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皇后全传-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贤明克俭国事为重

长孙皇后自幼勤奋读书,位为皇后仍坚持不懈,就是在梳头时,眼还是看着书。她吸取历史教训,认为国家大事应由皇帝与大臣们商量决定,女人过多干预朝政不是好事。虽然长孙皇后知识渊博,与太宗私下闲谈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可一旦太宗与她提到朝政,她就引开话题不肯发言。有的皇后,皇帝活着的时候不干预朝政,当皇帝先她而死,那就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了。长孙皇后为避免这一点,早就想好了办法。有一次唐太宗病重,长孙皇后就偷偷在裙子上带着毒药,准备一旦太宗比她先去,她马上服毒自杀。

为了在宫廷内部树立勤俭节约的风气,公元627年,长孙皇后亲自率领宫廷内外自贵妃到宫内女官,内、外命妇,诸如王、嗣王之母、妻,一、三、五品以上官员之母、妻等有封号的官太太们去“亲蚕”——栽桑养蚕,体会男耕女织的艰难,以向人民示范朝廷对农桑的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长孙皇后率先垂范,东西只要够用,就绝不多领,只要旧的还能用就绝不换新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长孙皇后率先垂范,教育子女也是这样。一次,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向皇后启奏说,太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器具不够排场。长孙皇后生气地回答:“作为太子,就怕将来继位时道德修养没有树立起来;勤政爱民,礼贤下士的美名别人不知晓;至于日常生活用品,够用就行了。你们应该多引导他,而不是替他要东西。”

长孙皇后在病重弥留之际,更表现出克己奉公、以国事为重的高尚品质和牺牲精神。她早年就患有咳喘病,公元634年旧病复发。恰好这时柴绍有军中大事禀报,太宗披甲胄而起。长孙皇后命人抬着紧紧跟随。宫中人急忙劝阻,说皇后应保重身体。她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这么大的事连皇上都震惊了,我怎么能安心躺着呢?”

不久,长孙皇后病重,太宗经常亲临探视,太子承乾日夜守护。能请到的名医都诊视多次,能用的好药都用上了,但是病情无丝毫好转。万般无奈,太子向她秘密请示说:“药都用遍了,母后您的病还不见起色。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大赦天下罪犯;二是奉劝更多的人加入佛道。做这样的善事,祛除灾祸,或许神仙能够保佑您早日康复呢。”长孙皇后睁开眼,喘了几口气,瘦削苍白的脸上现出严肃的神情,摇了摇头说:“死生命中注定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若做善事就可以延长寿命,我自忖一辈子行善不算少,从未做过恶事,看来行善没有什么作用。况且,大赦有关国家大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用,怎能因为我一人,就去破坏规定呢?佛教也好,道教也好,保留它们只是表示我们宽宏大量,照顾一部分人的信仰而已。皇上从来不求助于这些东西,怎能因为我而让皇上去干他所不愿干的事呢?你不要再向皇上请示了。”太子不敢违背母命,便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奏知太宗,太宗与大臣们听后莫不感动。于是大臣们一致请求大宗大赦天下,太宗就答应了。长孙皇后知道后,对太宗说:“大赦与劝人入佛道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是让别人觉得皇上为了我什么原则都可以破坏,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皇上若真那样办,我只求速死。”太宗无奈,只好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后来她自己也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了,于是派人把太宗请来,力劝太宗继续任用房玄龄,言道此等心腹重臣不可轻弃;又言自身已经荣华显耀,死后自己的亲族不可再掌实权,只要能有个沾沐皇恩的虚职即可。长孙氏病危之际仍念念不忘节俭行事,请求“在她死后要实行薄葬,不修陵墓,一切从简”。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与世长辞了,这位贤德的内助永远地离开了唐太宗。享年36岁,葬于昭陵(今陕西礼泉东北)。

怅然若失的唐太宗每每遥望昭陵,怀念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立政殿内,案上仍放着长孙皇后编纂的那本《女则》,见书如见人,太宗拿着书对侍臣们说:“这是皇后采集古代妇女得失之事,写成30卷,此书足以垂范百世。她的死,使我再也听不到她的规劝,失去了一贤良内助。”说罢,恸哭失声。

