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鳌拜这个时候感觉局面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中华军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海路向山东增兵,这个时候山东的中华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万人,这样的一支军队已经足以威胁到他的大军的安全了,这意味着一带南京城有事,中华军可以迅速的从南北两面对他进行夹击,南京城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守得住吗?

不只是鳌拜十分担心,北京城的康熙皇帝也十分担忧,山东的三万中华军已经足够威胁到北京城的安全了,他对于南方的军队也是十分担心,因为朝廷不能失去这支军队。于是他便从大局出发,给鳌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好言相劝,并且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将军队顺利的带回来,他就会将蒙古草原上的大片土地封给鳌拜,让他做草原上的异姓王。

这以条件可以说是很具有诱惑力的,所以对于鳌拜来说这个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很快就答应了康熙皇帝的条件,不过他表示至少要让自己从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里面挑选五万的精兵带走,这支军队将作为他在草原上的起家之本,康熙皇帝之所以向他妥协,为的就是要得到他手中的这支军队,鳌拜想要五万人,行,可以给你,不过你要先帮我打退中华军的进攻。

眼下的局势糜烂,南京城显然是难以保住的,而且中华军在山东囤积重兵,显然是对北京有所企图的,在康熙看来,尽管他是在北京城出生的,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城市显然是保不住了,不如干干脆脆的撤到辽东去好了,八旗子弟是从关外的苦寒之地起家的,而随着入关的时间的增长,新一代八旗子弟的品行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不如干脆回去继续找回满人的那种曾经的荣耀和精神。

局面到了这一步了,南方丢光了,北方也不安宁,满人想撤回到关外去,这本来也不奇怪,当年要不是蒙古人先占领了北京城,金朝也有要退回塞北去的想法,只是后来被蒙古骑兵拦住了去路,只能向南迁徙,最终难逃覆灭。

不过这个时候清军的主力犹在,如果让他们顺利的撤到了关外去,这五六十万军队集中在那么小的地方,中华军想要拿下辽东可就不如现在这么简单了。

怎么办?一定要托住鳌拜,不能让他的军队顺利的撤走。

九月初,北京城里传出朝廷要放弃北京,撤回关外去的消息,尽管很多人早已猜到了朝廷会走这一步,不过等到消息传出来,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不仅是很多汉人感到惶惶不安,而且一些在北京周边定居很久的旗人也感到难以接受,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汉人大多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投靠他们的,自己的根基其实还在中原,而朝廷要统制天下的汉人,就必须要重用他们这些汉臣,可是如果朝廷退回到关外去,关外是没有汉人的,那么朝廷自然也就不需要他们了,而且汉人在辽东是被当做奴隶和下等人对待的,所以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前往的。

至于那些旗人,他们反对的理由就更简单了,因为清军入关之后的圈地令,使得北京及其周边的大量土地都被满清贵族尤其是八旗子弟给圈占了,这个时候俨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产业了,要是清军撤回关外去,那么他们的这些产业就没有军队提供保护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而关外的土地不仅稀少,而且这个时候大多在他们前往关内的时候已经甩卖出去了,回去之后自己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让他们再回去过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自然是不会干的。

不过这些人的反对声音再大,也不能改变康熙心里的决定,这件事情既然已经被人捅了出来,趁着它还没有传到中华军那边去,清军更要抓紧时间的进行撤退安排了,不然就想走也走不了了。

康熙皇帝毕竟年幼,他没有仔细的想一想,这个消息是怎么泄露并且传播开来的,如果他再老练一点的话,他应该就能意识到了这时候事情有点不对劲。

中华军早就得到了安插在北京城的探子发回的情报,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项玉立刻下令山东的中华军拿下济南城,切断鳌拜从山东这边撤退的路线。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湖北的中华军趁着岳乐从陕西、山西一带撤退的时机,趁机拿下这些地方,然后一路追击岳乐的军队,这支军队康熙皇帝肯定不会轻易的放弃,因此,只要将岳乐托住,清廷撤退的速度就会下降很多。

这个时候从南洋的吕宋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群岛上运来了大量的粮食,这给中华军的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粮草支援。

第三百九十五章插翅难逃

鳌拜在接到康熙的下令之后立刻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对面的中华军正在整军备战,如果他再不撤军的话,中华军很有可能就会发动对南京城的进攻了,那样一来他就走不了了。

九月十号,清军趁着夜色悄悄的从南京城内撤出,大军静悄悄的迅速离开城池,向北进发,一个晚上的急行军之后,到了天亮的时候,清军距离南京城已经有六十里的距离了,这个时候大家都疲惫不堪,士兵们又累又饿,再难继续前进,于是鳌拜只好下令就地起锅做饭,吃完早饭之后继续前进。

