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6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吉本贞一认为抗联目前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很明显就是针对通辽战场来的。双辽东部、梨树一线的敌军突然西撤的动作表明,敌军已经看透关东军真正的目的是通辽,并已经准备继续向通辽战场投入兵力。

因为到了现在,这次抗联主动发起进攻的真实目的已经暴露无遗。关东军已经掌握了抗联目前的真实意图,清楚的知道为了保证他们战略目的达到,无论是通辽还是林西,都是绝对不可能丢掉的。他们势必要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两个战场的兵力。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关东军如果还要继续攻击,即便能够击败对手自身也要受到重创。更何况眼下的关东军,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兵力,随着战场的形势变化而调整。抗联在通辽和林西战场上那几百辆坦克,以及随时可以增加的航空兵,也像一块乌云一样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上。

严重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自身装备的最新式九七式坦克,也不是经过改进后的抗联苏式坦克的对手。制空权的丧失,使得抗联的航空兵给关东军地面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以及带来了重大的伤亡。

新式战斗机的数量太少,老式战斗机根本就不是对手,并缺少地面高射火力。使得关东军面对抗联的空中优势,几乎是无可奈何。眼下除了炮兵方面,关东军还能勉强与抗联持平之外,在重装备的方面,关东军已经不在是抗联的对手。

面对着装备了几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重炮等重武器的抗联,现在的关东军想要吃掉他们一部,付出的代价将会是巨大的。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帝国已经决定的南下战略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当然这位身上还另有一个新的重任的关东军参谋长,还从物资供应方面也提出了终止作战的理由。关东军刚刚成立了负责整个关东军战略补给的补给监,而这个补给监正是又这位吉本贞一参谋长兼任,可谓是责任重大。

只是此刻被战局搞的焦头烂额的这位吉本参谋长,根本就没有精力去顾及成立补给监。将组建补给监的任务,全盘丢给了刚刚从日本赶到上任,对整个满洲形势两眼一抹黑的补给监参谋长高田清秀大佐。吉本贞一参谋长,现在没有时间去管这件事情。

但对于吉本贞一来说,尽管当了撒手掌柜的,却对目前关东军的物资储备,作为参谋长还是有相当的了解的。重炮弹药和油料的不足,让关东军在战场上本就不平衡的火力支援,已经大打了折扣。

尤其是作为重炮火力支援骨干的法制一五五榴弹炮的炮弹数量,已经出现了不足。而原有储备的山野炮弹,也因为战前的大量南调,使得库存也已经无法支撑太长的时间。而油料的补充,更是在整个会战期间在不断的下降。

在此次会战的主要作战区域的西满,因为缺乏铁路线。关东军此次会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公路和卡成的补充。尤其是林西战区,在库伦和通辽两地丢失,大郑铁路被切断之后,距离最近的铁路线也在五百余公里。

现在林西战场上的两个师团,所有物资补充全部只能依赖赤峰到林西的公路进行。在卡车和汽油的数量,都严重无法满足需要。以及抗联持续不断的空中打击,使得前线的物资运抵数量每天都在下降。

美国人的制裁对于眼下的日军来说,影响已经充分的表现出来。尤其是石油禁运,对日军的战斗力影响已经开始产生。在现有库存油料大部分被调拨给海军和南方军,以及还要留下部分储备的情况之下,关东军能得到的份额越来越少,根本就无法长期的维持作战。

而且别说眼下油料供应不足,就是充足关东军也缺乏足够数量的卡车。关东军目前所有的卡车,全部加在一起还不到两千辆。但这不到两千辆的卡车,在还要保障其他方向使用的情之下,又不可能全部都调拨给林西战场。

即便是就算关东军将它们全部调过去,关东军也没有足够的油料供他们使用。现在部署在西满战场的七百余辆卡车,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损失在抗联的空袭之中。眼下林西战场每天得到的补给,不到所需量的一半。甚至有的时候,即便连这个标准都无法满足。