不久,唐太宗就按长孙皇后的嘱咐把房玄龄召了回来,恢复了官职,朝廷上下知其究竟的都盛赞长孙皇后的美德。长孙皇后,是历史上少有的睿智贤明之后。

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因服“长生药”中毒而死,死后与长孙皇后合葬于“昭陵”。

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惠唐太宗李世民贤妃

姓名:徐惠

生卒年:公元627~650年

籍贯:湖州长城

婚配:唐太宗李世民

封号:妃

谥号:贤妃

徐惠的父亲名叫徐考德,曾经官至右散骑常侍。徐惠天资聪颖,生下来刚刚5个月就能开口讲话,而且口齿清晰、伶俐。4岁的时候能口诵《论语》、《毛诗》等经典著作。8岁的时候能写一些通篇流畅、颇有文采的好文章,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她的父亲对女儿非常支持,经常让她读一些经史子集方面的书,以丰富她的知识。而徐惠自己尤喜读书,常常因读书而忘记吃饭,就连走路都拿着书。天赋加勤奋,使得徐惠从小就具有十分渊博的知识。父亲孝德曾叫她拟《离骚》为《小山篇》,她遂即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表现了她文学上很深的造诣。徐惠能作出这样的文章,连她父亲也大吃一惊,当太宗听说这件事后,李世民也感到徐惠不同一般,欣赏她知书善文,于是下诏将徐惠召入宫中,纳为才人,那时她才11岁。

她被封为才人后,仍手不释卷,博览群书,拟写骈赋,挥手即得。其端雅杰作,如《长门怨》、《赋得北方有佳人》、《秋风函谷应召》等多篇,被收录到《全唐诗》中。她常常闲暇之余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因她聪惠过人,貌美出众,所以深受太宗宠爱。在她被封为才人后,又相继被封为婕妤(正三品),不久又被封为充容(正二品)。唐朝制度规定: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嫒、脩仪、脩容、脩嫒、充仪、充容、充嫒,是为九嫔。由此可见,这时的徐妃已列入了九嫔之列,地位已经明显提高了。

徐惠所作之诗基调欢快,在艳丽中透出其自重自爱的情感,《全唐诗》卷5载有徐妃诗作5首,摘录其三首于下: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长门怨》)

由来称独立,本是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赋得北方有佳人》)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妆殿答太宗》)

要说徐妃作这篇《妆殿答太宗》还有一段小故事,长安崇圣寺中有一贤妃妆殿,太宗一次出游至此,偶发奇想,派人召徐妃来此共同游乐,过了很长时间徐妃都没有来,李世民很生气,徐妃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徐妃还有一首颇有气势的诗,可与当时的男作家并驾齐驱。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秋风函谷应诏》)

在唐代,可谓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多不胜数,就是在幽闭的皇宫里,也出了像徐妃这样的女作家,足可见唐朝诗歌之兴盛。

徐惠入宫后,以自己的非凡才智作出了不少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她积极进谏,在政治上给予太宗以很大帮助。

唐太宗作为封建皇帝,虽然在位时颁布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法律、法令,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是他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他阶级的局限性。李世民晚年好大喜功,对外频频发动战争,战争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为此,徐妃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劝说太宗,极力阻止对外发动战争。

公元648年,即贞观二十二年春,唐太宗出游玉华宫时,徐妃上疏太宗,指出近年以来战争、劳役的双重压迫,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加上兴筑翠微、玉华等宫室,使士兵和马匹疲于战争,船只、车辆忙于运输,势必造成田园荒芜。同时警告太宗:“人民的痛苦、疲劳是叛乱的导火线,当人民不堪重负时,必然会起义反抗。”希望唐太宗能减少兵役、劳役,让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很少兴修离宫、别馆,这当然与他吸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不无关系,另外与徐妃的劝谏也不能说全无关系。在上疏中,徐妃劝谏太宗要无为而治,不可大兴土木。她说:“招募工匠大兴土木,必然给百姓带来困扰,使他们不能安心务农,假使皇帝能给他们便利,让民众自由耕作,而不是整天役使他们,普天之下就太平无事了,五谷丰登,人民自然会欢天喜地,高高兴兴。”唐太宗接纳了徐妃的建议。

