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可以靠边站了。

第三十五章 过年

年关将近,吕梁从广州视察工业基地建设情况回来后就开始张罗怎么过这个1901年新年。他不能不重视,没有亲戚朋友的他将所有的基因人当成自己的家人,虽然他们只是基地制造出来的基因人,大脑中许多功能被剥夺,比如说缺少感性思维,忠诚、冷漠、不苟言笑,而且没有生育功能,但吕梁认为他们是与自己一样的人,并不是没有情感。没有他们自己绝对撑不起这么大一摊子,技术人员、管理者、军人,本地的、海外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基因人在来回奔波,大部分时候吕梁只需要下达指令就可以。在这个世界,除了强盛国家民族的信念外,基因人就是吕梁的感情寄托,尤其是在吴月也回到吴家准备过年时。

吴月这段时间似乎比吕梁更加忙碌,在教育部门的她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工作,还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来自学生家长、基因人同事的赞扬让吴月感到无比的充实,她甚至忘记了之前父亲嘱咐自己的事情——与吕梁交流感情,尽最大可能让吴家和吕梁结亲。好在吕梁没有忘,这个美丽的姑娘时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身处陌生世界的孤独感和使命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他无从排解,而每次见到吴月都让他感到轻松、快乐。忙碌的工作让二人很少有机会见面,不过自从吕梁偶尔给吴月写了一张有关教育的纸条后,两人通过这种方式使感情迅速升温。两人的交流并没有风花雪月,吕梁的纸条上大多是后世对女性的理解、女性权力的伸张、世界的地形、历史、人文、景观、政治形态、各种针对女性陋习的批判等等,比如两人曾就裹脚问题进行了多大十张纸条的交流,虽然因为吴石敏的爱惜吴月并没有裹脚,但她见过裹脚女人的痛苦,也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因为这次交流吕梁下令在自己的雇佣工人、佃户中强行推行禁止裹脚。

宗族势力顽固强大,现在的结合只是利益关系,不存在必须听从吕梁命令的情况。不过在佃户和工人中推行的非常顺利,禁止裹脚令要求所有佃户和工人如果发生裹脚的事情,则工人立即辞退,佃户田租加倍,没有人敢违背命令。

吕梁在张罗着新年宴会,自强集团下属的各个工厂、工地都在腊月26日这天放假,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集团当然不会过于苛刻。不仅提前放假,还根据每人的职位、等级、功过等发放年终福利,在这方面吕梁不会吝啬。

惠州到广州的水泥路已经修通,建筑工人并没有就此散去,转战到惠州境内其他的筑路工地上,从惠州到海丰、到潮州、到各个工厂、到北方靠近河源的地方,还有即将开工的海丰经惠州再到广州的短途铁路,总之十几万建筑工人不愁没有工作。

“收工啦!”工地上“咣咣咣”的敲起散工的锣声,平日里工人们最喜欢听的声音就是散工的锣声,但此时都有些诧异,还不到中午啊,怎么就敲锣了?王宪江也直起身子,拍拍身上的尘土,揉了一下酸痛的肩膀。在这里做工吃得好、穿得好,住的地方随是简易工棚,但也是不透风不漏水,冷不到哪里去,热天时还发放蚊香驱蚊。而且每三个月都会发一身工作服,吕凯监工说这事自强服装厂生产的,卡其布的外套、牛仔长裤,反正吕凯是这么叫,衣服结实耐用,比平时穿的好多了,发到手后就属于自己的,不要钱。这衣服工友们都小心的爱护着,省下几件拿回家去给家人穿也不错啊。

“老叔,咋回事啊,这会就收工啦?”

“不知道,看着,那不是吕凯监工吗!”

负责这一段五百人的监工吕凯拿着个大喇叭走到高处:“工友们都聚过来,有事宣布啦!”人群扛着工具慢慢的聚拢过来,吕凯看人到的差不多了,举着喇叭高声说道:“临近年关,集团决定近日放假,大家可以回家过年,正月初八再回来继续工作!”

