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南渡,其后辗转传写,多非完帙。至国朝康熙初,金券得韩氏所藏本,缮录未竟,而券殁,反并原本第十卷佚之。雍正三年,金汇得不全宋本,适尚存第十卷,乃重为抄补刊刻,而此书复完。盖若隐若显几五六百年,其不亡者幸也。其书皆采录经传成语,以备尺牍之用,故以《书叙》为名。
  明浦南金尝取是书与《尔雅》、《左腴》、《汉隽》合为一编,改题曰《修辞指南》,瞀乱糅杂,殊不足取。此本犹金氏原刻,尚不失其旧。其间徵引既繁,复冗盖所不免,然每句标注出处,犹从原书采掇而来,终较南宋书肆俗本为有根据。
  固未可与《启劄青钱》之类一例视之矣。
  △《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内府藏本)
  宋叶廷珪撰。廷珪字嗣忠,崇安人。政和五年进士。出知德兴县。绍兴中为太常寺丞,与秦桧忤,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军州事。王之望《汉滨集》有所作廷珪除官制,颇称其学问之富。盖当时亦以博洽著也。是编乃其类事之书。《闽书》称廷珪性喜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即无不终卷,常恨无资,不能尽写。因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钞之,名曰《海录》。既知泉州,公馀无事,因取类之。为门七十五,为卷二十有二。事多新奇,未经前人引用,即指此本。然廷珪自序称百七十五门,与《闽书》所言已不合。检其书,实为部十六,为门五百八十四,与自序亦不合。又《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作二十三卷,《文献通考》又作三十三卷,卷数亦有异同,或后人有所窜改,非其旧本欤。其书每条仅标三数字,其注亦不过三数语。盖义存约取,故以碎事为名。其中如分守令县令为两门,而太守事实乃入留守门。又如韩偓称玉山樵人,贺知章称四明狂客,张志和称元真子之类,皆其自号,而载入私谥门。赵至与嵇茂齐书所云鸡鸣戒旦,飘尔晨征,日薄西山,马首靡托者,乃自叙行役之词,而入於军旅门,於分隶多为未协。盖随笔记录,不免编次偶疏。然其简而有要,终较他本为善也。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邓名世撰。而其子椿裒次之。名世字元亚,临川人。祖孝甫,见《宋史·隐逸传》,即原序所称文昌先生者是也。椿有《书继》,已著录。李心传《系年要录》称绍兴三年十月,诏抚州进士邓名世赴行在,以御史刘大中荐也。四年三月乙亥,上此书。时吏部尚书胡松年以其贯穿群书,用心刻苦,遂引对,命为右迪功郎。王应麟《玉海》所载亦同,惟言名世初以草泽得召,上书后始诏赐出身,充史馆校勘。《朱子语类》又谓其以赵汝愚荐,以白衣起为著作郎,后忤秦桧勒停。均与心传所记不同,则未详孰是耳。《文献通考》、《宋·艺文志》俱作四十卷,惟《宋会要》作十四卷,《中兴书目》作十二卷,殆传写之讹。其书长於辨论,大抵以《左传》、《国语》为主。自《风俗通》以下各采其是者从之,而於《元和姓纂》抉摘独详,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二书互为参校,亦往往足补史传之阙。盖始於政宣而成於绍兴之中年,父子相继,以就是编,故较他姓氏书特为精核。《朱子语类》谓名世学甚博,姓氏一部,考证甚详,盖不虚也。后椿作《书继》,亦号赅洽,殆承其讨论之馀绪乎。宋时绍兴有刊本,今已散佚。《永乐大典》散附《千家姓》下,已非旧第。惟考王应麟所引原序,称始於国姓,馀分四声,则其体例与《元和姓纂》相同。今亦以韵隶姓,重为编辑,仍厘为四十卷,目录二卷。其复姓则以首字为主,附见於各韵之后。间有徵引讹谬者,并附著案语,各为纠正焉。
  △《帝王经世图谱》·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唐仲友撰。仲友字与政,金华人。绍兴中登进士第,复中宏词科。后守台州,与朱子相忤,为朱子所论罢,故《宋史》不为立传。惟王象之《舆地纪胜》称其博闻洽识,尤尚经制之学。又朱右《白云稿》有题宋濂所作仲友补传,云在台州发粟赈饥,抑奸拊弱,创浮梁以济艰涉,民利赖焉。则仲友立身,自有本末。
