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倒是被顾羽点到五六次,所幸令都不难,应付一下就过关。
酒过三巡,气氛热闹起来。
顾羽又拿到令权,这回抽的是一个虎字,只见他走了几步,立刻做出题来。
——“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蝉不叫,旧画一堂,见此书生可笑可笑。”
众人微醺,反应有些迟钝,已然跟不上。
谢林勉强拼凑出几个字,但句意不通。
顾羽几番战罢,竟然无人能敌,于是再次把目光锁定在连华身上。
连华笑了一下,低头喝酒。
顾羽道:“怜玉公子,看来只有你能与我匹敌。”
连华道:“顾郎,东京第一才子之名本就是你的,怜玉不过一介江湖书生,怎么敢抢夺状元郎的风头。”
顾羽道:“好没意思,能接就接,不能接还要装作谦让,我可要罚。”
连华道:“那好,我勉强接这一回,还望顾郎留些情面,不要再点我。”
顾羽笑道:“请。”
连华在筒中抽出一签,拿起梅花镖。
内侍转动转盘。
不出意外,没镖中。
“上面的刻的是马。”连华平静地接受了结果,接令道,“那便是——车无轮,马无鞍,弩无箭羽卒无粮,残棋半局,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谢林与陈雍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差强人意。”
咚,金锣敲响。
“朕给你出一令。”李庆清了一下喉咙,用浑厚的声音喝住顾羽,“——江山万年固。”
顾羽想了想,道:“乾坤百世安。”
裴剑道:“对得好。”
状元郎才思敏捷惊艳四座,引得满堂喝彩。
“太子啊。”李庆笑道,“公浚,公宥啊。”
李契道:“臣在。”
李睿道:“臣谨听教诲”
李襄道:“臣也一样。”
李庆道:“朕从前没有少劝你们读书,但后来朕发现,劝得再多,不如让你们与诸位学士、诸位新科进士切磋交流,所以就定下了闻喜宴考学的规矩。”
说到这里,李庆端起茶盏润了润口,继续道:“考着考着,你们都已成才,都已经开始承担政务为朕分忧,朕很欣慰……然而,学无止境,别说是你们,就连朕到了古稀之年,也有很多事情仍未学明白呐。”
李契道:“请圣上训诫。”
李庆道:“好,那朕就再考你们最后一次。”
内侍撤下九射的道具。
殿内气氛瞬间肃然。
太监搬出笔墨纸砚,换去三位皇子面前宴用的楠木案,换为读书写字用的黑漆紫檀木案。
李庆道:“今年新科进士共一百零八人,是科举改革之后第一次选拔出来的人才,朝廷应该如何任用官职,就以顾羽为例,写一篇策论。”
李襄刚拿起笔,突然捂着肚子唉哟叫唤起来。
李庆道:“公宥怎么了?”
李襄道:“儿臣肚子疼痛难忍,要,要如厕。”
李睿笑了一下,摇摇头,提笔蘸墨。
李契最迟动笔,却是第一个真正开始写字的人。
李睿不再观望,紧随其后。
殿内安静,静得可以听见笔尖在纸面划动的声音。
“嗯?谁,谁在叫我?”顾羽醉意迷离,面色潮红,抿了一下唇。
这场突然的安静,让醉倒在同榜怀中的顾羽渐渐清醒过来。
他听见圣人点到了自己的名字,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考试。他挣扎爬起来,揉了揉眼,模糊地看到对面坐着一个和自己很像的人。
那个人方才还桃花含笑,此刻却沉静如冰。
“怜玉,公子。”顾羽喃喃道。
连华没有表情,袖中的手紧紧攥住折扇。
他对那篇策烂熟于胸,只要看李契的笔锋运转就能知道写到哪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