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的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海军的准备,这种规模的海战,如果想取得完胜,光靠几艘巡洋舰是不现实的,必须有自己的战列舰,第一艘战列舰在1902年底下水,海试完成后加入了海军的作战序列,并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但,只有一艘明显不够,而第二艘和第三艘下水时间都在1904年的11月左右,建造时间长达两年零三个月。耗费如此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吕梁坚持这两艘庞然大物要在造船厂中建造,而不是像第一艘那样由钢铁基地生产。至于原因,很简单,就是要锻炼造船能力,借此完善工业体系。

负责建造战列舰的惠州造船厂和湛江造船厂单单是准备工作就用了9个多月,硬件设施还好说,包括用于建造战列舰的船台、机械、钢板等都不是问题,战列舰的主炮、动力系统等可以暂时由钢铁基地提供。耗费时间的主要是软件方面的能力,技术工人需要培养,造船厂需要完成由小吨位到大吨位船只建造的积累,渔船、运输船、驱逐舰、巡洋舰,一步步走过来,跨越式的发展有时候并不适用,尤其是在基础非常薄弱的时候。

再一个方面是陆军的准备,吕梁的计划里,需要动用的陆军数量至少要三十万,这还是保守数字。现在七个军也不到三十万,所以陆军还需要扩充,军工厂还需要扩建,满足好几十万军人所需要的物资也需要海量的工厂支撑,军队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运输船。这就是所谓的准备,不可或缺的准备。

所以,从1904年1月开始,吕梁就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重工业建设上,钢铁,钢铁,吕梁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的渴求钢铁。截至目前,辖内的年钢铁产量为130万吨,距离吕梁的期望还差老大一截。

这个数量的钢铁,如果完全用在军工产业上倒是可以暂时满足,但是,耗费钢铁最多的,却不是军工产业,而是铁路和基建。从美国进口的钢轨占到了铁路用钢轨的二分之一,这已经是能够从外界购买的最大数量的钢铁,不同于后世,这是个钢铁衡量国力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不会将钢铁这种战略产品无限制的外销。关键还得靠自己!

汉阳铁厂的改建工作没有持续多久,吕梁就下令拆除所有的旧设备,改用惠州出产的新式设备。改造的难度和成本巨大,还不如完全使用新式设备,汉阳铁厂留下的,只是那些工人和场地。经过三个月的改建,汉阳铁厂焕发新生,使用钢铁基地海底采矿车直接从长江运过去的海底矿产,使得铁厂的成本降到了最低、产量迅速提升。由于最重要的因素——钢铁工人的充足,汉阳铁厂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仅次于惠州钢铁厂的第二大钢铁厂。

最大限度的利用海底采矿车是发展重工业的一大准则,这也是重工业基地都位于沿海或者沿江地区的主要原因。考虑到沿海地区很容易遭受外敌干扰,所以新建的重工业工厂大多位于长江沿岸,尤其是武汉地区,这也使得武汉迅速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制造中心,而上海,则充分发挥了优势的交通条件,成为了商业中心。

马鞍山钢铁厂也在迅速建设之中,这里不会使用当地的矿产,只是借助了长江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杭州钢铁厂、南京钢铁厂、长沙钢铁厂、重庆钢铁厂、南宁钢铁厂都在1904年完成建设并投产。吕梁的狂热使得革命政府疯狂的投入到了重工业的建设之中,钢铁基地五千辆海底采矿车在海底日夜穿梭,这个数目已经是钢铁基地能够控制的最大数目,但也是刚好满足目前的重工业需求而已。

钢铁只是基础,还需要生产成各种工业制成品,钢轨、铁丝、建筑用钢材等只是初级产品,战舰用钢板才是最能体现工业实力的东西。这方面吕梁拥有先天优势,基因人们采取先进的配方技术,制造的舰船用钢板领先这个时代二十多年。另外,迅速扩大的汽车生产规模也占用了相当大的钢铁份额,尤其是卡车,市场对于卡车和小型卡车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的中国地主阶级顺利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地窖中近乎腐烂的银两是一个天文数目,受到建设工厂的大潮影响,无数的财产从地窖中取出,变成了一座座新式工厂,并随之产生更多的财富,他们是购买汽车的主力军。另外,运输公司、海运公司对于运输船和卡车的需求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从1904年开始到年末,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似乎变了一个模样。

