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府这边出的状况项玉这边自然不会知道,他这时候正在和陈永华探讨货币铸造的事情,这件事情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了,只是之前还停留在纸面上面,并没有付诸行动,这个时候南方的冯信已经抛弃了明军的身份,改建了梁国,因此基隆这边便成为了明军唯一仅存的硕果了。

加上这个时候的人口的增多,货物商品的流通与交易也变得频繁起来,没有一定量的货币那是完全不行的。

由于明军并没有铸造铜币的模具,因此明朝之前朝代的铜钱都不好仿制,因为市面上有流通,如果明军自己做出来的和流通的铜币不完全一样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流通,因为两种货币的差异性使得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如此以来市面上势必**横行,明军发行货币的初衷就达不到了。

所以项玉跟陈永华商量之后都认为应该重新铸造一种全新的货币,这让项玉想到了欧洲的金币,比如西班牙人所使用的西班牙金币,这种货币由于金属密度的原因,不容易造假,而且携带方便,面值也比较大。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铜钱起初在物价低廉的时候还比较方便,但是往往一个王朝到了后期,货币超发情况都比较严重,这个时候的货币由于数量众多,但是货物较少的缘故,显得十分不值钱,在进行大额交易的时候往往按贯计价,要知道一贯钱可是重达六七斤,不可能随身携带这么多铜钱的,所以尽管官方禁止白银的流通,但是市面上仍然有人使用碎银子或者官银,官银一般是朝廷奖励给有军功的士兵或者将领的,并不是做流通发行的,这一点要注意。

宋代的时候商业十分发达,为了解决在交易中钱币的支付问题,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纸质货币——交子。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随着交子的出现,为了方便商人们存取,钱庄也随之出现,钱庄在这个时候扮演的角色就相当于后世的银行,但是这些钱庄并不发行交子,而是在商人们将钱币存入钱庄的时候填写存入的数量,所得到的这张纸质收据就相当于后世的存折,可以到钱庄各地的分号中去提取使用,在这一过程中钱庄收取一定的费用,商人则不必为携带大量的现钱的不便而担心了。

到了后来,官方开始发行交子,并且将它定位法定货币,面值也不再是随意填写的,改为固定面值,从最小五百文的交子到面值10贯的交子都有流通,但是纸质货币是需要担保的,也就是准备金,相当于后世布雷森体系中的金本位,每印刷一定数量的美元需要对应的黄金储存一样,官方的交子需要对应一定量的铜钱,这个叫做准备金率,在宋代刚开始发行交子的时候定的是28%,也就是说印刷一张面值为一贯的交子,官府需要铸造二百八十枚铜钱投入市场。

第八十六章筹备货币

涉及货币和经济方面的问题,项玉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但是这些东西也必须加以了解,好在还有个陈永华,他提议是明军可以发行一部分的铜币,也可以允许白银和黄金的流通,铜钱可以官方自己铸造,白银和黄金目前明军手中都几乎没有,所以允许流通之后可以用铜钱换取一部分,就像是兑水一样,慢慢的将市场上的这些白银和黄金都收集到官方的手中,到时候再将它们铸造成官银和金币,以防止市面上出现假银子的浑水摸鱼。

对于纸质货币之类的,由于目前基隆的商业还不发达,与不需要跨境进行贸易,所以需求并不大,因此暂时不考虑发行。

每一个朝代发行的货币都是根据当时在位皇帝的年号命名的,比如唐朝有一种铜币叫做开元通宝,这种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货币流通极广,远至西域诸国,东至朝鲜半岛甚至岛国扶桑,可谓影响至广。

但是目前明朝已经实际上灭亡了,最后的一位南明朝廷的皇帝也被吴三桂处死了,这样一来明军就没有年号可用了,陈永华建议新货币不必遵循这个规律,可以重新取名。

项玉对这个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要真是自己这边发行一种货币还按照他见都没见过的皇帝来命名,他还真的不乐意了。