眼下林西战场上的两个师团,在原有携带的给养已经消耗余烬后,因为人口密度过少,根本就无力就地筹措。有些一线联队,已经开始杀马或是减少供应量。对于弹药的使用,也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甚至十三师团有的作战中队,只能保证吃上一顿饭。规定每天每个步兵消耗弹药不得超过三十发,炮兵每天消耗炮弹每门不得超过五发。对面的抗联火力,却是依旧极其旺盛。人家打过来十发炮弹,林西战场上的两个师团加在一起,能还击五发就相当的勉强了。

而随着翁牛特左旗的丢失,现在所有的物资补充只能通过赤峰转运。这使得就已经不堪重荷的补给线,更加难以负担两个师团的补给。这种情况之下,勉强维持作战已经是极为不利。

最关键的是在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第七师团被打垮之后,林西、巴林右旗战场上的两个师团已经失去侧翼的掩护。而翁牛特左旗的丢失,使得整个林西战场两个师团,已经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

如果抗联一起潜伏在暗处的两个师,利用这个机会夺取赤峰北部山区。或者配合其作战的所谓挺进军,向东攻击前进破坏叶赤铁路,或是利用兵力优势抢占赤峰,那么这两个师团有被彻底合围的危险。

就算到时候关东军能打垮通辽当面的抗联,但是林西战场上的两个师团被围歼,这个交换对于关东军来说,也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何况眼下在战机已经错过之后,现在关东军已经没有机会在围歼通辽的抗联。

正是考虑到当面整个战场的态势,吉本贞一才认为必须立即停止作战。同时将现有兵力加强赤峰、建平、北票、康平、昌图、梨树一线的防御。以制止抗联继续南下,同时保证帝国在满洲最重要的工业、能源以及特种矿藏基地锦州、奉天两省的安全。

只要大本营的南下作战完成,或是本土完成总动员,可以抽调大量的兵力补充关东军。到时候解决了油料和一些急需矿产资源来源的帝国,就是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将抗联压也压垮了。

对于现在的关东军来说,只要守住热河堵住抗联与其关内部队汇合通道,封锁住他们进入奉天的通道,一样可以困住他们。只要不让其进入奉天,他们占据西满,反倒是因为最大限度的分散了兵力和物资,反倒是对关东军更为有利一些。

吉本贞一认为,以西满的基础很难支撑抗联大兵团长期作战,如果抗联要长期控制西满的话,那么别说弹药和武器装备,就连所需的粮食、燃料等生存物资,他们也只能依靠从其所谓的老根据地那里补充。

缺乏足够数量卡车的关东军,战略补给能力的确不强。但是在没有铁路的西满地区,抗联想要补充物资一样需要大量的卡车通过公路运输。在战时不惜一切代价的情况之下,尚可勉强维持。但是长时间的补充,对于抗联来说一样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尽管抗联可以使用四洮铁路和洮昂铁路,将物资转运到通辽一线。但是其余的部分,仍然需要公路运输。西满面积广大,即便是关东军都很难承受得起长期运输的消耗,战前在西满的驻军数量相当的有限。那么基础远不如关东军的抗联,又何尝能够承受的起?

以抗联的技术能力,恐怕现在根本没有铺设铁路的能力。即便是想要改为铁路运输,也是有心无力。西满这么广大的区域,他们恐怕只能继续使用耗费量大的卡车运输。关东军现在汽油不足,但只能依靠进口油料作战的抗联又油料充足?

苏联人现在已经无力给他们提供汽油,至于美国人的手还是太长了一点。有着大量性能优异的美国卡车又能怎么样?没有了油料一样不是摆设?既然现在抗联已经占领西满,那么就留给他们好了。

第1439章以己度人?

