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叶薇这么做,并不单纯是因为冲动,她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宝贝星球的主营业务有三大块,分别是儿童乐园、童装以及玩具。
儿童乐园的游乐设备使用寿命比较长,不需要经常更换,生产方面技术要求又比较高,再加上和宏达玩具合作也算愉快,叶薇暂时不打算办厂。
童装和玩具则不同,这两大类都是售卖商品,宝贝星球的进货量很大,肯定是有自己的工厂比较好。
因为童装在生产方面难度最低,且办服装厂对资金要求没那么高,叶薇就先办了童装厂。
如今童装厂顺利办了起来,叶薇就开始考虑再办一家玩具厂。
玩具分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玩具车和毛绒玩具,需要的机器设备完全不同,生产的难度也有差异。
玩具车在技术方面要求相对来说会高一些,毛绒玩具除了带电子的,其他的生产上没什么难度。
甚至电子的,生产起来也没那么难,电子元件可以从相关工厂进货,有些还可以自录音乐,其他的都是手工活。
而生产毛绒玩具和生产童装,需要的机器设备重合度其实很高,像缝纫机、钉扣机、熨烫等设备,两边都会用到。
再加上让生产童装的工人,转产去做玩具,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上手。
所以第三制衣厂决定卖机器设备前,叶薇就打算从童装厂现有的工人中,分出一部分去生产毛绒玩具。
至于童装厂营业执照的主营类目没有生产毛绒玩具也不要紧,童装厂的场地有两间厂房,完全可以注册两家公司。
此外,增加主营类目也不难,交给相关公司去办,费用不过几百块。
只是叶薇还没联系代办公司,第三制衣厂就撑不住了,叶薇让王瑞珍找人打听了下消息,现机器价格比三个月前降了不少,果断决定尽量包圆。
同时,她让黎欣赶紧去找新的厂房,并重点强调新厂房一定要比现在的大,最好比照着第三制衣厂去找。
说起来,其实第三制衣厂要卖的也有厂房。
但这几年沪市地价房价涨得飞快,像第三制衣厂这样离中心区近,占地面积又不算小的厂房土地,已经涨到了叶薇买不起的价格。
嗯,叶薇也起过连第三制衣厂的厂房一起接手的心思,但问完价她就放弃了,直接选择在现有厂房附近看看有没有出租或者出售的厂房。
叶薇个人更倾向于购买厂房,但拥有厂房所有权的个人或者单位都不是傻子,这几年房价涨得飞快,他们不可能轻易卖掉手里的金疙瘩。
果然,问了一圈,就算有人愿意出售,也基本是有产权问题的。出租的厂房中倒是有合适的,叶薇看过后直接定下其中最大的。
同时她转换思路,开始留意土地拍卖,打算有合适的地直接拍下来,以后自己建厂。
租下厂房,简单改造装修,等从第三制衣厂购入的机器设备陆续到位,童装厂招工的事就又提上了日程。
叶薇也联系了代办公司,让他们帮忙注册一家玩具厂,地址就填之前的厂房,另外再将童装厂的地址变更到新的厂房去。
至于童装厂的员工,则按个人意愿,大半留在童装厂,少数调去玩具厂,再各自提拔起部分人担任组长等职务。
别说,愿意调去玩具厂的人还真不少。
虽然玩具厂是新厂,但和童装厂一样背靠宝贝星球,想也知道不会缺订单。他们虽然没做过玩具,但再难能难得过做衣服?练一段时间,肯定能上手。
而且玩具厂还在原来的地方,所以他们虽然是从童装厂调到玩具厂,却不用换地方,有些人不爱折腾,就想留在待惯了的地方。
不过新招的员工中,愿意去服装厂的比较多。
因为参加招工的,以前基本都在服装制衣厂干,现在找工作,也更倾向于干熟悉的活。只有没应聘上童装厂的,才会再去玩具厂应聘。
虽然两家工厂都是宝贝星球开的,招工时间还基本吻合,但两家工厂招聘是分开的,毕竟这是两个单位,负责人也不同。
童装厂的厂长还是王瑞珍,玩具厂则被叶薇交给了黎欣负责。
叶薇一直都很愿意提拔身边人,尤其是创业初期就到她手下工作的,只要能力够,她都会给他们机会。
像江韵,现在已经是经理,管着宝贝星球在沪市的所有店铺。其他省份的经理,也都是从老员工中提拔的。
叶薇还打算增加区域经理职务,一个人管几个省市的店铺,不过这也是后续的计划。
黎欣到叶薇身边工作已经有两年,刚开始她做事还有些生涩,经过历练,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玩具厂初期规模不会很大,可以给她练手,要是能办起来,以后玩具厂扩大规模,厂长也还是她。
要是黎欣能力不够,叶薇肯定不会继续让她当厂长,反正厂子就在沪市,有她看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而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的人中,刚从第三制衣厂下岗的职工占比最多,另外也有在其他国营或者私营服装厂工作的。
这时候的国营厂福利不错,但工资基本都是固定的,最多再给点加班费,其他的奖金提成就算有,一般也不怎么高。
私营厂则大多底薪一般,提成计件,勤劳肯干的到手收入不少,但其他福利一般,比如今年开始全国推行双休,而私营厂一周能休一天就不错了,还有社保和其他医疗方面的保障,大多数私营单位是没有的。
宝贝新球的职工福利,是比照着国营厂来的,双休社保全都有,如果要加班,会按规定给加班工资。
而工资制度又和私营厂一样,底薪不高,提成计件,只要勤快,工人月薪比在国营厂到手的高多了。
唯一不那么好的是位置比较偏,但厂里有宿舍,另外还安排了客车每天接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住宿还是坐客车上下班,所以大多数人都接受良好。
那些有工作的一权衡,就请假来童装厂和玩具厂应聘了。
应聘的人一多,幺蛾子就多了。
那段时间,童装厂和玩具厂的职工简直不能出门,出门一落单,就有人上赶着给他们送礼,请他们帮忙拉关系。
在厂里担任干部的,更是家都不能回了。
童装厂前两批招的员工以前大多在国营的服装厂上班,而童装厂和玩具厂的干部,很多是在这两批员工中选拔的。
所以他们的关系网中,都有不少人参与了这次招工,想着他们在厂里担任小干部,就打上了走后门的主意。