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登基后 > 第76章 第 76 章 赵力士和王力士两个对李(第3页)

第76章 第 76 章 赵力士和王力士两个对李(第3页)

李如意笑道:“既然如此,那褚大夫来挑。这一带种的都是红苕。您指哪块地,我们接下来就去收哪一块。”

李治头一个说好。

一亩也许说明不了什麽。可如果是挑着拣着选了十亩地,十亩地都是如此,每一亩都在三千斤以上,最多的一亩高达三千四百八十斤!差一点就上了三千五百斤!

这谁还说的出话来?!

令狐德棻坐在田埂上,挥着手掌当扇子,道:“好!真是好啊!”

虽然又热又累,可是值啊!

他心里高兴!

许敬宗则追着李如意道:“殿下,这红苕可好养?”

李如意连忙叫人把农书摘要拿来,道:“大夫放心,这红苕好养着呢。您看,这是如何剪藤丶扡插。如果您用的是块根呢,直接把它坐在插花用的花留上便可。”

这个时代用的花留,多是经过特殊出路的稻茎麦秆扎成的,不但能防止花草泡在水里被泡烂了根茎,还能为插在上面的花输送水分。

“用花留就可以了?”

“嗯。不过,如果你想让它结出块根的话,就要及时把它迁到地里,让它扒着地面长,顺便把藤蔓上的须根扎进土里。不然,它只抽藤蔓不长块根。还有,红苕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这一本讲的是育肥。”

李治翻看着这些摘要,道:“耕种归耕种,育肥归育肥,倒是清楚明白。就是浅显直白了些。这记录之人应该不是什麽饱学之士吧?”

“看父皇说的!这农书原本是用来教导百姓们如何种田伺候庄稼的,若是满篇的之乎者也,天底下又有几个人看得懂?女儿可是细细地查访过了,长安还是天子脚下,权贵云集,士人云集,读书识字的还不足一成!若是推到全天下,这认得字的怕是连半成都没有!若是通篇都文绉绉的,又有几个人看得明白?所以,女儿的要求就是,务必浅显明白,哪怕是目不识丁的乡下老妇听了也能清楚里头说了些什麽。”

褚遂良道:“殿下,您,您说什麽?这,这农书,是给天下百姓看的?”

“对!天底下的粮食生産靠的是百姓,这农书自然也是给他们看丶读给他们听的。前朝的《齐民要术》本宫也看过。只是《齐民要术》虽好,一来,文字对于百姓人家来说艰涩了些,二来,对百姓人家来说,一口气买下一整套的《齐民要术》也不切实际。所以,本宫想出一部农书,头一个就要浅显直白,哪怕是目不识丁的老农听了也知道是什麽意思。第二个,就是分册。”

“分册?”

“对。就以这红苕为例,若是百姓想种红苕,只需要买红苕和育肥的两本就可以了。若是还想在家里养些鸡,那就买下牲畜篇中的养鸡卷,不用连打渔丶养鸭养鹅丶种植果树甚至制茶丶烹饪的也买。”

李治笑道:“怪不得,你想尽快通过《秘法保护令》,你是缺钱了吧?”

“是,父皇。女儿的确缺钱使了。虽然说水力大纺车是女儿孝敬父皇的,可是送了父皇就是父皇的东西,若是女儿再弄水力大纺车,总觉得不大好。只是这农书事关重大,不能拖延,所以,女儿就想着,若是能立下章程,约法三章,日後也依法纳税,不然,女儿心内不安。”

崔太玄立刻就问了:“那殿下以为,要如何约法三章呢?”

“秘法保护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秘法的,但是,本宫以为,它还有一层职责,那就是,分辨各种秘法,是应该推而广之还是切实保护不得外传,而不是一刀切。比方说蜂窝煤的方子,本宫把蜂窝煤的方子送与王家,是希望这蜂窝煤的价钱莫要太高了,不然百姓买不起。还有,这红苕就跟麦子一样,若是储存不当是要发芽的。可是它也能制粉,偏偏它的制粉法子跟麦子面粉又不同,若是日後天下百姓家家户户都种了红苕,那这红苕粉的方子又要怎麽算?所以,本宫以为,根据方子的不同,秘法保护令应该采取的对策应该是不同的。蜂窝煤也好,红苕粉也罢,这与百姓民生相关,因此,就象征意义地收取一文。”

崔太玄道:“一文?”

“对。而且这一文应该由父皇来出,推广也应该是国家来进行。因为父皇是皇帝,天下共主。父皇代替臣民缴纳了这一文之後,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这些买卖,而不用支付其他的费用。但是,有些东西就应该严格保密。比方说军械。军械的改进丶新型军械的诞生,能减少我大唐将士的伤亡,因此,发明丶改进了军械的工匠应该给与重赏,但是关于这些军械的技术应该严格保密。因为这些技术一旦外传,就很有可能被用在战场上,用于杀戮我大唐的将士!”

“那麽,水力大纺车呢?”

“水力大纺车不属于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而是第三种。”李如意道,“寻常百姓人家是用不上水力大纺车的,因为他们拿不出这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收羊毛,去雇佣纺织工,能做到这一点了,要麽是高门士族甚至皇族乃是是帝王,要麽就是大商家。因此,本宫的意思,就是跟着赋税走。”

“跟着赋税走?”

“对。多用多缴,少用少缴,不用不缴。只要用了水力大纺车,就要缴这层费用。本宫暂定这费用是百分之二,也就说,用水力大纺车纺了一百锭纱,这一百锭纱里面就有两锭是属于水力大纺车的发明者或者改进者的。用水力织布机织了一百匹的布,这一百匹里就有两匹是属于所用的织布机的发明者或者改进者的。”

崔太玄道:“可是臣听说,这水力大纺车和水力织布机,都是公主殿下拿出来的图纸,由将作监的工匠们琢磨制作出来的。”

无论是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都想入羊毛纺织这个行当。

无他,这个行当来钱快来钱多啊!

崔氏不乏饱学之士,可是翻遍了古籍,也没有找到传言中的载有水力大纺车和水力织布机的古籍,只能去偷师。

因此,崔太玄早就知道,这图纸,要麽是公主殿下做梦梦见的,要麽,就是那些归德郎君投诚孝敬这位嫡公主的。

“对,虽然图纸是本宫出的,可是这些工匠也改了几处地方,这才有了如今的的水力大纺车和水力织布机。所以本宫的意思,就是由本宫跟这些工匠均分这百分之二的进项。收,由各地的转运使去收,纳过税之後,再分于诸人。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李治就问:“纳税?什麽税?要怎麽收?”

李如意想了想,道:“暂定就按照常关税收吧。这事儿可以慢慢讨论,日後也可以修改。父皇,您说,是不是?”

李治听说,大笑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