徐妃非常痛恨玩物丧志之人。在给太宗上疏中,她认为珍玩伎巧,是国家沦丧的根本所在。珠宝玉器,是迷人心窍的毒药。珍玩珠宝盛行民间,必然会败坏淳朴的民风。她还举例说:商纣王迷恋玉器,最后导致了国破家亡。所以做皇帝应提倡节俭,而不能奢华,应该给后人留下治国的法制、原则,让人们都遵从,这样大唐王朝必会更加强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徐妃的这篇近千字的疏文,写得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实感人。对此《新唐书》、《旧唐书》均有记载,并且《旧唐书》将其原文照录。自从魏徵死后,贞观晚年中直谏大臣就数褚遂良、马周最为突出了。然观历史遗迹,马周、褚遂良因忙于辅佐李治,超擢宰相后,政治地位的骤变,直谏之举也不如前。相形之下,作为宫内的妃嫔能关心政事,骨鲠上疏,可见其难能可贵了。

唐太宗对徐妃的进谏非常赞赏,给予她很丰厚的赏赐。她的父亲也被提升为水部员外郎。

因徐妃为唐氏王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唐太宗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对于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徐妃亦非常感激,且更加爱戴太宗。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徐妃万分悲痛!后因思念太宗,不食茶饭,终忧劳成疾,病情一天天加重。她拒绝太医为她医治,意为要紧跟太宗而去。她曾充满深情地对她比较亲近的人讲:“我之所以这样,就是想早日死去,假若真有魂灵的话,就让我日夜侍奉于太宗身边。太宗待我仁厚,即使做牛马我也心甘情愿。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公元650年,徐妃告别人世,终年24岁。唐高宗继位后,念其贤德,下诏追谥号“贤妃”。并按照她的遗愿埋葬于昭陵,使她得以永远陪伴在太宗身边。

第一百八十九章 萧氏唐高宗李治淑妃

姓名:萧氏

生卒年:?~655年

籍贯:不详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淑妃

子女:李素节(被封为许王)、两女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萧淑妃初为李治太子妃,李治即位为高宗,被封为淑妃。她出身低微,然相貌奇美,极富女性魅力。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第九子李治被立为太子,遂纳姿色美丽、举止非凡的萧氏为妃。时李治年十六岁,萧氏亦年约十五、六岁。萧氏入太子宫,深得李治宠爱,后生下一子两女,其子李素节,被封为许王;两女即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

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由李治即位为高宗,遂封萧氏为淑妃。不久,众臣上书,奏请册立皇后。高宗欲立萧氏为后,然众臣因萧氏家庭地位不如王氏,故力谏高宗立王氏为后。高宗纳众臣之谏,于永徽元年册立王氏为皇后。此时王氏虽母仪天下,然高宗并不喜爱她,仍十分宠爱萧淑妃,这使王皇后颇感忧伤,并对萧淑妃极为妒恨。为对付萧淑妃,王皇后将已削发为尼的高宗情人武媚娘重召入宫,不久又将其送给高宗,让娇柔美色的武媚娘去夺萧淑妃的宠位。萧淑妃不知高宗与武媚娘的深厚旧情,便在高宗面前说武媚娘的坏话,又讥讽高宗怎么会爱上一个曾被先帝抛弃的尼姑。萧氏此言,惹高宗反感,从此不理萧淑妃。武媚娘得知萧氏妒恨自己,便极力在高宗面前谗毁萧氏。高宗听信武媚娘之言,遂贬萧氏为庶人,并打入冷宫囚禁。这时武媚娘已由昭仪被立为皇后。心狠手辣的武媚娘做皇后后,为消除后患,先将王氏和萧氏家族全部流放,然后又狠下毒手,对已囚禁的王氏和萧氏杖打鞭抽,砍手断足,然后又投入酒瓮,进行残酷折磨。这时王氏至死低头不语,只懊悔当初不该召武媚娘入宫;萧氏则对武媚娘破口大骂:“今日我萧氏犯在阿武手中,无可奈何!但愿来生阿武为鼠我为猫,我要生生世世扼其喉!”不久,二人皆被武媚娘残杀,萧氏时年约28岁。