当抗联因为公路运输消耗过大难以维持,只能削弱在西满地区兵力。而关东军在得到国内的补充力量恢复之后,到时候收复西满难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吗?拼实力和持续作战能力,抗联远不如有日本本土,以及南满工业支撑的关东军。

尽管被梅津美治郎认为是整个关东军历任参谋长之中,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个,但是吉本贞一的眼光依旧没有脱离开日军传统观念的束缚。他的判断尽管也相当的有道理,但拿着日本人的观念,去考虑对手的行动,那就是有些过于偏执了。

对于机械化能力还相当低,战略物资的补充主要还是依赖铁路的日军来说,一般战场不能远离主要铁路干线二百五十公里。一旦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短时间尚可维持。但是如果陷入长期作战的境地,那么物资的补充将会陷入困境。

这也是关东军历次作战将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铁路更加密集的东满地区,而西满战场上只留下一个二十三师团的主要原因。原因无非是整个西满地区南部,北起南兴安,南到赤峰,东至通辽广大地区,连一米的铁路线都没有。

而没有了铁路,也没有关内战场长江两岸的水运之便,以日本人的战术补给能力,是无力维持大量驻军的。实际上打开七七事变之后的中国地图,不难发现整个抗战期间日本人在大部分时间之内的占领区,都是维持在津浦铁路沿线以及长江两岸和沿海地带。

为什么他们在占领宜昌之后也没有继续向西,就是因为一旦脱离的长江航运和铁路线,其补给能力下降不止一个档次,根本就无力维持大规模的作战能力。粮食他们可以抢,可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你去哪儿抢。

别以为二战中的日本人真的胃口不大,占领中国东南部最发达地区就了事了。别以为日本人真的会太顾及美英的利益,而不敢彻底的占领中国。他们之所以长时间将向西推进的最远距离放在宜昌,无力继续西进,是因为过了宜昌就是三峡。

而眼下还被人称之为鬼门关的三峡,尤其是到处都是激流险滩的西陵峡,限制了日本海军的使用。两岸巫山的崇山峻岭,更加使得日军根本就无法保持一条补给线,同时也限制了其本就不多的机械化和重炮部队的运动。

依靠海军补给?中国军队都不用苦心部署,只要沿着三峡部署几个炮兵连,在将沿江的航标全部拆掉,就足以将他们的海军那些舰艇封锁在三峡里面了。三峡可不是他们万吨级舰艇可以上溯的南京,更不是可以通行日军轻巡洋舰一下舰艇的武汉。

三峡与中国西部很多地区连简易公路都没有的崇山峻岭,犹如一道屏障一样,牢牢的挡住了日军继续西进的企图。开玩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可不单单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中国在西撤入川的时候,即便有熟悉航道的人领航,可一个三峡损失了多少船和物资?

不仅仅是在宜昌,陕西、湖南境内都是一样的。西部连绵不绝的山脉,缺乏有利的交通线。使得补给对铁路线和水运依赖性相当大,离开铁路线短期作战可以,长期作战很难坚持的日军,就算无论再想彻底的消灭中国,也只能收住脚步。

至于西北方向,还远不如中南。黄河不是长江。长江上的日本军舰可以上溯到宜昌,深入汉江、湘江、赣江等长江较大的支流,甚至是洞庭湖和鄱阳湖。长江的水量足以支撑日军在宜昌以下江段,两岸周边几百公里内作战。其小型舰艇冒点险,不时也可以深入三峡一下。

但是西北却是不行,黄河的水量使得大型舰艇无法过于深入不说,一个自古就号称黄河鬼门关的三门峡就足可以连日军的小型舰艇都挡在外面。没有了物资补充,又缺乏有效的公路,坦克、重炮都无法运动。

没有了坦克和重炮的支援,真当所有的日本兵,都是以一敌百的神仙?中国军队固然缺乏武器,固然战术落后,但是并不缺乏勇气。要是真的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条件下对打,日本人也许并不见得还能能够取得多少战果。

所以对日本人的攻势,并非难以判断以及兵力部署,并非是难以判断。只要对铁路线两侧一琢磨,在大部分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分析出日军的大致兵力部署情况,尤其是重兵集团的部署情况。在关内战场是这个样子,到了东北还是这个样子。

在抗联出山之前,整天叫嚣北进的关东军,在铁路密集度远高于西满的东满,部署的兵力远远高于西满。就是因为他们的后勤补给,离不开铁路。没有了铁路,他们根本就无力长期作战。此次战役之前,关东军的兵力部署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的。

主要的重兵集团,最远的距离也不超过铁路沿线周边三百公里以内,整个西满北起王爷庙,南到赤峰一线的兵力,就放了一个半师团。即便是战前突然增加了一个五十一师团,但是整个纵深兵力却是相当的有限。

整个西满地域,自王爷庙以南直到林西境内,广大地域几乎没有日军一兵一卒。如果不是摸透了日军作战的这个特点,杨震又岂会调王光宇所部脱离后方作战,在外蒙境内迂回几百公里直插林西,一拳头打到整个西满日军腰眼之上?

