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的日常破解版无限灵玉无限精力 > 第77章 第 77 章 李治的笑声惊醒了长孙无(第1页)

第77章 第 77 章 李治的笑声惊醒了长孙无(第1页)

第77章第77章李治的笑声惊醒了长孙无……

李治的笑声惊醒了长孙无忌。

作为文官之首,长孙无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红苕意味着什麽。一旦红苕被确认産量稳定,一旦红苕被推广开来,那麽,这位嫡公主的地位将无可动摇!

他除了祈求上苍让红苕的産量不稳定之外,竟然只有想办法在五年之内除掉这位嫡公主一途!

长孙无忌的一双眼睛里能喷出火来。

长孙无忌很清楚,太宗皇帝信任他所以愿意把一个又一个女儿嫁到长孙家来,长乐公主之後是新城公主。可是他的外甥当今皇帝绝对不会把女儿嫁到长孙家的。就是有皇後支持也没有用。

如果皇帝不点头,哪怕是皇後也不能决定公主的婚姻,哪怕那是她的亲生女儿。

思绪飞转,长孙无忌忽然听到高履行高呼一声:“那是什麽!”

长孙无忌连忙擡头望去,只见山脚下,茅屋瓦房前,一条条草席上晾晒着些什麽。深棕色的草席上,一片淡黄色的点,实在是醒目。

“是红苕吗?”

“是的。”李如意道,“把红苕去皮,切片再切丁,用淡盐水浸泡,然後放在草席上晾晒,要晾晒上至少半个月,晒得非常干才可以研磨成粉。红苕粉可以再加工成面条,也可以加入肉中,让肉变得更加嫩滑……”

“真的?不是直接研磨成粉?”

李治追问道。

“不成呢。一定要用淡盐水泡过。父皇要不要试试?女儿记得头一批收的红苕已经晾晒得差不多,可以磨粉了。”

长孙无忌道:“殿下,这些方子想来是那些归德郎君送与殿下的吧?”

您就这样独吞了,不好吧?

李如意道:“太尉,秘法保护令也出自诸位归德郎君的建议。”

衆人纷纷往後头远远地站着的王承宗等人望去,只见这些人向这边含笑欠了欠身。

褚遂良示意一内侍过去把王承宗叫了过来。

王承宗听说之後,答道:“褚大夫言重了。这制作红苕粉丶红苕面乃至是制酒的法子在下官的故乡已经是家喻户晓之法,下官也不好意思据为己有啊!至于公主殿下觉得陛下应该为这些秘法付钱,那也是为了维护秘法保护令的确实执行。褚大夫,普天之下,也只有陛下能代天下百姓缴纳这一文钱。”

褚遂良道:“如此,不缴这一文钱岂不是更好?沽名钓誉。”

“褚大夫这话就不对了。这红苕粉丶红苕面之类的制法只是其次,可是若是有人改进了大型农具呢?难道不应该奖赏吗?”

“唐律之中已经有相关条文,对改进农具进行嘉奖。”

“就那十贯钱?”王承宗立刻表示了不赞同,“够什麽使的?褚大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反过来便是:没有重赏,世人就不会热心于改进农具!就跟这水力大纺车一样。里面的关窍多吗?不多!可是之前谁花心思琢磨了?还是公主殿下一声令下,又拿出了大致章程,方得了这水力大纺车和水力织布机。若是没有公主殿下,请问,等闲谁会琢磨这个?”

还不都去琢磨争权夺势了?

就是少府监丶将作监丶军械监有的是人才丶多的是工匠,可是人家平时也是有任务的,就是得了闲也是想升官的多,哪里来得闲功夫做这种多馀又没有多少好处的活计?发明创造,本来就是最花钱也最花时间的,更别说其中需要耗费的心力了。

“王承宗!”

王承宗根本就不理会勃然大怒的褚遂良,反而对李治奏道:“陛下,本朝岁入十五万贯,可是白鹿塬弹丸之地仅仅一年就积蓄近四万贯财帛。明年开始就能上缴朝廷高达到五万贯!陛下,如今朝廷处处都需要用钱,若是不想加税就必须另辟蹊径。臣恳请陛下三思。”

听王承宗说到赋税,长孙无忌就知道这话肯定是说到皇帝的心里去了。

李治立刻道:“既然如此,你就呈一份本章上来。”

“臣早就写好了。”

之前也提交了一份到政事堂,可惜泥牛入海一点动静都没有,因此只能另拟一份随身带着,预备着见缝插针当面交给皇帝。

“呈上来!”

立刻有力士接了过来,双手奉与李治。

李治细细地读完之後,道:“来日就于宣徽府商议此事吧。”

长孙无忌立刻奏道:“陛下,此事乃是政务,应该于政事堂讨论。”

“陛下,臣以为此事更适合直接放在朝堂上讨论。”崔太玄奏道,“实不相瞒,我清河崔氏也想修纺织作坊,若是陛下能立下规矩,这水力大纺车臣用着也放心。”

不是用着也放心,而是得了消息,如今灞上用的水力大纺车一口气能纺上三十六支纱,而公主已经叫人研制六十支纱的更优秀更稳定的纺纱机。纺纱机这种东西不值钱,可是人力却值钱。作为清河崔氏出身的高官,崔太玄很清楚效率越高的纺纱机越挣钱。不用砸下大笔大笔的财帛,也不要一次又一次地派人去偷师,只要拿出一点财帛,就能够有更新更好的纺纱机丶织布机使唤,他为何不直接用财帛换取这些机器?

能用财帛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更别说,支持秘令保护法还能跟嫡公主交好。

尤其是结交公主丶跟公主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比财帛要紧多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崔太玄都打头了,那些支持李如意的世家派系官员纷纷附和,就连令狐德棻也道:“陛下,许多农具普通百姓根本就负担不起,只能依赖官府,可是国家财政不足,农具的制作和日常维护都需要财帛,若是有一笔财帛,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农具,于国于民乃是大大的好事。臣附议。”

连德高望重的令狐德棻都这样说了,又有一拨大臣纷纷表示附和。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个无奈。

他们知道没有反对理由,《秘令保护法》放到朝堂上讨论已经势在必行,而且,不用怀疑,只要王承宗的奏章不是太糟,通过的可能很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