决的办法,出卖盟友,与蒋系人员,秘密妥协,牺牲东北军,以图自身 
的私利。从前共方老是说苏联援助,结果竟是骗人的,现在张少帅去南京,当然凶多吉少, 
东北军人也将死无噍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由罪魁祸首的周恩来负责。  

    周恩来面临着这种险境,施展出全身解数,幸而应付过去了。他态度镇静,措词诚恳, 
向会众说明:张少帅随蒋赴京,实出意外,他不赞成,但来不及阻止。他又说到如果我们内 
讧,张少帅的生命就没有机会了,东北军也会完蛋的;如果我们团结镇静,蒋对我们的力量 
将有所畏惧,不敢为难你们的少帅;三角联盟也能继续存在,发挥作用。周并向那些愤怒的 
军人们誓言,中共绝不出卖三角联盟,始终与盟友站在一条战线上,决不让少帅和东北军一 
方受害。那些暴躁军人终于在无可奈何之中不得不顾全大局。  

    至此,西安事变一幕便告结束了。被拘禁的蒋介石安然回到了南京。这一事变的首脑张 
学良,从此渡着长期不见天日的生涯。当事人之一的中共,由与张杨共同反蒋,一变而为西 

                                    127/166 

… Page 464…

                               《我的回忆》第三册  

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调停人,再进而南京谈判,以期达成国共间的和解。张杨共的三角联盟, 
因内部的混乱,再也不能有一致的行动了,西安事变的众多关系人都在洗刷自己的责任,以 
期蒋介石那根报复的棍子,不会打在自己的头上。更重要的是剿共的战争事实上是停止了, 
代之而来的是抗日战争。  

   ① 我在一九三八年发表的告国人书中,曾提到我是在西安事变以前十八天到达陕北的,那应当是十二 

月二日。  

   ② 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详情,可参看中国现代史资料丛书《一二九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一 

九五四年版  

   ③ “双十二”张杨等十余将领发表的通电全文见:《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著,第四十九——第 

五十页,香港文化供应社,一九四九年再版。  

   ④ 西安事变前,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已有改善这一点,David Dallin 在其所著《苏联与远东》 

一书中(见第五章——国立编译馆民国三十九年版)曾加阐述。而西安事变时,英美各国与苏联对远东的外 

交态度,渐趋接近一点,也可从王明这些话中窥其梗概。  

   第二章 延安百态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蒋介石氏脱险,由张学良陪同自西安飞返南京,此举使西 
安的张、杨、共三角联盟立即陷于混乱,也令陕北中共内部大为震动,几乎无人不觉得将有 
大祸临头。乘此时机,毛泽东氏玩弄其“买空卖空”的手腕,抛弃一切道德思想和共产主义 
的原则观念,不择手段,甚至无所不为的企求达到他的目的。这种目的,是防止蒋介石返回 
南京后继续剿共或逼降,以求中共的生存和乘机发展。这些又与毛氏奸诈地追求个人独裁的 
勾当纠缠在一起。应当说毛氏的努力,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共终于喘过一口气,但从此毛 
氏也真正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基础。  

    只要约略研究一下当时中国的处境,人们就能了解,西安事变的始末,及其以后法上的 
种种情况,都是不足为奇的。当时日本的侵略,及其严重和迫切,使一切看来不可能的事, 
都成为可能。这其中主要之点,是中共得庆起死回生。换句话说,苏维埃运动,是中共濒于 
死亡的边缘,抗日不仅解救了中共的厄运,还给予它自有向前发展的机会。  

    这些事说来话长,恕作者不能一一论及,只能就个人所接触到的扼要叙述。大体说来, 
在西安事变以前,处于偏僻地区的中共,是被动的接受抗日的影响。譬如说,中共曾主动的 
联络张学良,但也从这种联络,中共才从张学良那里了解了许多反日情况,特别是东北军人 
的反日情绪。当时少数美国记者,访问陕北,也使中共的要人们对国际友人同情中国人抗日 
的情况,略知一二。此外还有一些抗日消息和书刊流传到陕北,使张闻天辈模模糊糊的了解 
到,陕北以外的情形是进步了。  

    西安事变以后,中共的抗日运动,开始由被动转到主动,能够逐渐脱出偏远的地区,渗 
入到抗日的实际活动中去。这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中共迁都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有 
名的的赤都。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知道蒋介石氏已由张学良护送回南京, 
便立即将原驻扎在保安的中央机构,向延安迁移。这件事,中共中央早有准备。乘此西安事 
变刚结束之时,不动声色的建立起立足之地。  

