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弄的足够有趣儿,甚至不需要支出,还能有些许营收呢!
两张桌子,大领导在场,但是所有人看着我不出声的举着手。
所有人也都没动,朱老总猜测我有所感悟,江爷爷和二伯是相对相信我的判断,而且就算是任性也无妨。
五婶儿干妈和舅妈是完全信任,其他人则是看着朱老总的态度在行事。
只有刚刚说话的三位女士各自心中忐忑的厉害。
实在是太让人着慌,举着手,所有人静默,包括副总理!
“抱歉抱歉,刚刚被三位美女的话触动,似乎想到了关于资产重组相关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晚一点儿我想和您详细谈一下。应该是比较有价值。三位女士,我敬你们一杯。如果没有意外,您三位刚才的话,能多救成千上万的家庭。君一席话,造千百浮屠。”一杯茅台,一个鞠躬。
与朱副总理回到书房。
朱副总理先发问:“想到了什么办法么?可行性有多大?”我想了想说:“至少比我之前想的好很多,我之前想的太狭隘了,我以为我也就能运作十几个不同的企业,拼命赚钱支撑协会,然后让协会尽量去良性运转。必然很吃力,而且影响人数也会很少。但是被这三位女士的话提醒了之后。我发现我似乎可以直接牵起十数条甚至数十条不同的产业链条。天南海北的企业串联起来,影响力至少翻几十倍甚至更多。然后我要负担的也就是每一条产业链条中的核心区域企业的负担。然后每个当企业和职工们的情况好转之后,允许员工自己回购企业,我只保留百分之一的股份进行保驾护航。只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于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需要您甚至是一号的帮助才能用最合适的代价取得企业的所有权。不然他们基本不会把正常企业交给我这样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存在。就算是给钱都不一定可以。”朱副总理仔细的琢磨了好一阵子才回答说:“我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把你感兴趣的链条产业提供给我一份,我来帮你预先筛选一下,等到开始大规模重组的时候,由各地政府进行申报上来我们再动手收取。预计能做到多少?哦,我忘记了你没有相关的数据表,我简单说一下吧。目前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约10万多家,绝大多数亏损严重,所以预计可能在五到七年内砍掉六七成,将其破产重组或者合并成央企。其实之后也会逐年消减,但是当总的基数变小之后就好办很多了,对于社会的冲击也就没那么凶猛了。其实期待中的国企总数量控制在一千多家才是个适合的数字,既能保障民生稳定,宏观调控,又能精兵简政,加强控制。”我有点头大,也就是说核心与前世一样的,就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冲击力最大。
七八年时间,明年到大后年这三年每年是四千到六千家。
之后每年基本都是上万家国有工业企业会破产重组。
如果我只能吸纳1%的话,就算是有十倍的效益也只能做到稳定10%最难的那群人。
的确是这群人的消费又能让更多更大范围的人做到生活下去,可是似乎还是有点杯水车薪。
我想了想说:“朱总理,我想到了一些头绪,最少能吸纳百分之二,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然后大约可能额外安置和创造两倍到三倍的工作岗位出来。也就是说,直接解决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多个点的下岗人员安置工作。如果再配合上我们的协会总计有可能帮扶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下岗人员困难情况。反正我们的目的是实现稳定,实现平稳的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如果是为了效益最大化一定不能这么干。如果我能在外面有所突破甚至这个数字可以达到30%到40%。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够达成这个好似吹牛皮一样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我想试试。”然后看向朱老总问道:“咱们来的人员中有哪些是可以听取这些问题的?如果有可以信赖的人我想大家集思广益的唠唠,我想把我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看看有没有什么思维的碰撞,或许很多事情就这样得到解决了呢。”朱镕基稍加盘算就同意了全员一起商议的决定,现在这些人都是政审完全没问题的,而且党性和服从性都是经受过考验的好同志,至于江家几个人和小辣椒家的人也都是完全不用担忧的。
