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登基之后,人们脱下白布成服走上街头,一切恢复如初,东京汴梁城很快又繁忙起来。
正值州试报名阶段,开封府学子陆续来到府衙递交公验。
连华沿着御街走到汴河,看见队伍已经从浚仪街排到州桥上了。
开封府下辖十七县,虽是州试名额最多的地方,却也是竞争最大的地方。未在国子监就学的考生要先经过这层地方考验才能参加后续的省试、殿试。
连华走到桥头,跟在队伍的末尾缓缓朝西边挪动。
他的身后很快又排上后来的人。
——“仁兄,敢问这是报考州试的队伍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连华回过头,见是一位衣着质朴、浓眉大眼的考生问路。
“是这里。”连华道,“你这么赶,从外城来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小弟徐浩存,陈留县人。”徐浩存道,“凌晨就起了,一路步行到此。”
连华笑笑,想起了徐友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正谈着,忽然桥上放起爆竹,一群百姓挑箩筐吆喝着冲过桥去。
——“景灵东宫扫阁~”
连华被一人撞着肩膀,原地转了一圈。
徐浩存道:“看样子他们是去官家潜邸,可都快中午了,还能抢着好东西么?”
连华道:“就是,我们不凑热闹,抢……”
一个抢字惊醒梦中人。
本朝风俗,皇子登基之后,京城百姓可以自由地冲到他的旧宅去拿东西,谓之“扫阁”,相当于新皇帝的赏赐,让百姓也沾沾福气。
连华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些旧物留在菡苑。
“抢还是要抢的。”连华背起书笈,转身拍了拍徐浩存宽厚的肩膀,交代道,“替我占个位置,我去去就来。”
徐浩存喊道:“仁兄!记得给我带两件文房!”
一路小跑,跑进敞开的朱门,穿过东堂之后的长廊。
景灵塔投下巨大的影子。
男男女女抱着古玩字画迎面走来,一个个笑开了花。
连华喘着气又多跑了几步,看到石拱桥前围满人群。
“让一让,让一让……”
他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点一点挤到前面,直到看清情况。
曲径通幽,苍翠宁静。
檐角金铃随风轻响。
尽管其它地方包括文山殿都是开放的,他住过的菡苑却由骁龙卫紧紧把守着,完好无损,未曾放一个人进去。
人群议论纷纷。
——“听说这是怜玉公子住过的地方。”
——“还说怜玉?那是老祭酒连安的公子。”
——“官家真是重情重义呐。”
连华的眼眸湿热。
他知道两年以来李契从没有忘记他,此时此刻,李契正在天梯的尽头等他。
那座天梯名为科举。
*
淳平元年秋,随着开封府浚仪院一声铃响,千名考生走进州试考场。
秋风扫过长街,丹枫尽落,露出贴满榜单的院墙。
一行一列楷书的名字书写在绫纸之上,淘浣人间金碧。
十七县考生齐聚州试榜前,望着榜首之名发出惊叹。
——“开封府州试解元,连华。”
“是他。”考生们惊呼,“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