    延安虽是一个县城,但地居陕北的中心,城内外的房屋与窑洞,足供中共中央各机关之 
用。这里对西安和各地的交通都很方便,而且有一个小型飞机场,张学良与周恩来的来往, 
就曾多次利用这个飞机场。当我们这些中共要人,从那不成样子的保安迁到延安时,心胸都 
大为开朗。一般人都认为延安市大有可为的地方,有人说,延安是一个历史名城,边防重地, 

                                   128/166 

… Page 465…

                               《我的回忆》第三册  

有的人更说,这里可以招兵买马,广揽四方豪杰。  

    延安为中共占有,是它在西安事变中一个重要的收获。西安事变发动后,中共中央即应 
张学良的要求,将红军主力,移向西安附近前线,与张学良、杨虎城部队互相衔接。结果红 
军循延安通西安的公路前进,以洛川为总司令部驻地,部队分布在洛川以南的前线,延安便 
成为红军的主要后方。延安以南的各县,仍归国民党西安省政府管辖,只是延安似是由于张 
学良的。默契,交由中共自有处理。  

    延安自从中共中央迁入以后,就一天天热闹起来,主要是很多的青年男女学生,成群结 
队,不断的步行而来。也有一些抗日亲共人士,搭乘少得可怜的汽车从西安来。他们都把延 
安作为革命圣地,他们对国民党南京政府,有相当大的反感。他们主要指责国民党对日不抵 
抗,也不容纳他们有参加抗日的机会,因此他们寄希望于中共。但他们对中共的内情全然不 
知。就因为这些新客人之来,致使延安的住屋不够分配,后来中共不得不拨出大批房屋,交 
与抗日军政大学①来收容他们。此后中共中央机构迁到离延安远远的乡村,并新建了许多窑 
洞。  

    我多次同这些外来者接触,大半都是个人交谈,而谈话的内容,也多是有关时局的某些 
具体片段。我参加过文艺晚会,欣赏抗日歌曲和各种文艺表演,也曾参观那些年轻人的体育 
活动等等。我觉得,他们比之“五四”时代的青年更实干。他们的抗日热情,使我对抗日局 
势,有更生动的了解。直到现在,我还能记忆对当时抗日局势所作推测的大致轮廓。我认为 
日本侵略中国,已引起美、英、苏等国的不满,他们同情中国,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抗日运 
动。国民党南京政府,亦有可观的进步,向着中国统一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国民党势将奋起 
抗日,因已到了非干不可的地步。从这些年轻人的表现看,中国形形式式的派系和人物,大 
体可以联合一致抗日。我对抗日抱乐观态度,因此,对毛泽东等所给与我的种种磨折,就忍 
受下去了。  

    此外,迁到延安的中共中央,经济生活上的困厄也获得相当程度的解救。红军驻扎在陕 
北边区以南地方,可以在驻地就食,延安归中共以后,其控制区域大为扩展,粮食也就成问 
题了。中共要人们,也不再像在保安一样,不是前方军队供应告紧,就是后方需求短缺,他 
们每天都为小米和菜蔬而奔忙。中共管理经济的人员,也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直向西方等 
城市搜购医院卫生材料、机械用品和零件,以及纸张文具等等,当时这种经济上的解脱,使 
人们都愉快轻松起来。  

    中共的要人们,对当时这些收获,曾加以大大的夸张和宣传,在这种乐观气氛之下,中 
共和红军内部各种隐忧,都给掩盖起来了。而且中共的要人们,都相约不要将红军二万五千 
里长征以来的种种挫败与损失、红军里面纪律颓废和中共内部的争执、以及对国共合作抗日 
未可乐观等等,向那些热忱抗日的青年宣泄,以免影响他们对中共的向心力。  

    除以上所说这些欣欣向荣的表面现状之外,中共中央内部许多事却在暗中进行和演变。 
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似因一、四两方面军间的争执和对立已不存在,因此没有人用中央政 
治局的名义,也没有再举行过会议。处理西安事变时,各巨头多采取协商的形式,反复讨论, 
颇费时间,使首当其冲的毛泽东颇感不耐。虽然我曾表示惟毛的马首是瞻,但他仍然感到不 
满足,非集大权于一身不可。因此在这紧急关头,一方面许多事急需处理,另一方面中共中 
央的组织又相当零乱,毛泽东便趁此时机,多方面混水摸鱼,已达其个人独裁的野心。  

