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8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时旅以下部队,增加了直瞄火力的编制。防空武器的配备,则是尽可能的以轻便的高射机枪为主。这样的火力配置,即保证了旅一级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援火力,也保证了团以下部队的机动能力。

每个旅各级建制,营以上还是采取三三制。旅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炮兵,团下属三个步兵营以及直属炮兵部队。每个步兵营下属三个步兵连,以及一个火力连。步兵连每个班都有轻机枪和掷弹筒各一挺、冲锋枪两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营一级的重机枪支援。

不过根据武器来源的不同,这种编制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编制是换装日械部队的编制,其余的德械部队还是不一样。各部队原有的马克沁重机枪,捷克、比利时、法制的七九机枪,以及七九步枪在经过检修之后,配备给单一部队。

在苏联转交的德军武器装备,数量满足需要之前,作为临时替代品。这些七九枪械,尤其是最受欢迎的捷克式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基本都保留了下来。在经过翻新之后,配备给德械部队作为班用机枪使用。

而原来的重机枪,除了部分保留的马克沁和勃朗宁之外,其余的由德制MG三四重机枪代替。冲锋枪也是日械编制抗联制造的冲锋枪,改为德制MP四零冲锋枪。其余的支援火力,基本不变。

虽说抗联已经停止了日械轻武器弹药的生产,但是依旧还有数量巨大的库存。不算之前历次作战的缴获与之前抗联自己制造的,就是此次李明瑞实施的丰收者行动,就从奉天兵工厂搞来了一大批的弹药。

仅仅六五和七七毫米子弹,就足以满足将关内所有部队全部换装为日械之后,三到五年使用的。再加上日械普遍因为过于强调精度而射速慢,历次作战弹药消耗量并不大。所以虽说日械武器弹药已经停产,但是弹药储备数量依旧足以满足所需。

反倒是现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德制七九口径,却是库存数量不足只能加快生产速度,以满足关内部队换装的需要。同时原计划淘汰的九二步兵炮弹,在关内部队坚持之下,又重新恢复了生产。而关内旅属炮兵装备的四一式山炮,炮弹也一样恢复了生产。

至于对付日军大队以上规模的部队,则以更高级建制之内的炮兵为主。按照抗联的规划,给华北的三大军区,相当于纵队一级建制的每个二级军区,都组建一个野炮团,一个山炮团,外加一个一零五榴弹炮营。

不过受制于现有装备数量,除了山炮和野炮各到位一部分之外,其余的重武器编制至少眼下还只能在纸面上。关内开到东北整训、换装的部队,还是以旅一级建制为主。至少短时间之内,还是先将出关部队目前建制单位的武器装备充实完整。

而且出现变化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通讯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关的关内部队,通讯设备全部按照抗联的标准配备的。连一级全部都配备了无线报话机,营一级则配备了报话、发报两用机,一级一部五门制的野战电话交换机。

不在向过去一样,在战场上只能依靠旗语乃至人力通讯。在防御作战之中,团一级可以直接呼叫前线的连。除了单独活动的部队之外,旅一级在战时可以随时呼叫到所有的部队。无论是效率,还是速度都远远不是过去只能靠两条腿的通讯员,在战场上来回奔跑传达命令。

火力配备的增加,以及通讯设备的改进,势必就要求部队的战术进行调整。原来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之下,各部队依靠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战术,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标准。所以重新制定战术训练标准,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第1839章姜还是老的辣

副总指挥对抗联制造的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这两种轻便的直瞄火力,可谓是相当的欣赏。认为当年的百团大战,如果各部队装备了这种武器,也不至于面对着日军的炮楼和碉堡束手无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够挡住一个营的攻击路线。

只要运动到射程之内只要一发火箭弹,就可以将那些让关内部队束手无策的碉堡炸弹。不用部队在用人命,用炸药一点点的去啃。在面对日军扫荡时候,出动的那些薄皮装甲车的时候,也不至于只能避战。

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与在东北修建的工事,因为针对的对手不同,可谓完全是两码回事。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欺负华北十八集团军缺乏攻坚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砖石修建的,基本上是无力扛住这些直瞄火力一发轰击的。

与东北为与苏军作战,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轰击的工事,是完全两码回事。即便在与抗联对抗之中,关东军修建的工事群,其坚固程度也不是关内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比步兵炮还轻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曾经缺乏火炮,只能用集束手榴弹、炸药,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群,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轻便的一个人,就可以扛着满战场跑,也不会影响到机动。