吕凯这么一说大家才意识到就要过年了,不是夸张,工地上劳动量实在不小,大家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吃过饭后躺下就睡,实在没多余的心思考虑过年的事情。王宪江才17岁,在这个工作段算是年纪最小的,很受大家的照顾,不让他干特别重的活计,但半年时间王宪江也锻炼出来,也是因为吃得好吧,身体壮壮的,一点都不像十七岁的样子。

“大家把工具放回临时营地的存放处,交接好后到会计处领取这个月的工资,集团特意发放年终奖,每人两个银元,记录在册子上功劳多的还可以多领一些,具体数目都在会计那里,到时就知道了。领完工资奖金之后大家到会计处旁边的福利处领取年终福利,这也是集团体恤大家的辛苦拿出的奖励!”吕凯话了,众人一片欢腾,中国人含蓄,不善于夸张的表达内心的喜悦,只是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临时营地里热闹非凡,这是提供三千名工人临时住宿、吃饭、休息的营地,工资和福利发放处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工资发放处桌子上堆着高高的银元,福利处后面是准备发放给工人的、堆成小山似的福利物资,工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等着轮到自己,没有一个乱来的人,一是因为工地组织者对工人严格的纪律要求,二是发放处附近二十多名服装统一、背着长枪的团练,听说以前叫工厂护卫,现在改名了,叫惠州团练,都是吕梁大老爷的手下。领到工资、福利的工人欢天喜地的结伴离开,嘴里念叨着吕梁大老爷的好。

王老二和王宪江紧挨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希望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好在发放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就轮到了王老二。

“王老二,这是你本月的工资一个银元,年终奖3个银元。拿好,然后到那边领取福利!”

“王老二,这是你的年终福利,一身成衣、两尺染色布、一袋面粉、一支自强牌手表,下一个!”

“老叔,我领了两个银元的年终奖,到工地六个月,现在手里有八个银元,咱们现在就回家吗?”。宪江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之前自己的工资都存在老叔那里,现在终于可以衣锦还乡。八个银元并不算少,按照《孔乙己》中的描写,四个铜钱可以买一大碗老酒,一两银子(也就是一个银元)换1000枚铜钱,换算到现代,一碗老酒以五元算的话,再加上晚清时期银价上涨,一两银元可以抵得上现在的一千多元,八个银元就是上万元!太平时节,普通百姓三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不过六两银子,在家种地的话一年交上地租,剩下不到五个银元,王宪江做工半年就抵得上三口之家一年种地所得。

“小侄子,我打算到吴家镇上买一些年货带回去,你呢,要不要跟着我去?”王宪江哪里不同意?在工地半年早就把自己憋坏了,本来就是耐不住寂寞的年纪,早就听说吴家镇的繁华,现在终于可以见识一番了。

第三十六章 吴家镇

吴家镇这个名称是自发形成的,官方没有赋予它任何称呼,也没有派驻行政管理机构,在惠州府的名册上甚至没有这个地方。它原本是吴家大院旁边的晒谷场,棉纱厂建设起来后因为这里离得近,开始有人在这里摆摊销售一些小物件,工人们也会到这里购买一些日用品。随着附近各个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来,这里也随着变得越发繁华,不但成为了工人和家属们购物的去处,还成为各个工厂产品的集散基地。一开始只是小小的集市,一年时间变成了常住人口超过五万的大型城镇,现如今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吴家凭借土地租赁的收入,还有大兴土木修建各种房屋建筑用于商业、居住,在吴家镇得到的收益不比工厂股份中的少,原本为吴家支柱产业的土地反而成为收益最少的。随着大批工厂在广州工业基地的开建,吴家镇附近的工厂工人人数趋于稳定,但北边十几里外还有更大规模的重工业基地正在建设,那些工厂容纳的工人不比轻工业工厂需要的人数少,吕梁正在规划在那边再兴建一个城镇,而且邀请了许多豪绅参与其中,相信所得收益会更加巨大。

“宪江,过来点,别东张西望的走丢了。”吴家镇大街上,王老二正抓住王宪江的手,生怕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临近年关,与王老二叔侄两人一样心思的工人不在少数,手里握着工钱,都想趁这段时间采购一些年货回去。这里不比乡下,那里有钱也买不到好东西,哪里比得上吴家镇这里物资丰富。还有一些商人,想要大肆采购一番,在过年之前大赚一笔。所以吴家镇十几条主街道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广州城!