    毛泽东先把军权集中于一身。当时红军主力,由彭德怀以前线总指挥的名义,率领着赴 
西安前线,毛利用这个时机,把中央军权包揽过来,一切由他直接发电指挥,因而剥夺了总 
司令部的指挥权力。这些事,当时都偷偷摸摸进行。总括一句,是不再让任总司令的朱德和 
任政员的张国焘,获知红军主力的行动情况。其次,他利用宝安县房屋不够和有些干部需要 

                                   129/166 

… Page 466…

                               《我的回忆》第三册  

调往“抗大”学习的机会,逐渐把总司令属下的机构、参谋总部和总政治部等人员,并入毛 
所直接指挥的军事委员会。取消总司令部机构的事,是利用由保安搬迁到延安的时机来完成 
的。到了延安,朱德和我都变成了空头司令。朱德曾向我表示,老毛一向如此,就让他去干 
吧。  

    当时毛泽东最注意的是控制通讯机构,已达到封锁消息的目的——(一)所有中共中央 
与莫斯科来往的密电;(二)中共与西安方面的联络,诸如与国民党南京政府人员,张学良、 
杨虎城等部以及其他派系和人员的通信等;(三)军委会与红军各地部队的联系,凡一切命令 
指示、人员调动和军事情报等等,概由毛泽东一个人包办。这件事的完成,可以说毛泽东处 
心积虑已久,西安事变还未结束的时候,他表现得更加急进,迁往延安的事,又帮助他在技 
术上掌握这些控制,  

    毛泽东利用这些控制,电令军队中的干部,参加“抗大”学习,并大事宣扬,果然大批 
干部要求学习,毛便乘机派进一些亲信和监视者。毛的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付我和第四方 
面军,而且同样对付第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萧克以及正在二方明军中工作的刘伯承,他 
们都或多或少的变为空头司令。  

    中共中央迁到延安时,毛泽东已完全控制了外交权和军事指挥权,正在向各军中伸展其 
个人的权力。他又利用这种控制力,来指挥中共党务的进行,对张闻天等党棍,表现得颇为 
颐指气使。毛曾多次笑着向中共要人么说:让他自己来应付各方面,其他同志,大可多注意 
积极方面的工作,诸如争取和影响新来的青年人,注意党务和民众工作的发展,以及边区地 
方政治的改进等等。这就是毛泽东实施独裁开始时所放出来的保护色。  

    当时中共要人们,大多分散到各处工作去了。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等,率 
领了大批干部到西安,接着又伸展到南京上海等地,有的与国民党办外交,有的作说客,有 
的乘机发展工作。彭德怀、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都赴前线工作去了。张闻天、凯丰为 
党中央的日常工作而奔忙,林育英在那里内内外外,忙着布置职工运动。林彪等聚精会神办 
理抗日军政大学,不久担任法官的董必武也参加了抗大教育工作。一身轻松的朱德,忙着与 
那些新来的人接触,有时与一般青年人一起打球,一起唱歌。我自己正为西路军的失败而忧 
伤,设法图谋补救,而当时我是被人孤立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之下,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 
会主席,兼管外交,坐镇中枢的毛泽东,因得毫无顾忌而大权独揽。  

    当时毛泽东最感头痛的是蒋介石返回南京后,可能对陕北发动报复行动。一九三六年十 
二月二十五日,蒋介石由张学良护送返回南京,周恩来的急电,当晚到达保安,毛泽东显得 
特别焦急。他似断定蒋介石的报复必然会来,而且会很迅速和残酷。他曾断断续续的表示, 
糟了!张学良也跟着到南京去,目的无非是想减轻自己对蒋的罪过,难道他不会把罪过都推 
向中共头上?我们不是曾经推动张学良反蒋抗日,说甚么可得苏联援助,拥护张学良形成西 
北抗日局面么?这些难道张学良不会自动或者被逼的和盘托出?再者,西安没有张学良,东 
北军将解体。张、杨、共三角联盟也已不复存在。蒋介石很快的就可以收拾张、杨在西安的 
势力。蒋介石的拳头,难道不会打到中共头上、再来一次从四面八方围剿我们么?  

    毛氏也曾故作镇静的说:大不了的事,也无非是打游击。接着又断断续续的自言自语, 
表露他的心情说:现在与过去,究竟大不相同,从前是硬打着苏维埃旗帜造反,现在是联蒋 
抗日和拥蒋抗日,总不能像张学良那样,再做些兵谏的文章。可在我们将要做的文章,应当 
有那些内容呢?如何鼓励士气呢?  

    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