第一百三十八章 资本集团

“首长,日本密电,调查局东京分部传回消息,日军联合舰队离开泊地,去向不明。”1904年2月6日早上七点,刚用过早餐的吕梁接到了来自调查局的密电,日本终于忍不住开始动手!

从调查局成立之日起,就将日本和俄国的情报当做重点布置,在两国本土、东北、朝鲜、台湾,都有调查局分部在运转,有几名基因人特工成功打入了两国上层,虽然身份低微,但却是能接触到高级情报的身份。于是,关于两国的情报源源不断的流入调查局总部,并反馈到吕梁手中。

日俄战争开始,促使着吕梁的紧迫感加强,如果按照原本历史,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供吕梁挥霍。但他不敢肯定事情会不会发生意外,比如,1902年的战争中,日本在振国军头上吃了大亏,会不会仿制迫击炮等武器,战略战术会不会发生改变,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影响。中华革命政府的存在其实客观上加速了日俄战争的爆发,吕梁害怕会有更多的改变发生。

害怕改变不了事实,世界也不会以吕梁为中心旋转,吕梁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完善自己,迎接世界的变化。

命人密切关注战争进展,吕梁将目光转回到国内,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壮大自身的实力。南方平定,战争结束了近两个月,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即将展开,前期的规划和勘察工作进行的磕磕绊绊,但总算基本完成,这也要得益于钢铁基地庞大的资料库,许多东西可以照搬,勘察和规划有据可依,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

基础建设,资金、资源、劳动力、工业平都不是问题,这些东西的组织是革命政府的强项,在两广和福建这样的工作一直规模都很大,而且北伐期间都没有停止,积累了强大的团队和经验。最主要的勘察工作,还是集中在了对各地的人文情况进行考量,地方上的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治安状况等等。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特点,那就是原始。除了上海、广州、武汉等口岸城市之外,其余地区仿佛全部在黑暗之中没有苏醒,很难见到现代文明的痕迹。可以说,这些地方几千年来就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一个清朝人穿越回三国时期,就像回到自己老家一样。

就算是较大的省会城市也没有多少现代都市的样子,在美国疯狂建设摩天大楼的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落后的农村封闭生活时代。这样说并不是为了描述国家的落后,而是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缺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海量资源。

钢铁、水泥、建材等等都需要从南方运过来,承担者最重任务的还是广东省。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一直都是发展最快、最火热,随着广东人力资源成本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工厂开设在福建、广西两地,但这两个地方的陆路交通条件很差,大部分产品满足当地的需求,外销的量较小。随着北伐的胜利和水路的开通,广州等港口重新繁荣起来,无法想象的海量的商品经沿海运往长江沿岸。

当然,运输总会存在成本,而且会占到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广东等地的成熟资本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光复的地盘,那里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谁能占据先机,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吴氏集团目前是全国第一大资本集团,吴家族长吴石敏在1902年初的时候,就将集团的经营重点从哪些轻工业企业转向了建材企业。吴氏集团拥有广东最大的水泥厂,年产水泥量能占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各种建材产品、车辆配件厂等等。几年下来,吴氏集团尽管年年扩张,但还是积累了丰厚的身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吴石敏精明过人,但这其中如果没有吕梁吕先生的指点,他绝不可能将集团发展到如此地步。聪明人到处都有,怎么别人没有吴石敏那样的眼光?不过,谁叫人家是吕梁的岳父呢,这一点所有人都得佩服,在吕梁事业初创的时候,就舍得下大本钱将唯一的爱女送给人家。

