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160章在派出使者之前还是需……
在派出使者之前还是需要等一等啥的。毕竟,怎麽也要给战败国一个提交投降书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
作为大国的监国公主,李如意这一点耐心还是有的。
让李如意意外的是,倭国方面投降书还没有送到,反而是她同父异母丶已经出嫁两年的姐姐义阳公主李下玉先一步进宫来找她。
那年吐蕃和西突厥惨败之後,义阳公主的婚事就被提上了议程,然後第二年义阳公主就嫁了,两年过去,义阳公主面色红润神采飞扬,显然过得很是不错。
义阳公主进宫之後,敏锐地发现了宫中的气氛不对。她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女孩了,略一沉吟,就明白了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儿。
虽然心中暗自叹息,可是她终究不过是不得宠的公主,而且已经嫁出去了,也不好多嘴。
因此看着李如意起身迎接,义阳公主连忙下拜,慌得李如意连忙搀扶她:“姐姐何须如此?”
义阳公主道:“我既然嫁了,便是外命妇,连舆车都换了铜的,怎能与当年还在闺中一般?倒是妹妹,妹妹跟我一般年纪,就没个想法?”
李如意道:“我志不在此。”
“知道。若是你真有这个心,怕是这世家公子哥儿的画像都要铺到曲江池边了。”
李下玉见李如意没有反应,便当不知道,换了个话题,道:“荥阳,你可听说了?”
“什麽?”
“如今长安街上议论纷纷,说要踏平倭国呢!”
“竟有此事?”
“是啊。想两年前,再看看如今,真叫人啼笑皆非!”
李下玉说的是实话。若非李如意让人搜集的情报,只怕大唐和倭国开战的时候,大唐对倭国的事情也一知半解呢。可以说,白江口海战之前,大唐对倭国的了解就比两眼一抹黑好一点,下面的百姓多有不知道倭国的。而倭国面对大唐就是妄自尊大认为单凭数量绝对能稳赢大唐。
而两年过去了,唐军大胜倭军,然後大唐的人民开始飘了,开始叫嚣着要踏平倭国了。
如此颠倒,怎叫人不啼笑皆非?
看看李如意笑而不答,李下玉也纳闷了:“荥阳,可是愚姐说的不对?”
李如意道:“倒不是。妹妹也不瞒姐姐,妹妹用兵,从来是以全国为上。除非有足够把握能将之尽收囊中,否则,妹妹宁可不动手。”
“所以,妹妹是觉得战胜倭国容易,把倭国之地尽收囊中却不易,因此才休兵?”
“正是。”
李下玉想了想,道:“这麽说来,东面是大局已定?”
“等倭国的降书送来,便是大局已定。”
“他们的降书还没有送来?”
“可能是他们常年孤悬海外,跟中原少有往来,因此不知道中原的规矩,若是这两年不送来,外面也会派遣个使者去看看。”
李下玉道:“我昨儿个去探望我母妃,隐隐听说父皇有意封禅。这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
“那,那你的是怎麽想的?”
李如意刚要回答,就听见门口有人道:“正是,荥阳,朕也很好奇,对你封禅的看法。”
李如意和李下玉连忙迎接,李治伸手虚扶,让两个女儿起身之後,又问了一遍。
李如意答道:“父皇,您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故弄玄虚什麽?直接说!”
“回父皇的话,对于女儿来说,封禅不过是虚名而已。封禅丶祭告天地,无非是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从世人重世家而轻皇族的迹象来说,封禅的确有必要性。可在女儿看来,封禅再热闹,终究还是虚的。治理国家,一要兵权在握,无人能威胁我李唐皇族之性命,二便是赏功罚过,既然是府兵制,既然允诺了要赐予有功将士们土地,就应该切实执行。比起封禅,这两者才是最要紧的。父皇既然要听真话,那女儿都斗胆请问父皇,如今大唐立功的将士们越来越多,皇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父皇可想好要如何应对了吗?”
李治哑巴了。
这个道理他如何不知?
更准确的说,打唐太宗的贞观末年开始,府兵制的弊端就已经放在了李唐的面前,等待着他这个继任之君去解决。
问题是,隋末十八路反王作乱,五姓七望等超级世家尚能自保,可是大量的二流世家丶三流世家乃至是小世家在乱世之中被迅速削弱乃至是彻底消失于战乱之中,这才有了李唐的均田令有实施的基础。
因为按照惯例,这些无主的土地都属于国家的,就是有世家在天下初定的时候趁机抢占土地,但是比起李唐收入囊中的土地,数量上也不成比例,哪怕被抢占走的乃是膏腴之地,可是对于刚刚初建的李唐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麽。
可是现在,经过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又经过李治朝十馀年的休养生息,即将被分配殆尽的国有土地,跟均田令的矛盾已经是非常尖锐了。
李如意这位年轻的监国公主尚且一清二楚,更何况是李治这个皇帝?
这件事情,就是当年躺在病榻上的唐太宗也在临走之前念念不忘丶悬挂在心,就怕李治没做好,以致于失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