两人商量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称新货币为汉兴通宝,不采用任何一个皇帝的年号,而取汉人两字中的汉字,兴旺发达中的兴字,意喻着汉人的兴起与昌盛,在满清统制天下,汉人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这个名字更有深意。

明军之前在铁矿石之中发现了少量的铜矿,这些铜的数量不多,日后可以用来铸炮,所以明军将它们都收集了起来,但是由于铜的密度比铁大,铜炮的重量会比铁铸的炮重很多,之所以会出现中国古代都是铜炮而没有铁炮,那是因为冶炼工艺达不到铸铁的要求的原因。

简单点来说,铜中青铜的熔点只有八百度,而铁的熔点是一千五百度,两者之间几乎隔了一倍之多。所以古代最先有青铜兵器而没有用铁铸造的兵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随着技术的慢慢进步,用铁铸造的兵器这才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如果考虑到炮身的铸造要求,这个时候仍然是铜的性能要优于铁,铜的延展性更好,铸造过程中炮身上面形成的气洞比较少,这样一来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它的炮身要比铁更轻,相反,铁矿石里面杂志更多,在熔炼和铸造过程中很容易在炮身上面形成大量气孔,加上火炮在开炮时将炮弹推送出去的那股巨大的膛压同样会作用于炮管,由于铁的延展性较差,脆性也大这样会大大影响火炮的安全性,使之发生炸膛的风险大大增高,为了达到降低炸膛风险的要求,炮管要进一步增厚,这样一来炮身的重量势必大幅增加,加上冶炼工艺要求又高,所以这一考虑同时被中西方否定了,因此,这个时代还是青铜炮的时代。

但是在铁中添加一定的元素使得它的性质发生改变,如果铁中含碳量达到0。02%-2。0%,那么这时它就不再是单纯的铁了,这个时候摇身一变称为一种新的材质钢材了。

“仓库里面的铜矿大约只有五万斤,大约可以铸造九千余贯的铜钱,加上市面上原由的钱币,短期内流通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等到日后大的工程都完成了,那时候百姓们手里有了余钱,市面上的货币可能会出现短缺,到那时候再补充铸造一批铜钱也还来得及。你说呢,将军?”陈永华见他有点走神,出声喊道。

项玉摇了摇头,怎么想着铸币想着就想到了铸炮上面来了,还是梁国的出兵给了他的压力太大,使得他出于对战事的担心,这才总是联想到军事上面。

“这件事情你看着办吧,铜矿可以不用留,全部用来铸币吧,目前这些铜也没有别的地方的用处了。”项玉感觉有点困乏了,不是白天才睡过一段时间的吗?怎么还是感觉十分疲倦。

陈永华比上项玉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处理难民的各种事情,还要思考对付梁**队的办法,加之铸币之事的分心,因此每天都忙到深夜,眼睛都黑了一圈。

趁着南方的军队还没有到达的时间,明军方面开始扩军备战,为了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恐慌,所以征兵进行的十分低调,只在原先有一定基础的民兵中间招募五百人,这样一来明军的总人数将达到一千一百人,基隆城中的总人口在两万三千人左右,相当于每四户人家供养一名士兵,这样的比例是十分高的,对于百姓的负担也是极重的,不过好在明军自己有一定数量的军垦天,粮食的供给并不需要征收,而且这个时候的税负也是十分低廉,商业税负是十税一,土地税负是三十税一,而且鼓励农民开垦新地,对于新开垦的田地五年之内都免征税收,其实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基隆附近的所有田地都在免税的范围下,因此实际上明军并没有什么收入。

所以这个时候发行明军自己的货币不仅可以大大减轻财政上面的压力,而且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商业则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点上面基隆跟南宋的情况很类似。