“岳父大人,我与小月的婚事,不想继续拖下去了。这几年委屈小月一直跟在我身边,工作又累,还没个名分。之前事情太多,现在嘛,还是可以抽出点时间来完婚的。”吕梁带着吴月来到了武汉吴氏集团的总部。吴石敏一直是吕梁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虽然集团经营的重点还在广东,但他已经命人在武汉重新建设集团总部。

这次吕梁过来是为了他与吴月的婚事,这几年耽搁下来,自己也都三十三岁了,人家吴月大好青春年华,不能白白浪费在自己身上。当然,婚姻大事,吕梁即使贵为总理也得亲自登门商讨婚事。

“总理啊,这种事你们俩商量着办就好,老夫再同意不过了,定下了日子咱们就办!”吴石敏姿态仍旧很低,要不说他是个人精呢,即使是人家的岳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家族的未来与吕梁无法分离,如果卖弄岳父的身份,那得看女婿的身份是什么!

“岳父大人,还是不要叫总理了吧,叫我吕梁就好,小吕也行。我的婚事嘛,您同意、小月同意,日子您定,但有一点,咱们不会大操大办,现在各地忙得手脚朝天,我不想因为这事搞得满城风雨。”

“那是,那是,这事就这么定了。对了,吕梁,你给我出出主意,我想投资钢铁厂,你看行不行?”吴石敏问道。

吕梁有些惊讶的看着他,吴石敏也为自己犯了什么忌讳,赶忙说不行就算了,吕梁摆摆手,说道:“岳父大人,不是不行,而是我没有想到你会投资重工业。能说说你为什么想要投资钢铁厂吗?”。

“不仅是我,还有梅德龙那一帮子人,不少呢!现在各地都缺少钢铁,需求缺口大得很,咱们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大量钢轨,铁路、工地、盖楼都需要钢铁。我和梅德龙找过广州投资顾问公司的人咨询过,投资钢铁厂有利可图,就是不知道咱们政府允不允许私人开办钢铁厂,这才想问问你。”

疏忽了,吕梁心道,没想到才几年的时间,私人资本集团已经有能力开办重工业工厂了,他当然允许私人投资重工业,之前的工厂都是国有资本开办,虽然有基因人把持,但总是缺少发展的动力,只有利润才是工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资本家就是最好的载体。

“如果你们想开办钢铁厂,我会命人出台关于私人开办重工业企业的文件,并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你们开办。但是,你要知道,重工业企业投资大、见效慢,短时间内收不回成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还有持续不断的投入。另外,钢铁厂、汽车厂、机械厂等等你们都可以参与进去,但一定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科学的管理。”

1904年3月8日,吕梁和吴月的婚礼在武汉秘密举行,在场的,只有几名基因人和吴月的家人,极其简单而温馨,这是吕梁心中最完美的婚礼,对大操大办深恶痛觉的他,也没有多少时间用在婚礼的仪式上。

私人资本集团进入重工业领域后爆发出强大的能量,第一家私人钢铁厂在长江沿岸的南京创建,由多家控股,分散投资的经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但当钢铁厂于1904年10月底投产并开始产出时,投资人发现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利润惊人,虽然收回成本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但这些人都是有耐心的人。因此,大量的资本涌入重工业,大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一年最大的亮点其实并不在重工业上,而在于遍地开花的轻工业。不是所有人都拥有吴氏集团和梅氏集团那样雄厚的实力,大部分投资人创办的,都是轻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需要的工人技术水平低,来自政府部门的协助使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减少了许多麻烦,这也打消了许多投资人的顾虑。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农村

合适的政策、适当的引到、大力的协助加上良好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广阔的、几乎空白的市场使开办工厂成了风潮。从成都、重庆、长沙这样的较大城市到县城、乡镇,一家家大小工厂拔地而起,无处不在的烟筒让守旧的人摇头痛骂,但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苏州以北沈家玉村,农民沈洪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婆娘生病已经好几天了,躺在床上动不了,地里的活只能自己干,累得要死要活,回来还得照顾老婆和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也没有现成的饭吃。