如果不是考虑到弹药补充困难,所使用弹药关内根本无力制造,全部需要依靠东北运输,他甚至不反对将火箭筒编制到班。在接见出关部队团以上干部的时候,他再三的要求各个部队,一定要熟练掌握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选择上,副总指挥还提出了出关整训部队的旅一级配属的山炮,还是以轻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为主的要求,暂时不配备野炮。在大口径支援火炮上,相对于笨重的德制或是美制一零五榴弹炮,副总指挥还是更喜欢轻便得多的,日制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经过考虑,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淘汰数量并不多,炮弹不能与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山炮,都转交给了关内部队。并协调专门为关内部队生产弹药,以及翻新武器而组建的一个兵工厂。继续生产这种抗联已经决定撤装,而已经停产的重山炮弹。

这种重山炮抗联一共才有五十多门,虽说只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适合山地作战。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火炮,威力也并不算小。但对于抗联来说数量太少,而且炮弹不能与其他火炮通用,甚至连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的炮弹也无法兼用。

单独为这五十多门重山炮生产炮弹的成本折算下来,相当的不合算。所以干脆除了山地师装备了十二门之外,包括所有的日制迫击炮在内,数量少、无法通用炮弹的所有火炮,只能选择淘汰。

但副总指挥很是满意这种火炮的性能,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来,转交给了关内部队。连同部队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调出来,转交给了关内部队。

实际上尽管杨震也知道,在山地战之中六零迫击炮的作用更大。而且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的超过掷弹筒。以同样轻便的六零炮,替代掷弹筒实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副总指挥坚持保留掷弹筒,他也无可奈何。

副总指挥的意思,他还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轻便,也不可能配备到班。保留掷弹筒,可以增加班一级的作战火力。而且这玩意虽说有着只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点。但是在面对日军野战机枪工事,还是有相当大的杀伤力的。

而且在日军也大量使用掷弹筒,同时关内各个根据地兵工厂也能自产一部分榴弹的情况之下,弹药也可以并不完全依赖抗联供应。尽管这玩意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但副总指挥认为增加配备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训练上的不足。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不仅轻便,一个人可以携带武器和部分的弹药。而且因为抗联已经不再装备掷弹筒,无论是弹药还是现成的装备,都有相当大的库存。而且掷弹筒的数量,关内部队装备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开生产线,也足以满足关内部队换装的需要。

杨震虽说不是很同意副总指挥的意见,但是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这么一个调整方案下来,虽说各个部队的火力不如当初的挺进军。但是部队更加机动灵活,也更有利于在山区运动作战。

从眼下整个华北的态势来看,短期之内打出山区全部收复日军控制严密的平原地带,暂时还不算现实。眼下的日军虽然因为胃口撑的太大,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保持着相当数量的整编师团。在整体战略态势上,在关内战场还保持着优势。

如果此时大举对日军控制区出击,以关内的部队现有的兵力和实力即便是打胜了,恐怕也是惨胜。其残存的实力,根本就无法应对日军战略重点转移之后,随后的大举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制住山区,彻底的稳固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就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而在这种战略需求之下,副总指挥拿出的这个轻装部队的方案,更加的符合现在的实际战略需求。在山区地形之下大兵团作战,根本就难以施展。日军即便是出动一个师团,也只能以大队为建制分散活动。

同样日军在山地作战之中,其重炮与坦克的威力也是很难施展开。日军之所以在山区依旧能够保持对中国军队的优势,除了各级建制的部队作战能力,以及指挥官的战地指挥能力强于中国军队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其足够的通讯能力,缜密的作战计划,以及快速增援的能力。

而且日军山地战的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中国军队。无论是山地行军能力,还是山地作战能力,穿皮鞋的日军并不次于穿布鞋和草鞋的中国军队。无论是在山地行动的速度,还是山地穿插的能力,基本上都超过中国所有的军队。

即便是擅长山地作战的关内部队,在这一点上与日军相比也略有不足。这一点虽说说出去有些难堪,但是必须要承认。再加上日军每次出击,都有大量熟悉地形的伪军配合作战,这一点无疑增加了关内部队的弱势。

日军的武器装备中,很多也很适合山地作战。无论是掷弹筒,还是步兵炮,都是山地作战的利器。其缜密的战术,再加上凶悍的作战能力,以及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极强的配合能力,使得即便在山地作战之中,中国军队一般也很难是其对手。

即便短时间之内合围住部分日军,但只要战斗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解决,在周边的日军快速增援之下,也很难彻底的消灭掉被合围的日军。反倒是自身在日军顽强的抵抗之下,因为伤亡惨重无力应对日军援军只能被迫撤退。

敌后战场的无数次反扫荡作战,装备轻便的关内部队。反倒是在山地战之中,很难与日军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势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军山地战能力,并不弱于关内部队。即便是能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围住部分日军,但也很难全歼。

