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放下相机,对着玻璃窗里坐着的两人笑了笑,比了个大拇指。
林因有些不解,但还是礼貌地笑着打招呼。
而後想明白,这对夫妻以为她和周祉年是情侣,称赞他们很般配。
店员正在叫号,周祉年瞥了一眼林因手机里的号码,“我去拿餐。”
林因顺势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他,周祉年拿着手机便前往前台。
他端着黑色餐盘走过来时,林因竟有几分恍惚。
似乎两个人相处许久,已成自然。
窗外是一个小型儿童乐园,有旋转木马和小火车。
一个小男孩坐在小火车上,和站着的父亲招手,面露喜色,男人拿着手机拍照。
玻璃窗前,忽然有透明泡泡飘过,几个小孩的手中拿着吹泡机。
有一个很大的泡泡,经过林因面前的窗外,她正要伸手,泡泡破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记得以前,你和奕川很喜欢玩泡泡,还会比谁吹的泡泡大。”
“是吗?”林因笑着。
周祉年总能把他们小时候的事情记得清楚,至少比本人还清楚。
“那你呢,我们吹泡泡的时候,你在干嘛?”林因问道。
她的印象中,很少会有周祉年出现的场景,因为年龄差,他们总是处在不同的阶段。
“我?我就站在旁边看着。”
“小时候,我觉得你就是年少老成的。”总是和长辈们站在一起,为人沉稳,肩上似乎能扛起很多东西。
林因忽然意识到,她从没有询问过周祉年的人生,比如读大学时会遇到什麽事情,在国外生活的两年,去了哪些地方,有什麽独特的经历。
她从未问过一句。
新鲜的话题像是开了一道闸口,从麦当劳,到咖啡店。
“我学的是理工科,经常做科研,空闲时间的话,就健身或是打球,感觉就那样吧,在国外也差不多,只是环境不一样。”
林因想问些什麽,却开不了口。
“想问什麽?”周祉年看出她的面色犹豫,语气轻松地问。
“没有谈恋爱吗?”林因轻声问,和他对视。
咖啡店的灯光是暖色调的,他们坐在角落,复古画报被张贴在水泥墙上。
灯光照耀下,他漆黑如墨的眼里似有溪水缓流。
“你呢?”
上一首歌曲播放完毕,轮至下一首歌,前奏响起,林因便知道是哪一首歌。
“Photograph”byEdSheera,她听了很多很多遍。
“我没谈,大学生活挺平淡的。”林因如实回答。
“因为奕川?”周祉年又问。
林因摇头,“只是没遇到喜欢的。”
他们离开咖啡店,天色完全暗了下来。
林因读大学时,有一个舍友谈了恋爱,男朋友是同校的。林因不是没有羡慕过,只是她好像从未遇见一个,和她能生出共鸣,很懂她的人。
比起一见钟情,她更在意灵魂上的碰撞共鸣。
“也许我没有谈恋爱的理由,和你一样。”周祉年的嘴角扬起,声如温玉。
林因喜欢和周祉年待在一起,她心里明白。
和一个人相处时,能感觉到自然舒服,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只是在遇到这个人时,又会思考两人的关系是什麽,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不能确保两人若是成为恋人後,相处依旧是这样的舒服自在,也不能确保只作为普通朋友,这样的相处模式会维持多久。
选择与他人的关系,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本就两难全。
他们都是理想主义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