看着病怏怏的老婆,沈洪建忍不住低声骂了一句,转身出了门,去找在外边疯玩的两个孩子。他老婆马凤英其实没有睡着,听到男人的骂声心里难受极了,恨不得死了算了。她的得病找过郎中,人家也没有办法,吃了好几天草药都不见好,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就是最大的悲剧。一人生病,全家受灾。

“小兔崽子,整天在外边疯个啥?”找到两个孩子沈洪建动手打了起来,两个孩子被满怀心事的老爹打得哇哇直叫。

一个中年人快速冲过来将沈洪建拉开,这是沈家玉村的村长沈洪海,沈洪海在村子里素有威望,还识字,也是个小地主,沈洪建就是他的佃户,对于地主老爷沈洪建还是比较尊敬的。

“洪建,打孩子干啥,有你这么打的吗,打坏了咋办!”沈洪建蹲在地上不吱声,听着地主老爷的教训,竟然哭了起来,渐渐地哭声越来越大,四周的乡亲们也围了过来。

“咋回事啊,洪建,咋哭了呢?”沈洪海问道。

“老爷,你不知道啊?洪建家的生病了,躺在床上好几天没爬起来,怕是不行了。”一个热心人替沈洪建说道。

“真的啊,我这几天没在村里,忙着办厂的事情,咋,洪建,有病看病,哭个什么劲,别像个娘们似地!”

“老爷啊,这日子难过啊!”洪建还是哭哭啼啼的,哽咽着对沈洪海说道。

“有啥难过得!地里的租子不是给你减了吗,还不到三成,家里还是困难的话我借给你,不算利息,咋样?”沈洪海的话让沈洪建抬起头,家里可不就是缺钱吗,借高利贷的话从此以后就别想还上,还得卖儿卖女,这种事太常见了,所以沈洪建才哭的。

沈洪海也不是大善人,当初放高利贷的事情也没少干,当地主的哪家不这么做?不过,自从革命以来,做这种事的越来越少,政府不允许,处理的地主也有好多家了。

“是真的啊,老爷,真的不要利息?”周围的人都很诧异,啥时候吃人不吐骨头的地主该吃素啦,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正好,老爷我在这里宣布一些事情,沈洪建,你好好听着,对你有大好处!咱们村,包括苏州所有的地方,也后都不准发放高利贷。还有,老爷我明天到镇种子站领取高产稻种,高产稻种懂不,那种东西一亩地能打九百斤稻谷,到时候还愁吃穿?这可是革命政府的恩德,是大总理吕梁先生的恩德,都给我记住了!另外,老爷我在镇子里开了一家制衣厂,家里有闲散劳动力的,可以到那里打工,每个月都有十五华元的工资,管吃管住!还有,镇子附近的修路工地上也招人,工资不低,愿意卖苦力的可以去那里做工。修水渠的工地也招人,这么多地方,还怕赚不到钱?”

沈洪海的话让众人一阵骚动,等众人稍稍平息,沈洪海接着说道:“洪建,镇里新开了一个医务所,洋医洋药,兴许可以给你老婆治好病,到我那里领点钱,明天就带她去看病,知道不,借的钱等收租子的时候从那里边扣!”

众人散去,沈洪海的话让村里许多家庭发生了改变,众人知道了革命政府,这里再也不是满清朝廷当家,兴许日子会好过一点?

“老婆,咱家有救了!”沈洪建领着两个孩子回到家,对病榻上的老婆喊道,却发现她正挣扎着将一条麻绳挂上房梁。

好歹回来的及时,没有发生惨剧,将洪海老爷的话这么一说,马凤英也感觉有了希望,晚上竟然吃了不少东西。第二天,沈洪海果然没有食言,还让家里的骡子驮着马凤英去镇上看病。到了镇上一打听,医务所就在镇中心,过去一看,几十个人排着队,都是附近的村民。

到了上午十点多才轮到马凤英,人家医生检查一遍,听诊器放在了老婆的胸口上,洪建见其他病人都是这么看的,自己也不好意思阻止。直到马凤英满脸通红,这名年轻的医生才收回听诊器,又询问了一下病情,给开了点药,嘱咐好怎么吃、吃几天、几时回来复查,就算看完病了,之后一算账,花了还不到两元!