日军的山地战能力,以及山区战场特有的特点,再加上今后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华北战场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关内部队的各级建制,既要保证足够的机动灵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集中足够的火力,面对一路或是几路的日军。

而且整个华北地区,除了晋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黄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以山地为主。重装部队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线压制日军,但是在山区以及关内大部分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很差的情况之下,很难发挥出足够的机动性。

副总指挥的这个编制,至少在两年之内还是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华北战场的局面。当然也不排除随着敌情的变化,原有的计划出现意外。这个编制很是符合副总指挥,先稳定山区根据地,再向平原区渗透的想法。

至于说派遣抗联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杨震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四二年一场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大旱,四三年接连天灾,整个华北地区根本就无力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同时东北也无力在支撑南满战场的同时,同样支撑华北战局。

正像副总指挥说的那样先稳定山区,将日伪军在根据地内部的据点和楔子彻底的拔掉。至于平原地区,先以渗透和蚕食为主。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至少要渡过眼前这场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天灾之后。

要是现在整个华北相当一部分地区,绝收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之下。在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一场大战下来所需的天文数字的物资,以及战火毁灭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负担了,就是连杀民养军恐怕都难以形容了。

副总指挥的态度很明确,在这场天灾未得到根本缓解,民力还未彻底恢复之前,整个战略态势还是应以防御为主。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个个的打,不要老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当前华北的态势,还是主要应该以稳固各个根据地内部为主。

不管形势如何,绝对不能干出那种杀民养军的事情来。别人怎么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队里面,绝对不允许这么做。部队在这个时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还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减轻群众负担,并帮助群众渡过这场天灾。眼下即便部队整训完毕,发动任何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不适合的。

对于副总指挥的这个态度,虽说被顶的很尴尬。但是杨震心中暗自竖起一个大拇指。好一位一心为民的铁打汉子,不管他身上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但就冲这一点,他杨震永远的服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他杨震的老首长。

第1840章防微杜渐

只是看着这位性如烈火,但却一生为民的老元帅。杨震犹豫了一下,有些话最终还是没有张开嘴。人的脾气和秉性,一旦定格便很难改变。性如烈火、至死不肯低头,也许这才是老元帅一生真正的为人。

如果没有这个性格,那还是他被主席称之为横刀立马的当年的红三军团长,现在的十八集团军副总指挥,几年后的一野司令员、志愿军司令员,那个不为任何艰险,一心勇往直前的未来共和国第二号元帅吗?

犹豫了良久,杨震压下了心中的很多话,最终选择保持了沉默。直到副总指挥带着军委考察团,完成考察以及定下整个四三年作战思路离开之后,杨震也还是选择了沉默出口。不是杨震想要独善其身,而是他知道自己的几句话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在副总指挥离开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心情不是很好,甚至感觉到有些压抑的杨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部队的训练上。关内出关的部队认为训练量太大,其实相对关内出关的部队,抗联的部队训练强度更大。

在完成战后总结后,抗联总部针对此次作战部队暴露出来的缺点,改进了训练的重点。此次会战结束之后,抗联的部队明显增加了筑垒地域攻坚作战,巷战等方面的训练。尤其是以坦克为主的多兵种,对日军筑垒地域突破作战,更是作为重中之重。

同时也加强了坦克部队,大范围穿插和机动作战,山区穿越作战的训练。坦克战场快速抢修能力,坦克部队精确射击的训练。特别是面对日军坦克的时候,坦克部队的应变能力训练。杨震对装甲部队很重视,整个冬天几乎都在装甲部队蹲点。

不过尽管依旧忙的团团转,不过一场大战过后,杨震至少在短时间之内总算可以略微轻松了一些。当然休养、度假过于放松的事情,是想都不要想了。但总算可以多一些时间陪陪父母,还有新婚妻子,还有此时已经调到牡丹江通讯兵学校工作的某个人。

大战之后可以略微放松一下的,也不单单是杨震。而杨震这个全军最高军事指挥员总算结婚,同样松了一口气的不仅仅是中央。对于抗联已经达到结婚标准的各级干部来说,也同样的都松了一口气。

一号和三号两个抗联的最高军事首长集体在打光棍,让下面的很多干部都不敢找对象成家。即便是谈恋爱的,也偷偷摸摸的进行,不敢光明正大。眼下一号总算结婚了,三号虽说还单着,但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不是吗?