如果日军有美军的战场保障能力,甚至是德军的战场保障能力,以及快速的机动能力,杨震可不敢冒这个险。在北面尚在激战之中,就敢以一个加强步兵师,一个骑兵旅、一个装甲旅组成的集群,敢脱离补给线几百公里去孤军突入?

杨震敢这么做,就是瞄准了日军缺乏远离铁路线的长期作战能力。在整个西满洮索铁路以南,赤峰以北,通辽以西的广大地域,只能保障一个师团作战。如果兵力再多一些,以日军的战术补充能力,短时间尚可,但是时间一长他的部队就要饿肚子了。

只要王光宇能在短期之内解决二十三师团,陈翰章能按期穿插到通辽一线,让关东军无暇顾及林西战场那边太多,王光宇那里就几乎没有危险。缺乏卡车的关东军,没有那个能力在远离铁路线的情况之下,保持太多的兵力。

而只要解决了五十一师团,尽管补给线长了一些,但也算打通了给王光宇的补给。再用新京战场,拖住关东军的部分兵力,使其在调整部署的时候迟疑不决,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大量向西满调集援军。这样一来,就等于在西满打下了两个楔子,让日军吞不下去也赶不走。

日军战术补给能力过于依赖铁路的弱点,在这次会战之中被杨震运用和发挥到了极点。而对于关东军来说,也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便是后调到通辽的十四师团,也没有能摆脱这个因素,没有离开铁路线。

其实十四师团如果将主力部署到开鲁,通辽战场只放一个联队。对林西战场的策应与支援作用将会更大。而且那里的地形,也更加有利于坚守。但开鲁不通铁路,关东军无力长期维持对十四师团的补给。

其余的各部兵力,也几乎全都部署在铁路线附近。因为以日军的公路运输能力,很难在远离铁路二百五十公里以上的距离,长期维持大兵团作战所需的物资。一旦超过了自身携带给养维持时间,所处地域又很难就地筹措物资的情况之下,日军的战斗力下降的将会极快。

就算粮食可以就地征发,也就是抢。但是弹药和其他的物资,却是没有办法补充。正是有了这个观点,吉本贞一才认为对燃油的来源全部依赖进口的抗联,如果在西满长期保持大量的兵力,后勤补给将会更加难以支撑。

因为整个西满广大地域,除了北面的洮索铁路与双辽境内的郑洮铁路、洮齐铁路部分路线可以供抗联使用之外,西部的纵深地带根本就没有其余的铁路线可以供抗联使用。西满纵深地带,距离铁路线的距离远远的超过了三百公里以上。

虽说此战结束,抗联的补给可以通过铁路直接运到通辽,但是在往西就需要大量使用卡车。就算卡车的数量充足,但是西满的公路条件,还有全部依赖进口的油料,能够满足抗联所需吗?在关东军尚且无此能力的情况之下,吉本贞一并不认为抗联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这种情况关东军是根本无法维持的。而习惯了以己度人,自认为持续战争潜力,远超过抗联的吉本贞一。自然也认为持续作战能力远不如他们的抗联,一样也无法维持大兵团在西满地区长期作战。

西满广大地域再加上恶劣的交通条件,如果维持大量的驻军,就需要大量的卡车用来保证后勤供应。这种消耗别说对工业基础薄弱的抗联,对于身后有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关东军都难以承受。否则关东军也不会在整个西满广大地域,也不会只放一个二十三师团了。

即便现在抗联占领整个西满,但是现代战争巨大的消耗,使他们注定无法在西满长期部署大量的兵力。除非他们将全部的公路运输力量,全部转向西满。但是如果真的这样,他们自己也将会被巨大的燃油消耗给拖垮。