传说,萧氏对武后的谩骂触动了武后灵魂,后来武后宁愿让宫中老鼠成群,也不让宫人养猫。她还经常心惊肉跳,又常在梦中梦见被她杀死的不少人对她进行报复。故后来她常住洛阳,不住长安,以避鬼魂纠缠。

第一百九十章 王氏唐高宗李治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655年

籍贯:唐并州祁县(今山西省祁县)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49年

王氏出生于望族名门。曾祖父是南北朝时西魏大将王裕,曾祖母是唐高祖李渊的同母妹同安公主。母亲柳氏出自关中世代豪族,舅舅柳姡谑敝惺樯崛耍蠼惺榱睢M跏险刀罐⒛昊媾影啄郏寄壳逍悖∏珊齑剿苹ɡ僖话恪庖磺泄钩闪艘桓鱿讼傅拿琅9642年,李治为晋王,当唐太宗为李治择妃时,同安长公主以王氏貌美贤淑,极力推荐。太宗也觉得王氏出身高贵,便选定王氏为晋王妃。李治时年15岁,王氏亦十四五岁。翌年,李治被立为太子,王氏遂为太子妃。

公元649年,太宗死,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次年册立王氏为皇后。不久,王皇后之父王仁佑被封魏国公,其母柳氏被封为魏国夫人,舅舅柳姡б嘤芍惺樯崛私惺槭汤伞⒂旨躺惺榱睢M趸屎罂晌绞谴悍绲靡猓率滦牢俊

然而,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王皇后却迟迟没有生育,这使她十分苦恼,也让其母柳氏和舅舅都十分着急。在此期间,身份低、容貌平平的宫女刘氏,遇一偶然机会得高宗临幸,生下皇子李忠。另外,貌美出众的萧淑妃受高宗宠爱,生下皇子李素节。萧淑妃容貌艳丽,姿色出众,且体态丰腴。在以丰满为美的唐代,王皇后的纤细本就很难与之争宠。而且萧淑妃性情刚强率直,举止风流高雅,傲然若七彩生辉的孔雀,对年轻的高宗有极大吸引力。王皇后却性情温顺柔弱,缺乏妙龄女子应有的激情;特别是当觉察到萧淑妃所受宠爱日增的情况下,王皇后越来越显得寂寥、忧郁。自幼未得到母爱、性情怯懦的李治,本能地需要一种心灵上的依托,而这种依托在王氏那里未能找到,却在萧淑妃身上得到了补偿。这样,天生丽质又凤冠加顶的王皇后,渐渐失去了应该属于她的宠幸,当然也就没有怀孕的征候。

这时,王皇后与母亲及舅舅私下商量,经权衡利弊,决定收养李忠为子,拟立李忠为太子,来巩固自己的皇后宝座。此时,萧淑妃得李治恩宠,又与王皇后争立太子,以致争夺后位。王皇后为了对付萧淑妃,便将高宗非常喜爱的武媚娘(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献给高宗,高宗十分高兴。王皇后原本是想借武则天之力使萧淑妃失宠,然万没想到由于武则天的重新回宫,她的悲惨命运即由此开始。

武则天非一般女流之辈,她诡诈多变,手腕极高。初回宫之时,整日低声下气地侍奉皇后,一味恭顺,王皇后非常高兴,经常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所以高宗很快晋封武则天为昭仪。

武则天回宫不到一年,就生下了她与高宗的第一个儿子,即高宗第五子李弘。唐高宗喜不自胜,对武昭仪的宠幸日甚一日。王皇后自以为是武则天的恩人,便趁机要求高宗立陈王忠为太子。

