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转生成为我女儿 > 第11章 第 11 章 大家新年好(第2页)

第11章 第 11 章 大家新年好(第2页)

从一进来,他就盯上了这地里的作物,越看越是像公主之前说的那些高産的异域作物。

韦延年咳嗽了一声,指了指屋子的方向,道:“让郡公见笑了。那地里的,是满足我等口腹之欲的菜蔬,高産的作物却不是那个。”

盛唐盛唐,後世虽然对盛唐多有推崇,但是有的却是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别的不说,就说宋代的时候,全球经历了一场小冰川期,很多中原古来就有的菜蔬基本上被冻死了,因此,到了明清时候的八大菜系,那些食材,多是後来才出来的。唐人喜欢吃的鱼脍,甚至一度只出现在顺德,两广之外少有听闻。从秦汉开始,华夏食谱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菜蔬,到了後来,不是绝种了,就是因为为了适应小冰川期而进化了,或者说,退化了,不再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是地里的野菜野草了。

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导致了韦延年几个来了大唐之後,饮食上很不适应。

不是说大唐就没有美食。大唐有美食,只不过,他们吃不惯而已,因此才在这院子里,用仅有的六分地种了些蔬菜。

韦延年一开口,李治等人立刻擡头,把目光转向了屋子。

在屋子里面?

许敬宗到底是个会来事儿的,他立刻留心起了那些缠绕在柱子上的藤蔓植物起来。

虽然猛一看,跟女萝有些像,可只要细看,就知道不同,首先是那藤,没有女萝那麽粗,如果说女萝的藤蔓靠近根茎的部分有十来根竹箸那麽粗的话,这不知名的藤蔓,撑死了就是一根多粗细而已。叶子也不同,无论大小,形状,都跟女萝说的,不尽相同。

当褚遂良和于志宁发现苫下挂的竹篮的时候,许敬宗已经凑过去,道:

“陛下,那臣就抛砖引玉了。臣以为,三位郎君带来的番邦作物,不仅仅是那苫下的竹篮里的粮种,还有这藤蔓。不知道,韦郎君,老夫说的可对?”

自古以来,中原的农民们到了秋天的时候,都会选出最好的粮种,晒干了,用篮子悬空,挂在高处,防止被虫鼠偷窃了去。平日里除了检查,绝对不会放下,直到播种的时节到来。

百姓人家,平日里忍饥挨饿,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不会去吃粮种的,因为没有了粮种,你拿什麽种地?

在许敬宗看来,荥阳公主乃是皇帝一手养大的,今年又才八岁,就是聪明,年纪在这里摆着。一般的东西,她怕是还看不上眼,更不要说拿到皇帝面前显摆了。会让这位公主殿下拿出来显摆的,绝对是中原没有的东西。

因此,悬挂在苫下早早被褚遂良丶于志宁两个找到的东西,许敬宗不会太在意,反而是这紫茎绿叶的丶说不出来由的植物,可以一赌。

韦延年没来得及开口,李如意已经笑道:

“果然是许大夫!这眼睛果然锐利!没错,这就是那个地瓜,这地上的藤蔓长得快,这地下的根茎也能长!听说一亩地能打两三千斤呢!我也不指望它有那麽高的産量,若是有七八百斤,我就知足了。而这叶子也长得快,嫩叶能拿来当菜蔬吃,老叶切碎了,还能当饲料。也不知道真假。横竖,韦郎君丶杨郎君还有这位昭武九姓来的安郎君知道这些是什麽作物,我让他们代领公主府主簿一职,专门伺候这几样作物。若是伺候得好,有功,就举荐给父皇。”

伺候得不好,就一辈子伺候下去!

在场的,基本都是官场的老油条子,李如意如此简单粗暴的话,他们会听不出来?一个代主簿,还不是正式的主簿之职,真要细究起来,根本就不算什麽正式官职,公主府想安置多少代主簿就能安置多少,也不算坏了规矩。

可在王处骞听来,就全然不是这麽一回事情了。

正当他心绪万端,想要说点什麽的时候,却听一个内侍急匆匆地从外面过来,一进门,就奏禀道:“啓奏陛下,啓禀公主殿下,孙思邈孙老先生就在庄子上!”

李治当时就跳了起来:“什麽?”

“是的,陛下。小人听说,孙先生已经来了几天了,只是瞒着身份,悄悄地给百姓诊病。若不是魏国公认了出来……”

“还傻愣着做什麽?!快请!不不不,陛下,赶早不如赶巧,孙老先生的医术,那是有目共睹的,若是能让他留在太医院,能时时照看陛下,那才是大唐之福!”

李治生来体弱,这是衆所周知的。而孙思邈的医术却是实打实的,如果孙思邈能留下,那才是大功一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