书房,二十一人全部在场。
我正坐在计算机前面,开机打开C语言编辑器开始编写以前重写过的原来中国总兵器集团的那套ERP、CRM、OA、进销存一体化程序。
这玩意很大,但是当时我把它当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讲的,所以我知道怎么样才能在保留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最简化的程序。
而且我暂时先把基础进销存和ERP的简单功能写好就行,预计十五天内就能完工。
不一定先写完,但是一边听听别人的意见一边写呗,反正不要让手空着。
想到了之前忘记了说的东西:“五婶儿,帮我把基本法给朱总理看看呗。要是可以的话,我想要在每一个我们接手的企业都试试运行这个体系。虽然不是家家都必须一样,但是思路是一致的。”然后清清嗓子说:“很不好意思耽搁各位的时间,现在是想要与各位商议一下关于国有企业破产重组时候,会有很多因为管理与渠道或者是其他非恶性原因造成亏损的企业被国家破产重组,这些企业只要进行整改,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扭亏为盈甚至是做的更好。可是有诸多问题在,首先是资金问题。这个怎么解决呢?会是非常大的一笔开支。哪怕是连环解套之后环环抵押也很困难,因为时间问题。”我先把问题一个一个的切碎一个个的去想办法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我心中早有腹案。
只是不好从我口中说出,毕竟出尔反尔的不好意思啊。
就看干妈和五婶儿是不是有默契了。
五婶儿从未让我失望过,瞬息之间就明了我的想法,然后看着干妈提出问题:“破产重组是对于银行而言最不友好的方案吧?现在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是依赖银行维持。天天亏损天天领着银行的资金过活。一旦破产,银行的资金全部变成不良。因为企业自有资产优先补偿员工啊。倾城银行方面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么?我不太了解呢?听听你的意见?”一个从灵魂层面贴心的女人有多重要?
看似只是有些不了解情况,但是这样的抛出问题和引入干妈来说出意见的方式就是那么的有分寸。
作为现在的银行代表人物之一,而且接下来要去美国开疆拓土的重要人物,徐倾城是最有权利发言的。
而且因为是被五婶儿邀请着回答,没有主动进攻和伤损别人的利益。
干妈虽然没有五婶儿那样瞬时就明悟的反应能力,但是干妈的业务能力和反应速度也是极为出色的。
“我家大领导在场呢,其实在破产重组中银行是最最不利的一端。转成是民间的解释方式就是我手里原本有着能买下整个企业的欠条,结果它丫的破产了,而且必须优先安置全部的员工。一般的企业基本走完上面的流程就啥都没有了。所以银行就一分钱都捞不到都算正常。所以最不愿出现这个情况的就是银行,但是政府行为是不会以银行的意志转移的。如果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我是赞成等到国有企业破产重组之后再介入,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债务问题基本没有了,一个是人员问题也没有了~~。你觉得呢?小伙子?你认为如何?”我一边快速的敲击键盘一边回答:“我不是很赞成,以后会发生用巨额的国库资金去填补这个政府原因造成的巨大窟窿,上万亿,甚至几万亿。另外国家不会愿意直接拿走我们未来那个公司的收益。如果站在国家角度怎么做是收益最大?”
干妈单手扶着脸颊煞是可爱的说:“我先捋一捋,首先是我们所在的公司每年是大量资金直接划归国家,其次是我们看上的企业基本都是资不抵债,债权人是银行。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将资金划归国家,国家用什么来抵偿这笔费用?目前因为银行的特殊性,其实是有相关人事提出过将不良债权剥离出来,然后转成金融债权进行对企业的债权操作。可是银行自己是不适合做这个相关操作的,尤其是各地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部门和监管部门基本上是一定会保护企业的利益。所以行长,咱们中央如果拿了我们的钱,是不是可以出台对应的政策或者其他什么来进行一下补偿?比如把一些我们选中的企业的银行债权进行合理转让。然后让我们合理合法的取得企业经营权?当然了怎么做才能把原企业的员工进行处置是个关键。比如我们。。。”
