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登基后 > 第26章 能预料的粮价难预料的人心 能预料的(第2页)

第26章 能预料的粮价难预料的人心 能预料的(第2页)

这是义阳公主的反应。

她道:“荥阳妹妹,莫怪姐姐说话不好听,关心百姓,本是皇祖父的教诲。妹妹转移话题,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这里是父皇宴请大臣的显德殿,不是政事堂,更不是太和殿。更何况此事事关重大,怎麽也应该让诸位大夫了解情况之後,去政事堂细细讨论做决定。我们姐妹年纪尚小,怎能越俎代庖?”

“那妹妹方才跟舅公大呼小叫做什麽?!”

“舅公是父皇的臣子,长安城粮价的变化,我都注意到了,舅公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已经知道的迹象,我当然要提醒一二。语气激烈,不过是希望舅公能提高警惕而已。”李如意很自然地转过头对长孙无忌道:“舅公,是如意的不是,一时忘形了。”

长孙无忌能跟一个八岁的孩子计较吗?

他当然道:“公主殿下言重了。公主殿下也是关心百姓。不过,殿下,你确定你的属官讨论过这个问题?”

“是的。那天母後和魏国公也在场,也做了发言。会议纪要都如实记录下来了。父皇过目之後,自然会移交舅公。”

“那就好,那就好。”

长孙无忌摸摸胡子,表示他很满意李如意的回答。

长孙无忌已经是官场的老狐狸了,哪里会那麽容易被激怒。更别说,李如意会冲他发火是因为她担心长安城的百姓,可义阳讨好他却是想要踩李如意一脚。孰高孰劣,他如何不清楚?荥阳公主冲他发脾气,是为公;义阳公主讨好他,是为私。他长孙无忌是那等眼皮子浅的,几句好话,就能左右他?

别逗了。

所以长孙无忌端起了面前的大海碗:

“怎麽用大海碗装了这许多菊花茶?换成茗碗不是更好?”

他用实际行动表示了对李如意的捧场。

“这菊花汤跟边上的绿豆面是用来净手的。我第一次吃的时候,也以为这是用来解腻的茶水,还疑惑怎麽上这麽多,听了那王郎君的解说方才知道自己错了。”

“王郎君,可是王五郎?”

“并不是他呢。是王承宗王郎君,也是归德之人。他的祖上昔年从琅琊走水路出逃,三百年来不曾返回故土,反而去了海外很多地方。他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本事,我倒是没有看出来他跟其他归德之人有多少不同。不过,若论吃喝玩乐上的精细,他却是独一份。”

“琅琊?也是琅琊王氏?”义阳公主道,“那可是跟太原王氏一样的千年世家呢!”

李如意就道:“那又如何?归德之人并不喜欢跟这些世家牵扯到一块儿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出身。若不是我再三追问,他们必定是能不说就不说的。”

义阳大奇,连声问何故。

李治君臣却已经听明白了。

大唐重世家门阀,也重世家谱系。因此,家族内部纵然有倾轧,却也十分排外,更讨厌别人攀附上来。又看重血统,因此,哪怕这些归德之人真的是华夏根苗,在这些人家的眼里,怕也是番邦女人诞下的。因此,这些归德之人干脆不说,也是常理。

李治甚至从这几句话之中听出了些许未尽之言:这些归德之人,恐怕都有寻根之举,只可惜,失望而归,还受了不少闲言碎语,方才如此。

如今见义阳一再追问,李治就道:“人家不说是人家的事儿,你一味地追问你妹妹是何道理。”

义阳公主方才不问了,却偷偷地又瞪了李如意一眼,见李如意跟长孙无忌和乐融融,更加不爽。

她指着李如意对李治道:“父皇,您看。方才妹妹跟舅公大呼小叫的,还以为妹妹跟舅公不睦呢。如今看来,妹妹跟舅公倒是极要好。”

李治没说话,李如意却正色道:

“咦?难道朝臣不是这样的吗?朝堂之上,百官各持己见,为百姓故,大臣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後争出了火气,大打出手,那也是为了天下为了大唐。出了朝堂,公事之馀,还有私交,既然同殿为臣便是同僚,两人一起坐下来小酌一杯,也是人之常情。不是吗?”

宇文节听说,第一个举起酒爵道:“公私分明,公不废私,私不害公,方是大国气象!当浮一大白!”

“饮甚!”

“饮甚!”

……

诸位宰相纷纷举起了酒爵附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