“我说老叔,这人挤人的怎么买东西啊?”

“跟紧了,咱们少买点东西就走,别让人把咱们的工钱再偷走了,这么多人,保不准有小偷!”王老二老成持重,他担心的不是没有发生,吕梁之前特意派了两百人的团练队伍到这里维持治安,还真的抓到几个小毛贼。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警察捕快,防盗的效率并不高。

“老板,这个是啥东西?”王宪江盯着眼前的物件,在工地上他也见过有人骑着这个东西,后座上还能载上不少东西,速度不比骑马慢不少,当时就把自己羡慕的要死,没想到现在在吴家镇见到了卖它的商店。

“后生,这个东西叫自行车,是咱们惠州自强自行车厂生产的,一辆卖两个银元。”老板大声回了一句,然后又把头转向另一个客人,前来询问的太多,自己都有些招呼不过来。

这种自强自行车采用的是后世成熟的设计,所需要的钢材、橡胶等原材料已经全部可以从工厂中获得,不再占用钢铁基地的产能。现在生产汽车的话交通条件还跟不上,而且原材料也有些紧张,但自行车不一样。它不但占用的材料少、需要的技术条件低,还可以适应各种路况、价格便宜,非常适合现阶段在国内销售。同治年间自行车就由法国人运到了上海,并迅速风靡各大城市,成为最新鲜的洋物件,在广州、上海等地都有卖修自行车的车行,但它们都是从西方运过来的,价格不菲,比自强牌自行车在价格上要高出三个银元。因此自强自行车一经推出就风靡整个广东,要不是产能跟不上和销售时间太短,它迟早会占领内地市场。

王宪江对这种钢铁组成的物件还有些打怵,只是盯着看,不敢上手摸一下。王老二也有些心动,但两个银元也是笔不小的开支,自己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那里不是惠州吕梁老爷的地盘,要缴的租子足有五成,惠州还有高产水稻呢,实在不行回去后把家人都接到惠州来,今年攒的工钱应该能买几亩水田了。

“老叔,我想买这个自行车,你看成吗?”。王宪江拿不定主意,向王老二问道。

“你买这个干啥,是不是想用来娶媳妇的?”

王宪江跟工友们混了几个月,笑话开惯了,现在也不觉得害羞,说道:“我听老板说了,这种自行车是钢材做的,结实得很,你看车后面的座子,一次能载两百斤还不费劲,甚至三百斤也能拉,而且前面的大梁也能做人。这样的车子在咱们农村应该很有用处,再说这样的新鲜物件带回去,不得把全村人都羡慕死,像你说的娶媳妇也简单!”

“两个银元啊,你一共才八个银元,要是再买点别的东西,怎么也得剩下点吧!”

“我都盘算好了,自行车买一辆两个银元,几种肉罐头、水果罐头买一点花不了几百个铜钱,再加上工地发的面粉、棉布、成衣、手表,年货算是齐了,正好用自行车带回去。”

“嘿,原来你小子早就打算好了,那成,过了年你就十八岁了,在老家也是成家立业的年纪,自己有主张是好事,也不枉我带你出来见识一番。”

采购从中午开始,下午三点左右才结束,时间主要耗在了拥挤和排队上了。采购完成,用绳子把年货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上面垫上一块木板,年货里主要是面粉和罐头占地方,但合计起来还不到三百斤,宪江熟悉了一下后轻松的推着自行车往回走,王老二跟在一边。顺着修好的水泥路两人可以直接到广州,在那里找个客栈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再往肇庆走,那里就是二人的老家,可惜过了广州就没水泥路了。

王老二和宪江喜气洋洋的往回赶,河源军营里气氛就有些沉闷。因为紧张的局势,河源临时政府取消了士兵们的年假,虽然情报很及时,但谁也说不准保年会不会趁过年的时候进攻,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两个团四千多名士兵今天仍旧按部就班的训练,另一些士兵在修建防御工事。

“班长,这可是咱们当兵以来第一个年,就这么在军营里过啦?”一名新兵对二班班长乐非说道。本来二班是一个老兵班,十名士兵都是经过七个多月训练并经过实战的老兵,但前几天有三分之二的老兵被抽调,说是回到惠州负责训练新组建的团连,还把训练时间不到三个月的新兵补充进来。乐非心里多少有点不好受,老兵多好啊,配合默契、战术动作娴熟,不用自己多说就明白得很,有时候还能帮自己出出主意,不像现在这些新兵,话也多、水平也次,自己作为班长得多耗多少心血。

不能回家过年谁心里不好受,但老兵都会把话憋在心里,就是新兵多事:“赵新,是不是想家啦?想家就写信,你文化学习不是通过了吗,自己写信应该能办到吧!”