公元652年,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挟持下,高宗册立陈王忠为太子。至此,王皇后击败情敌萧淑妃,立养子忠为太子的宿愿都已实现了,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然而,在事实面前,王皇后很快就后悔了。她万没有料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却招来一个新的更有力的对手。唐高宗得到了梦寐以求多年的武才人,心花怒放。因此本就很少得到皇帝宠幸的王皇后,情况更加恶化。同时,原先屈身迎合皇后的武昭仪,如今很少来侍奉她了。王皇后还是和从前一样,熬受难忍的空虚和寂寞。更严峻的是,武昭仪专宠于帝,不仅使萧淑妃遭殃,而且随着李弘的降生,开始危及皇后的凤冠了。这使皇后感到惶恐与不安。在母亲柳氏的怂恿下,她决定与昨日的敌人萧淑妃握手言和,共同对付武昭仪。

但高宗对武昭仪已经情深意切,尤其他看清皇后与淑妃化敌为友的用心后,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愤怒情绪。王皇后努力的结果是适得其反,高宗对武昭仪的信赖与日俱增。

当王皇后和萧淑妃联合起来对付武则天的时候,特别是立陈王忠为太子后,武则天再也不能坐守待毙,她开始反攻了。从此,她开始与皇后反目,并要“干掉皇后”。于是,她先以巫蛊案对其陷害,要高宗废其后位,因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力谏,使武则天阴谋未遂。之后,武则天又诬陷王皇后杀死小公主(武则天生女),高宗大怒,气恼难忍地喊道:“是皇后杀我女也!”这时,高宗已与结发之妻王氏绝情。

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囚禁于冷宫,武则天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过了一段时间,高宗念及与王氏的结发之情,乘隙前去冷宫探问,并对王氏囚禁后所受之苦深感伤痛,有意免其幽禁之苦。武则天很快得知了此事,为了斩草除根免除后患,令人对王氏与萧氏重打百杖,弄断其手足,然后将二人浸入酒瓮之中。两人哀号不已,没几天就悲惨地被残酷折磨而死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

姓名:武媚娘

生卒年:公元624~705年

籍贯: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

尊号:武则天(唐中宗复位,尊其母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即称她为“武则天”)

婚配:唐高宗李治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55年

子女:四男二女

帝号:武周“圣神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家世遗风从父之性

武则天,姓武,名曌(zhàn,照——这是武则天特为自己的名字所造的字,意为日月之上,目空一切),又名媚娘(其父为之所起名字,意为“我这女子美好、美丽,将来必受人宠爱、尊敬”),尊号则天(唐中宗复位,尊其母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即称她为“武则天”)。

武则天之家世代务农,其父以经营木材发家致富,在那种年代,他因出身低下,常受到一些达官显贵的鄙视、讥讽,这使他的心理发生了变态,性格日渐倔强,并产生了当大官的野心。其生母杨氏为隋宗室杨达之女,她信奉佛教,行为却不检点。武则天的家庭背景对她后来的发迹和一生的政治性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则天之父武士彟(huò,或)极有头脑,他感到祖祖辈辈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没有多大出息,终日劳作却仍然穷困挨饿。他想,与其这样挨饿,还不如出去闯一闯,或许会发财的。于是,他便和好朋友许文宝一起,开始在山西一带做起贩运木材的生意。

武士彟的运气相当不错,他们的买卖刚刚开始,正赶上隋炀帝大业年间大兴土木,这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武士彟当然不会放过,他四处奔波,极力钻营,不久,武士彟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

与其他商人不同,武士彟发财后,并不广置家产,而是不惜钱财,贿买了一个“鹰扬府队正”的军职,虽然只是一个职位很低的小官,但自此就取得了与官僚结交的资格。不久,他便结识了后来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

公元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在龙门讨捕毋端儿等反隋武装,部队开到文水境地,自然要到武士彟这一富商之家休息。武士彟对能攀上李渊这样的大官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临行时,士彟又赠送了大批金银财物,以供军需。从此,士彟与李渊成为莫逆之交。两年后,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马上提拔武士彟为行军司铠,这是一个负责军需供应的官职,成为李渊帐下的重要人物。

俗话说“无商不奸”,武士彟更是如此。虽然他与李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