清军士兵听到主将的下令之后,纷纷找个地方躺下休息,一晚上没睡在加上高强度的行军,使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十分的困倦,而火头军尽管也十分的疲惫,但是因为自身的工作和职责的原因,所以还是勤勤恳恳的埋锅造饭。

很快,清军的队伍中间传出了此起彼伏的鼾声,以及袅袅升起的炊烟。

鳌拜也是一晚上没睡,眼睛里面都布满了血丝,鳌拜这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岁月不饶人,加上这几个月的殚精竭虑,他的头发已经开始花白了,不过由于习武的原因,所以光从体格上看依然是十分的健壮。

鳌拜骑在马上,在清军队伍中间巡视,他的眉头一直紧皱着,心里似乎在想什么事情,而这个时候二十多万清军的阵型拉得很开,足足有四五里长,这个时候中华军应该已经发现了他们撤离了南京城,对方如果这个时候开始追击的话,只需要四五个时辰就能追上他们,因为清军这边的移动是在是太慢了。部队中间有太多东西都拖累了行军的速度。

鳌拜巡视了一会,见到在外面警戒和巡逻的士兵的精神还算是不错,没有人偷懒,心里这才稍稍的放心了一些。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传来了一阵尖锐的声音。这个声音由远及近,正在向清军队伍这边过来,鳌拜心里一惊,暗叫一声不好,刚想出声提醒士兵们注意寻找掩护的时候,一声巨大的爆炸在清军的队伍中间响了起来,四五名靠近爆炸点的清军士兵被炮弹给掀飞了起来,发出凄厉的惨叫神。

紧接着,爆炸的声音开始变得密集起来。大量的炮弹开始密集的砸向清军中间,清军一片混乱,被炮弹爆炸惊动的战马在队伍之中奔走冲撞,大量的硝烟和炮火使得士兵们慌乱不堪,就连鳌拜也被一枚近距离爆炸的炮火给惊吓了战马,将他从马上抛了下来,摔倒七荤八素。

清军这个时候刚刚撤到了江苏和安徽交界的地方,这里叫做东葛、西葛。而这支袭击清军的军队自然不是江南的中华军,而是安徽的中华军。他们人数不多,只有八千人,但是却早就接到命令,在这个地方设下了埋伏,江南的中华军主将赵登明料到了清军势必会在这段时间里面撤退,于是便偷偷的将军中的大量火炮都运过了江。运到了安徽去,而这些火炮都被部署在了东葛这个地方。

清军一开始撤退,就已经被中华军的探子看到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赵登明这里来,中华军随后也度过了长江。向北追去,不过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已经拉得有点开,差不多有二十多里的距离,不过因为前面的这一道封锁线加上之前军队中间的重武器已经全都转移了,所以中华军的追击速度远超过清军的撤退速度,只要东葛这边的中华军能够托住清军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华军的大部队就能追上清军。

本来需要这八千人阻挡二十五万军队一个小时的时间,这看起来很有难度,不过谁曾想,这支清军进入在跑到了距离东葛还有一点点的距离的地方就自己停了下来,而且还开始埋锅造饭了,这倒是让中华军感到很意外,他们居然还敢做饭,这个时候天色已经亮了,二十多万人的军队做饭产生的炊烟隔着十几里都能看到,因此这简直就像是在给追击的中华军提供导航一样。

很快,中华军的大军已经追近了,而且看到清军士兵们一个个都倒在地上睡了过去,埋伏的中华军决定对清军采取行动,于是一百多门火炮就开始了怒吼,向几里之外的清军展开了炮击。

清军因为撤退的匆忙,而且他们装备的红衣大炮过于笨重,所以这个时候军队中间一门火炮也没有,在遭到中华军的炮击之后,清军一点反制的办法也没有,只能被动挨打,不过当亲兵将鳌拜搀扶起来的时候,他一直担心的敌军的冲锋进攻却没有出现,他这才反应了过来,这支敌军是敌人的阻击部队,带着火炮的敌军主力是不可能移动的这么迅速的。

鳌拜立刻开始指挥起来,清军在主将的指挥下,也逐渐的反应了过来,于是便开始向驻守在东葛的中华军发动进攻。

阵地战可是中华军最喜欢的战斗了,相比于运动战而言,在阵地战中间,中华军的阵型更加严密,而且还有坚固的工事可以隐藏,再加上一百多门火炮提供的火力支援,在面对清军的进攻的时候中华军士兵们一点都不担心,而且还有一个对他们有利的消息,那就是因为刚才的那一轮炮击,使得清军的战马都受到了惊吓,这个时候根本就难以投入战斗,所以光是纯步兵进攻带给中华军的压力显然是要小得多。