“班长,俺写了,就是觉得过年不回家有些不舒服。”

“跟你说实话,咱们心里都不舒服。但只要当了军人,就要把命令放到第一位,服从、服从再服从!你想想,战友们谁没有家人?参了军,咱们就得把战友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战友们一起过年就是和家人一起过年!等推翻了满清,家人就能过上好日子,这不比啥都强?”这番话其实是连指导员说的,为的就是稳定军营里的情绪,尤其是那些新兵。为了防止士兵情绪出现波动,起义总指挥吕虎特意在春节期间安排了更大强度的训练,希望能让士兵们在劳累中忘记过年。除了强硬手段外,吕虎还安排食堂准备了更加丰盛的饭菜,在晚上甚至还有限量供应的米酒,晚饭后还组织士兵们自编自演的晚会,总之用尽了手段。

对新兵赵新做过工作,正好轮到他们班射击,乐非趴在射击位上,装上弹匣,拉动枪栓扣动扳机,接连击发。一百米外的枪靶上不断被子弹穿透,乐非把心里的不好受全部发泄在靶子上,顿时感觉心里舒服多了。参军快一年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父亲和弟弟在大老板的工厂里做工,母亲在吴家镇摆了一个小摊,听说收入比父亲和弟弟加起来都多,自己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津贴,这些都是大老板所赐,还不值得自己卖命?

吴家镇南边的自强集团总部也是一派春节气氛,大红的灯笼挂起来,门框上贴好了红红的春联。能够抽出空来的基因人都回来了,参加吕梁组织的春节宴会。吕梁已经尽量召回人手,但还是有许多基因人必须坚守在岗位上,守卫钢铁基地的基因人士兵、各个工厂、工地的值班人员、大洋彼岸的安布雷拉公司成员、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基因人情报人员等等,甚至还有一支特殊的、远在千里之外的队伍。

第三十七章 特战队

这个五十人的队伍由吕茂带领,乘坐一辆海底采矿车,于十月十五日出发,并于十月十七日在天津港附近一处秘密地点登陆。这些人肩负着秘密的使命,全部由基因人士兵组成,他们将给侵略者留下难忘的记忆。

吕梁没有忘记、没有忽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国家造成的耻辱是赤果果的,伤痛是难以愈合的,这种耻辱和伤痛也是鞭策着穿越者前赴后继的原因之一。如果钢铁基地一开始就是在北方,吕梁会毫不犹豫的拿出全部力量与侵略者对抗,但广东离北京实在是太远了,即使如此,吕梁派出特战队的事情也遭到了基因人吕一、吕敏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基地的力量现在还太小,几十人的队伍对大局没有多大影响,是一种无效行动。吕梁不知道怎么和这些理智的像机器人一般的基因人手下解释,热爱一个国家,就是明知道没有用也要奋不顾身,爱国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她已经深深的印在国民的脑海中,成为一种天性。可惜的是,吕梁无法派出更多的兵力,一是河源武装起义占用了不少兵力和物资,工业基地还要留一部分、钢铁基地这个核心不能出现问题;二是当时的钢铁厂和军工厂还没有建设完毕,钢铁基地提供的物资有限,除非放弃其他的生产,全部转为军火生产,这是不现实的,不能为了狙击八国联军而打断原有路线,得不偿失;三是后勤支援能力,即使能够提供足够五千人使用的物资,也无法保证全部运往前线,海运公司还没有组建、陆路不现实,而海底采矿车需要对普通人保密,不能开放,这是核心机密,没有商量的余地;第四个原因是大局需要,特战队将以河源临时政府的名义出动,人数少也说得过去,吕梁现如今还不能暴露其军事实力,想象一下,即使吕梁派出全部军队打败了五万多人的八国联军,事后朝廷也不会放任一支不受控制的、自发组建的、强悍的军事力量存在。

