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帝直播攻略 > 第84章 第 84 章 是夜赵国公府长孙无(第2页)

第84章 第 84 章 是夜赵国公府长孙无(第2页)

高履行忍不住嘀咕道:“公主殿下仁慈,只可惜,软弱了些。我大唐可没用修长城的先例。”

那些北面那些城寨的布局,就跟兵法中的弦月阵一般,原理就是首尾相望互为犄角,而发挥的作用就等同于长城。

可是大唐又不是秦汉那些孬种,大唐在军事上从来是御敌于千里之外的。虽然不是修长城,可是修城寨也够软弱的。

褚遂良道:“高尚书,话不能这样说。长城是为了防御铁勒诸部,可是城寨这种,不仅仅是防御工事,也可以是村镇郡县。”

“仆射所言,此事本官亦知。毕竟,那些民屯也是要纳税的。”

长孙无忌道:“文敏,公主殿下已经跟户部打了招呼了?”

高履行道:“何止是打过招呼了,表兄,您是没看到,公主殿下叫人送到户部的文书,什麽体貌特征,家人几何,都是什麽年纪,那些文书上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要准备户籍,也只要参考那些文书就够了。”

“你没叫人去查?”

“查什麽?!表兄,那可是三万八千人,还不算那些孩童女童!听说若不是公主许诺了,说以後还会在那些民屯也办学堂,那些庶民还不会走呢!”

都知道灞上好,灞上好在哪里?只要肯出力气就有活干,有活干就有进项,有进项就有吃有喝有穿,家里的孩子还能上学认几个字学一点本事,就是没指望过孩子能做官,去找个账房的活计也是可以的。

因此,灞上的百姓很知足。

因此,灞上的百姓很不想离开。

因为灞上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这也是为什麽灞上当初近二十五万人,却只能抽三万八千出来的另一层原因。对于灞上百姓而言,能到灞上就是掉进了福窝窝,他们哪里舍得离开?要不是公主殿下许诺了他们,去了民屯,能有新房子住,还许诺他们以後那些民屯也会有学堂,不然,这些人根本就不会离开灞上。

褚遂良道:“公主殿下竟然不是临时起意?”

他还以为灞上会有学堂,是这位嫡公主收买人心之举呢。

长孙无忌道:“登善贤弟,看起来,你我都低估这位公主殿下了。”

如果是为了收买人心,那麽长孙无忌也只会当做一场笑话,可如果是真打算推广蒙学堂,那麽长孙无忌就不得不做另外的考量了。

崔敦礼目光微闪,道:“太尉是指,科举吗?”

世家子就是参加了科举,对科举也没有多少好印象。因为科举名义上是为国取士,可实际上不过是帝王巩固皇权的手段而已。这条路子一旦开了,那麽天底下就会多出一批为了做官而读书的庸人。

在崔敦礼这样的世家子看来,读书是为了明理,读书是为了修身,读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可是为了做官而读书?那根本就是侮辱了干干净净的学问!

高履行立刻捂住了嘴巴,好像被吓到了一样。

长孙无忌道:“文敏,你那麽惊讶做什麽!太宗皇帝当年也不是没有开过科举。”

只是不常开而已。

高履行道:“太尉!这如何一样!先皇举行科举,可庶民哪里来的馀钱读书?更别说参加科考跟世家子争了。可是公主殿下在各地办学堂,那就两样了!”

有了读书的机会,再有人刻意提拔,总是会有庶民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的。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跟那等贱民同殿为臣,高履行就各种不痛快。

崔敦礼道:“那些庶民在经史上的造诣又怎麽比得上我们这些世家子?!”

不是崔敦礼自傲,而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这个时代,教育资源基本被世家把持,世家子弟三四岁啓蒙,七八岁的时候基础已经打得很牢了,十一二岁的时候文章就能写得像模像样,十五六岁的时候开始专治一经,基本上都是到了二十七丶八岁乃至是三十岁上下才会出来做官,为前程本命。

那些庶民有世家子那麽好的条件吗?他们是能不用为家计操心,还是能有名师指点?

不是崔敦礼说,世家有的,那些庶民根本就不敢想象。如果是这样,还有人考不过那些庶民的话,那麽考不过人的世家子才是丢脸!不止是自己丢脸!他们背後的家族也丢脸!

褚遂良道:“若是陛下行事有失公允,刻意提拔寒门子弟呢?”

崔敦礼不说话了。

他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回答。如果李治行事不公正的话,他这个皇帝也就做到头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