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如意道谢,端起茗碗的时候,王皇後忽然道:“你比你父皇强了许多。至少,还知道端起茗碗,也知道跟我道谢。”
“母後是说,您第一次为父皇烹茶的时候,父皇连端起茗碗都忘记了?”
“不错。”
什麽皇子!就跟传言中的那样,一身胡人气息的暴发户!连起码的礼数都不懂!
李如意道:“难道母後就没有想过,是因为母後生得太标致,烹茶又太过优雅迷人,所以父皇一头栽了进去的可能吗?”
王皇後一下子僵硬了:
“这,这怎麽可能?!”
谁会那麽……那麽……
“父皇跟母後成亲的时候,正是知慕少艾的年纪,对象又是自己的新婚妻子。为自己的妻子痴迷,不是理所应当吗?”
王皇後表面上一脉的温和平静,可在桌案下面,她的衣袖里,她紧紧地捏紧了拳头。
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听王皇後道:
“如意,你以後可有什麽打算?”
李如意擡头看了她一眼。
“你应该知道牝鸡司晨。”
“牝鸡司晨指的是太後临朝。而女儿是公主。谁都知道,是父皇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才推了女儿出来。”
“那你……”
“母後!女儿姓李。女儿先是李唐的公主,然後才是太原王氏的外孙女。这先後主次,可莫要弄错了。”
言下之意,王皇後就是弄错了先後主次,才落到这个地步。
王皇後冷哼一声,道:“你当本宫不知道你父皇对本宫的防范吗?”
从一开始便是。
她跟萧淑妃前後脚地嫁进来。若是真心结亲,又何必让兰陵萧氏的女儿进宫?既然让兰陵萧氏的女儿进宫,又何必指望她对李治一心一意?!
“母後以为,能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还能让天下交口称赞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皇祖父是那等连世家豪族对天下的影响都看不明白的人吗?皇祖母能为了天下一再地恳求皇祖父不要加封太尉,而皇祖母在世的时候太尉也只敢身挂闲差,这里头的根本原因,母後就没有想过?”
如果王皇後能力压河东柳氏,如果当初柳奭没有被长孙无忌拉拢连升三级,这情况就会两样!
可实际上呢?
王皇後道:“接下来,你打算怎麽做?兵戎相见吗?”
“怎麽可能?中原一旦内乱,就会给外人可乘之机。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内治外王,方是上上策。”
“内治?科举吗?”
“母後以为,如今天下人,十停里,九停不识字,而唯一读书识字的那一停,不是世家出身就是门阀子弟,科举,不过是让小世家小门阀子弟有机会跟大世家大门阀一争短长而已。其本质,还是没有变。等小世家变成了二流世家甚至是大世家,一样会成为皇家的心腹大患。”
王皇後一下子跳了起来:“你!你要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读书识字?!”
灞上的学堂,王皇後可是亲眼见过的。不过她当时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她很清楚,要培养一个读书识字的人需要花费多少钱粮!这也是她当初没有放在心上的重要原因!因为她坚信,任何一个王朝都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一个王朝,敢这麽做的结果,就是硬生生地被拖垮。
“你也不怕成为隋炀帝第二!”
“隋炀帝在战略眼光上,无人能及。只可惜,他输就输在了心急之上。明明是需要花费两百年时光才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他偏要在十馀年内完成。这才是他一败涂地的原因。而女儿,很庆幸自己是公主。母後,女儿很感激您把女儿生作女子。”
因为是女子,所以注定成了不了皇帝,因为迄今为止,华夏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皇。也因此,当她做得出格了,自然会有人提醒她。
王皇後没有再说话。
一盏茶毕,王皇後就打发李如意回前头去了。
甘露殿里,知道了女儿跟妻子之间的谈话的李治也冷静下来了,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内治外王?如意,你打算如何内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