十月十七日登陆后特战队从海底采矿车上卸下了所有补给,为了保持机动性,他们使用了军用自行车行动,这是钢铁基地为了这次行动专门生产的,在载重自行车的基础上加挂了一些零件,载重量更大、速度更快。一辆自行车上可以承载一个成年人加上四百斤的物资,完全不需要额外的运输手段。采矿车卸下物资后返回惠州,另一艘满载物资的海底采矿车已经在附近,它坐沉在海底,等待特战队的消息后进行补给作业。

“各小队集合,检查武器装备,成一字队形前进。吕亚,你带侦察小队先行出发。”吕茂下令后用汤姆逊冲锋枪的枪口顶了一下m1头盔,仔细的观察了登陆口附近的环境。这里漆黑一片,可能是最近的战事原因,更加显得安静。

特战队使用的武器经过修改后全部采用成熟的二战武器,五十人的特战中队分四个特战小队,每个小队十人、再加上一名小队长,共十一人,装备有毛瑟98k步枪五支、毛瑟98k狙击步枪一支、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铁拳”火箭筒一支、汤姆逊冲锋枪两支。另有一个通讯小队,携带着无线发报机,负责联系负责后勤支援的海底采矿车和惠州指挥部。一个侦察小队三人,由小队长吕亚带领,全部装备汤姆逊冲锋枪。特战队的军服使用的是二战美军军服,为的是防止让人将其与惠州团练联系起来,头盔采用的是美式m1型钢盔。

从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八国联军开始于义和团作战,到中旬攻陷大沽口炮台、清军精锐尽丧,再到八月联军进犯北京,之后攻略四地,扩大征伐,九月俄军攻占秦皇岛、山海关并对东北进行军事占领。特战队登陆的前几天,德国统帅瓦德西率兵三万来华,联军总兵力达到了五万多人,其中德国最多,三万人;日本其次,八千多人。这是一场列强分割蛋糕的盛宴,这些强盗进入中国后根本肆意显露其兽性,全都该死!

“报告中队长,侦察发现,前方十五里左右的小田庄有一个联军补给点,据观察有大型仓库五个,要不要端掉他们?”侦察小队长吕亚派人回来汇报,自行车不比马匹速度慢,而且声音更小、更加隐蔽,京津地区又多是平原,很适合特战队机动。

“走,去看看!”

夜色黝黑,小田庄里寂静一片,偶尔传出几声狗吠。仓库附近燃烧着几堆篝火,可以看到有几名值夜的士兵,但无法看清是哪一国军队,而且帐篷顶部的军旗也很模糊。深秋时节,北方的夜晚冷得刺骨,西伯利亚吹来的北方让怀抱枪支的守卫瑟瑟发抖,紧靠在篝火前取暖。仓库附近没有帐篷,估计其他的士兵都居住在民房里。吕茂和吕亚慢慢爬下小土丘,虽然不清楚这个补给点有多少敌人,但既然遇上了就不能放过。

“第一小队、第二小队,分别堵住村子的两个出口,第三小队随我摸进去,其余队员原地待命,随时准备支援。”

趁着夜色,吕茂等人靠近敌人十几米后开始匍匐前进,停在一处杂草后面,吕茂向队员们做了几个手势,队员们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吕茂背着冲锋枪,嘴里叼着匕首,慢慢向篝火前的敌人靠近,另一边几名队员分别对准了自己的目标。

“撕”,轻微的声音传来,吕茂紧紧捂住一个敌人的嘴巴,匕首迅速在其喉咙上划过。巨大的力气让敌人无法反抗,很快就倒在吕茂的怀里。其余几名敌人守卫也被悄无声息的解决,吕茂高举手臂,两边的第一、第二小队通过篝火的火光看到后立即进入村子。队员们三人一组,搜查仓库四周和民房。

“吱哑”,打开房门时不可避免的出现声音,民房的房门都是木制的,非常简陋,好在侵略者非常大意,大部分都没有将门从里面拴住。三个人手持步枪进入房间,问题来了,房间里非常灰暗,而躺在床上的人队员们无法分辨他们是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