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在酿酒一道中,最重要的除了原料以外,还有时间。
酒曲发酵要七天左右,若温度与湿度有变,还需要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然后便是将各种粮食捣碎、蒸熟、浸曲、冷却、过滤。。。。。。
其中最费力气的工序是捣碎蒸熟,而最费精力的却是浸曲。
所有的粮食都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分九次。
第一次加入一石米,以后每两天再加一石,总共九次,非常的费时费力。
如此一来,若是从到尾地酿一坛酒,至少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黎婉铭调试新酒配方的时候,用的是之前的酒曲,节省了不少的时间。
可尽管如此,她做出第一坛酒时,也已经七月底了。
时间极其紧迫。
后来酒铺全面开工,一家老小齐上阵,又雇了七八个伙计,夙兴夜寐,通宵达旦,才在九月初,才堪堪将三千坛金玉堂酒准备完毕。
黎婉铭留了个心眼,特地多酿出两百坛来。
用陶器坛子盛好,封口处用厚实的布和黄泥捆扎严实,放在搭建好的酒窖当中。
自古以来,酒这东西,都是喜陈不喜新。
越是陈年老酒,就越是昂贵。
目前京城里面最贵的酒,是窖藏二十年的寒潭沉碧,一两酒一两金。
还是皇宫特供,普通人有钱也喝不着。
黎婉铭非常想知道,自己的金玉堂若是存上个十年二十年,能不能和寒潭沉碧一较高下。
酒窖里面,数层木架一式排开,上满放着整整齐齐的酒坛。
三千两百坛,几乎一眼望不到头。
黎婉铭站在酒窖中,豪气顿生,感觉自己就像是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
这里,就是她的王国。
门外春桃匆匆过来,拍着门说:“姑娘,亭县来了两个官差,说衙门上有事要找姑娘去一趟呢。。。。。。”
亭县在京城郊外,距离不算太远,属于京城下辖七县中的一个。
黎家祖辈就住在亭县,黎母的娘家贺家和孙家也在亭县。。。。。。不过这些都和黎婉铭没什么关系。
黎家早在祖父那一辈就搬来了京城里面,除非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已经很少再回去了。
到了黎婉铭她们三姐妹,更是闽地出生、闽地长大。。。。。。与亭县已经基本毫无关系。
回京两年,一次亭县都没去过。她
所以黎婉铭很奇怪:“亭县?亭县的衙门找我干什么?”
春桃摇头,说不知道。
黎婉铭一边想着,一边关上酒窖的大门,和春桃一起往前走去。
走了没两步,她忽然又停下来:“孙妙青的父亲,是不是以前在亭县当县丞?”
春桃想了一下,高兴地说:“对,姑娘你的记性真好!”
黎婉铭看着傻乎乎的春桃,叹了口气。
这次,十之八九又和孙妙青脱不开关系。。。。。。
她记性好有什么用?
记性好能阻止孙妙青出幺蛾子吗?
不过,按理说,孙妙青这阵子正春风得意呢,不应该来找她的麻烦啊。
郭家,终于上门提亲了。
这件事,得从承平郡主的赏花宴说起。
赏花宴过后,郡主特地让王宫令到平康坊,赏了黎婉铭红麝香珠二串、白玉插瓶一个、翡翠绿烟耳环一对、沉香木雕八仙纹如意一对。。。。。。说是程娘子提供酒水辛苦了,表示谢意。
黎婉铭当时看着那几托盘的珠玉,楞了好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