现在抗联团以上干部,还未成家的足足占了编制的七成。被关内调过来的干部,戏称为和尚军。当然这其中挑花眼的也有,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想着一号不结婚,自己也不敢打这个结婚报告。自己总不能在这件事情,抢在最高首长前面吧。

尽管抗联的政治部,或是杨震本人从来都没有禁止过干部结婚,只要符合标准都会批准。甚至在四一年上半年形势彻底稳定之后,杨震还让政治部专门下了一个文。各级干部只要符合条件标准,政审合格就可以批准结婚。

可杨震这个带头人不响应这份文件,下面的干部明显有些畏手畏脚。即便这份文件已经出了,但是效果明显不佳。在结婚这件事情上,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杨震。一号首长都单着,他们也不好意思找。

虽说很多的干部,眼睛早就瞄向了各级文工团、医院,以及所有女性如云的单位。长的漂亮的女兵或是女干部身边,更是有众多若隐若现的追求者。有的人已经偷偷摸摸的谈上了,可一提打结婚报告结婚却都立马蔫了。尤其是几个干部找的军校女学员,被杨震一顿狠批之后,原本还跃跃欲试的人转眼又都集体蔫了。

尽管申请的几对,除了找军校女学员的没有批准,甚至还挨了一顿训之外,其余的在经过对女方的严格政审之后都痛快的批准了。可大家在结婚的这个问题上,还是都犹犹豫豫的,看着早就盯上的肥肉,就是不敢下手。

早在晋北战役期间,老总得知参战部队几乎所有师团两级干部,都还打着光棍的时候也惊讶不已。抗联现在的条件不错,比当初的延安可要强多了,更是远远的胜过关内所有的根据地。

可怎么部队之中光棍这么多?关内各个根据地困难不,但是也没有连干部成家也一样困难。这仗是要打的,可也不能耽误下一代。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打多少年,部队之中这么多干部还在打光棍可不行。

不过在与杨震谈话的时候,看到同样是庙后擀面杖光棍一条,也在独身之中的杨震,老总马上便明白了抗联光棍如此集中的原因。在此次谈话之后,老总也不由得开玩笑说他这个司令员没有带好头。

这件事情上,被躺枪的杨震可真是无辜的,他可从来没有反对过下面达到标准的干部结婚。而且杨震并不反对军人找军人,都是当兵的大家还能相互理解一些。他讨厌的是有些干部饥不择食,将手伸进了部队院校那些女学员之中。

他们也不想想总部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之下办医学院、办理工大学,难道是给他们扩编预备老婆团做准备?那些知识分子,是总部花了多大的代价和心血,才从关内动员来东北的。他们可倒好,不管不顾的直接就盯上了。

这些女学员毕业之后,找一个干部成家他并不反对。部队也不是净土一块,攀高枝的想法那里都有。但是现在这些女学员未毕业之前结婚,以至于影响学业他是坚决不同意的。再说政治部也已经再三下令,军事院校学员除了已经结婚的之外,其余的不分男女一律不得谈恋爱。

但有些人就是拿着条例、条令,当成了儿戏。杨震批评那两个找死的师级干部,就要刹刹某些人找老婆,连条例、条令都不顾的份上这股歪风。结果却没有想到他这一发火,不仅杀一儆百,就连大家刚刚兴起的找老婆念头也一同给杀没有了。

近一年的时间之内,在抗联的和尚大军之中,打报告的不足十人。这个结果让政治部也有些错愕不已,还当这些干部都成了不尽人间烟火的和尚了。政治部却没有想到全军的所有干部,都在瞪大了眼睛看着杨震这个全军一号。

结果杨震这结婚的消息一散开,到政治部申请结婚的都快把大门给挤破了。政治部一天之内,接到了六个师级干部,十五个团级干部的结婚申请报告。团以下的干部虽说数量不多,但是也有那么十几个够标准的干部打了结婚报告。

这么的干部集中要结婚,将政治部的人搞的头都大了。够标准结婚的,都是中高级干部,甚至有不少都在重要岗位上工作。这种情况之下,新娘子的政审得要吧。可大战刚刚结束不久,还需要动员新兵入伍的政治部,那有那么多的人手去搞内查外调?

很明显,这个时候大家都想成家了。对于戎马一生的军人来说,家庭的温暖无疑是最大的放松。再说中国人有句俗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是军人,上战场杀敌这责无旁贷。但战场上枪炮没有长眼睛,自己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光荣。不留下一个根就去见马克思,实在对不起祖宗。

当然有了前车之鉴之后,这群狼对军区几所大学的女学生,是断然不敢下手了。但在地方大学生,还有文工团、医院,地方的女青年可挑选余地很大的情况之下,也不至于一棵树上吊死。

尤其是哈尔滨的姑娘,一向以漂亮著称。有了这么多的选择,再加上一号已经发了狠话,谁在向着军区几所大学女学生下手,就给予最严厉的党纪、军纪处理,也就没有人敢在惦记军区几所大学的女学生了。

之前是杨震这个全军的一号,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现在一号都结婚了,下面的光棍很是着急。政治部现在忙了一些,倒也就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了。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