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的日常 > 第212章 第 212 章 李治注意到了臣下的小(第1页)

第212章 第 212 章 李治注意到了臣下的小(第1页)

第212章第212章李治注意到了臣下的小……

李治注意到了臣下的小动作,他也没忍住,在玉旒後面偷偷地溜了女儿一眼,只见女儿端坐在一旁,脸上无悲无喜,仿佛早就在她预料之中一般。

李治不免心中又是一叹。

长江後浪推前浪呀。

宰相裴炎出列,把话题拉了回来:“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百姓为利益驱使,更重海商。臣担心各地会有抛荒现象。”

花如令立刻道:“关于这一点,丞相不用担心。很多百姓在海商上挣了钱,都会回返故里置办産业。”

“不是说两府与世家争夺,在售的田地所剩无几吗?平民百姓能买到吗?”

“宣徽府和中御府会视情况修建房舍,或者作为庄园佃户的居所,或者对外出售。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花如令顿了顿,道:“基本上各地百姓买好排队,登上一年,基本能买到一处房産。只是位于城镇中心的比较少。”

刘齐贤道:“此事下官也知道一二。怡然居的申明报上有类似内容。下官核实过,因为宣徽府和中御府,我大唐有一百六十三个县升为中等,升为上等的有八十七个。”

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曾经颁布法令,规定上中下三等县的标准:五千户以上为上等县,两千户以上为中等,千户以下为下等。

这套标准在贞观年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来就不曾有官员认为这一标准有问题。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员发现这套标准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大唐的人口增长实在是太快了。

刘齐贤甚至觉得以户作为标准也不大合适,应该以人或者丁口为标准,如此才能更加精确。

只是刘齐贤不敢说出口,因为他知道宣徽府和中御府在这方面是非常讲究实事求是的,反而是世家豪族多有隐田隐户之事。如果他说出了口,只会引来世家豪族的攻讦。

他不是那等天真烂漫之人,他一点都不想拿自己的家人冒险。

刘齐贤的话立刻引起了又一阵窃窃私语。

不是没有官员注意过宣徽府和中御府的行事,却很少有人把自己的所得告知天下,而刘齐贤今天的话就等于是把一切摊开了说了。

这也是在为宣徽府和中御府表功。

薛元超丶上官仪等诸位宰相免不了擡头看了他一眼:

这家夥,是想投靠女皇吗?

王承宗见状,只能把话题拉回来:“如今土地交易量减少,海上贸易繁荣,放在朝廷面前的,无非是以下几个问题,一则沿海各市舶司现行的赋税是否合理,是否有逃税漏税现象,发生逃税漏税又该如何处理;一则土地现在大量集中于世家豪族和两府之手,对百姓民生是否有影响,是好是坏,国家是否要采取措施,如果要采取措施干预,又要顾忌哪些问题。”

此言一出,紫宸殿再次变成了菜市场。这次就不是窃窃私语了。

也是。

不管怎麽说,王承宗终究是归德学府出身,归德学府财力雄厚是衆所周知的事实。无论如何,王承宗作为一个人,肯定有自己的立场。他说这句话有明显的针对性,这是否跟他的出身有关?如果跟他的出身有关,那麽,这是不是一种迹象,一种归德郎君们即将跟女皇分道扬镳的迹象。

世家出身的官员立刻互相对视了一眼,交换了一个神色。

枢密使裴行俭终于抓住了机会,他出列奏道:“啓禀陛下,海商不过是边贸的一种,只不过因为跨海贸易的特殊性因此特别显着罢了。其实边贸自古以来就有逃税漏税之事发生,西域尤其严重。只是西域情况复杂,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张弛有度。至于海上贸易,根据北海水师丶渤海水师丶东海水师送上来的报告……海上贸易逃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

“果真?”

“是的。”裴行俭扫了一眼笏板,道:“一个月前,齐鲁有军报送来,说博陵有一公子,去年九月里携歌姬舞姬在画舫中嬉戏,丝竹声声,不想忽然画风随风而去,逾岁归来,画舫上搜罗出财货价值数万贯。”

上官仪道:“难道不是这位公子家中富庶,因此行事奢靡吗?”

裴行俭道:“富庶到以金矿石压舱吗?”

上官仪立刻不说话了。

石崇斗富,那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全国首富,但是,不是人人都是石崇。

秦霜道:“若是只是因为对方的船上有金矿石就怀疑他偷税漏税,未免有失公正。”

“渤海水师校尉远远地跟了他一路!从倭国经半岛回到青州。”裴行俭没好气地道,“若是他回青州有跟市舶司报备,渤海水师也不致于提交文书要求枢密院帮忙裁夺。可是他享受了好处,却不肯依法纳税,这才是问题所在。”

艳羡海商来钱多,所以想做海商,却怕被人知道,觉得他行商有失身份,这才起了逃税漏税的念头。

裴行俭最是看不上这样的人了。

李治道:“裴卿,这样的事,多吗?都是交到枢密院裁夺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