  其与朱子相轧,盖以陈亮之诬构。观周密《齐东野语》所载唐朱交奏始末一条,台妓严蕊一条,其事迹甚明,未可以是病仲友也。是书原本十卷,《永乐大典》所载以图谱数繁,析为一十五卷,然但均其篇页,而不复分别其门目,割裂舛混,原次遂不可寻。今详为厘正,依类排比,分为一十六卷。体例之淆,句字之误,则各为考核更定,而附注案语於下方。其书分类纂言,大要以《周礼》为纲,而诸经史传以类相附。於先圣大经大法,咸纵横贯串,曲畅旁通,故以帝王经世为目。其所绘画,州居部分,经纬详明,具有条理。其所辨订,不甚主注疏旧说,而引据博赡,亦非杜撰空谈。盖考证之学,议论易而图谱难。图谱之学,阴阳奇偶推无形之理易,名物制度考有据之典难。仲友此编,可徵其学有根柢矣。自宋以来,儒者拘门户之私,罕相称引。沉埋蠹简垂数百年,一旦自发其光,仰邀宸翰且特命剞劂以广其传。岂非真是真非待圣人而后定哉!臣等编次之馀,既仰钦睿鉴高深,且以庆是书之遭遇也。
  △《职官分纪》·五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孙逢吉撰。逢吉字彦同,富春人。事迹具《宋史》本传。前有元祐七年秦观序,陈振孙《书录解题》亦载之。考逢吉举宋隆兴元年进士,距元祐七年凡七十二年。又考朱子罢经筵直讲,逢吉代讲诗权舆篇,事在绍熙五年,距元祐七年凡一百三年。逢吉至宁宗朝,尚官秘书监,吏部侍郎,知太平州,距元祐七年则一百几十年矣。谓元祐时秦观序之,殆谬误也。其书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沿革,名姓故事,根据经注,沿考史传,搜采颇为繁富。若其引《易纬》黄帝与司马容光观於元扈,引《论语纬》孔子为素王、颜子为司徒之类,则无关典要,徒以爱博而存之。然类事之书,与考典之书体例各殊,取材亦异,固未可执引纬解经之说,责以泛滥也。
  △《历代制度详说》·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此书凡分十三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第三门原本阙页,佚其标题,所言乃考课之事,四曰赋役,五曰漕运,六曰盐法,七曰酒禁,八曰钱币,九曰荒政,十曰田制,十一曰屯田,十二曰兵制,十三曰马政。皆前列制度,叙述简赅,后为详说,议论明切。元泰定三年刊行。前有庐陵彭飞序,称为祖谦未竟之书,故止於此。其或然欤。刊本久佚。此本辗转传写,又多讹阙。其钱币门中脱二页,荒政门中脱二页,今悉据《通考》所引补足。中间误字,亦考核校正。惟第二卷脱去标题之数页,则无可检补,姑仍其旧。飞序称紫阳浙学功利之论,其意盖有所指,永嘉诸君子未免致疵议焉。
  祖谦以中原文献之旧,岿然为渡江后大宗。紫阳倡道东南,祖谦实羽翼之。性命道德之原,讲之已洽,而尤潜心於史学,仍欲合永嘉紫阳而一之云云。盖有元中叶,新安之学盛行,飞恐人执朱子之论薄视此书,故作是言也。考祖谦年谱不载此书,盖采辑事类以备答策,本家塾私课之本,其后转相传录,遂以付梓。原非特著一编,欲以立教。与讲学别为一事,各不相蒙,所谓言岂一端各有当也。飞必牵合调停,与叶盛《水东日记》必谓文章关键亦为讲学之一端者,同一迂陋。
  《参同契》、《阴符经》朱子皆有论注,飞亦将谓欲合孔、孟、黄、老而一之乎。
  △《永嘉八面锋》·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版刻,第云永嘉先生。
  考陈傅良、叶适当时皆称永嘉先生,相传此为傅良所撰,或曰叶氏为之。今观其间,多傅良平日之语,其为陈氏无疑云云。案《宋史》傅良本传,载所撰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传左氏章指》行於世,不载此书。其为果出傅良与否,别无显证。然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於江浙,而当责於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薈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固确然为南宋书。其鲁桓不作鲁威,犯钦宗讳。魏徵不作魏证,犯仁宗嫌名。盖明人重刻所改也。其书凡提纲八十有八,每纲又各有子目。