我停下了手中的敲击,忽然想明白了我在绕什么,举起手对干妈笑了一下:“干妈,我想到了。不绕弯子了,朱总理,我期望您与中央能够商议出一条可实施的方案。具体操作我不清楚,结果就是我们在海外的收益按照我们之前提到的比例实施,然后国内的国企我划分一些行业,挑选适合的企业将其抵偿给我,每年根据中央的进度来。我大约接手当年预计破产重组总数的百分之二到三。以明年年初为界限吧,年初应该是有机会发布产品了。然后从获得收益的下个月开始逐步吸收这些公司。要求是债务清零,原有员工脱钩。从新招纳,新员工以家庭困难或者双下岗为优先。不符合上述两点的新员工需要义务参与公司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尤其是抢险救灾类的活动。不符合上述条件一盖不接收。您看有难度么?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之后的五到十年里,把这些企业串成一串。五到十年过后,股份分配我个人百分之一,企业员工联合会百分之九十九,我的百分之一,同股不同权,需要占投票权的百分之34以上。具体占比由职工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决定。企业除了应缴税金之外,每年向国家缴纳债务补偿金。补偿金的金额不超过当年净利润的百分之十一。
哦对了,补充说明一下,不要任何人员或者占地超大的大型企业,不要国家重视的民生类型企业。类型方面以人数在数十到上千的中小微型企业为标准,尽可能是那种服务区域原就是本地区域性的企业。”这个数字是每年的百分之二到三,总数是六万五的话,就是1300-1950家企业。数量惊人,已经与实际规划中最后剩余的央企数量接近了。当然体量上是完全不可比的。然后平均算起来是一个省十几家每年。平均往下就是每个地级市每年一家。
如果要是有能力接收更多的话,期许值是三千家最好。
最好是能在十年内达成每个县都能有一家企业是这个巨大联盟的一员。
朱镕基在心中迅速地默算了一下,十年,如果每年国际公司的款项有数十亿美元的话,十年就是人民币几千亿。
而就算是三千家一个亿的公司也才只有三千亿人民币。
而且说的这种几十人到上千人的公司,以当前的估值来计算平均连两千万都不值的。
也就是说总价值只有六百亿以内的。
便宜占大了点儿吧。
也对,一开始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他是为了给自己和国家一个理由,名正言顺。
朱:“最终的目的是每个行政县,区至少有一家企业对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需要至少三千一百家才行。只要不是平均价值超过一亿以上应该是可以得到一个好结果的。”一边沉默着的一位戴眼镜的小哥哥接口计算:“假设明年的破产重组,制改企业总数为4000家,接收比例为3%这样就有120家企业。假设平均人数为500人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的正常容纳下岗职工人数就是6万人。总计明年下岗人数恐怕会超过350万,也就是说如果不扩展只是正常收纳的话,人数占比只有1。71%。以此基数想要保障特困和双下岗家庭似乎效果不足。这些人员的工资按照今年的平均工资推测,想要保障质量生活得下去需要至少400元的月工资,这样算起来年开支约2。88亿元。”口算的好快呢,我看了一眼很帅气,智商或者至少是计算能力很突出。
“多谢啦,帮我算一下再增加下岗总人口7。5%的人员工资,我明年的支出需要多少钱。”这样总计有收入或者说有保障的人口数十分接近10%了。
基本能够保障安全了。
“不客气,350万的百分之7。5是24。5万,按照这个工资标准的话,一年的总开销是11。7亿人民币。”干脆利落瞬间报账。
“假设我把这一百二十家企业分成是二十条不同的产品链条,然后成立一个集中销售这二十种商品的商贸企业负责销售。也就是说只要能把商品销售出去,就能保障这一百二十家企业是完全盈利的状态了。假设盈利额是工资的1。2倍,然后商贸企业组建销售节点,送货订货部门等相关部门从之前那个7。5%中吸纳两万人成为员工。那么我需要多少开销?”我故意没有说的特别明确,看看这位小哥哥是不是很厉害。
“假设各环节企业的纯盈利能达到人员开支的两倍也就是3。456亿元,然后24。5万人中减去两万就是22。5万人需要补助,那么按照工作的标准其实就是7。244亿元。”几乎没有考虑就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啊,很厉害,是个人才呢。
后排有一只白的有点冷的手臂高高举起,可惜看不到人。
“后排那位举手的同志请发言。”五婶儿看了到举手的人,于是帮我安排了一下。
一位有着长刘海的小姐姐站起来温柔一笑说道:“您好,我有一个小疑问,您是打算以扶贫的方式直接帮助下岗职工么?如果是直接赠予的话,有可能得到的结果不一定让您满意。授人以鱼吃完就还需要呢。”果然中央派来的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都是有头脑的,的确是这样绝对不成。
可是我可没说销售公司这两万人是依托一百二十个地级市为核心运营的之后就完了呢,下面可是还有三千多个县,最关键还有两万多个乡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