半信半疑的夫妇二人回到家里,按照医嘱吃过药后睡了一觉,第二天就感觉好了不少,第三天就能下地做饭,第四天就可以下地干活了!从此之后夫妇二人逢人便说医务所的人是活菩萨,洪海大老爷是大善人。地里的活计不多,领了高产稻种种下去后洪建去了修路的工地干活,农忙时节回来干地里的活。等几亩地一收,竟然真像洪海老爷说的那样高产,而且口感很好,再加上地租减了、工地上的工资,这一家竟然慢慢的走向了小康之路!

不仅自己家,整个村子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穷苦百姓们做工的做工、种田的种田,还有一些养殖牲畜,脑子活的出去经商。村里有了钱,集资修路的事情也被集体通过。政府出了一部分,村里拿出一部分,洪海家拿出一部分,一条通往镇子的水泥路被修好。这条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交通方便,更像是通往崭新生活的道路。

当初马凤英的病其实就是血吸虫病,这种病普遍存在于长江以南各个地区,受感染人口超过一亿人。许多地区的农村因为这种病田地荒芜、家破人亡,一点都不夸张。革命政府将治理血吸虫病当做重点工作,第一步就是在各镇建立医务所,医治得病的群众。第二步则是在农村地区开展卫生运动,对于粪便、积肥、臭水池、垃圾堆等集中整治,宣传卫生的生活习惯,强调卫生和血吸虫病的关系。第三步是消灭钉螺等传染血吸虫病的载体。

经过治理,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农民在稻田里种植水稻,很容易就会被感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直到消灭这种病症才会停止。

通过治理血吸虫病,新农村运动得到普及,发展经济、宣传卫生、建立小学、普及教育等等让农村状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农村是目前最关键的行政单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这里的改变意味着国家的改变。

即使有强力的外挂,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也不是几年就可以走完的,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吕梁会将精力放在一些重点项目上,比如造船、钢铁、汽车、化工、军工等,但是这些产业的性质注定了他们曲高和寡。关键的,还是要靠民间力量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好在,这里并不缺乏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需要积累的资本,除了地主家地窖中的存银,还有海底采矿车提供的金银、海底沉船上打捞的财富。雄厚的资金使得吕梁可以放手推进工业化,而且加快发展的脚步。另外,这里拥有让世界都羡慕的充足劳动力,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让他们接受一定的培训后成为了最好的工人,吃苦耐劳、遵守纪律、成本低廉。

第一百四十章 海军强国

上架第一更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是城镇化,无数的农民放下锄头,走进厂房,摇身一变,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南方、乃至目前的中国拥有几乎可以浪费的劳动人口,而流水线作业又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这些以年轻人为主的工人群体虽然不识字,但接受新事物快,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符合工厂的需求。

更何况,不论是在工厂、车间、军队还是学校,哪里都有识字班、文化培训班等免费学习的场所,这些地方每时每刻都挤满了人,大至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小至十七八岁的青年——更小的孩子必须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进入学校学习,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纷纷主动参加文化学习。金钱是他们最好的动力,当然,也有人安于现状,找点工资少很多的苦力活干,这就会逐渐演变成差距。新社会不是没有提供上升的空间,反而到处都是机会,只是那些人没有把握住罢了。

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来说,他们减少了学习新文化知识的时间,更容易获得机会。可惜,经过统计,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三的文化人选择了报考革命政府的公务员考试,百分之十七选择了到各种学校任教,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选择了到工厂。算起来,还是在工厂里的薪水最高,但他们认为在工厂里工作是会受到鄙视的。

革命政府已经尽最大的可能强化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从工资、医疗、学习环境到住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