  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永嘉之学,倡自吕祖谦,和以叶适及傅良,遂於南宋诸儒别为一派。朱子颇以涉於事功为疑。然事功主於经世,功利主於自私,二者似一而实二,未可尽斥永嘉为霸术。且圣人之道,有体有用。天下之势,有缓有急。
  陈亮上孝宗疏所谓风痹不知痛痒者,未尝不中薄视事功之病,亦未可尽斥永嘉为俗学也。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亦何尝涉申、韩、商、孔之术哉!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盖宋孝宗时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作《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而无后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载,则前集、后集、续集外,又有别集三十卷。今案序中明言自九华之归,粗编成为三集,每集析为四十卷。可知后集为陈氏偶遗,别集为后人所续增,不在原编之数。故明人刊本,亦只三集也。序中称命名者为乌江萧恭父(案:尤侗《明·艺文志》注,此书为萧恭父作,盖因此语而误),河南胡恪,皆不知何许人。前集之末,独附载衢州卢襄西征记一篇,於体例殊不相类,或撰此书者亦衢人,故附载其乡先辈之书欤?又其书既成於淳熙中,而纪年类载理宗绍定端平年号,帝后诞节类载宁宗瑞庆节、理宗天基节诸名,并称理宗为今上。
  是当时书肆已有所附益,并非淳熙原本之旧矣。前集凡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凡三百二十六类,续集自一卷至十四卷凡四十六类,自十五卷至四十卷则皆类姓也。
  所录大抵琐屑丛碎,参错失伦,故颇为陈振孙所讥。其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徵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博引繁称,俱不免榛楛杂陈,有乖体要。特其中久经散佚之书,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之类,颇赖此以存崖略。又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篇,亦颇多逸章賸什,为他本所不载。略其烦芜,撷其精粹,未尝不足为考证之资也。
  △《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案此书为元代麻沙版,前、后、续、别四集皆宋祝穆撰。《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遗集元祝渊撰。其合为一编,则不知始自何人,疑即建阳书贾所为也。穆有《方舆胜览》,已著录。此书后集第十卷内有吕午跋祝公遗事后一首,载穆事迹尤详。大用字时可,不知何许人。渊与作《古赋辨体》之祝渊名姓并同。
  其书中所载制度沿革,俱至元初而止,时代亦相符合。然彼祝渊字君泽,而此祝渊字宗礼,则截然迥异。疑其名姓偶同,实非一人也。前集之首有淳祐丙午穆自序,每集各分总部,而附以子目,条列件系,颇为赅备。每类始以群书要语,次古今事实,次古今文集,盖沿用《艺文类聚》、《初学记》之体,而略变其例。
  其中如双南金字初见张载拟四愁诗,再见杜甫诗,而注其下曰《淮南子》,《淮南子》实无其文。又如罗邺咏草诗闲门要路一时生句,讹为侯门要路一时生,亦为叶盛《水东日记》所讥。盖辗转贩鬻,迷其本始,殊不及前人之精审。然《锦绣万花谷》之类所收古人著作,大抵删摘不完,独是书所载必举全文,故前贤遗佚之篇,间有籍以足徵者。如束晳《饼赋》,张溥《百三家集》仅采数语,而此备载其文,是亦其体裁之一善。在宋代类书之中,固犹为可资检阅者矣。其新集、外集、遗集均踵穆书而作,但补其门类所未及,而体例则一无所更,颇嫌其采引杂糅,不及原本。然作於元代,古籍多存,连类收之,亦可以备参考。惟穆书成於淳祐间,而书中有称理宗庙号者,殆大用等有所追改,非尽原文。是则窜乱古书,开明人一代之恶习,为可憎耳。
  △《记纂渊海》·一百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潘自牧撰。据《浙江通志》,自牧,金华人。庆元元年进士。官龙游令。