项玉在前世看到过一篇文章,讲得是为何中国的封建王朝一般只能维持三百年,如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甚至是强大的唐帝国都没能逃脱这个桎梏,后面的宋、元、明、清都一一证明了这个真理,文章的作者认为,这些朝代中除了宋朝之外,其他朝代都是因为土地的问题而最终亡国,一个朝代的建立一定是建立在前一个朝代的覆灭的基础上面,这样一来前朝的贵族的势力将被从新瓜分,地主豪强的土地将被重新分给失去土地的农民,百姓们得到土地之后自然愿意安居乐业,如此一来,国家的稳定便有了基础,而且新的豪强地主们都还没有出现或者发展起来,这就造就了一个朝代起初的繁荣与稳定。但是随着统制时间的延长,既得利益集团便会产生更多的贵族和豪强,这些豪强和贵族们通过权力或者财力霸占农民手中的田地,使得自耕农变成了佃户,成为了地主的附庸,如此一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有些朝代就会因此加税,进一步导致农民的破产,即使朝廷方面不加税,那些地主和贵族们由于权力和财力的集中,土地兼并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成为地主家的佃户和附庸的人数也将急剧上升,这边为这个朝代的覆灭埋下了祸根,一旦发生天灾**,这些底层的百姓们最先活不下去,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最后将使得这个朝代从内部一步步的瓦解崩塌。

唐朝、元朝、明朝无不是如此,只有宋朝例外,它是死于外敌入侵,但是宋朝的土地兼并就没有吗?也有,只不过没有上述的那些朝代那么严重罢了,因为宋朝的时候资本主要集中在商业运作上面而不是土地兼并上面,再加上北宋的灭亡,长江以北的豪强地主们多年的积累被一朝摧毁,这一进程被大大延缓,所以在南宋灭亡的时候也都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的原因。

项玉对于这片文章的内容印象比较深刻,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发生,一方面要出台法令,严格控制土地的买卖和转让,为地主和豪强们购置土地设置障碍,第二则是像后世对于高收入人群征收富人税一样,对于一户人家拥有的土地超过一定数量,则征收重税,这样一来一些家族为了避免重税,所以势必会分家,可以阻止家族豪门的崛起,然后鼓励商业,商人的地位和其他人一样平等,除了不能做官,其他无任何区别,商业税比之宋朝的五税一还要低廉一些,这样可以将一部分资金从土地兼并中分流出来,促进商业的发展。

基隆城目前地方和人口都不是很多,管理起来也十分简单,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这个时候就要实施起来,将她的发展引入正轨,以免又落入了前朝走过的老路上面来。

为了日后战争的需要,基隆城的第四面城墙这个时候终于开始要动工了,按理来说一般城市的新建,其城市规模和建筑结构,包括城墙的长度、高矮都是早就规划好了的,但是由于明军刚来基隆的时候,人口数量很基础设施都十分稀缺,所以并没有做这样的规划,因此整个城市虽然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是对称着城中间的一天直道,但是城墙却建的稍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是为日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预留了一部分的空间,以免以后城中的建筑不够,城市过小。

ps:明天就要下推荐了,所以我设置了自动更新,并且每天还是三章,一章字数在三千字以上,大家多多支持吧!

第八十七章新式子弹

为此,基隆城的城墙是一面面修建的,这样做的坏处也是十分明显,整个东西城墙长度都在十里以上,达到了十二里宽,北面的城墙长度甚至达到了十五里,这样一来整个城市的城墙周长为五十四里,要知道明朝的南京城作为开朝国都,整个周长也不过六十五里长,因此基隆城显得过大,这对于明军这点有限的兵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明军根本连城墙都铺不满,更别提守城了。

不过对于进攻一方而言,难度是同样的,这样一座大城至少需要两万以上的兵力才能攻克,即使明军兵力不足,进攻方的兵力也至少需要八千人以上。

按照之前陈永华的计策和估计,冯信只会派出两千余人的部队,人数不会很多,因此只要将南边的城墙建立起来,明军即使龟缩在基隆城中,守城的危险也不大。

项玉眼下的注意力并不在基隆城的城墙上面,由于新兵招募,原先给民兵们配备的冷兵器和老式的火绳枪就需要进行更换了,他好些天没有去军械所那边了,也不知道他们那边的燧发枪生产了多少。

