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登基后 > 第78章 第 78 章 王皇後再度清醒过来的时(第2页)

第78章 第 78 章 王皇後再度清醒过来的时(第2页)

李治和李如意两个没有注意到义阳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在讨论政事。

“朕登基三年,就数这次的《秘法保护令》最为干脆,竟然没怎麽含糊就定了下来。”

李治登基之後,长孙无忌大权在握,没有长孙无忌点头,李治的诏令根本出不了中书省。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李治的朝堂之上就保持着安静如鸡的状态,虽然表面不尽然,可实际上就是根本没人跟李治开口,大家一致把李治当摆设,国家大事全部交到长孙无忌手中,很多事情根本就是长孙无忌拍板决定,而不是让李治来裁决。

这次的《秘法保护令》其实应该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由李治手上通过的法令。

李如意笑道:“父皇,要女儿说,这《秘法保护令》之所以这麽容易通过,固然是因为世家大族想从羊毛纺织上谋好处因此才鼎立支持,还因为太尉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秘法保护令》的真正厉害之处。”

李治道:“不就是农具的发明改进吗?”

“父皇,灞上用的纺纱机是一次纺三十六支纱的,可将作监的匠师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一次出六十支纱的纺纱机,就是还需要一些调整。日後,也许还能有九十支纱的丶一百二十支纱的也未必可知。对于那些世家大族来说,不消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能有好的纺纱机使,可对于朝廷来说,只要手里握着工匠,只要这纺纱机是朝廷出的,就跟把这些纺织作坊牢牢地握在手里又有什麽区别?哪怕是间接地把这些纺织作坊握在手里,又跟把这些作坊背後的世家豪族握在手里有什麽区别?”

“只怕,这事儿没有这麽容易。”

“若是单靠纺纱机织布机,当然不容易。可有了《秘法保护令》在,日後类似的东西就会一样接一样地冒出来。一两样东西是不成,可若是无数样东西,就跟蜘蛛网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这些世家豪族网在其中呢?”

李治总觉得有些不对,不过,他素来谨慎,因此也没有往下说。

他把一片红苕放进嘴里,道:“这红苕倒是甜。”

“确实挺甜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制糖。”

如果她没有弄错的话,这个时候的甜菜还在欧罗巴西部呢。而东方特有的甘蔗又只能种在亚热带地区,也就是说,不适合种在长安附近。因此,这个时代的甜品,靠的,要麽是蜂蜜这种天然甜味剂,要麽,就只能从南面运来了。

糖,可是很珍贵的奢侈品。

“你呀!真真是被朕给宠坏了!这天下的粮食尚且不够吃!你却先馋起了糖来了。”

“父皇怎麽不说这世上还有谷贱伤农的道理呢?女儿日前请金子陵金郎君把《齐民要术》细细地解释了一番,觉得很有道理。若是直接把田地里的出産拿出去卖,肯定是卖不起什麽价钱的。可若是把红苕酿成了酒,这出息起码能翻出十倍去!再蒸上几遍,只要够烈,大漠上有的是人等着拿牛马换烈酒。而我大唐的百姓固然吃不了那许多红苕,可是酒槽可以喂猪啊。就是不吃酒,落得每旬有肉吃,也是好的。女儿听说,人只要有油水吃,粮食就能省下好些!不然,没有油水只吃饭,一个壮汉一顿少说一两斤粮食!”

在这个时代,百姓人家连粮食都不够吃了,哪里来的馀粮喂猪?

因此,在汉唐时期,百姓人家的牲畜有牛羊驴马骡鹅鸡鸭狗,但是没有猪。因为猪的食量大,饲养时间长,需要一年半才出栏,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养猪还不如养狗来得实在。

刚开始的时候李治只是笑,听到落得每旬有肉吃,却是心中一动,李如意接下来的话,他竟然是没有细听。

见李治自顾自地出神,李如意也不恼,手下的动作也不慢,继续翻着那些红苕片,时不时地塞一片两片进嘴巴。反正这红苕甜得紧,又切得比她的手指差不多大,还薄,当个零嘴儿正正好。

忽然,她听李治问她:

“如意啊,你说,你心中的太平盛世应是如何的?”

“女儿心中的太平盛世?”

“对。”

是不是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的景象就够了。

“女儿心目中的太平盛世啊,应该是但凡百姓,不用偷不用抢,好好劳作,就能吃饱穿暖,口袋里面还能有点馀钱,能送儿女去读书之馀还能给自己添两样爱物儿。男孩儿们呢,愿意上战场就上战场,愿意读书就读书,无论是文还是武,都有个奔头;女孩儿们呢,无论身份高低,出嫁的时候都能穿上绸缎衣裳,有一两样体面首饰,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朕还以为自己的心大,朕看你的心更大!这,这还太平盛世!你还不如说人间天堂呢!”

别的不说,就说这吃饱穿暖,光是做到这一条,就足够被称为明君了。李世民为什麽会被称为明君,除了文治武功之外,还因为他明确规定了大唐的赋税为十取一,後来又降到十五说一,所以百姓感恩戴德。

可是李如意要的呢。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还要天下百姓,无论男女都读书识字!无论男女都读书识字之馀,还要有馀钱,能有那麽一两身绸缎衣裳,还有体面首饰……

这不是人间天堂是什麽?

李如意道:“看父皇说的!金郎君之前还跟女儿说呢,人啊,不能没有目标,而且这目标呢,不妨定得高一点,这样才能走得远。女儿觉得挺有道理的。”

“这个金郎君跟王爱卿很是不同。”

李治口中的王爱卿指的是王承宗。

“是啊。如果说王郎君是个浊世佳公子的话,那麽这位金郎君就是一个纨绔浪荡子,最是不羁了。不过论本事学问,金郎君也是极好的。要不然,王郎君也不会向女儿推荐他。”

听说是王承宗推荐的,李治方不言语了,可是心里却依旧留意起了这个金子陵。

这种口上花花的浪荡子,别带坏了朕的女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