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妲己今天亡国了吗? > 29 大邑之地竞仰仙君(第3页)

29 大邑之地竞仰仙君(第3页)

在此时的人看来,鹿台虽并无千层楼阁丶更无精巧亭台,但其本就为祭祀而造,非是为了住人,且其高千尺,当得起“台高插汉丶榭耸凌云”之语*8。

站在台上,必将与天神沟通无碍,必将连先祖鬓毛也数得清楚。

攘攘军队在贵族的车队後停下,再向外便是层层民衆。

衆人皆仰头望着,渐渐安静。

鹿台之上,浓烟直入云霄,巫穿着玄色衣袍,戴着鸟形面具,手持铜铃而舞。台中自有一高耸的青铜柱子,又有长短刀钺闪闪簇簇。

再看那祭牲——非俘非奴丶更非牲畜,竟是两个华袍戴玉的贵族!

武庚神色复杂,对此却并不意外——只因先前密信正是关于此宗。

信上说,此次祭天人牲,用的乃是三公中的鬼侯与梅伯。

来信之人,是武庚堂兄商雒,其妻为鬼侯次女蛟媿,在信中苦苦哀求他向天子求情。

大邑商中,用贵族祭天其实并不算罕见。

不论是昔时武丁丶还是今时帝辛,都坚信贵族之命更尊贵丶更能令先祖愉悦。

情虽如此,但三公位重更甚于侯,用三公祭祀,实属首次。

但武庚了解王父秉性,深知此事不能深劝。

将贵族祭祀,说是陪伴先考先妣,那只是阳面;翻过阴面来,定是因二人犯下不可饶恕的重罪!

他既不知是何缘由,又如何求情?本想着不理此事,也就罢了。

偏又累叠了他在军中斩首商圻一事……

两事叠加,定会伤了亲族和睦。

没奈何,他只得信间向王父软语恳求顾念亲族。

如今看来,全是白费。

台上,巫者似一黑色墨团,扭动起舞,倏忽西东,末了又不知大声吟诵些甚,台下贵族只隐隐闻得“醢之”,“炮之”等语。*9

鹿台之上,又有一次高台,唤作「迎仙台」。远远的,帝辛服大裘而冕,无旒无章,立于台上供案之前。他举起手中玉钺,似在回应贞人。

仪式由此展开……

「醢」这一字,妲己闻之便有呕吐之意,全不陌生;至于「炮」,大约也同前世那般,铜柱内置热炭,将罪人摁上去烤个外焦里嫩,亦称为「炮烙」。

妲己想到了前几世梅伯之死。

那时他是因为劝谏而死,皮肉焦糊的味儿飘得极远,导致她许久难以食肉……

此时,尊贵无比的鬼侯与梅伯已被剥去衣衫,玉串被扯断时,珠子滚落一地……

两人赤条精光地被绑在铜柱上,旁有小童将内里火势扇大。

皮肉焦糊的味儿开始蔓延,血肉在铜器上粘连作响,更有声声惨叫响彻寰宇——

不似人丶倒似兽,闻之心颤,压倒歌声。

不多时,也不知是梅伯还是鬼侯,撕心掼肺丶声裂胸襟地嘶吼一声:“天帝饶我——!”

万里晴空之中,又何曾有天帝身影?

唯有大邑子民闻其喊声洪亮,直达苍穹,排山倒海欢呼。

正是:

哪有神仙到凡界,其中真假难解开。*10

皮为焦炭肉为醢,鸮鸟泣魂在鹿台。

【作者有话说】

我佛了,这一章解释怎麽这麽多……

~

1。见妇好墓出土玉人装扮;

2。城墙丶道路丶水渠与池苑:殷墟遗址发掘,见纪录片《殷墟之谜》,殷墟没有城墙的痕迹,大概真的不怕人来打吧……

3。陶管道三通:见殷墟博物馆的陶制三通管

4。《战国策·魏策》

5。圣水牛:商周牛类,中国的本土牛,牛角比较小,公元前1000年时已灭绝。殷墟出土了上千头圣水牛遗骸;大象:当时安阳暖湿,大象是主要运输工具。

6。背後腰饰:妇好墓:玉跪人。有人说是雕刻的人牲,不太可能,一来玉人的衣服上有明显的花纹,二来人牲没必要用贵重玉石雕刻。

7。鹿台:据说鹿台比胡夫金字塔还要高,是为了祭祀,不是作为宫殿用。具体高度不得而知,采纳司马迁的“高千尺”之说。

8。“台高插汉丶榭耸凌云”——《封神演义》

9。《礼记,明堂位》: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纣王把鬼侯剁成肉酱让诸侯吃。鬼侯(也称九侯),芈姓,《战国策》和《吕氏春秋》说他的女儿被纣王厌恶,然後就把他也给醢了,又说梅伯仗义执言,也被炮了。

10。1936年京剧《鹿台恨》唱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