明军的军械所不仅负责为军队中的火枪火炮进行维修处理,而且还负责新式枪械的生产和研发,之前由于人手不足,所以生产速度十分缓慢,后来从日军俘虏中挑选了一批工匠,再加上重新招募了一部分工人,使得军械所的规模扩大不少,人数也超过了百人,其中的一些熟练的工匠专门负责新式燧发枪的制造和检测,一些老工匠们则负责教带新学徒,这个时候的燧发枪比起后世的那些精密枪械来说简直不值一提,火枪的进化也是由一代代人不断研发而得以慢慢实现的,因此项玉特地在军械所里面成立了一个技术研发部,相当于后世的创新设计所一样的部门,专门寻找明军枪械中的各种不足和缺点,并且提出改进思路加以制造和实验,这个部门的枪械生产和消耗量也是十分惊人,但是他们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自从项玉跟他们讲解了空气动力学之后,他们对于“流体”这一减少空气阻力的研究进行了数十项,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证实,在火枪的体系之中,需要考虑流体力学的其实主要是子弹,因为子弹在射出枪管之后是一个遇到阻力不断减速的过程,因此在初始速度,也就是子弹离开枪管的那一刹那,怎么样减少子弹所受的阻力便是他们所实验的方向,其实这一点而已餐口后世的锥心子弹,项玉并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却没有提出来,而是想看看研究所的这些学员们能不能自己想到。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没有辜负项玉对他们的期望,在经过一些列的实验之后,他们终于制作出了后世的这种子弹的原型了,模样上面来看几乎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子弹并不具备地火,因此没有弹壳,而且他们在子弹的底部加上了一个铜环,由于铜的导热性强于铁,加上延展性更佳,所以这一个小小的铜环,将使得子弹在枪管里面与枪管内部贴合更加紧密,枪管里面的内压力维持的时间更长,子弹获得的加速度也就越大,因此子弹在离开枪管的时候获得的初始速度也大为提升,经过试验,在改进了子弹外形和加装铜环之后,使用新式燧发枪射击的结果是这种子弹能够射出两百五十步,相当于三百五十米的射程,比之前几乎提高了一倍,而且锥形子弹的破甲效果更佳优越,在两百米的距离上面就可以轻松的射穿明军穿戴的锁子甲,在一百六十米的距离上面可以射穿绵甲。

这样的成果自然令项玉自己也欣喜不已,但是由于子弹与枪管只见的摩擦加剧,如果是使用这种子弹,每射击五百发子弹就要更换一次枪管,不过目前明军的铁矿的产量稳步提升,这一点消耗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倒是这种子弹的出现令项玉对于自己一手建立的这个研究所的未来感到充满期望。

项玉对学员们一番鼓励和嘉奖之后,这才来到锻造间,里面目前又五十余人正在热火朝天的打造铠甲和武器,明军目前身上穿戴的主要还是之前的绵甲和锁子甲,这些铠甲在跟日军的作战中间被日军的铅弹丸十分容易的就击穿了,由于铅比铁中,因此穿透力要比明军的子弹要稍稍强上一些,这引起了项玉的注意,并不是他想跟换明军的子弹制作材料,而是明军的铠甲的脆弱性使得他有点担忧,郑成功虽然不太注重火器,火枪也装备的不多,但是明军中毕竟还是有相当的数量,因此继承了郑成功主要军力的冯信军中也应该有一部分的火枪兵,虽然他们手中的多还是老式的火绳枪,不仅射速慢,而且射程近,甚至不如明军装备更广泛的弓箭,但是一旦规模上去了,这些火枪也不容小视。