  此本题曰教授,盖其著书时官也。是书分门隶事,与诸家略同。惟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卷,叙人事者六十四卷,叙物类者仅十一卷。详其大而略其细,与他类书小异。其郡县一部,以临安为首,盖据南渡割裂之馀。而五岭两川之后,更及开封诸府,存东京全盛之旧,亦与《方舆胜览》诸书删淮以北不载者,体例有殊。其中性行议论,诸部子目,未免琐碎,然亦不失为赅备也。此本刻於万历己卯,卷首於自牧名后题中宪大夫,大名府知府,前监察御史东鲁王嘉宾补遗字。则亦如陈禹谟之改《北堂书抄》,已非自牧之旧。又陈文燧序,称其先世求之闽蜀,得其前编。周流吴越,复购后编。此本不分前后编,盖复经合并,益失其真。序又称中叶零替,蠹鱼残阙。戊寅冬,承乏畿南,公暇谬为补注,剥落太甚者属别驾蔡公、司理顾公、学博吴君采辑诸书,补阙序次。一日,示诸太守越峰王公、邑令吴君,愿捐俸梓之云云。以其卷首列名考之,别驾蔡公为大名府通判蔡之奇,司理顾公为推官顾尔行。学博吴君则有府学训导吴腾龙、魏县教谕吴嶙二人,不知谁指。邑令吴君为南乐县知县吴定,太守王公当即嘉宾。是补此书者为文燧及蔡之奇等三人,嘉宾特为刊版,未尝操笔,与题名亦互相牴牾。
  盖明人书帕之本,称校称补,率随意填刻姓名,不足为凭,亦不足为异。其出自谁手,无庸究诘,要其根柢,则固宋人之旧帙耳。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章定撰。定,建安人。仕履无考。惟此书二十六卷中载其曾祖元振,建炎中进士,官广东提举常平。祖才邵,少年从杨时游,尝守临贺、辰阳而已。此书作於嘉定己巳。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於前,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分隶。
  盖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者也。案《隋书·经籍志》有贾执《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其书久佚。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其体例同於此书。定殆仿之而作欤?所列凡一千一百八十九姓,内单姓一千一百二十一,复姓六十八。
  所录前代诸人,时有颠倒漏略。如冯姓首春秋冯简子,次唐,次冯驩。既以汉人居战国人前,而上党守冯亭事迹章章,乃遗不载,又意主备笺启之用,惟录善而不纪恶,遂并杨再思之流掩其巨慝,书其小节,亦非实录。然於有宋一代纪述颇详,其人其事,往往为史传所不载,颇足以补阙核异。故在宋时不过书肆刊本,而流传既久,遂为考证者所资。此如汉碑、汉印,当时里胥工匠能为之,而一字之存,后世遂宝为古式也。
  △《群书会元截江网》·三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首题太学增修。中有淳祐端平年号,盖理宗时程试策论之本也。元时麻沙刻本,前有至正七年东阳胡助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遂指为助撰,误矣。其书凡分六十五门,每门间附子目。各类之中,以历代事实、宋朝事实、经传格言、名臣议、奏诸儒至论分段标识。又有所谓主意、事证、时政、警段、结尾诸目。至於排偶成句,亦备载焉。考宋礼部条式,元祐旧制,第一场以经义诗赋分两科。第二场则均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第三场则均试策三道。
  御试亦均用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绍兴六年改制,四场试士。其第三场仍试论一道。第四场减策二道。御试亦仍用策一道。故讲科举之学者,率辑旧文以备用。
  其出自士大夫者,则为《永嘉八面锋》、《东莱制度详说》。其出自坊本者。则为是书之类。大抵意求广络,故丛冗日增。然其间每事皆具首尾,颇便省览,於宋代典故引用尤详,间可以裨史阙。盖在当日为俗书,在后世则为古籍。此亦言不一端,各有当矣。
  △《鸡肋》·一卷(内府藏本)
  宋赵崇绚撰。崇绚字元素。据《宋史·宗室世系表》,盖简王元份之八世孙。