鳌拜可不管这一点,他心里十分清楚,尽管这支中华军的人数不多,但是出现的位置却十分致命,再加上他们手中的大量火炮,会对清军的撤离产生极大的干扰,如果不尽快的解决眼前的这支中华军,等到江南的中华军从后面追了上来,那个时候他的二十多万军队就要全都交代在这里了。

双方没有一点点的试探,直接就出动了自己的全部兵力开始进攻,由于东葛的地形特点,中华军组建了一个环形阵型,占据了一片一百多米高的小山坡,将自己的火炮都集中在山顶上,然后军队分散到山腰,挖掘了大量的战壕,并且在山脚下面布置了很多的陷阱,这样使得自己能够尽量坚持的时间久一点。

清军士兵们尽管一晚上没睡,精神状态不好,但是这个时候在生存的压力之下,所有的士兵都爆发出了惊人的潜能,他们大声嘶吼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一个个红着眼睛朝山坡上冲了过来。

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

中华军开始开枪了,成片成片的清军士兵被射穿了胸膛栽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中华军的火力非常猛,而且因为地形的关系,清军越往前面冲坡度越陡,越是耗费体力,而且距离越近的话中华军的射击就更准了。

大量的士兵倒在了冲锋路上,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清军一直不停的在发动冲锋,就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清军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了,而巨大的防守压力也使得中华军的弹药消耗的速度非常惊人,为了对付蜂拥而上的清军士兵,守军们只能不断的投掷手榴弹,这个时候士兵们手榴弹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没了手榴弹,士兵们抱起炮弹向下丢,抱起石头向下砸,不长的山坡上堆积了几尺高的清军尸体,鲜血从山坡上留下来,使得进攻的道路变得更加湿滑,进攻的清军一依然踏着血与泥混合的泥水高呼酣战,中华军士兵终于抵挡不住了,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阵地,向北退去。

鳌拜望着已经冲上山头的清军士兵,心里松下了一口气,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身后响起了一片低沉的号角声,鳌拜心里一惊,回头一看,脸色大变,只见十万中华军铺天盖地的向他们涌了过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清廷北逃

康熙五年九月,从南京准备撤往北方的二十五万大军行军至安徽和江苏交接的东葛西葛的时候,遭到了中华军的阻击,清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驱散了中华军的阻拦,却被中华军的主力部队追上,双方在两省交界的地方爆发了激战,战斗从早上打到晚上,清军苦战无果,终不敌中华军的进攻,大军向北溃散,主将鳌拜阵亡,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有十五万被中华军歼灭,剩下的十万人最后相继逃到河南、直隶、山东几地。

而在接到南京军队溃败之后,驻守在河南的十万清军则立刻放弃了河南,准备向北撤退,却在巨鹿附近遭到了山东的中华军进攻,双方大战一场,不分胜负,但是眼见着江南的中华军主力已经逐渐逼近,清军主将不敢继续和山东的中华军纠缠,于是选择连夜向北逃亡,中华军在后面穷追不舍,硬生生的将十万军队拖垮到了只剩下三万人进入了北京城,汇合着从陕西退回来的四万军队,清廷这个时候还有十七万大军,康熙皇帝不敢再延误,立刻率军离开北京,向北进军,同年十月中旬抵达了辽东的盛京。

至此,距离明朝灭亡满清入关过后二十二年的时间,北京城终于被汉人收回来了。

由于接到了前线的捷报,于是项玉也从泉州出发,乘坐军舰从海路抵达了大沽,再从这里径陆路抵达北京城。

北京城在清军离开的时候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内的商铺和局面都遭到了掠夺式的洗劫,而且城中的居民家里的粮食也几乎全都被搜刮一空,为了解决城内的六十多万百姓的粮食问题,中华军这个时候只能从南方调集粮食过来,而且在粮食调来之前还要先将军粮拿出来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清军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阻断中华军的追击,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战线拉得很长,所以根本也没有继续追击的能力,项玉的策略一向是占领一地,消化一地,巩固一地。这个时候北方的这么多地方新光复,光是地方的居民安置民生问题都有一大堆,他没有精力在考虑去追击清军。

有了粮食,北京城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却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要处理,那就是在满清撤离的时候,很多汉人大臣不愿意去塞北的苦寒之地,于是便留了下来,而在中华占领北京城之后。受够了清军暴行的居民很快就将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汉人大臣给揪了出来,有一些还没来得及被中华军接收,就被城中的百姓活活打死了。

不过项玉对于这些人显然是一点都不同情的,汉奸的传统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过满清入关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显然是非常严重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为满人最终被汉人给同化了,所以后世在对待满清入关的时候并不将其看作是异族入侵。但是如果满清的行为跟后世妄图占领和统制中国的日本人,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所以对于这样的投敌的人。项玉心里的想法自然是杀了算了,杀了多么解气,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是一国之君了,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既然处于这个位置,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一些事情。必须要顾及到其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这些投降满清的汉人而言,也不能简而言之的一概论处,杀了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那样势必会引来很多祸事。