更何况只要关东军补充到足够数量的飞机,恢复航空兵的元气,并守住梨树一线。那么距离梨树极近的,充当抗联西满运输线重要组成部分的郑洮铁路,以及大郑铁路与郑洮铁路之间连接段,也随时在关东军火力控制范围之内。

只要关东军愿意,就可以随时切断这条铁路线。而如果没有了这条铁路线,抗联的现有运输能力,能不能保证基本的消耗都是一个问题。吉本贞一并不相信,抗联有那个实力能全凭公路运输就能满足西满大量驻军的需求。在他看来,也许短时间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对抗联的威胁才是最致命的。

第1440章关东军最佳的选择

吉本贞一的态度很明确,与其现在死打硬拼,付出巨大的代价与抗联争夺西满,消灭抗联在西满的兵力。还不如用维持西满驻军所需的巨大消耗,以及交通限制,来一点点的拖垮他们。

西满地区的整体情况,他吉本贞一还是了解的。绝大部分为蒙古族游牧地区为主的西满整个粮食产量,除了通辽和开鲁之外,还不如满洲境内产粮区一个县的产量。大部队作战不算弹药,单单就粮食问题,就够每一个指挥官头疼的了。

而对于眼下的关东军来说,在林西战场的两个师团目前处境越来越艰难,形势也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之下。面对关东军却又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增援林西战场的现实,还是将两个师团撤到赤峰至建平一线为好。

只要不被他们打通与关内战场的直接联系,就是困也将他们困死了。拼消耗,地广人稀的北满,能拼过南满吗?就算在正常的年份,北满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还需要南满支援。眼下在加上西满,他们还能支撑多久?

如果之前苏联人和德国人的战争没有爆发,或是在苏德战争之中苏联人获胜,关东军倒是可以急一些。但是现在,苏联人已经自顾不暇,德国人连苏联第二大城市基辅都攻占了。基辅一战,合围了近百万的苏军。只要德军在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山穷水尽的苏联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没有了苏联的支援,就他们搞出的那个什么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广人稀的北满,他们还能支持多久?即便是他们现在在战场上获胜,但是一场战争的结局,不是靠着一场、两场战役获胜取得的。比拼的是国力和资源,比起这个他们差的远了。

如果说关内战场,支那政府还可以靠着支那内地丰富的人力支持下去。那么在地广人稀的北满,他们攻占的几个省加在一起,总人数还没有关内支那一个省多。现在关东军别怕抗联控制的地域大,只要控制住南满和热河,就可以控制住获得真正发展的空间。

更何况吉本贞一并不认为调动第五师团支援林西战场,是一个更好的决策。在他看来,这个时候第五师团最佳的作用,更多的是威慑而不是实际投入到一线。如果将第五师团投向林西战场,那么等于实际上给在通辽一线的抗联打开一条南下热河的通道。

眼下热河境内的挺进军已经让热河独立守备队难以支撑,没有华北派遣军的配合,恐怕热河全境已丢失。如果抗联在热河在增加部分兵力,热河守军将更加难以支撑。而丢掉了热河,抗联就等于打通与关内的直接联系。

一旦让他们获得关内充足的人力补充,大规模的扩编实力,迅速的膨胀起来。这对于关东军来说,才是灭顶之灾。既然兵员,已经成为阻止抗联壮大的最关键的问题,那么关东军在总体战略上,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

那么他们占领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对关东军也就越有利。关东军不是多次吃过这方面的亏了吗?现在风水轮流转,对于关东军来说不见得是坏事。而且抗联占领西满地区,需要的不单单是驻军,还有百余万老百姓需要养活。

而这百余万老百姓之中,还有几十万是不会种耕种,只会游牧生活,但是却是需要吃粮食,还有穿衣服。同时关东军可以有大量文章可做,在抗联控制区内部做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乱阵脚的蒙古族。外蒙不是一直对内蒙地区有野心吗?这都是关东军可以插手的地方。

关东军只要控制住人力资源丰富的南满和吉林中部地区,以及对整个热河境内严密的封锁,堵住其南下的道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