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转生成为我女儿 > 第58章 修寺院的深意昭显皇权之物 修寺院的(第2页)

第58章 修寺院的深意昭显皇权之物 修寺院的(第2页)

简直了!

一想到这个,李治就满肚子的气!

可恶!

李如意见状,道:“父皇,责难无以成事。皇祖父的雄才大略是经过岁月磨洗摆在世人面前的,父皇登基未久,朝政一度掌握在太尉手中,臣民对父皇没有信心,也在情理之中。父皇,儿臣以为,父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预备东征,而是,巩固皇权,让天下百姓知道父皇。”

李治道:“为父何尝不知?可是,要让百姓知道为父,何其难也!你皇祖父的威望,至少有一半是在马背上获得的。”

难道他也要学李世民打天下吗?

且不说现在大唐河清海晏,根本就没有什麽大战事,就是他李治的身体也吃不消啊。

李世民能享誉天下不仅仅是因为李世民武艺娴熟,还因为当时正逢隋末十八路反王的乱世,因此李世民才得以建功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他为力压隐太子李建成创造了机会。

而李治自己,不是李治自己说,从眼下他能拿得出来的来说,他连隐太子都不如呢!

更别说,他生来体弱,武艺娴熟什麽的,根本想都不要想。偶尔打个猎散个心,他是没有问题,但是要领兵征战,李治自己也承认,自己不行。

他还不如长孙无忌呢。至少长孙无忌还有个好身体。他呢?体弱多病四个字可不是别人宣扬出去的,而是铁铮铮地挂在他脑袋上的事实!

“女儿知道。”李如意道,“女儿请问父皇,您可听说过倭人女王推古的故事吗?”

“嗯?”

这个点子本来来自于路易十四利用凡尔赛巩固王权力压世袭贵族成就霸业的史实,可是且不说法兰西远在西方,如今是大唐永徽三年,别说是路易十四本人了,就连他的曾祖奶奶都不知道在哪里!更别说,这个时期根本就没有法兰西,法兰克人这个词才刚刚出现没多久,所以,李如意只能退而求其次,用推古女王的故事来举例:

“女儿也是听那些归德郎君们讲古,这才想到的。据说,倭人跟我们大唐不同,倭人发动战争,需要君主向各大家族下令征兵,然後各大家族把农奴们从田地里面抓出来交给倭王,等战争结束了,倭王就要把人还给各大家族。也因此,那一回,倭王发兵隔海去攻打新罗结果被美室所惑,不但没有得到美室许给他们的六座城池,还差一点被赶下海。倭王和王室声望大失。父皇可知道倭王是怎麽做的吗?”

李治问道:“她是怎麽做的?”

“她在国内推行佛教,大肆修建寺院。”

“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学倭人,推广佛教,兴建寺院?”

李如意道:“父皇,我大唐自诩老子後裔,以道教为国教,怎麽可以推广佛教?女儿的意思,不是照搬倭王的手法,而是以为参考。”

“你是说,永安宫?”

“不只是永安宫。一座全新的宫殿,怎麽能没有配套的家具陈设?不过,考虑到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女儿并不打算以徭役的方式让百姓无偿付出。”

让百姓无偿付出,百姓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会累积民怨。雇佣百姓,向百姓支付钱粮,最终这笔钱会以赋税的形式回到国库。

这是李如意从一开始就坚持的,李治也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你打算另外置办一份産业?”

灞上已经转给了李治,甚至还多了一个衙门宣徽府打理灞上的産业,也就是说,女儿手里没有産业了。而宣徽府,之前在朝堂上也说过了,是为了战事而准备的,若是抽调宣徽府的财帛继续永安宫工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们肯定第一时间反对。

李治道:“可是,修建永安宫需要的钱粮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是为父另外想办法吧。”

“父皇心疼女儿,女儿如何不知?既然宣徽府的收益是要为北面五百里的城寨打底的,就用在北面为上。北面早一日建成战略防线,我大唐江山就更加稳固,东征也多一分把握。至于永安宫的财帛,还是女儿另外想办法吧。”见李治一脸地不安,李如意道:“父皇请放心,女儿已经有了大致方向。父皇只需要给女儿一些奴婢就好了。”

李治自然是满口答应。

如果说暴利,李如意当然知道千年之後这片土地被几颗玻璃珠子骗去了多少财帛。可是千年之後玻璃能从这片土地上骗去无数财帛,放到这个时代就一定能成吗?

如果说玻璃银镜照人纤毫毕现,可唐代的乌铜镜一样纤毫毕现,而且乌铜镜有玻璃银镜之长,却无玻璃银镜之短——它没有那麽易碎。

也就是说,若论清晰度,乌铜镜一样出色,可若论安全性,玻璃银镜根本就比不上乌铜镜。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捞金,玻璃镜子就不是首选了。

李如意的首选并不是玻璃镜子,而是五彩琉璃!

如果是别人,也许做不到,可是别忘记了,她本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化学家,要让五彩琉璃按照一定地规律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本来就是化学家的看家本事。在这方面,化学家跟手工艺品工匠最大的区别就是化学家重的是知识,是实验结果,而工匠,要的是精美的工艺品,是实物。

不过,这不等于说,作为一个化学家,李如意就不能跨行摆弄一下五彩琉璃了。偶尔摆弄几下,培养几个琉璃工匠出来,还是可以的。

当然也不止琉璃,比方说高档的瓷器,小清新的珐琅,素雅极简之美的冰裂,都是李如意的心头好。固然贵为大唐嫡公主,又是监国公主,唐宫里少了谁的都不可能少了李如意的,可是,这器具在美学上总是少了几分味道,有点白璧微瑕的遗憾。如今能弄,为何不弄?

宫殿是跟皇权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的,时尚又何尝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