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195章虽然说李如意早些年说……
虽然说李如意早些年说过,用倭国给李晟李弘李徽兄弟几个试水,可是当李如意把这三个弟弟叫到东宫的时候,李弘李徽两个有那麽一瞬是懵的!
倭国遣唐使?
他们有那麽一瞬没有反应过来。
李徽反应快了那麽一点,他仿佛忍着牙疼一样,道:“倭国遣唐使又来了?可是他们在太学那边闹出了什麽事儿?”
李弘到底有心计些,他道:“长安的金价自古以来就受朝廷的控制,一两黄金能兑铜钱一万枚。倭国……可是这些遣唐使发现不对,以为自己吃亏,所以闹事了?”
李如意不答反问:“七弟,依你之见,这倭国遣唐使会不会闹?”
李弘想了一下,答道:“应该会吧。毕竟,相差太多。”
听说相差近百倍。
李如意又问李晟和李徽两个。
李晟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而是望向李徽。
李徽就道:“皇姐,臣弟以为,他们不敢。”
“哦?为什麽?”
“皇姐不是说过吗?弱国无外交!以皇姐的手段,只怕在倭国境内已经把他们收拾过了。”
李如意笑道:“比起曾经的半岛人,倭国上上下下可要识趣多了。他们知道跟大唐以卵击石,因此就是交易很坑,可是看到堆满倭国两大通商口岸的米面布帛,他们也会闭上嘴。”
李晟道:“敢问皇姐,这是何故?”
“因为倭国国土狭小,而且没有完整的耕种技术,土地出産很少。在跟大唐通商之前,他们甚至没有见过这麽多的物资堆放在一起的模样。”
这才是现实。
因为钱粮布帛,全部由大唐输入,倭国除非能拒绝这些物资,否则他们只能选择接受现状。更简单地说,就是倭国国内物资匮乏,因此只能出高价,从国外输入。
而这个高价,只能以黄金白银来支付。
因为倭国眼下只有黄金和白银能让大唐看得上眼。
李晟这才道:“皇姐,我听说,如今有大量的百济人和倭国人来到大唐?”
李徽大吃一惊:“可是,倭国的遣唐使不是才来了两回吗?”
李如意道:“百济灭亡之後,大量的百济人逃亡倭国。鉴于两国传说之中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倭国长久一直疯狂追捧百济,上至王族下至平民,都有学习百济语,因此百济人入倭国之後,两个民族融合得还不错。”
“那大量的百济人和倭国人入唐呢?”
“不止是百济人和倭国人,还包括新罗灭亡之後逃入倭国的新罗人。从疆域来看,我大唐至少能容纳至少四万万人,可是换成倭国,以倭国落後的造船丶航海技术,还有现有的耕作技巧,倭国能容纳的人口,其实就跟之前的倭国总人口相差无几。现在,大量的百济人和新罗人涌入倭国,倭国的生存状况,可要我细说?”
之前一直没有往下细想过,如今被李如意这麽一提醒,无论是李晟还是李弘李徽都想到了。
也就是说,百济新罗先後亡国之後,大量的百济人新罗人涌入倭国,直接造成了倭国人力富馀而物资紧缺,生存成本上升。
李徽忽然道:“皇姐,请问,这些是不是都在皇姐的预料之中?”
“嗯?”
“就是,白江口海战之後,皇姐并没有直接向倭国派遣使节,而是停了数年。”
李徽很清楚,他这个姐姐内心是何等的高傲,实力又是如何强大,心思又是何等缜密。如果说一切都在她的计算之中,李徽一点都不意外。
李如意笑而不答。
她道:“从目前汉阳那边送来的消息看,倭国人虽然笨拙了一点却很老实,只要给足了口粮,他们干活都很努力,也愿意学。反而是少数进入大唐的百济人丶新罗人,心中想着复国的,不是一个两个。”
“那皇姐还让他们进入大唐腹地?”
李如意道:“有什麽关系?你们当下面的官员是吃素的?”
这种不听话的家夥,正好给下面的人杀鸡儆猴。只要这种家夥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超过一定数目,别说问题了,也许连水花儿都翻不出来。
李徽道:“皇姐,弟弟很好奇,皇姐为什麽往内陆输入大量的人口?”
“自然是因为我缺人。”
“缺人?”
李弘道:“非倭人和半岛人不可吗?”
“不是非他们不可,而是大河流域需要大量的人手开荒种地。”
“开荒?”
“对。还有钱塘江中上游,需要大量的人手修建梯田,让突厥人做这个,实在是太浪费了。”
大唐需要大量的突厥出身的募兵去稳定西域,和黑衣大食争夺安西镇以西的地方。
跟突厥人相比,倭国和半岛人在骑射上根本就不值一提,还是分工协作让他们去种地比较好。
“原来如此。”李徽道,“皇姐,从当年皇姐灭了回鹘王庭,到如今,大唐可彻底掌握了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