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看到王夫人面容憔悴,众人也都眼睛红肿、满脸泪痕,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儿,然后才行礼。
她看到惜春穿着道姑的打扮,心里很不是滋味。
又听说宝玉神志不清走失了,家里还有这么多不顺心的事,大家又哭了起来。
还好探春善于言辞,见识也高,说了好一会儿话,慢慢劝解,王夫人等人这才稍微好了一些。
再到第二天,三姑爷也来了。
知道家里生了这些事,探春便留下来劝解大家。
跟着探春的丫头、婆子也和众姊妹们聚在一起,各自诉说离别后的事情。
从此,上上下下的人没日没夜地专门等着宝玉的消息。
在一天五更天的时候,外面几个家人进来到二门口报喜。
几个小丫头连跑带颠地进来,也来不及告诉大丫头,进了屋子就说:
“太太、奶奶们大喜啊!”王夫人以为宝玉找到了,高兴地站起身来说:
“在哪里找到的?快叫他进来!”
那人说:
“宝二爷中了第七名举人。”
王夫人问:
“宝玉人呢?”
家人不说话。
王夫人又坐了下来。
探春便问:
“第七名中的是谁?”
家人回说是“宝二爷”。
正说着,外面又嚷道:
“兰哥儿也中了!”
那个家人赶忙出去,接过报单回来禀报,说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
李纨心里很高兴,但因为王夫人还没找到宝玉,不敢露出喜色。
王夫人见贾兰中了,心里也欢喜,只是想着:
“要是宝玉能回来,咱们这些人不知道该有多高兴呢!”
唯独宝钗心里悲痛,但又不好落泪。
众人纷纷道喜,说道:
“宝玉既然有中举的命,肯定不会丢的。
况且天下哪有中了举人的人还会走失的道理!”
王夫人等人觉得这话有道理,脸上这才有了点笑容。
众人便趁机劝王夫人等人多吃点东西。
只见三门外头茗烟大声嚷嚷说:
“我们二爷中了举人,肯定丢不了啦!”
众人问:
“怎么见得呢?”
茗烟说:
“‘一举成名天下闻’,现在二爷走到哪儿,哪儿的人就知道,谁敢不把他送回来!”
里面的众人都说:
“这小子虽然没规矩,但这句话说得倒没错。”
惜春说:
“都这么大个人了,哪能走失呢?
只怕他看破了世情,出家去了,那就难找了。”
这话又引得王夫人等人大哭起来。
李纨说:
“自古以来成佛作祖、修炼成仙的人,抛却爵位富贵的,也大有人在。”
王夫人哭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