于是这些人先被限制住了。只要没有太大的罪行或者是做出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华军一般都能对他们宽大处理,毕竟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的摊子大了,正是用人之际,只要这些人能够为我所用,那就吸收进来好了。

不过对于那些为虎作伥之辈,尤其是之前跟随清军到处屠杀欺压汉人的汉奸,这样的人中华军绝对不会姑息的,而且即便是他们再有才项玉也不敢用他们。

这个时候虽然清军退到了关外去,但是他们的实力毕竟还是很强大的,所以项玉派遣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前去收回山海关,这个关卡对中华军而言意义不大,项玉并不指望依靠它来防御关外的敌人,但是若是这个要塞落到了清军的手中,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了。

明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各地的农民起义加上黄河流域的天灾**,使得人口数量大减,后来又遇上席卷北方的闯王军队如蝗虫过境一般,使得这些地方更加凋敝,清军入关之后又和大顺军追亡逐北,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办法恢复生产建设,而大量的田地荒芜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是打算占据黄河以北的地区,并没有想过要占领整个明朝,但是后来发现北方的地区虽然土地广袤,但是这个时候受到兵灾**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这些地方所生产的粮食甚至都不足以维持军队和入关的八旗人民的基本生存,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南明的军队,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都让清廷看到了希望,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实力足以统一全国,而南方的水稻的产量和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正好可以通过运河来支持北方的恢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鳌拜的三十多万人的军队的粮食供应在僵持了半年之后,就开始变得难以为继了,虽然有中华军占领了山东,阻断了清军从运河运输这一原因,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北方的粮食不够用,运粮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在失去了南方的粮食供应之后,北方不具备支撑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的能力,这才有了清军的一败涂地。

而反观中华军这边,因为项玉在台湾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储备了,所以每一次出兵之前无不都是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备用,而在拿下福建的过程中,吕宋和南洋诸岛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尤其是吕宋岛,为中华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使得中华军顺利的占领并且消化了福建地区。

而在拿下福建之后,中华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江西进行的清土地,分田地的政策,还是发动各地的百姓兴修水利、开垦田地,都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保证军队手中的粮食充裕。

这个时候,长江以南的地区安定下来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这些地方的土地分配问题早已解决,各地的农业恢复情况都很不错,眼下正值南方的水稻收割的季节,只需要在等上半个月,就会有大量的粮食从南方运过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北方的粮食短缺的局面,而且也能够给中华军提供充足的粮食继续作战。

第三百九十七章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项玉来到北京城之后,并没有在城中久待,而是选择了出城到附近的一些地方视察情况。

连年的战争给各地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为了躲避战争,北方的百姓大量的向南方迁徙,导致这个时候整个北方的人口只有八百余万人,还不及南方的三分之二。

清军在入关之后,在顺治年间曾有过裁军减赋,让各地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过在顺治当政的最后一段时间,这种政策被他自己给否定了,而且随着中华军的崛起,在康熙年间,北方征兵情况日趋严重。

清军的总兵力一度超过了一百一十万人,而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的青壮年人口也四五百万人,而且主要还是集中在南方,清军的扩军却主要是在北方进行的,这直接导致了北方的劳动人口的枯竭。

而南方的人口目前只有一小部分愿意返回北方来,大多数人这时候已经适应了南方的生活,而且他们还在南方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因此不愿意前往北方。

项玉一行人先是到了河北重镇保定,在中华军收复北京城之后,直隶省的名字也就被改名为河北省了。

保定城是一座大城,不过因为战争的关系,所以目前保定城的情况是十分衰败的。

城中的人口只有**万人,城墙也破败不堪,就在两个星期之前,中华军在保定城下和清军部队发生了大规模的交火,这场战斗波及到了保定城,因为清军的人数比较多。又固守坚城。所以中华军动用了火炮来进攻。这使得饱受战争侵害的保定城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和保定城的破败一样,保定州府各地的也都荒芜人烟,大量的农田闲置着,几十里都看不见炊烟。

项玉骑着马,神情严峻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连北京城不远的河北重镇都成了这般摸样,那么受到战争影响更厉害的陕西、山西的情况该是有多么的眼中啊。

他原本打算在开年之后对清军发动最后的总共。但是这个时候见到北方这千里无人烟,遍地狼藉的境况,心里终究下不了决心,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国力是很大的考验,而这种巨大的压力则会层层转移,最后全都落到了普通的百姓的身上,眼下北方是这样的一种情况,那么他还能够如期发动对清廷的进攻吗?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项玉先去了河南然后去了山东。

这两地的情况比河北要稍稍的好一些,尤其是河南。因为自古都是被称作中原地带,而且这里地势平坦。是重要的产粮大省,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