  作《诸蕃志》之赵汝适,即其父也。书首自称汴人,不忘本耳。其书杂采古事,有名同而实异者,如玉环一为唐睿宗琵琶名,一为杨贵妃之类,有相似而相反者,如周亚夫纵理入口饿死,褚罗纵理入口寿终之类。有一事而数见者,如栾巴、郭宪、佛图澄皆噀酒救火之类。有事相类者,如口吃有韩非等十三人,酒量有于定国等十一人之类。有姓名同者,如两张禹、两李光进之类。然如萧詧恶妇人,刘邕嗜疮痂之类,又各自为条,不相比附,则未详其体例何取也。其曰《鸡肋》,殆偶然记录,成此一册,而又未能博采诸书,勒成完帙,故有取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欤。明陈禹谟《骈志》,国朝方中德之古事比,其体例实源於此。
  类事家之有此,犹史家之有纪事本末。皆於古式之外,别创一格,而后来竟不能废者也。故录存之,著其所自始焉。
  △《小字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陈思撰。思有《宝刻丛编》,已著录。是书因陆龟蒙《侍儿小名录》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以为一编。明沈宏正为刊行之。思病龟蒙之书丛杂无绪,故条分缕析,先列历代帝王,而自汉以后诸臣则案代胪载,较龟蒙书为有条理。
  然如北周晋公宇文护,小字萨保,见於本传,而此顾遗之,则亦不免於漏略。特以其蒐罗旧籍,十得七八,亦足以备检寻。故录存之,为识小之一助焉。
  △《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陈景沂撰。景沂号肥遯,天台人。仕履未详。是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序。
  据序所言,此书於理宗时尝进於朝,其事亦无可考。凡前集二十七卷,所记皆花。
  后集第一卷至八卷为果部,十卷至十二卷为卉部,十三卷为草部,十四卷至十九卷为木部,二十卷至二十二卷为农桑部,二十三卷至二十七卷为蔬部,二十八卷至三十一卷为药部。其例每一物分事实祖、赋咏祖二类,盖仿《艺文类聚》之体。
  事实祖中分碎录、纪要、杂著三子目,赋咏祖中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子目,则条理较详。明王象晋《群芳谱》即以是书为蓝本也。虽唐以前事实赋咏,纪录寥寥。北宋以后则特为赅备,而南宋尤详,多有他书不载,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资考证焉。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章如愚撰。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改知贵州。开禧初,被召,疏陈时政,忤韩侂胄,罢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史称所著有文集行世,今已散佚,惟此书犹存。凡分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鲜考证。如愚是编,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徵,事必有据,博采诸家而折衷以己意。不但淹通掌故,亦颇以经世为心。在讲学之家,尚有实际。惟其书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於一时,不免有重复牴牾之处。如《前集》六经门外又立诸经一门,其文互相出入。诸子百家门中以晏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之类为诸子,以《管子》、《商子》、《韩非子》、《淮南子》之类为百家,亦不知何以分别。又如《前集》第三十五卷详列六宗之说,无所专从。《续集》第十卷则主郑康成说。《前集》第三十卷既主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以为宋制合古。《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三年一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2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