因此新式铠甲不仅加强了正面的铁片的数量,而且里面还挂了一层细丝网,能够使得子弹即使射穿了外面的铁片也会被这一层网给卡主,不能伤害到穿戴的士兵。

要不是条件实在是不允许,项玉甚至想搞几套防弹衣出来,但是这个时候防弹衣的意义并不大,穿戴之后不仅显得笨重,而且严重影响了士兵的机动力。

徐则清这个时候正在巡视锻造间的情况,见到项玉进来之后连忙迎了上来,项玉此行就是想要了解一下燧发枪的生产情况,生产速度和目前的储量。

见到徐则清之后向他询问这些问题,由于之前看到了研究所的新式子弹,项玉也想了解一下这种子弹锻造间一天能够生产多少发。

徐则清也知道明军很快就要打仗了,因此这几天便亲自前来督导,他想了一下后表示,锻造间目前尚有一批新学员即将上岗,虽然目前一天只能制造十五杆新式燧发枪,但是等到人员全部到齐了之后估计可以提高到二十五杆。

一天十五杆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杆,这个速度还可以接受,而根据徐则清的说法是目前军械所还有一百二十多支已经造好的燧发枪,随时可以领取使用。

但是研究所的学员们研究出来的那种子弹由于目前制造工艺还不熟练,加上人数不足,所以一天仅仅只能制造三十余发,速度很慢。

项玉在心中计算了一下,目前明军新式燧发枪的缺口在五百五十支左右,减去军械所的存货,缺口在四百支上下,保守估计明军还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因此燧发枪的数量是足够的,但是子弹的生产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一点,一个月也才九百发,等到开战前自己手中的这种子弹还不足两千发,空有一种利器而数量不足,这简直发挥不出来这种子弹的威力嘛,因此适当的将工人向制造这种子弹方面倾斜,燧发枪方面的速度可以稍微放缓一些,以便再开战之前明军手中有足够的子弹可以使用。

项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则清,徐则清表示会做适当的调整,但是由于工人们的熟练度的缘故,因此新式子弹的生产速度在增加了工人之后会有多少提高,他也说不准。

这种事情也没办法,任何新技术从学习道熟练都有一个过程,项玉也不能强求,他只希望在看展之前这些子弹的数量足够他们打一战的消耗。

从军械所出来,项玉准备去西面的码头上去看看,西面的码头是修建不久的一处水军的基地,码头不大,上面停靠着两艘稍大一点的战船和三艘较小的战船,大一点的就是之前在沙滩上搁浅的日军战船,目前已经成了明军的主力战舰了,稍小一点的是明军工匠在日军工匠的指导和帮助下自行建造的,日军自己的战舰都不是很大,因此明军自己建造的战舰就更加小了,按照后世海军的标准,排水量在五百吨以上的称为“舰”,五百吨一下的称之为“艇”,明军目前的五条船只能称之为小舢板了,缴获日军的量艘战船排水量还不到一百吨,只有一千六百石,相当于八十五吨的样子,而明军自己制造的战船则显得更加小了,只有一千一百石,刚刚五十吨出头,当然,因为这个时代的战船全部都是木质结构,所以会比后世的钢铁舰船显得稍大一些,明军海军的两艘“大船”,长约四十五米,宽十五米,吃水一米五,自己打造的战船要小上一圈,长只有三十五米,宽十二米,吃水一米二,即便如此,明军自己制造出了战船都让项玉感到十分高兴,万丈高楼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还不是一点点慢慢发展壮大的,所以这对于明军水军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肯定会有比这还好的战船的问世。

水军在项玉的军中还是一个新兵种,目前还只是一个空壳子,水军的主将就是之前跟随项玉身边的李权,水军目前只有十几名水手,都是从渔民中招募的,他们每天都跟着日本水兵们出海适应航行,掌握航海的技术,一级学习海战的技巧,说实话,项玉并不想让日本人来教,因为日军的水战简直就是一塌糊涂,在万历朝鲜战争期间,不仅打不赢船少兵弱的朝鲜人,更是被之后赶来的明军水军给完爆。

海军是一个贵族军种,她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和优秀的将领指挥,才能够发挥出她的作用的兵种,在拿破仑称雄欧洲的时候,有一个国家他始终无可奈何,这就是大英帝国,彼时的日不落帝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几无人可撼动,加上纳尔逊这个海军将领的杰出领导,拿破仑几次跨海出征的意图都被挫败,终究咬牙切齿而又毫无办法,只好将一腔怒火发泄到体型庞大而又十分笨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